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媒介素养调研
——以西安某高校为例

2022-08-08赵铭玮

西部学刊 2022年13期
关键词:本科生媒介维度

赵铭玮

一、研究缘起

媒介素养是在各种媒介环境下获取、理解、创造和传播信息的能力[1],有着明显的时代印记。每一次信息科技的大变革应用于媒介领域,都会对人们的媒介素养提出新的要求。身处媒介技术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早已和媒介高度捆绑。只有具备有效获取媒介信息并加以分析、利用的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媒介素养已成为现代公民的综合素养之一。

大学生是现代公民中的高知群体,其媒介素养水平关乎个人的自我完善和整个社会的进步。近20年来,我国新闻传播学和教育学领域的学者们,对大学生的媒介素养问题进行了持续性地研究,积累了近千篇研究成果,其中包括对大学生的媒介素养调查、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策略、大学生媒介素养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研究等。这些研究成果从不同角度证明,媒介素养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在大学生的学习中,专业知识的学习居于首要地位,直接关乎未来的职业发展前途。目前国内探讨媒介素养与大学生专业学习的文章较少,要研究这一问题,需要选取一个具体的专业进行深入调研。

近年来,我国对幼儿教育事业日益重视,本科院校纷纷增设学前教育专业,致力于培养高素质的幼儿教师“后备人才”。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以下简称学前本科生)的媒介素养水平,关乎其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的掌握,也影响着日后对幼儿及其家长媒介素养的引导。再者,如果能从媒介素养的角度审视学前本科生的专业学习情况,将有助于增强专业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不断提升该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

基于此,本文以学前教育专业为例,试图用调查问卷的实证数据来回答“学前本科生的媒介素养是什么样的状况”这个问题。

二、评估框架

对本科学生媒介素养的实证研究,离不开媒介素养评价的指标体系。目前国内外学者在媒介素养指标及其内涵界定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导致绝大多数实证研究缺少共同的研究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后续的深入发现[2]前言。在众多的指标体系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于2013年提出的“媒介与信息素养评估框架(MIL)”是相对成熟和完善的。它将媒介素养与信息素养的概念融合一体,力求为各成员国开展针对媒体与信息素养的综合性评估,提供实用工具和方法指导[3]。MIL评估框架包括MIL国家准备度和MIL能力两部分,本研究将以MIL能力下的获取、评估及创建三个要素为一级指标,参考这三个要素中的二级指标、能力、表现标准等内容,进行二级指标的筛选。

三、研究设计

(一)问卷设计

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将性别、年级及生源地设置为样本的基本背景信息。问卷共设计27道题目,包含单选题和多选题,部分题目改编自前人的成熟量表,另一部分为自编题目。问卷多次征询学前教育专家的意见,并参考被调查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最新人才培养方案,力求贴近学前本科生真实的专业学习情况。

研究基于MIL评估框架,在获取维度主要调查学前本科生“使用适当的技术访问、检索和存储专业信息的能力”,以访问、检索、存储为二级维度。在评估维度下设置理解、批判地分析、判断三个二级维度,考察学前本科生“理解、批判地分析和判断专业信息的能力”。具体题目设计参考了李金城[2]162-167的相关研究,并根据学前本科生自身特点进行部分改编。在创建维度下设置交流、道德地使用、创新三个二级维度,调查学前本科生“道德地使用专业信息,并与他人有效交流和创新的能力”。这部分题目设计主要听取学前教育专家的意见,与学前本科生的教学技能和专业培养要求紧密结合。

(二)数据来源

本研究以西安某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为整体样本框,采取分层抽样的方法获得研究样本。在被调查高校的幼儿教育学院里,按照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四个年级类型进行分类,然后在每个年级中随机抽取3个班级,最后在选中的班级微信群里发放网络问卷进行调查。在一周时间内共回收514份问卷,剔除无效问卷52份,保留有效问卷462份,有效率为89.88%。462份样本在男女比例方面差异较大,男生只占到4.44%,主要因为报考学前教育专业的女生人数远超男生。

四、数据分析

为考察学前本科生的媒介素养情况,笔者对回收的21道单选题数据进行了频数分析,对6道多选题数据进行了多重响应分析。结果如下:

(一)获取学前教育专业信息的能力

1.“访问”维度

在“专业学习时访问过的网络课程平台”中,只有“中国大学MOOC”和“超星尔雅通识课”的响应率和普及率明显较高,说明学前本科生更倾向于在国内的网络课程平台上学习专业知识。在“访问被调查院校开通的学前教育相关数字资源”中,“《幼儿教育多媒体资源馆》数据库”和“微课堂(数图)”两项的响应率和普及率较高,但普及率均没有过半数,反映出学前本科生没有充分利用本校的数据库资源。在“从专业期刊中获取学前教育研究成果与动态”中,选择“偶尔会”的频数高达388,占比83.98%,说明该校大部分学前本科生对专业期刊的学习只是偶发行为,没有形成习惯。

