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分析与对策

2022-08-08

西部学刊 2022年13期
关键词:育人防控思政

王 慧

2022年5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指出,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党中央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坚持动态清零,因时因势不断调整防控措施,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1]。这些抗疫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新时代大学生的积极参与。作为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的主力军,大学生在抗疫斗争中勇于担当,展示出青年人奋斗有我的风采。但面对疫情的反复性、持续性与复杂性,大学生群体不同程度地存在思想方面的压力,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科学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逐渐暴露。因此,研究疫情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坚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总要求[2],对做好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查与分析

为深入了解疫情背景下大学生的思想动态,设计了“疫情期间大学生学习、生理以及心理变化的调查问卷”,以山西部分高校的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围绕当代大学生的政治关注度、线上教学满意度、心理健康状况、对新媒体网络思政的认同等开展调研,发放调查问卷825份,收回有效问卷802份。调研发现,疫情背景下的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主流积极健康向上。

一是有强烈的爱国情感。调查结果显示,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主流思想。面对疫情防控这场突如其来的遭遇战,经过全国上下勠力同心、并肩作战,防疫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94.14%的大学生对我国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持乐观态度,仅有5.86%的学生持悲观态度或者不关注。95.26%的大学生表示通过此次疫情,对祖国的自信心与自豪感明显提升。95.01%的学生选择对疫情谣言“不信不传、相信官方”,这些数据都体现出大多数学生思想认识清晰,有强烈的爱国情感,能积极维护国家利益,维护国家稳定统一。

二是有较强的自律性。疫情期间,线上教学成为特殊时期的主要教学模式。教学环境、教学方式、教学理念、教学资源等的改变,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效果,充分考验着学生的自律性和学习的主动性。对自己的自主学习效果评价中,认为效果“非常好,收获颇丰”占比23.82%,认为效果“良好,有一定收获”占比52.74%,认为效果“一般,小有收获”占比19.95%,认为效果“较差”占比3.49%。

对于线上教学的满意度评价,78.06%的同学表示“非常满意”和“满意”。通过相关分析得知,学生对于线上教学满意度评价与课堂互动之间存在显著的统计相关性。因此,学生普遍认为教师需要在课堂互动环节、学习资料选择及发布、教学内容设计、课下辅导答疑等方面提高线上教学效果。如图1。

图1 你认为老师应该从哪些方面提高线上教学效果

三是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社会是青年成长发展的重要课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3]。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大学生总体上表现出了较强的社会责任感。

调查显示,超过八成的同学认为大学生在履行社会责任时应抱着有利于他人、社会的心态。为了筑牢疫情防控的坚实屏障,很多大学生利用寒暑假深入社区和街道,协助做好排查登记、测温验码、秩序疏导、物资配送等工作,齐心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同时,积极投身“创青春 返家乡”主题社会实践活动,宣传解读防疫政策、参加公益服务、文化宣传等,维护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这些充分说明大学生主人翁意识明确,有担当奉献精神,积极承担起了时代赋予的重任。

被问到“你如何评价自己在校的防疫行为”,99.5%的同学认为自己“能积极配合疫情防控”或者“有疫情防控的意识,但未做到面面俱到”,仅有0.5%的同学认为自己疫情防控意识不强,这说明大多数同学能够对自身负责任,有较强的社会公德意识,遵守防疫规定,关心社会公共事务。如图2。

图2 疫情期间你认为自己做了哪些事情体现了大学生应有的担当和责任

二、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凸显的新问题

在疫情防控这一特殊的背景下,以及受其中呈现的意识形态因素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也有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价值观受多元化思潮冲击明显、心理健康状况欠佳、学校网络思政教育成效不佳三个方面。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多元化明显

疫情防控背景下,各种思潮纷繁复杂,虽然主流是理性的爱国主义情感,但也存在部分大学生受个人主义、极端主义等不良思潮的影响。这给高校思政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也弱化了思政教育成效[4]。在疫情背景下应该重视不良思潮对大学生价值观带来的冲击,帮助大学生充分认知好坏利弊,引导青年学生洞悉社会思潮的演变及影响。

(二)部分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欠佳

疫情期间,大部分高校实行封闭或者半封闭管理,严格执行进出校门提前审批、身体健康日报、行动轨迹追踪、晨午晚检等防疫制度。基于此,大学生的学习方式、人际交往、活动参与等方面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导致部分学生自我认知、情绪调节、心理活动、行为方式等受到了较大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情绪波动和心理恐慌。

面对疫情的突发性以及严重性,只有23.82%的同学表示从未给自己带来不安或其他负面情绪,大多数学生都有过恐慌或者忌惮的情绪,甚至有同学产生过极端想法。这充分说明在疫情背景下,心理问题是目前困扰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问题,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要特别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加强心理疏导,严爱相济,润己泽人,引导大学生提高心理素质[5]。如表1。

