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氨基寡糖素对绿豆叶片防御酶活性和产量的影响

2022-08-08陈文晋赵存虎贺小勇范雅芳张自强孔庆全杨永兴鲍吝智张雄飞谢淑娟

北方农业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寡糖盛花期差值

陈文晋 ,赵存虎 ,贺小勇 ,范雅芳 ,张自强 ,孔庆全 ,杨永兴,鲍吝智,张雄飞,谢淑娟

(1.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31;2.内蒙古 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特色作物研究所,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31;3.包头市土默特右旗苏波盖乡综合保障和技术推广中心,内蒙古 美岱桥 014111;4.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农牧技术推广中心,内蒙古 甘旗卡 028199;5.内蒙古托克托县农牧技术推广中心,内蒙古 双河 010200;6.通辽市开鲁县麦新镇综合保障和技术推广中心,内蒙古 麦新 028413)

绿豆[Vigna radiata(L.)Wilczek]是具有生育期短、抗旱耐瘠薄、喜温且固氮养地等[1-4]特点的作物,同时也是高蛋白、低脂肪、医食同源作物,在内蒙古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随着国内外市场对绿豆需求量的增加,其种植面积逐年扩大[5]。氨基寡糖素是一种新型的生物农药,具有诱导植物产生防御反应、激活植物的系统性免疫能力、减轻农作物病害、提高产量、改善品质[6-8]的作用,可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降低农业生产过程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前人利用氨基寡糖素进行种子处理[9-10],通过不同喷施浓度[11-12]、不同喷施时期[13-14]对不同作物和果树试验,结果表明氨基寡糖素能够提高作物的抗逆性[15]、抗病性[16-17],并能增产增效[18-19]。另有研究表明,氨基寡糖素还能提高豇豆对锈病的抗性并增加产量[20-22]。

截至目前,尚未有将氨基寡糖素应用于绿豆的研究。本研究以冀绿0816绿豆品种为材料,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分析浸种浓度、喷施浓度和喷施时期对绿豆生理指标和产量的影响,以期确定氨基寡糖素的最优处理方式,为提高绿豆产量提供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所用绿豆品种为冀绿0816,由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食用豆课题组提供;氨基寡糖素由河北中保绿农作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1.2 试验方法

试验于2018—2019年在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试验地进行,采用浸种浓度(A)、喷施浓度(B)和喷施时期(C)三因素五水平正交设计,共25个处理,小区宽3 m、长6 m,小区面积为18 m2,行距0.5 m,每个小区播种6行,因素水平及正交设计组合分别见表 1、表 2。

1.3 指标及测定方法

1.3.1 取样

现蕾期、盛花期、成熟期各取绿豆主茎功能叶片1次,共计取样3次。

1.3.2 生理指标的测定

试验对防御酶(SOD、POD、PPO)的活性进行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采用氮蓝四唑光化还原法,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采用愈创木酚法,多酚氧化酶(PPO)活性采用邻苯二酚法[23];利用SPAD-502型叶绿素计测定叶片的叶绿素含量(SPAD值),每片叶选取3点测定,取平均值,测定时避开叶脉部位。

1.3.3 产量指标的测定

田间收获时每个小区随机取样10株室内考种,调查产量因子指标:单株荚数、单荚粒数、单株粒重、百粒重;每小区除去边行选取12 m2进行测产。

1.4 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

试验数据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0和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氨基寡糖素不同处理对绿豆叶片生理指标的影响

2.1.1 氨基寡糖素不同处理对绿豆叶片中SOD活性的影响

由图1可知,浸种浓度(A)不同水平中A1、A2、A3、A4处理对绿豆叶片SOD活性的影响均显著高于 A5(清水浸种)处理(P<0.05);现蕾期 A1、盛花期A2、成熟期A3处理绿豆叶片SOD活性最高,分别为 78.49、107.33、42.17 U/g,显著高于其他浸种浓度处理(P<0.05),最大值与最小值差值分别为30.16、19.81、8.68 U/g。

图1 不同试验因素绿豆叶片SOD活性

喷施浓度(B)不同水平处理表现为现蕾期B1和B5处理绿豆叶片SOD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喷施浓度处理(P<0.05);盛花期B5处理绿豆叶片SOD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喷施浓度处理(P<0.05),且在盛花期时达到峰值,为105.83 U/g,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值为8.40 U/g;成熟期B3处理绿豆叶片SOD活性(38.92 U/g)显著高于其他喷施浓度处理(P<0.05),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值为2.09 U/g。

