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治疗方法与效果研究

2022-08-09杨希亮

中国社区医师 2022年20期
关键词:髓内螺钉股骨

杨希亮

252300 阳谷县中医院骨科,山东聊城

老年人跌倒后容易出现股骨粗隆间骨折,受年龄因素的影响,老年人的骨质疏松且脆弱,身体功能和骨代谢能力较弱,所以会增加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发生风险[1-2]。老年人骨折的发生和跌倒密切相关,跌倒的姿势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当遭受外力碰撞后,大腿粗隆部和髋部发生骨折的概率比其他外界因素导致的骨折概率高,因此老年人应当尽量避免跌倒[3-4]。现阶段,手术和保守治疗是临床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主要方法,但获得的治疗效果不同。本研究主要分析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运用手术与保守治疗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2月阳谷县中医院收治的10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 例。观察组男26 例,女24 例;平均年龄(71.26±8.13)岁;骨折原因:车祸伤30 例,摔伤20 例;并发症:糖尿病24例,高血脂20 例,呼吸系统疾病6 例。对照组男23例,女27 例;平均年龄(72.87±7.19)岁;骨折原因:车祸伤32例,摔伤18例;并发症:糖尿病25例,高血脂15 例,呼吸系统疾病10 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通过X 线片、CT 等检查方式确诊为股骨粗隆间骨折;②年龄≥60 岁;③本研究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认知障碍者;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者。

方法:对照组实施保守治疗。制动牵引,按照特定的角度将肢体放置于托马氏架上,合理设定牵引力,足尖朝上,避免内翻畸形。早期采用较大的牵引重量,利于骨折归位。牵引过程中,需要拍片观察,根据骨折对位情况,合理调整牵引重量和角度。观察组实施手术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实施动力髋螺钉、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治疗。①动力髋螺钉方法:患者取仰卧位,通过C 型臂X 线机的透视作用进行骨折复位,在股骨外侧近端作一手术切口,插入导针,适当地调整导针的角度和位置。扩孔后,在股骨颈部位将动力髋螺钉缓慢置入,并在股骨干部位对钢板进行妥善固定。最后严密冲洗切口部位,留置引流管,逐层缝合皮肤,结束手术。②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方法:对患者实施连续硬膜外麻醉,在牵引床上取平卧位,固定健侧肢体,向患侧肢体稍微倾斜,切开大转子皮下组织,对股骨粗隆和大转子进行仔细观察。通过C 型臂X 线机的作用,将导针置入髓内通道,然后将防旋髓内钉主钉置入,并依次置入稳定交锁螺钉、负重防旋螺钉。操作结束后,冲洗切口部位,妥善留置引流管,逐层缝合皮肤,结束手术。

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①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疗效评价标准:a.显效:消除临床症状;b.有效:症状明显改善;c.无效:症状和体征没有改善[5]。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②并发症,包括肺部感染、膝僵硬及深静脉血栓。③临床症状评分,主要症状包括大腿肿胀、患肢疼痛、皮下瘀血、活动受限,每项症状总分为3 分,得分越低表示临床症状越轻。④疼痛改善情况,运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言语反应量表(VRS)、现实疼痛强度量表(PPI)评分标准评价疼痛情况[6]。

统计学方法:数据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予以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比较:观察组临床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比较(±s,分)

组别 n 大腿肿胀 患肢疼痛 皮下瘀血 活动受限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50 3.41±0.52 1.25±0.11 3.36±0.32 1.54±0.51 3.15±0.49 1.22±0.26 3.41±0.33 1.26±0.12对照组 50 3.40±0.50 2.16±0.18 3.30±0.29 2.06±0.11 3.26±0.62 2.01±0.18 3.47±0.45 2.78±0.22 t 0.098 30.503 0.982 7.048 0.984 17.665 0.760 42.889 P 0.922 0.000 0.328 0.000 0.327 0.000 0.449 0.000

两组患者VAS、VRS、PPI 评分比较:治疗后,观察组VAS、VRS、PPI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VAS、VRS、PPI评分比较(±s,分)

表4 两组患者VAS、VRS、PPI评分比较(±s,分)

组别 n VAS评分 VRS评分 PPI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50 5.92±1.57 4.05±1.14 35.27±1.33 25.18±1.22 4.57±0.39 2.47±0.25对照组 50 5.90±1.37 4.85±1.25 35.19±1.41 28.52±1.47 4.56±0.49 4.02±0.31 t 0.068 3.344 0.292 12.363 0.113 27.521 P 0.946 0.001 0.771 0.000 0.910 0.000

讨 论

现阶段,临床主要通过外科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两种方式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部分患者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更倾向于选择保守治疗,有的患者由于合并其他严重疾病,所以只能选择保守治疗[7]。通过保守治疗的患者需要长期卧床休息,使并发症发生风险明显增加,例如下肢深静脉血栓、泌尿系统感染、压疮、坠积性肺炎等,导致患者的康复进程受到影响,并对其生命安全产生严重威胁。因保守治疗的牵引时间较长,不能获得理想的固定效果,患者存在不敏感的痛感,所以会使矫正的效果降低[8-9]。

外科手术治疗的目的主要在于促进患者的机体康复,降低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使患者的自理能力、行动能力尽早恢复。当前我国骨科微创技术迅速发展,使患者的康复时间明显缩短,有利于提升生活质量。动力髋螺钉、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治疗是临床常用的两种手术治疗方法,在手术治疗过程中需要对患者的生理特点进行充分考虑,选择最优的、个体化的、创伤较小的手术方案,并且在手术期间,操作者应当不断提升自身的操作技能,以便使术中出血量减少,提高手术成功率。当前,在临床上应用频率最高的手术方法为动力髋螺钉,该系统涉及钢板、拉力螺钉、加压螺钉,存在滑动机制,可以避免螺钉穿透股骨头,保持在股骨干部位,使内固定力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防止出现内固定脱落等不良情况,有效提升了固定的牢固度。同时,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治疗也可以获得比较理想的治疗效果,相比于其他内固定材料,防旋髓内钉主钉更适合穿过骨质。对于不稳定型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来说,通过力学的角度进行综合分析,其具有更加理想的防主钉切割的功能,可以获得更加优异的治疗效果[10-11]。

综上所述,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运用手术治疗,可以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使其临床症状和疼痛得到明显改善。

猜你喜欢

髓内螺钉股骨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研究进展
Multiloc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一种浮动不脱出螺钉组件的结构设计与分析*
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PFNA和倒置股骨髁LISS钛板治疗的临床观察
怀孕中期胎儿孤立型股骨短的临床意义
交锁髓内钉联合钢板在胫骨近端斜形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空心加压螺钉治疗末节指骨骨折
DHS与ALP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较研究
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