表1 疫情期间你的不良心理状况及异常行为表现

(三)网络思政教育成效不显著

调查表明,大学生主要通过官方网站、社交软件(微信、QQ等)、社交平台(微博、知乎、抖音等)了解疫情防控的最新动态,也就是大学生更多地从新媒体平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41.02%的同学表示对学校在各类新媒体平台发布的思政教育内容偶尔关注或从不关注,这充分反映出学校网络思政教育内容没有吸引力、缺乏趣味性,无法达到最佳的育人效果。

超九成的同学对于学校在微平台、视频号、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发布的思政教育内容表示关注,从不关注的仅占1.87%。但学生普遍认为学校网络思政教育方式太传统,需要向多元化、年轻化的方向发展。如图3。

图3 你希望学校未来的网络思政教育朝哪个方向发展

三、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优化对策

针对疫情防控从突发性转为常态性的特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应拓宽渠道、紧贴现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遵循,构建完善的育人体系;以务求实效为成果导向,提高思政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一)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完善育人体系建设

一是加强思政教育队伍建设。高校要加强党团干部、教师及辅导员队伍建设,提升全体教职员工的思想政治素养,实现全员育人。

坚决落实党管教育的要求,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各级党组织要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共青团在教育、团结、扎根青年等方面的优势,更好地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把广大青年学生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高校辅导员不仅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更是学校疫情防控工作的防疫宣传者、联控排查者和紧急处置者。高校辅导员要紧紧围绕思政教育和日常管理核心工作精准发力。坚守岗位职责、创新工作方法,做好“三全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编者注)的助推员。

二是加强课程体系建设。防疫抗疫中涌现出了大量思政教育的鲜活素材,高校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构建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的育人课程体系,完善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的联动机制。

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创新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手段,增强课程的感染力与亲和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切实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成对大学生价值塑造并让其终身受益的必修课。

同时要积极探索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与价值引领功效,在专业教学标准的框架下探索课程思政的融入路径,确保专业课与思政课同频共振[6]。以课堂教学为切入点,深入挖掘疫情防控期间各类思政教育元素,在教学目标中强化育人要求,在教学设计中渗透思政教育,在能力训练中融入素质教育,在教学评价中注重职业素养,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紧密结合,将思想政治工作有效贯通到人才培养体系之中,在课堂这个育人的主阵地实现思政教育与知识教育的有机统一。

三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要建设体现中国特色、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实现全方位育人。

依托党团组织,开展生动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大力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把“德育为先、五育(即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编者注)融合”有机结合起来,寓思政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结合新冠疫情公共事件的发生、疫情防控取得的显著成果等重大事件,开展特色鲜明、吸引力强的主题教育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发挥文化育人功能。

(二)以务求实效为导向,优化思政教育成效

一是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坚持强化价值引领,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引导大学生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抗疫精神深刻阐释了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疫情防控中涌现出的典型人物和感人事迹,这些都可以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鲜活教材,教育青年学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引导大学生弘扬并传承伟大抗疫精神,并使之转化为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

二是加强社会责任教育。通过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使其能够正视责任与挑战,坚定信念、迎难而上,积极承担新时代青年的社会责任。也可以通过榜样激励促进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不断提升。同时,要注重宣传身边人身边事,这样能更好地增强大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其积极履行自身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在社会实践、服务他人中体现自身价值。

三是加强制度自信教育。防控彰显制度优势,战疫增强制度自信。防疫抗疫这场历史大考,有力彰显了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巨大优势,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越性。我国制度优势显著,治理效能提升,经济长期向好,社会大局稳定。要引导学生深刻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进而不断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认同,加深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认同。

四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充分发挥和持续完善“学院—系—班级—宿舍”四级网格化心理健康管理体系,专项开展疫情期间学生心理状况动态评估,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开设校内心理咨询服务热线,并整合校外资源,对疫情期间大学生开展专业的心理防护培训和心理危机处置。同时,依托“5·25大学生心理健康节”,以开展特色心理健康活动为着力点,普及突发事件下心理调适方法,提高大学生防疫抗疫的心理免疫力。

五是加强网络思政教育。当前,新媒体的冲击正深刻改变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和生活方式,互联网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阵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中指出,“高校要不断加强宣传思想阵地管理,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7]为此,要充分利用校园的各级各类新媒体平台,构建完备的高校网络思政教育体系,推进网络思政教育开展。全面加强新媒体平台的管理,绝不给错误观点和言论提供传播渠道,坚决抵制各种有害文化和腐朽生活方式对大学生的侵蚀和影响。加强新媒体平台的建设,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要利用网络为大学生学习、生活提供服务,不断拓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空间,形成网上网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强大合力。

猜你喜欢

育人防控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猪常见腹泻病症状及防控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守牢防控一线 静待春暖花开
夏季羊中暑的防控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