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构成原理下的城市交通景观设计分析
2022-08-09石寅
石寅
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广西南宁市 530022
1 引言
城市的道路规划和建设是城市发展的首要任务,而城市交通运输行业不仅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城市的交通道路规划也是城市发展的“骨架”和“基调。”这有就说明了合理的城市交通景观设计是城市发展基础条件,只有推进城市交通景观的建设,才有利于推动城市的进一步发展进步。而城市交通景观设计的构成原理的应用。将为城市的发展注入新鲜的活力。
2 城市交通构成原理概念
设计的基本目标是要满足功能上的物质需求和精神上的形式美学需求。精神上的美学形式就是构成原理的体现。通过设计来创造产生新的观念、新的构思、新的组和形式。在城市交通景观设计的构成原理中,解决一定的交通问题是其目标,对于交通的形、空间、美等内容的把握,将其主要影响构成因素融入到设计中,会凸显出城市交通景观的作用。构成原理也可以理解为形态构成,就是将能够通过基本、单纯的形态因素,突出不同形态下的优势,来达到美学效应。具体来讲,即点、线、面三要素。点是最单纯、最醒目的,线是最丰富、最有心理效应的,面是决定丰富形态的。这三种要素是设计的本质,在构成原理中,需要更好的运用这三要素,对城市交通景观进行设计,突出交通美学,发挥交通作用。
3 构成原理对于城市交通景观设计的意义
3.1 提高城市交通景观的艺术性
构成原理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城市交通景观的设计过程之中,可以合理的应用构成原理,这样城市可以推进整体景观的艺术性的增强。因为一方面构成原理会为城市交通景观提供良好的设计思路,并制定具有审美价值的设计方案。另一方面,构成原理的图形要要素、结构要素等在城市交通景观中的应用,可以极大的提高城市交通景观的审美价值。这就要求城市在进行交通景观的设计过程中,要合理调研城市的具体发展情况,根据城市道路交通的实际情况,来合理的进行景观设计。例如城市在进行绿化景观植被修剪的过程中,可以利用构图原理,并根据城市发展的核心理念,设计出符合城市发展目标的图案,进而使得植被呈现出符合城市发展理念的美感效果。
3.2 提高城市交通景观的实用性
城市交通景观的建设包含多个方面,它不仅涵盖道路整体、沿街部分、地下设计、远景区域,而且还包括一些可能存在城市发展建设的变动区域。因为城市道路景观的建设主要是对路面的景观、道路的基础设施等进行合理的规划,所以对于这些因素的规划设计情况,必须要以满足人民群众的发展要求和道路出行的要求为基础,这我就说明了城市交通景观的实用性对于城市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而构成原理可以极大的推进城市交通景观建设的实用性,通过构成原理的图案设计、整体规划等,来找出符合城市发展的战略,并以此推进城市交通景观建设实用性的增强。这样不仅可以保证设计师对于城市交通景观的设计进行合理的定位,也有利于道路功能性的发挥。
3.3 提高城市交通景观的整体性
城市道路最为城市发展的主干部分,它不仅是人们生产生活和交通运输业发展的必要工具,同时也是城市美观建设的必要因素。这也从侧面说明了,城市交通景观的设计必须与城市整体的建设发展状况相符合。所以,在进行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过程中,要保证道路景观与城市发展目标和视觉传达上的一致性,这样不仅可以给人以审美上的愉悦,而且也有利于智慧城市的建设。因此,对于城市市内道路的设计,要合理的利用构成原理,体现道路的怡人性和温和性。而对于城市高速公路的建设,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装饰,显现高速公路的整体技能水平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城市道路规划设计时,考虑城市的发展状况和发展风格,才有利于城市交通景观的整体性的发挥,进而推进和谐城市的建设。
4 基于构成原理下的城市交通景观设计
4.1 人性化设计方法
