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 例腮腺肿瘤的影像诊断及经验体会

2022-08-09柴玉洁张建年张向华武志娟陈学静

甘肃医药 2022年6期
关键词:腮腺实性肿物

柴玉洁 张建年 张向华 武志娟 陈学静

金昌市第一人民医院,甘肃 金昌737202

唾液腺肿瘤是口腔颌面部常见肿瘤之一,发病率较高,约占人类所有肿瘤的2.3%,近年来,受环境污染和辐射以及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酗酒等的影响,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1]。唾液腺肿瘤发生部位以腮腺为主。在所有腮腺肿瘤中,良性肿瘤占80%,恶性占20%。良性肿瘤以多形性腺瘤最常见,其次是腺淋巴瘤,基底细胞瘤,少见良性肿瘤如肌上皮瘤、嗜酸细胞瘤、淋巴腺瘤、囊腺瘤等。恶性以黏液表皮样癌最为常见,其次为非特异性腺癌、腺样囊性癌,腺泡细胞癌、鳞状细胞癌,恶性多形性腺瘤等[2]。腮腺肿瘤细胞的形态、组织结构和生物学行为复杂多样,因此在临床诊断中有一定困难。现以一例腮腺非特异性腺癌为例探讨腮腺肿瘤的影像学分析思路,进而为临床提供精准的影像报告。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性,75 岁,15 年前右侧颈部出现一黄豆大小的肿物,无明显疼痛,未到医院就诊。后肿物逐渐增大,近两年增大迅速,由核桃大小突然增大至鸡蛋大小,患者两周前自感右侧腮腺区肿胀疼痛并自行口服药物治疗,疼痛不缓解,于2020 年11 月1 日遂来我院就诊。查体见右侧耳屏下鸡蛋大小的包块,边界尚清,质地较硬,局部皮肤无明显红肿热痛。影像学资料:MRI 示右侧腮腺区见形似花瓣样之团块状异常信号影,矢状面似呈哑铃形。大小约9.cm×5.6cm,病灶主体在T1WI 呈高信号(图1A),T2WI 呈稍高信号(图1B),其信号与左侧腮腺信号相仿,T2WI-fs 序列呈高信号(图1C),IRFSE 序列呈明显低信号(图1D),DWI 呈高信号(图1E)。病灶内部可见条索状低信号分隔影,边缘可见不完整的低信号包膜影及低信号之实性结节影。右侧胸锁乳突肌受侵增粗并且在T2WI 上信号增高。颌部未见明显淋巴结肿大。MRI 诊断:右侧腮腺恶性肿瘤,考虑腺样囊性癌可能。B 超检查(图2A)示右侧腮腺内见大小分别约5.0cm×4.2cm,5.6cm×3.6cm 的实性低回声包块,边界尚清,内部回声不均匀,后者下极实质内见不规则小液区,CDFI 示实性包块内见点条状血流信号。手术记录:术中自右侧耳屏前方直向下行,绕耳垂下方做“S”型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颈阔肌,在腮腺筋膜的浅面,将皮肤及皮下组织瓣往前翻起,可见一6.0cm×9.0cm 大小的肿物,腮腺浅叶压迫萎缩至耳前。术中见上下颊支及耳大神经穿入肿物,肿物底部与乳突粘连紧密,肿物在面神经出茎乳孔部位根部粘连。保留面神经下颌缘支、颧支、仔细剥离肿物并送病检。病理结果:“右侧腮腺肿物”,带梭形皮肤的灰红色不整形组织1 块,大小:5.4cm×5.2cm×2.6cm,梭皮面积2.8cm×0.8cm,切面灰白灰红,囊实性,囊性区内容胶冻样物,实性区灰白灰红,质脆。另见灰红灰黄色不整形组织数块,总体积:3.8cm×2.8cm×1.8cm,切面灰黄灰红色,实性,质中。光镜所见(图2B、图2C):肿瘤组织呈浸润性生长,排列呈腺管状、条索状结构,瘤细胞体积较大,核略深染,核仁明显,病理性核分裂易见。免疫组化s100(-),P63(+),CKP(++),CEA(+),Vimentin(+),ki67>50%。结果回报:考虑非特异性腺癌,癌组织侵犯周围纤维脂肪组织,可见脉管及神经侵犯,未侵及皮肤,癌组织出血坏死及囊性变。另送7 枚淋巴结未见转移。术后半年随访复查未见明确肿瘤复发征象。

