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消防建设问题探讨
2022-08-09刘平,陈嵘
刘 平,陈 嵘
(1.杭州市消防救援支队,浙江 杭州 310006;2.浙江弘电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0 引言
2017 年10月,公安部消防局发布了《关于全面推进“智慧消防”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这一重要的指导性文件的出台标志着我国推进消防工作与信息科技融合,实现火灾防控和灭火救援工作向信息化、智能化转型升级的一个新起点。几年过去了,全国各地投入了大量资金,搭建了大量的平台,仅笔者所在的杭州地区,从市、区到乡镇各级就搭建了50 余个消防相关的平台。但纵观全国各地的智慧消防平台,真正发挥作用的却寥寥无几。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局面,如何才能搞好智慧消防建设,笔者翻阅了各类学术刊物或论文,发现研究理论层面的比较多,操作层面的比较少,而且有些思路也不近合理。在此,笔者谨谈一些浅见。
1 智慧消防建设的总体要求
根据《指导意见》的要求,智慧消防建设的目标是:运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手段,通过对消防业务工作的深度信息化,全面提升社会火灾防控能力、队伍灭火应急救援能力和队伍管理水平。具体内容包含了城市物联网消防远程监控系统、基于大数据“一张图”的实战指挥平台、高层住宅智能消防预警系统、数字化预案编制和管理应用平台、“智慧”社会消防安全管理系统等五大项目。总体来看,智慧消防建设有以下几个要点。
1.1 智慧消防建设的本质是信息化
智慧消防的信息化过程就是通过落实灾情防控、应急救援、公众服务、队伍管理等各方面业务的网上运行,分解并采集要素数据,汇聚形成大数据池,对积累的大数据进行分析研判,最终指导工作的整个过程。换个说法就是消防业务流到数据流的转化,其中将消防业务要素的数据化分解采集是重中之重。
1.2 智慧消防建设的基础是智能化
就是利用物联网等技术连接各类传感设备,自动采集数据,运用AI深度学习、云计算等技术,自动分析海量数据,最终形成自动预警、辅助决策的能力,提高消防工作的时效性和精准性,做到“科技换人”。
1.3 智慧消防建设的目标是一体化
智慧消防建设最终的目标与消防部门的工作目标是一致的,因此必须与消防部门的日常工作相辅相成,不能与实际工作相脱节。不同层级的建设单位要根据自己的职能,围绕预防、处置和优化工作效能等一个或多个层次的目标来展开顶层设计,确定建设内容的深度和广度,确保业务流与数据流同步。
2 目前智慧消防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历史的原因,智慧消防建设的五大项目可以分为防灭两个推进方向,一个是队伍内部以一体化管理和指挥为主体的信息化建设,另一个是从火灾报警远程监控系统为主干发展起来的社会面火灾防控平台建设。两者的发展过程,各系统的开放性,高新技术的应用,都有着时代的印记,也给整个智慧消防建设带来了很多问题。
2.1 数据采集不充分
图1 是一个典型的智慧消防建设框架图,包含了《指导意见》中的五大项目建设内容中各个小项,可以归纳到感知层等五个数据层,从整体看,需要采集的数据量多而繁杂。除了灭火条线与指挥体系信息化相关的部分是内部数据,大部分都是外部数据,存在采集不充分的情况。
图1 智慧消防建设系统架构
首先是感知层所涉及到的物联网等硬件自动采集的数据。由于联网式烟感、水压监测和电气监测等硬件设备是随着《指导意见》出台才开始推广安装的,许多场所并没有安装到位,没有办法采集到数据。烟感、温感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组件,由于大量存在设备故障、误报警等问题存在数据杂乱不稳定的情况,一些老旧的物联网设备缺少数据接口,也影响到了数据的采集。
其次在平台层、应用层的数据汇聚方面。由于智慧消防涉及的硬件产权及数据的所有权都在社会单位,数据往往通过第三方机构接入到了消防运营管理平台或者消防物联网平台,而消防部门并不能强制第三方平台上传数据到统一平台。第三方平台的开发单位水平参差不齐,对业务的理解不深不透,采集思路和目标不合理,直接影响到统一平台采集数据的质量和数量。
此外,消防部门在灭火救援中需要用到的诸如公安部门的交通信号、视频等数据,交通和应急部门的危险品车辆等数据,由于控制权的问题,接入的数据也存在可用不可控的问题,无法真正发挥作用。
2.2 数据标准化程度差
智慧消防建设的标准化工作,主要涉及数据的标准化、技术体系的统一(兼容)以及业务的规范化等等。对照图1,基本每个模块都可以单独建成平台,这些平台又可能涉及到一个或多个开发主体,因此数据来源非常复杂。同时,这些模块或平台之间往往又有信息共享或业务协同的需求,对数据(包括数据应用服务等)的标准化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到目前为止,跟智慧消防建设相关的国家和行业标准只有GB 50440《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技术规范》、GB 26875《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GA/T 974《消防信息代码》和GA/T 543.4《公安数据元(4)》等少数几个,由于没有强制性规定,基本没有得到应用。而且GA/T 974 和GA/T 543.4 在编写的过程中,主要的适用范围是消防内部的一体化管理平台,缺少普遍的指导性。在没有统一的数据、设计、施工、验收标准的情况下,各平台各自为战,数据结构不尽合理,加上物联网企业恶性竞争、互相设限,造成普遍的数据对接难,接入后清洗难,数据接入运行不稳定。