喷施时期(C)不同水平处理表现为现蕾期C3处理绿豆叶片SOD活性(64.91 U/g)显著高于其他喷施时期处理(P<0.05),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值为7.00 U/g;盛花期C2处理绿豆叶片SOD活性(103.24 U/g)显著高于其他喷施时期处理(P<0.05),C3和C4处理差异不显著(P>0.05),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值为5.21 U/g;成熟期C3和C4处理绿豆叶片SOD活性差异不显著(P>0.05),分别为39.01、38.84 U/g,但显著高于其他喷施时期处理(P<0.05),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值为4.10 U/g。各因素在成熟期时的极值分别为浸种浓度RA=8.68、喷施浓度RB=2.08、喷施时期RC=4.10,即3个因素对绿豆叶片SOD活性的影响顺序为浸种浓度(A)>喷施时期(C)>喷施浓度(B)。

2.1.2 氨基寡糖素不同处理对绿豆叶片POD活性的影响

由图2可知,浸种浓度(A)不同水平处理对绿豆叶片中POD活性的影响为现蕾期A3和A4差异不显著(P>0.05),分别为 49.73、49.43 U/g,显著高于A1、A2和 A5处理(P<0.05),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值为2.90 U/g;盛花期A4处理绿豆叶片POD活性(144.95 U/g)显著高于其他浸种浓度处理(P<0.05),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值为2.66 U/g;成熟期A3处理绿豆叶片POD活性(122.29 U/g)显著高于其他浸种浓度处理(P<0.05),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值为7.45 U/g。

图2 不同试验因素绿豆叶片POD活性

喷施浓度(B)不同水平处理对绿豆叶片中POD活性的影响为现蕾期B1、B4和B5差异不显著(P>0.05),分别为48.49、48.90、48.91 U/g,显著高于B2和B3喷施浓度处理(P<0.05),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值为0.93 U/g;盛花期B5处理绿豆叶片POD活性(144.09 U/g)与 B2、B4差异不显著(P>0.05),显著高于B1、B3处理(P<0.05),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值为0.82 U/g;成熟期B1处理绿豆叶片POD活性(121.35 U/g)显著高于其他喷施浓度处理(P<0.05),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值为5.33 U/g。

喷施时期(C)不同水平处理对绿豆叶片POD活性的影响为现蕾期C2处理绿豆叶片POD活性(49.00 U/g)显著高于其他喷施时期处理(P<0.05),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值为1.04 U/g;盛花期C4处理绿豆叶片POD活性(144.63 U/g)显著高于C1、C2、C5处理(P<0.05),与 C3处理差异不显著(P>0.05),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值为1.40 U/g;成熟期C3处理绿豆叶片POD活性(121.56 U/g)显著高于其他喷施时期处理(P<0.05),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值为5.22 U/g。各因素在成熟期时的极值分别为浸种浓度RA=7.45、喷施浓度RB=5.22、喷施时期RC=5.32,即3个因素对绿豆叶片POD活性的影响顺序为浸种浓度(A)>喷施时期(C)>喷施浓度(B)。

2.1.3 氨基寡糖素不同处理对绿豆叶片PPO活性的影响

由图3可知,浸种浓度(A)不同水平处理对绿豆叶片中PPO活性的影响为现蕾期A1处理(635.66 U/g)显著高于其他浸种浓度处理(P<0.05),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值为75.38 U/g;盛花期A3处理绿豆叶片PPO活性(845.56 U/g)显著高于其他浸种浓度处理(P<0.05),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值为41.00 U/g;成熟期A2处理绿豆叶片PPO活性(460.01 U/g)显著高于其他浸种浓度处理(P<0.05),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值为18.88 U/g。

图3 不同试验因素绿豆叶片PPO活性

喷施浓度(B)不同水平处理对绿豆叶片中PPO活性的影响为现蕾期B1处理(635.21 U/g)显著高于其他喷施浓度处理(P<0.05),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值为92.71 U/g;盛花期和成熟期B5处理绿豆叶片PPO活性分别为849.99、457.82 U/g,均显著高于其他喷施浓度处理(P<0.05),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值分别为 30.22、12.78 U/g。

喷施时期(C)不同水平处理对绿豆叶片PPO活性的影响为现蕾期C1处理(622.31 U/g)显著高于其他喷施时期处理(P<0.05),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值为68.43 U/g;盛花期C4、C5处理绿豆叶片PPO活性分别为 838.19、838.33 U/g,差异不显著(P>0.05),显著高于其他喷施时期处理(P<0.05),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值均为14.47 U/g;成熟期C2处理绿豆叶片PPO活性(456.93 U/g)显著高于其他喷施时期处理(P<0.05),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值为11.40 U/g。各因素在成熟期时的极值分别为浸种浓度RA=12.79、喷施浓度RB=18.89、喷施时期RC=11.41,即3个因素对绿豆叶片PPO活性的影响顺序为喷施浓度(B)>浸种浓度(A)>喷施时期(C)。