最近几年,我们国家的城市化进程发展迅速,地方经济发展和政府财政调控双重作用下,城市交通景观的构建得到了应有的重视,项目涉及范围广泛,涉及资金有的高达30 亿元,这些项目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影响着城市居民的生活。交通景观与其他类型的景观有所不同,所有行人和行车都需要通过交通道路来实现运动,所以交通景观的规划设计尤其需要对居民的需求加以考量。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人本要素,包括方便老人和残障人士的无障碍通道、比如方便儿童游玩、吸引儿童注意的少儿元素等等,都需要通过不同人群、年龄、性别来进行人性化设计。比如在幼儿园附近的交通景观设计就需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偏好,进而实现合理化规划设计。此外还要对交通景观内配套的文化设施建设、服务设施建设进行科学设计,对民众的需求也要及时进行听取。交通景观不同于公园景观,其比公园景观更具有开放性、公共性,需要为了满足公众交通便利等方面进行建设,所以公共参与性也需要进一步增强。
4.2 生态环保方法
绿色基础设施在交通景观中的构成非常重要,在保证交通景观正常发挥作用的基础上,通过景观设计,可以在开放性的空间中,与自然相互融合,形成一个绿色的空间网络,为生态维持稳定平衡提供保障。有的交通景观同时还具备一定的防洪涝灾害、调节生态气候等方面的作用,进而强化生态环境保护,为交通便利提供服务的同时,尽可能让景观为城市交通增添一抹绿色。通过交通景观的规划设计,可以让一个城市被污染的区域逐渐恢复生态活力,促进景观规划绿色和谐,绿色基础设施作为城市交通景观的弹性框架,要作为规划设计的首要考虑因素。
4.3 可持续性方法
目前城市景观规划实践中建设性的破坏是普遍现象,直接导致生态系统破坏。但是生态系统的恢复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生态技术治理污染和生物修复技术的实施,需要构建一系列的自然条件,通过符合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循环才能够实现生态系统的平衡。所以在城市交通景观设计过程中,应该尊重原有的生态循环,对其演变过程也要有一个全面的认识,避免通过人为因素造成自然环境的破坏。目前交通景观设计的同时也需要对生态景观进行考量,在生态景观的基础上,规划设计人员需要通过循环模式针对不同的环境污染情况提供不同的景观设计方案,应对工业化、城市化对城市生态平衡带来的不良影响。
4.4 整体性规划方法
因为当前的城市化进程非常迅速,工业发展、社会经济发展都已经远远超过旧城区原有的基础设施承载力。溧阳市的交通环境与城市的整体性、连贯性不够紧密,风貌的保留比较片面化。因此在对旧城区的交通环境景观进行更新构建时,需要注意通过历史性、功能性、独立性、整体性等多个方面进行考虑,不能单独将某一部分,某个区域作为规划的主要内容,而是应当注重整体性。
因此,城市的交通景观设计需要注重整体性、连续性、立体性。在这三个方面的作用下,城市交通景观不仅具备了城市功能,还保证了交通走廊的连贯,交通景观与交通道路之间保证了连续性、整体性,每一个交通景观都无法成为独立的设计。所需要考量的是城市功能、交通系统、内部连接等多方面是否能够保持连贯。特别是一些具有其他防洪涝灾害的交通景观,更需要起到桥梁纽带作用,实现立体化互动。交通景观周围的建筑、地上地下水面等需要实现立体化连续,实现整个城市交通的立体连续,构成完整的城市空间。
5 基于构成原理下的城市交通景观设计案例分析
株洲作为老工业城市,在我国工业历史上具有浓墨重彩的一笔,其工业化发展对其城市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在城市文明建设过程中,需要考虑工业化要素。株洲旧城区在城市产业转型之后,依然保留着一部分的工业厂房,这些厂房虽然已经无人使用,但是依然代表着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是城市文化中的特有风景。旧城区的城市交通是株洲市的城市主脉,再加上还有沿岸的水体、桥梁等,也都代表着株洲的形象。所以在对株洲交通景观进行设计的过程中,着重体现了其现代工业化风格。
图1 湘江旧城工业区