2.3 数据应用层次低
智慧消防作为全新的工作,无论是将原有工作流程信息化,还是匹配平台的建设思路,推出新的业务流程,都是对开发单位的考验。有些开发单位对业务数据研究不够深不够透,不能发现底层数据;有些是碍于使用者的能力不足,只能采取粗放式的采集方法;有些因为相关业务流的信息化成本太高,主动放弃了深层次的数据;还有些平台数据来源单一,缺乏校验手段而数据失真,所有这些情况都导致平台很难采集到最有效的数据。比如大多数网格化消防检查平台的隐患记录内容都是简单的文字描述,就是考虑到了网格员的业务水平,没有做太细的隐患划分,而这样带来的后果就是文字转换成隐患数据的难度加大。
数据采集的不充分,往往也会导致数据的精细化不足,无法搭建数据应用模型进行研判分析,或者分析结果缺少精准性。因此,很多智慧消防平台只能做简单的数据展示,分析研判也只是在低层次徘徊,统计排名是最常见的形式。即使勉强把一些数据拿来做一些应用,研判的方法、结果是否合理,也往往被基层质疑,研判的结果并不能真正用于指导防灭火工作。
3 解决方案
在目前的形势下,智慧消防建设必须打好基础,围绕建设的内容和目标做好顶层设计,合理规划推进的步骤,每一个开展建设的项目内容都要确定好数据采集的深度和广度,构建的模块或模型都应该匹配好工作任务与数据采集之间的关系,确保数据真实有效,确保每个项目成功,最终发挥整体性作用。
3.1 顶层设计再细化
顶层设计不细不实,是造成前述的数据采集和标准化的问题的根本原因,《指导意见》在第一大点基本原则这一章就明确:按照“纵向贯通、横向交换、条块融合”的原则,统一数据标准、规范数据来源。但如何统一规范,哪个层面来统一规范,并没有进行明确。因此,有必要结合《指导意见》,自上而下制定细化的实施方案,有统有分,由国家或省一级层面,统一关键数据的采集标准。物联网远程监控系统的硬件建设要结合建设内容,采取先易后难,先重点后一般,从政策入手,逐步推进。要避免追求大而全,可以从单位或社区等小单元试点入手,不断复制积累成功经验,最终再全面覆盖。
3.2 关键业务确保深度
针对关键业务,必须仔细分析建设目标,确定需要采集的数据,判断现有的数据是否匹配,筛选出有价值的数据进入深入挖掘;另一方面,从数据需求出发,必要时也可以对业务进行调整,确保数据的精细化和颗粒度。
火灾的预警预测是智慧消防建设的关键内容,很多平台采用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报警数据来分析预警,但报警数据与火灾原因并没有直接关系,预测结果肯定有问题。真正需要采集的应该是火灾原因调查业务中的火灾原因数据,而从火灾原因调查业务来看,现有的火灾统计系统,对火灾原因中各类致灾因素相关数据的采集非常不足,信息化比较薄弱。因此必须改进火调业务流,要深化挖掘历史火灾数据,突出细化、多方位采集汇总数据,不放过与火灾场所、物品等相关联的一切信息。要扩大采集范围,尽可能地建立全国范围内的火灾数据池,通过大数据碰撞,发现易被忽略的致灾因素,以供预警使用。
3.3 一般业务结合实际
对于一般业务,可以考虑使用者的能力或信息化成本的因素,结合建设项目的实际对数据进行取舍。我们可以通过对建设项目的使用对象、建设内容、操作流程、工作目标、展示效果等要素进行分析,在符合建设效果的情况下,形成合理化的方案,评估出方案所需的最小数据源和数据量。在确保最小数据量的基础上,开展项目建设。
对于社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系统这一主要建设内容,用户层比较复杂,涉及到网格、社会单位和消防部门等多个对象,但由于使用者的业务能力参差不齐,无法获得较高颗粒度的数据。通过分析可以确定,平台起到的主要是辅助作用,并非所有层级的数据都是必须的。因此在确保平台应用效果的前提下,可以适当强化流程和结果,对事件描述的信息化要求适当减弱。具体的操作可以设置为消防隐患查改业务只采集隐患发现和处置完成的时间节点,对具体的隐患只需文本描述,不需要具体的归类,等等。
对于数字化预案和实战指挥平台等建设内容,公安、城管、应急等部门的业务需求与消防部门不尽相同,要完全统一整合到一个平台上使用是不现实的,难度也非常大。那么,对这些信息资源的整合,可以考虑以可实时调用、能适当展示为目标。
3.4 建立有效的保障机制
首先是确保数据的全面与真实,要减少对数据的人为干扰,除了大力推进应用物联网技术自动采集数据,还要建立有效的校验机制。比如开发管理行为数据的汇聚比对平台。汇总采集网格消防管理、单位自主管理、行业管理、执法处置等各类消防管理平台中的过程、结果的时间和空间要素,形成有效的可交叉比对印证的数据链和可追溯的事件库,引入区块链等技术,确保数据不被篡改。比如通过引入公安部门的非正常死亡人员数据库来比对火灾亡人数,杜绝瞒报漏报;通过采用标准地址库、公安部门人员信息库、市场监管部门产品跟踪码等唯一性标签,有效归集管理对象的各类信息,避免缺项少项。
其次要建立消防工作目标与智慧消防平台应用的反馈机制,通过评估智慧消防平台在消防工作的源头治理、目标制定、过程追踪、结果校正等各个环节中发挥的作用,真正避免“两张皮”的情况。比如在应用数字化预案平台指导演练或灭火作战后,要及时总结应用效果,查找平台的问题或缺陷,及时地调整优化,最终确保预案的合理有效。
4 结束语
智慧消防建设是一个庞大的工程,必须循序渐进,既需要做好顶层设计,也需要做好各项基础工作,提高硬件的覆盖率,合理设置各项工作流程,确保软件平台的操作简单、可视、标准、易执行、有效率,才能确保智慧消防平台的正常运行和作用的发挥。笔者在此仅作为抛砖引玉,供参与智慧消防建设的同仁们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