2.1.4 氨基寡糖素不同处理对绿豆叶片SPAD值的影响

由图4可知,浸种浓度(A)不同水平处理对绿豆叶片SPAD值的影响为现蕾期A2处理(33.96)显著高于其他浸种浓度处理(P<0.05),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值为2.33;盛花期A3与A4差异不显著(P>0.05),A3、A4 显著高于 A1、A5 浸种浓度处理(P<0.05),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值为2.21;成熟期A2与A3处理差异不显著(P>0.05),分别为22.87和23.05,显著高于其他浸种浓度处理(P<0.05),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值为1.35。

图4 不同试验因素绿豆叶片SPAD值

喷施浓度(B)不同水平处理对绿豆叶片SPAD值的影响为现蕾期B3与B5差异不显著(P>0.05),显著高于其他喷施浓度处理,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值为0.73;盛花期B3处理绿豆叶片SPAD值(42.93)显著高于其他喷施浓度处理,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值为0.55;成熟期B4处理绿豆叶片SPAD值(22.89)显著高于其他喷施浓度处理,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值为0.79。

喷施时期(C)不同水平处理对绿豆叶片SPAD值的影响为现蕾期C2与C5差异不显著(P>0.05),显著高于其他喷施时期处理,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值为0.55;盛花期和成熟期C4处理均显著高于其他喷施时期处理(P<0.05),分别为42.84和22.78,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值分别为0.44和0.55。各因素在成熟期时的极值分别为浸种浓度RA=1.35、喷施浓度RB=0.39、喷施时期RC=0.55,即3个因素对绿豆叶片SPAD值的影响顺序为浸种浓度(A)>喷施时期(C)>喷施浓度(B)。

2.2 氨基寡糖素不同处理对绿豆产量及产量因子的影响

2.2.1 对绿豆产量的影响

以25个处理的小区产量为基础数据,得到同一因素不同水平间平均值的极差R和每一因素水平下数据的平均值ki(表3)。由极差R值可知,3个因素对绿豆产量的影响顺序为氨基寡糖素浸种浓度(A)>喷施浓度(B)>喷施时期(C);在浸种浓度(A)5个水平中A3处理(0.4 g/100 mL)对应的绿豆小区产量最高,为 2.461 kg/12 m2,折合产量为 2 050.83 kg/hm2,说明0.4 g/100 mL是本试验中表现最优的浸种浓度,其次为 0.8 g/100 mL、清水、0.2 g/100 mL,0.1 g/100 mL对应的绿豆小区产量最低;根据极差分析结果可知,影响绿豆产量的次要因素为喷施浓度,在喷施浓度的5个水平中,B4(1.8 g/L)对应的绿豆小区产量最高,为2.387 kg/12 m2,折合产量为1 989.17 kg/hm2,其次为 2.5 g/L、1.4 g/L、1.2 g/L,1.0 g/L对应的绿豆小区产量最低;影响绿豆产量的最次要因素为喷施时期,在喷施时期的5个水平中,C3(盛花期喷施2次)对应的绿豆小区产量最高,为2.318 kg/12 m2,折合产量为 1 931.67 kg/hm2,其次为差异不明显的苗期喷施2次和现蕾期喷施2次,再次为苗期和盛花期各喷施1次,现蕾期和盛花期各喷施1次对应的绿豆小区产量最低。由均值ki可知,氨基寡糖素不同处理绿豆产量最优组合为A3B4C3,即浸种浓度为0.4 g/100 mL、喷施浓度为1.8 g/L、喷施时期为盛花期喷施2次。

表3 绿豆小区产量正交试验结果

2.2.2 对绿豆产量因子的影响

由表4可知,浸种浓度(A)不同水平之间,单株荚数从高到低的顺序为A2>A3>A1>A5>A4,A2和A3差异不显著(P>0.05),显著高于其他浸种浓度处理(P<0.05);单荚粒数从高到低的顺序为A2>A5>A4>A1>A3,A2与其他浸种浓度处理差异显著(P<0.05),A4与A5差异不显著(P>0.05);单株粒重从高到低的顺序为A3>A2>A1>A5>A4,A3显著高于其他浸种浓度处理(P<0.05);百粒重从高到低的顺序为A3>A1>A2>A5>A4,A3与A1、A2差异不显著(P>0.05),A3显著高于A4和A5(P<0.05);小区产量从高到低的顺序为A3>A4>A5>A2>A1,A3显著高于其他浸种浓度处理(P<0.05)。从产量构成要素来看,A3获得高产的主要因素为具有较高的单株粒重和百粒重。