2 讨论

图1 MRI 图像

图2 超声及病理切片

临床上,依据病史、患者症状来鉴别良恶性病变并不可靠,低分化的恶性病变常表现为良性特征,如缓慢生长、无痛性肿块。恶性侵袭性病变和感染性病变可表现为迅速生长和明显疼痛。目前对腮腺肿瘤的诊断主要依赖影像学方法。便捷的超声在腮腺病变诊断中十分常用,但对腮腺深部病变的细节显示欠佳,且对双侧腮腺整体情况显示不如CT 和MRI。术前行CT、MRI检查的目的不仅是分辨病变的良恶性质,还要确定解剖位置、病变范围、局部淋巴结肿大、远处转移情况[3-4]。

2.1 腮腺肿瘤的影像诊断分析

2.1.1 判断病变的具体位置。一般腺体内的肿块可完全或部分被腺体组织包绕,或蔓延到腺体外,仅部分留在腺体内部,这时腺体内成分直接与腺体组织相邻,而没有脂肪层间隔其中[4]。观察毗邻结构有助于判断位置。腮腺深叶位于二腹肌后腹外侧,深叶的占位会将二腹肌后腹向后内侧推挤移位。深叶病变常使咽旁脂肪间隙向前内侧推挤移位,弧形向外。茎突下颌管增宽有利于深叶病变定位。对于腮腺深浅叶的划分,解剖上通常以面神经总干及其分支经过的平面为划分,而影像很难辨认面神经,文献报道[5]通常采用两种划线分深浅叶,即U 线法——以下颌后静脉最背侧和同侧椎体最背侧的连线估计面神经的位置,或以下颌支内侧缘至胸锁乳突肌内侧缘连线进行划分。也有文献报道[6]以下颌后静脉的移位状况定位病灶,若肿瘤主体包绕下颌后静脉,则可确定病灶跨越深叶与浅叶,若向前及外推移,则判定其位于深叶,向内及前侧推移,则位于浅叶。

2.1.2 分析病灶的直接征象。CT 及MRI 图像上仔细观察病灶的形态、密度、信号强度、边缘特征、强化程度、囊变及坏死的情况。大部分的良性肿瘤和低度恶性肿瘤可见完整的包膜,多为单发肿块,边界光滑,清晰。相反,形态不规则,边缘模糊,弥漫性分布者多为恶性。有时良性肿瘤也可表现为局限性边缘模糊,这是由于周围的炎症反应造成的。腮腺肿瘤的CT 表现分为三类[7]:Ⅰ类,圆形,边缘清楚,包以被膜的肿瘤,提示良性。Ⅱ类,分叶状或不规则、界限清楚、提示肿瘤具有轻度侵袭性,易于复发。Ⅲ类边缘不清,浸润性生长,提示恶性。良性病变和低度恶性病变在MRI T1WI 图像中表现为低信号,T2WI 图像中表现为高信号。相反,高度恶性病变常表现为T1WI 低信号,T2WI 稍高信号,可能为肿瘤内疏松细胞结构含量高且富含自由水的缘故,细胞有丝分裂旺盛。但是伴有坏死的高度恶性大细胞肿瘤不同,它含有大细胞,富含胞质,在T2WI 上为相对低信号。腮腺病变增强后会表现出轻微、中等程度和明显强化,良性肿瘤多呈低中度强化,如多形性腺瘤CT 及MRI 动态增强扫描呈延迟强化的特点,可能与肿瘤基质中细胞外间隙丰富,对比剂在其中停留时间长,延迟廓清所致[8]。腺淋巴瘤增强扫描呈不均匀中等度强化,呈“快进快出”的强化特点,“贴边血管征”和“包绕血管征”是本病的特征性表现[9]。Warthin 瘤动态增强呈快进快出现象,病灶内见小血管通过时首先考虑。肌上皮瘤增强后呈持续中等度强化。恶性肿瘤病灶区域血供丰富,多表现为明显强化,如囊腺癌、腺泡细胞癌,多表现出显著的增强表现,腺源性的恶性肿瘤强化峰值多出现在120S 以内。文献报道[10]观察肿块内囊变坏死的位置以及囊变坏死的边缘特征、囊性成分的信号有助于良恶性的鉴别。偏心性的囊性病灶良性多见,中央型的囊性病灶恶性较多见。囊变坏死区的边缘不规则征象在恶性肿瘤中出现率多于良性肿瘤。病灶内囊性成分信号在T1WI 上升高有助于鉴别腺淋巴瘤,大多腺淋巴瘤在DWI 上表现出特异的高信号,与部分恶性肿瘤信号相仿,但其表观扩散系数较恶性肿瘤更低[11]。