2.“检索”维度

在“能否准确表述专业学习中的问题,并熟练使用搜索引擎查找信息”中,选择“能”的比例为60.17%,说明大部分学前本科生能够意识到自己在专业学习中的问题需求,并具备一定的检索问题能力。在“能否利用专业核心词汇,快速筛选出想要了解的学习信息”中,学生选择“偶尔能”的比例较高,为51.08%,反映出学前本科生调动学过的专业知识进行学习检索的能力稍显不足。在“能否根据筛选出的信息,对专业学习中的问题形成新的解决思路”中,61.04%的学生选择“偶尔能”,说明大部分学生检索的学习信息,对解决专业学习问题的帮助作用不大。在“是否会使用中国知网、Web of Science等中外文数据库,查找并下载专业文献资料”中,“只会中文数据库”的学生比例明显较高,占到73.38%,反映出多数学前本科生具备在数据库中检索文献的能力,但使用外文数据库的能力欠缺。

3.“存储”维度

在“是否会对从网络上获取的学前教育专业信息进行分类、命名及存储”中,只有65.8%的学生表示“偶尔会”,选择“经常会”的比例最低,反映出大部分学前本科生对网络上现成的专业资源没有形成整理和存储的习惯。在“是否会拍摄入园实习的教学场景、幼儿生活等内容,返校后作为学习资料存储”中,表示“经常会”和“偶尔会”的比例较为接近,均超过40%,反映少部分学前本科生已经形成信息存储习惯,会将自身实践中获取的专业信息予以保存,以备日后使用。

(二)评估学前教育专业信息的能力

1.“理解”维度

在“是否认同‘对同一个学前教育专业信息,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方式和观点’”中,超过95%的学生表示认同,反映出学前本科生普遍接受专业学习过程中的理解差异。在“是否了解各类学前教育专业信息背后的审查机制”中,回答“一知半解”的学生比例为77.06%,说明大部分学前本科生对专业知识的来源及其监管机构的性质、功能等情况不够了解。在“传播学前教育专业信息之前,是否考虑信息可能会对他人或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包括负面影响”中,61.69%的学生表示只是“偶尔考虑”。这体现出学前本科生对专业信息的影响力认识不足。

2.“批判地分析”维度

在“能否识别学前教育专业信息所传播的价值观与您自己的价值观是否一致”中,选择“多数情况下能”的比例为51.52%,说明只有部分学前本科生能够分析专业信息中含有的价值观,并与自己的价值观进行比较。这反映出学前本科生对专业信息的分析能力较为欠缺,不能完全把握信息的核心内容。在“能否提取并总结学前教育专业信息中的关键词和主题”中,超过半数的学生表示“偶尔能”。在“能否区分学前教育专业信息中的事实和观点”中,选择“偶尔能”的学生占到54.76%,表明学前本科生对专业知识的批判性分析能力欠缺。

3.“判断”维度

在“怎样判断一条儿童新闻信息的可信度”中,“寻找其他信息源来验证”“考虑信息发布机构是否权威”“考虑信息内容是否全面、完整”“考虑作者发布信息的目的是否客观公正”“根据自己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判断”这5项的响应率和普及率明显较高,说明大部分学前本科生对儿童新闻有基本的判断能力。在“认为什么样的信息适合作为专业学习资料”中,“有启发价值的专业信息”“与课程内容相关度高的信息”“老师推荐的专业信息”“可信度高的专业信息”这4项的响应率和普及率明显较高,说明学前本科生明确专业学习资料的判断标准。在“认为什么样的信息适合作为学前教育的教学资源”中,“教育价值丰富的信息”“与幼儿园课程相关的信息”“贴近幼儿现实生活的信息”“新奇有创意、充满童趣的信息”这4项的响应率和普及率明显较高,说明学前本科生能够识别未来幼儿教学中的教学资源。

(三)创建学前教育专业信息的能力

1.“交流”维度

“在网络上分享学前教育专业信息的频率”中,67.53%的学生选择“偶尔分享”,仅有5.84%的学生选择“经常分享”,表明学前本科生通过网络传播专业信息的意愿并不强烈,参与度低。“在网络上评论学前教育专业信息的频率”中,“偶尔评论”的比例占65.8%,“经常评论”的比例仅有6.49%,表明学前本科生较少在网络上评论专业信息,网络交流的程度不高。在“使用社交媒体与他人合作完成学前教育学习任务的频率”中,比例最高的选项是“偶尔合作”,占到68.4%,说明学前本科生没有充分发挥社交媒体对合作学习的促进作用。