流淌过株洲市区的水体是湘江,其他相关的自然资源也全都依傍湘江自南向北而来,为城市的生活、交通、生态等方面提供了天然资源,南面临接石峰山与神农阁,这种山水格局条件下,其城市旅游资源非常丰富,但是南方洪水灾害较多,在洪水季节,临江人民的生产生活面临着威胁与挑战。所以在株洲市整治交通景观的过程中,将沿江路进行改造,具备了一定的防洪、水运作用。但是在整体设计过程中,没有将人为因素考虑进去,交通区域的公共空间采取了传统的截弯取直、石砌护坡、高筑岸堤等工程措施,这些措施能够让整个交通区域立刻变得整齐划一,但是对周边的自然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人们之前能够沿着江岸散步的功能渐渐弱化,对于周边山脉产生了更大的距离感,大大降低了生活情趣和原有景观的亲水性、和谐性。原有的露天景观变成了不公开区域,沿江带虽然能够吸引游客观看,但是无法进入,周边的公园设计也都缺乏绿色基础设施,绿地设置非常简陋,绿化带面积也达不到人均绿化面积。目前游客仅仅能够通过株洲大桥和神农公园,对沿途的风景进行观赏,其余地段已经变得无人问津,沿岸的新建筑也变得毫无情感。
图2 湘江沿江天际线
因此,其旧城交通区存在许多问题,包括:
①交通区活力功能不足。虽然湘江两岸作为新旧城区的核心区,但是目前大多为居民居住,交通区域作为连接两个城区的重要纽带,其公共服务性依然不足,对城市整体活力的促进作用不大。
②缺乏公共空间且生活性不强。株洲目前建成的风光带不够宽,两岸的观赏效果不是很好,新建筑对公共空间的侵蚀情况比较严重,城市居民的休闲活动空间被侵占,所以周边的公共服务中心比较匮乏,整体城市活力大大降低。株洲湘江风光带的历史建筑大多以观光为主,注重了对视觉的保护,而片面强调旅游特色,却忽略了湘江战役后成为株洲城区人生活的主要部分的重要功能。所以在现在的湘江景观带上,中虽不乏景观美丽的风光,但缺乏适应不同群体和现代生活的多样化设施,也极大地没有了适宜的休闲活动空气。马桶、站台、座位、这个日常生活中最普遍的内容,必须和交通融入。而且和商业融入得不强,因此过人而没留人。
③缺乏开放性。没有完全垂直湘江的风景视廊和城市道路,因此交通空间也相对地较为闭塞,在都市中的可见性和可达性都比较低。
株洲市政府向社会广泛征集了旧城交通区改造设计规划意见,最终确定了设计理念如下:
首先,在建筑设计上以反映都市工业发展的主旨进行建筑设计,在整体改造更新中通过对道路沿线的工业用地加以适当调控,使城市结构发展得更加合理。旧建筑物主题性的改造一再利延续了古城的历史文脉,充分体现了“两型社会”建设中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对片区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拉动效果。全面展现了株洲都市的现代工业文明与朝气蓬勃的都市时尚生活。
其次,从建筑设计理念上区别了与湖南湘江战役风光带等相同类型的设计建筑。在城市文化差异上,反映了株洲的产业文明发展;在改建的重心上表现了道路的公益性、生活性;对道路连带驳岸的建筑设计上,以生态手法贯通了各个环节;在道路改建的形式上以点带线,节约土地建设,突出了景观节点,便于今后的低成本养护。
最后,在工程设计中也克服了湘江风景带目前面临的一些困难问题。如城市景观带的长度问题、影响硬质挡土墙稳定性的景观问题、城市休闲公共自行车道问题等。
图3 株洲旧城交通区改造设计渲染图
株洲通过工业化城市的转型,成功将旧城交通区交通系统进行完善,注重了交通区与城市格局的整合,创造出了一个公共的交通空间,不仅能够解决居民交通问题,还结合了观赏性、艺术性等属性,将原有的工业区烟囱、特色的神农阁进行特点突出,成功结合了交通环境特有的“水”资源,完整展现出了这个城市的特色。加上原有的旧城工业风貌,通过合理的转换找到适当的新用途,并使该场所的特色得以最大限度的保存和重现,交通旧建筑的生命就将延续下去,成为城市新亮点。
株洲城市交通区的改革要点,在于建筑设计理念上区别与湖南湘江战役风光带等相同类型的设计建设。在都市文化差异上,反映了株洲的产业社会发展;在改建的重心上表现了道路的公益性、生活性;对道路连带驳岸的建筑设计上,以生态手法贯通了各个环节;在道路改建的形式上以点带线,节约土地建设,突出了景观节点,便于今后的低成本养护。
图4 株洲旧城交通区改造后景观
6 结语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现代社会大环境之下,人们对于城市交通景观的建设的关注程度日益提高。而想要提高城市交通景观的建设水平,首先要保证城市交通景观的设计符合人们发展以及日常出行的要求。而将构成原理应用于城市交通景观建设不仅可以提高城市交通景观的艺术性和整体性,而且也会推进城市交通景观实用性的增强。目前的城市建设如果想要推动城市交通设计水平的提高,就要不断地应用构成原理来拓宽并且完善城市交通景观的设计范畴,进而推进城市道路景观功能性的发挥,除此之外加强城市人文景观建设,推进城市交通景观的可持续性建设也是至关重要的。这样不仅改善了交通环境和人们的出行环境,也更加利于我国的可持续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