2.1.3 腮腺周围间隙毗邻结构及淋巴结观察。观察腮腺间隙周围毗邻结构,判断周围结构有无侵犯至关重要。仔细观察咬肌、翼内肌、胸锁乳突肌、二腹肌后腹、颈血管鞘以及面神经、颞下颌关节、外耳道、咽侧壁、颅底有无受侵。文献报道[10]腮腺肿瘤早期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率约为12%~24%。恶性肿瘤患者转移淋巴结边缘多呈低中度环形强化表现,中央区域多表现为低密度囊变,少部分良性肿瘤患者也可能出现淋巴结肿大,但多以炎性增生反应为特点,淋巴结较小,无中央坏死强化的表现。

2.2 腮腺常见肿瘤的影像学表现 良性以多形性腺瘤为主,可发生于腮腺的任何部位,最常见于浅叶,女性多于男性,30~50 岁好发[1,4]。CT 呈低密度,囊变坏死少见,MRI 平扫T1WI 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 呈高信号或稍高混杂信号,可见短T2 信号之包膜,邻近血管受压推移改变,增强扫描呈持续轻度强化。其次是腺淋巴瘤,老年男性多见[1,4],患者大多有吸烟史,多发生于腮腺浅叶后下极,可双侧多发,CT 平扫呈软组织密度,CT 值约50HU,内部密度不均匀,见小片状低密度囊变区。MRI 平扫T1WI 呈稍低信号,内见小片状稍高信号,可能与囊变区内含蛋白、泡沫状细胞和红细胞有关。T2WI 呈稍低或混杂信号,囊变区呈高信号。DWI 呈高信号。增强扫描早期显著强化,后期强化程度快速减低,TIC 曲线呈速生速降型[9]。基底细胞瘤中老年女性多见,多大于60 岁,好发于腮腺浅叶,单发病变多见[1]。病变体积较小,一般3cm 以下,易出血囊变,CT 及MRI扫描多呈囊实性,增强扫描动脉期明显强化,静脉期及延时期持续强化,囊变区不强化,呈条带状或星状较具特征性。恶性上皮肿瘤可分为低度恶性(分化好)、中等恶性和高度恶性(分化差)[6]。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为黏液表皮样癌,40~50 岁发病率最高[1,4,6]。黏液表皮样癌的恶性程度可低可高。低度恶性者囊变较多,占据肿瘤大部分,呈良性特征,数年后会出现转移。中等恶性者很少囊变,高度恶性者多为实性。MRI 扫描,T1WI 及T2WI 呈低至中等信号。CT 图像上很少呈等密度甚至低密度。增强扫描呈中等或明显强化。非特异性腺癌据文献[2,12]报道发病率仅次于黏液表皮样癌,是第二常见的涎腺恶性肿瘤,占癌的17%,本文中报道的1 例非特异性腺癌MRI 表现形态不规则,呈囊实性,囊壁厚薄不均,肿瘤主体在T1WI 上呈明显高信号,T2WI 呈稍高信号,T2WI-fs 序列呈高信号。笔者认为T1WI 高信号是因为囊内含有大量胶冻样物质,其内黏蛋白成分较多有关。该病影像学表现不具特征性,诊断困难,与其他恶性肿瘤如恶性混合瘤、黏液表皮样癌、腺样囊性癌不易鉴别。

腮腺肿瘤种类较多,临床表现差异不大,认真观察分析腮腺肿块的影像学征象,可以判断肿瘤的性质,对于表现特异者,可以确定病灶的病理类型,为临床提供精准的影像报告,指导临床合理选择治疗方式。

猜你喜欢

腮腺实性肿物
横切面与纵切面联合定位法在乳腺肿物微创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270 例老年人腮腺沃辛瘤术式的选择与改良
胰腺实性浆液性囊腺瘤1例
基于腮腺径线磁共振测量评估糖尿病患者腮腺形态变化的研究
双侧腮腺多发不同肿物1例
超声在诊断甲状腺囊实性结节中的应用
带你了解卵巢肿物
激惹型脂溢性角化病的高频超声及剪切波弹性成像表现
CT引导下实性和部分实性肺结节空心针活检的诊断准确性和并发症
胰腺实性-假乳头瘤超声误诊一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