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清CRP、PCT 检查联合血培养对菌血症早期诊断价值

2022-08-09颉晓玲袁明刘志武张晨

甘肃医药 2022年6期
关键词:阳性细菌血液

颉晓玲 袁明 刘志武 张晨

1.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甘肃 兰州730000;2.甘肃省医学科学研究院,甘肃 兰州730050

菌血症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感染性疾病,是病原菌侵入血液循环系统以后,迅速生长繁殖并播散到全身而引起一种严重的感染性疾病。该病与其他感染性疾病相比具有发病率高、病程变化快、病死率高的特点[1],因此早确诊、及时治疗,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临床一旦发现患者出现寒战、高温、抽搐等相应症状,应立刻抽血送检血培养,同时给予抗感染治疗。目前临床对菌血症诊断主要依靠血液细菌培养,但血液细菌培养需要患者多次采血,检测时限大约5~7 天,耗时长,即使培养结果阳性也要排除污染因素、培养结果阴性也不能完全排除血流感染的可能性。而血清学检查与血液细菌培养相比,具有快速、便捷等优点,目前已被临床广泛使用。文献显示[2],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可作为菌血症的诊断指标。本研究选观察组52 例菌血症患者以及60 例非菌血症患者作为对照组回顾性研究,评估血液细菌培养联合血清CRP、PCT 检查对菌血症早期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回顾性研究兰州大学第一医院2020年11 月至2021 年3 月收治的住院患者112 例,52 例菌血症患者观察组以及60 例非菌血症患者为对照组。观察组男性24 例,女性28 例,年龄23~75 岁,平均(48.47±6.93)岁;观察组血培养阳性44 例患者中,G-菌感染患者26 例,G+菌感染患者18 列;对照组60 例,男性30例,女性30 例,年龄20~71 岁,平均(45.26±7.03)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患者意识清楚,可以完全配合完成所有检查,患者首次采血时检查血清中CRP 与PCT 以及血液细菌培养;符合菌血症临床诊断标准。排除标准:患者既往史有自身免疫性疾病或恶性肿瘤。

1.3 检测方法与判定标准 两组患者空腹抽静脉血5mL,3500r/min 离心10min,取血清,贝克曼AU5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专用试剂进行CRP 定量检测,罗氏cobas e801 全自动化学发光仪及专用试剂进行PCT 定量检测,阳性指标判定:CRP>4mg/L,PCT>0.046ng/mL;严格按照血培养标本采集规范抽静脉血置于血培养瓶,使用专用血培养仪培养,阳性结果菌株进行染色并鉴定。

1.4 联合检查标准判断 血清CRP、PCT 与血培养三项检查其中一项结果为阳性即判定为诊断阳性。

1.5 统计学分析 选用SPSS21.0 软件分析试验数据,计量资料以采用百分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定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清CRP、PCT 水平比较 观察组血清CRP 和PCT 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观察组中G-与G+菌血清CRP、PCT 水平 G-菌感染患者血清CRP 和PCT 水平高于G+菌感染患者(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血清CRP、PCT 检测水平比较

表2 观察组G-菌与G+菌患者血清CRP、PCT 水平比较

2.3 菌血症不同检查方法阳性率比较 血清CRP、PCT 与血培养三项联合检查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各单项检查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见表3。

表3 菌血症组不同检查方法阳性率比较(n=52)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临床对广谱抗生素及免疫抑制剂的广泛使用,菌血症的发病率出现逐渐上升的趋势,由菌血症所导致的死亡率也逐年增加,因此,对菌血症进行有效预测和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3]。菌血症主要由于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白色念珠菌等病原菌通过病灶进入人体血液循环系统,在血液系统快速繁殖生长,多发生于外科手术创口、皮肤溃疡、生殖系统感染处,感染后出现高热、头晕、恶心、呼吸急促、黄疸等症状[4]。临床对菌血症治疗的关键环节是早期诊断、及时治疗,目前临床对菌血症的诊断主要依靠血培养,但该方法具有如下缺点:①抗生素使用前采集标本;②具有假阴性和假阳性,因此需要多次送检增加患者负担;③培养时间长,结果滞后。因此临床上寻求灵敏度和特异性高的检查对临床指导治疗和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

CRP 是由白介素-6 等细胞因子刺激肝细胞产生的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正常情况下人体内含量很少,当机体出现炎症反应时4~6 小时CRP 可迅速升高,36~50 小时达到峰值,甚至高出数百至上千倍,当炎症控制后,人体内血清中CRP 水平会迅速下降,因此CRP 水平表达与临床炎症程度、预后密切相关[5]。PCT 主要是甲状腺C 细胞分泌的一种没有激素活性的降钙素原前体蛋白,由116 个氨基酸组成,人体正常生理状态下血清中PCT 水平很低,大约<0.1μg/L,当人体处于严感染状态下,人体肝脏、肾脏、肠道、肺等全身组织均可合成并分泌PCT,同时PCT 不会被细胞内酶和血浆酶水解,所以被分泌到血液循环系统中的PCT 水平稳定,并且半衰期为25~30 小时[6]。研究显示,PCT检查对细菌所致的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有很高的特异性和灵敏度[7],而由病毒引起的炎症反应中,血清PCT变化较小,保持低水平表达,因此PCT 是区别机体为病毒感染或细菌感染的敏感指标[8]。目前临床普遍认为PCT 对细菌所引起的炎症反应诊断效能高于其他炎症指标,因此当人体出现细菌所致的感染性疾病时血清PCT 会升高,并且随着感染严重程度,PCT水平逐渐升高,当感染得到有效控制时,体内PCT 水平逐渐下降。因此,在菌血症诊断中,PCT 水平可以作为诊断标准之一[9]。

本研究显示,观察组中菌血症患者血清CRP 和PCT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中非菌血症患者;在菌血症患者中,G-菌感染患者血清中PCT 水平高于G+菌感染患者,结果与高郁平等[10]报道基本一致,造成主要原因是G-菌入侵血液中诱导PCT 升高的能力高于G+菌,是由于G-菌的细胞壁中有内毒素,内毒素在没细胞因子参与的情况下,能直接诱导产生高水平的PCT,而G+菌无此成分[1],因此有利于指导临床用药。但血清CRP、PCT 水平容易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其他疾病及炎症因子等,临床诊断特异度不高,因此需联合其他检查方法,如血培养,协助临床综合诊断。根据表3 结果显示,血清CRP、PCT 与血培养联合检查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各单项检查,由此可见三项联合检查对菌血症诊断阳性率较高,及时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综上所述,血清CRP、PCT 与血培养三项联合检查对菌血症诊断敏感度较高,且血清CRP、PCT 水平可随病情变化而改变,有助于病情判断,提供合理治疗方案。

猜你喜欢

阳性细菌血液
食品核酸阳性情况为何突然变多
伟大而隐秘的细菌
人-人嵌合抗丙肝抗体检测阳性对照品的研制及应用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银屑病疗效观察
比较高通量血液透析与血液透析滤过在尿毒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细菌大作战
抛开“阳性之笔”:《怕飞》身体叙事评析
细菌大作战
细菌惹的祸
提升血液与血管力的10个生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