阶段性营养支持在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护理中的价值
2022-08-09易海蓉胡伟芳通信作者
易海蓉 胡伟芳(通信作者)
443200 湖北省枝江市人民医院肿瘤消化内科,湖北枝江
急性重症胰腺炎属于危重急症的一种,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有着较高的死亡率。该疾病患者通常会出现营养吸收与摄入不足,消化吸收功能出现严重障碍,同时代谢紊乱,身体处于高分解代谢状态,同时容易出现多种并发症,严重时甚至导致患者出现死亡,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与健康,因此需要给予患者营养支持[1]。常规营养支持能够帮助患者改善预后,但长期使用会导致患者出现屏障功能损害、肠黏膜萎缩、肠道细菌移位等情况,会增加肠源性感染的发生率。而阶段性营养支持不仅能够对肠黏膜屏障功能起到维护作用,而且不会加重胰腺分泌,所以目前在临床上的应用较为广泛[2]。本文的研究对象为急性重症胰腺炎留置鼻空肠管患者,对肠内营养在急性重症胰腺炎留置鼻空肠管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展开分析,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选取2017年4月-2021年4月在枝江市人民医院肿瘤消化内科接受治疗的40 例急性重症胰腺炎留置鼻空肠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20 例,男12 例,女8 例;平均年龄(51.25±1.57)岁;平均病程(5.34±0.25)周。观察组20 例,男13 例,女7 例;平均年龄(51.63±1.42)岁;平均病程(5.26±0.33)周。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已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通过
纳入标准:①临床资料完整者;②符合《急性胰腺炎诊疗指南》相关诊断标准者[3];③知晓研究并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精神疾病或认知障碍,无法正常交流者;②严重心、肾等脏器功能不全者;③存在出血性疾病或消化系统原发性疾病者;④瘢痕体质者。
方法: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包括禁食、抗感染、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等。对照组接受常规营养支持护理,患者在胃肠功能恢复后,利用盲视法在患者入院后的3~10 d 置入鼻肠管,同时通过腹部X线片来观察是否置管成功,盲插失败则通过胃镜引导置管,之后将准备好的维生素、蛋白质等流质饮食直接送达患者胃肠组织。对患者进行1 个月的护理干预,包括输液速度控制、输液结束后通过温开水冲管等,院外对其进行随访。观察组采取阶段性营养支持,对患者进行1个月的护理干预,包括体征参数监测、并发症控制,预防感染等,院外对其进行随访。阶段性营养支持方法如下:①术后4 h 内,不给予患者任何饮食。②术后1~5 d,通过肠内营养支持模式给予患者葡萄糖、脂肪乳剂混合物,50~250 mL/次,4~5 次/d。同时开放静脉通道向患者滴注氮类成分的氨基酸溶液,剂量为0.1~0.15 g/kg,用量为葡萄糖、脂肪乳剂混合物的1%。营养支持物的总用量<2 000 mL/d为宜,如果患者机体条件不理想,则可以通过5%的葡萄糖液进行稀释。③术后6 d 起,给予患者半流质或者流质饮食,营养支持物增加维生素、微量元素、碳水化合物,如果患者肠胃状态不理想或者机体条件不佳,则可以将营养输注时间增加,同时将单位时间提高量降低。④术后21 d 起,在以上营养支持方案上加用百普素治疗,百普素剂量为100~125 g,与50 mL 净水混合,待均匀后,将其置入500 mL 净水中,通过鼻肠管进行输注,速率为80~120 mL/h。如果患者机体条件较差,给药为4次/d,如果患者机体条件比较理想,则给药为2次/d。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营养指标(包括总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血红蛋白)、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评分(采取SF-36量表来进行评定,总分为100分,分数低表示生活质量差,分数高则优)。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 统计学分析系统展开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比较:观察组排气时间、腹痛缓解时间、腹胀缓解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比较(±s,d)
表1 两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比较(±s,d)
组别 n 排气时间 腹痛缓解时间 腹胀缓解时间观察组 20 4.25±1.13 3.78±0.92 2.73±0.85对照组 20 5.54±1.36 4.97±1.38 4.05±0.96 t 3.263 3.209 4.604 P 0.002 0.003 0.000
两组患者营养指标比较:观察组总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血红蛋白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营养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营养指标比较(±s)
组别 n 总蛋白(g/L) 血清白蛋白(g/L) 血清前白蛋白(mg/L) 血红蛋白(g/L)观察组 20 61.48±8.55 35.89±5.36 254.01±42.65 133.15±8.67对照组 20 51.24±9.36 29.14±4.77 216.34±43.18 109.84±9.43 t 3.612 4.207 2.776 8.138 P 0.000 0.000 0.009 0.000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干预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表4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组别 n 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 20 55.38±3.65 83.43±5.56对照组 20 55.77±3.24 64.24±4.38 t 0.357 12.125 P 0.723 0.000
讨 论
急性重症胰腺炎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有着发病突然、进展快等特点,在较短的时间内会导致患者出现脏器功能障碍与多脏器衰竭。重症胰腺炎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通常认为是胰腺因为胰蛋白酶自身消化作用或者外伤、饮食、血管病变、肠道组织病变等原因所导致的疾病,如果没有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患者会出现死亡情况,因此急性重症胰腺炎会对患者身心健康以及生活质量带来极大的影响,需要给予患者有效的治疗。如果患者在接受保守治疗后,其病情没有得到好转,则需要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不仅病情重,同时患者还会处于高代谢状态,治疗难度比较高,会对患者的正常生活与工作造成较大的威胁与影响,所以需要给予患者有效干预来提高患者治愈率,并使得患者并发症与致死率降低[4]。
为了提高治愈率,降低并发症及死亡率,临床上采用了综合治疗方法,近几年来的热点是肠内营养,在维持氮平衡、临床耐受性方面肠内营养与全胃肠外营养相当,但胃肠内营养在并发症发生率上明显少于全胃肠外营养(TPN),而且其费用是TPN 的1/3。常规营养支持不仅能够增强患者体质,同时还能够提高患者免疫力,对患者术后的身体改善有着重要作用[5]。不过该方法长时间使用也会出现比较明显的不良反应,比如代谢紊乱、胆汁淤积等,同时还会诱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患者产生多脏器功能衰竭综合征。而阶段性营养支持遵循由慢到快、由少至多、由稀转浓的原则来进行营养支持,能够让患者肠道很好地适应,从而帮助患者渡过并发症频发期,进而顺利地进入恢复期[6]。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营养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该结果能够充分说明阶段性营养支持护理的重要作用。对其原因进行分析,是因为该护理模式将护理工作分为3个阶段,主要的护理思路为肠内外综合营养支持。在第一阶段,主要是为了满足患者的代谢需求,是以蛋白质、氨基酸以及脂肪溶剂为主;第二阶段是为了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需要提升营养物质的丰富性来补充患者因为手术所导致的集体扰动,在该阶段增加了微量元素与碳水化合物[7];第三个阶段是为了将患者的恢复效果进一步提升,同时弥补患者营养吸收摄入不足、胃肠道功能尚未完全恢复的情况,给予患者百普素。这种营养支持能够对患者的身体态势进行改善,同时能够提高患者免疫能力,并使得患者感染、压疮等住院并发症最大程度降低,同时能够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8]。
综上所述,阶段性营养支持护理能够提高患者营养指标,并加快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同时还能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进而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患者住院费用,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经济负担与心理压力,能够帮助患者更快恢复,值得将其广泛应用于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