2.“道德地使用”维度

“在作业中引用了他人观点、材料,是否会注明引用材料的来源和作者”中,超过半数的同学选择“经常注明”,表明部分学前本科生能从原创和著作权的角度认可他人工作的重要性。在“如果要发布的专业信息中含有幼儿照片,哪些做法合适”中,选择“对幼儿正面照片进行马赛克处理或用可爱贴纸遮住”“发布前征得幼儿本人及家长的同意”“发布不含有幼儿姓名、家庭住址、学校名称等信息的照片”这3项的响应率和普及率明显较高,说明大部分学前本科生具有保护幼儿隐私权的意识。

3.“创新”维度

在“能否用PowerPoint或Keynote等软件,制作演示文稿用于专业学习汇报”中,有74.03%的学生选择“能,但还需要学习”。在“能否将多个音频素材剪辑、合并为一个适合幼儿游戏活动的背景音乐”中,有73.16%的学生选择“能,但还需要学习”。在“能否对视频素材进行截取、拼接、添加文字与滤镜等操作,制成一个完整的视频短片用于幼儿教学”中,选择“能制作,但还需要学习”的比例为74.68%。在“能否将电子白板、智能电视、投影仪、几何画板等设备应用于幼儿教学中”中,选择“能应用其中的2-3种”的比例最高,为55.84%。以上数据表明学前本科生具备使用多媒体软件和现代化教学设备的基本能力,但还需要进一步提升操作技能水平。

五、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本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从获取、评估、创建三个维度呈现了被调查院校的学前本科生在专业学习中的媒介素养状况。经由研究发现:该校学前本科生在专业学习中具备一定的媒介素养,但水平整体偏低。

首先,学前本科生获取专业学习信息的渠道不够丰富,对一些优质课程平台、数据库资源、专业期刊等资源接触较少,尤其是对国外在线教育平台、外文数据库的访问率偏低。不少学生只利用搜索引擎检索基本的学习问题,进一步调动专业知识筛选信息和根据信息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不足。多数学生缺乏从网络媒介和自身实践中储存、积累专业知识的自觉意识,没有将专业学习与课堂外的生活紧密结合。

其次,不少学前本科生只关注专业知识的具体含义,对这些知识的来源及其背后监管机构的性质、功能等情况不甚了解,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他们对专业知识的全面理解。多数学生对专业信息的影响力认识不足,不能预判传播信息对社会和他人可能带来的后果。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不足,很多时候不能准确提取、总结专业信息中的关键词和主题,也无法区分专业信息中的事实和观点。

最后,学前本科生在网络上分享、评论、与他人合作学习的热情均不高,没有充分发挥网络对专业学习的促进作用。多数学生具有制作演示文稿、剪辑幼儿音乐素材和教学视频的基本能力,也能够应用幼儿教学多媒体设备,但对软件和设备的功能认知不够全面,操作不够熟练,还需要深入学习和实践。

(二)建议

一是学前教育专业课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在课堂中加以示范与引领。教师是学生最佳的模仿对象。专业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加强对网络课程平台、校内教育数据库以及专业期刊的宣传,从中遴选优质资源融入教学设计,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专业资源的价值,开阔他们的专业视野。专业课教师还应该帮助学生识别有价值的专业信息,引导他们进行整理和归纳,培养他们在生活中发现、积累专业知识的习惯。

二是学校需要创新媒介素养教育方式,提升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学前教育专业的《现代教育技术》《幼儿园微课制作》《必读书目阅读与文献检索》等课程,与媒介素养教育密切相关,学校应该倡导在这些课程内容中加入媒介素养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同时,经常举办针对学前本科生的专项教学比赛,以赛促学,以赛促练,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媒介认知。此外,学校还应该充分发挥图书馆、校园媒体以及学生社团的作用,为学前本科生举办“图书馆信息检索与资源利用”等系列讲座,鼓励学生参与学校广播站、新媒体平台以及社团宣传部的各类实践活动,从校园生活的各个领域全面提升学生的媒介素养水平。

三是前本科生需要转变观念,自觉主动地提升媒介素养。在数字化媒体时代,丰富的媒介信息是专业学习的重要资源,学前本科生需要提高获取数字化学习资源的能力。对待专业知识,应该从多角度理解,学会质疑和分析,训练批判性思维能力。同时,为了更好地胜任幼儿教师工作,学前本科生还应该学习新的教学软件和多媒体教学设备,提升自身的媒介素养理论水平,做好为幼儿进行媒介素养启蒙教育的准备。

猜你喜欢

本科生媒介维度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书,最优雅的媒介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光的维度
“五个维度”解有机化学推断题
中医药大学本科生流行病学教学改革初探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
人生三维度
探索如何提高药学本科生实习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