表4 不同处理绿豆产量因子及产量结果

喷施浓度(B)不同水平之间,单株荚数从高到低的顺序为B4>B5>B3>B1>B2,B4显著高于其他喷施浓度处理(P<0.05),B5和B3以及B1和B2差异不显著(P>0.05);单荚粒数从高到低的顺序为B4>B3>B5>B1>B2,B3与 B4差异不显著(P>0.05),B3、B4与其他喷施浓度处理差异显著(P<0.05);单株粒重从高到低的顺序为B4>B5>B3>B1>B2,B4显著高于其他喷施浓度处理(P<0.05),B5、B3、B1 处理差异不显著(P>0.05);百粒重从高到低的顺序为B5>B1>B2>B3>B4,B5与 B1、B2处理差异不显著(P>0.05),B5显著高于B3、B4处理(P<0.05);小区产量从高到低的顺序为B4>B5>B3>B2>B1,B4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从产量构成因素来看,B4处理获得高产的主要原因为具有较高的单株荚数、单荚粒数和单株粒重。

喷施时期(C)不同水平之间,单株荚数从高到低的顺序为C4>C2>C1>C3>C5,C4处理显著高于其他喷施时期处理(P<0.05);单荚粒数从高到低的顺序为C2>C3=C5>C4>C1,C2处理显著高于其他喷施时期处理(P<0.05),C3、C5处理差异不显著(P>0.05);单株粒重从高到低的顺序为C4>C3>C2>C1>C5,C4处理显著高于其他喷施时期处理(P<0.05);百粒重从高到低的顺序为C3>C4>C2>C1>C5,C3处理显著高于其他喷施时期处理(P<0.05),C2、C1处理差异不显著(P>0.05),C2处理显著高于C5处理(P<0.05);小区产量从高到低的顺序为C3>C2>C1>C4>C5,C3处理与其他喷施时期处理差异显著(P<0.05),C1与C4处理差异不显著(P>0.05)。从产量构成因素分析,C3处理获得高产受百粒重的影响较大。

3 讨论与结论

大量研究表明,氨基寡糖素能够提高作物的防御酶活性和抗逆性。彭海莹等[24]研究认为,氨基寡糖素对烟草黑胫病和根黑腐病具有一定的防效,并能显著提高烟草防御酶PAL、SOD、POD的活性;王亚霜[25]研究表明,氨基寡糖素浸泡小麦和玉米种子,对小麦和玉米植株的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酶的活性有一定的调节作用;陈德清等[26]将小麦通过不同浓度氨基寡糖素浸种处理,得出氨基寡糖素能提高小麦免疫诱抗能力和耐盐性,并促进生长。本研究表明,氨基寡糖素不同处理具有调节绿豆叶片中SOD、POD、PPO等防御酶活性的作用。

氨基寡糖素能够增加作物的产量。王亚霜[25]研究表明,使用氨基寡糖素浸泡小麦和玉米种子,在一定范围内对二者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进而影响产量和品质;张素新等[27]研究认为,叶面喷施5%氨基寡糖素水剂在棉花抗早衰、提高产量方面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王胤等[28]在黄瓜生育期施用氨基寡糖素,对黄瓜具有较好的促生和增产效果。本研究表明,氨基寡糖素能明显提高绿豆的产量,且氨基寡糖素不同处理对绿豆产量的影响效果不同,对产量影响最大的处理是浸种浓度,其次是喷施浓度,再次是喷施时期。

根据正交试验的极差分析结果得到,不同氨基寡糖素处理下,绿豆获得最高产量的理论最优组合为A3B4C3,即浸种浓度为0.4 g/100 mL,喷施浓度为1.8 g/L,喷施时期为盛花期喷施2次。但本试验实际测产绿豆获得高产的组合为A3B5C2,即浸种浓度为0.4 g/100 mL,喷施浓度为2.5 g/L,喷施时期为现蕾期喷施2次。这可能是由于各因素存在交互作用,而且绿豆生产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生长环境因素以及气候因素等也会对整个生育过程造成影响,从而影响产量。

猜你喜欢

寡糖盛花期差值
海洋寡糖的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壳寡糖在我国农业上的应用研究概况
玉米田氨基寡糖素诱抗防病技术要点
花海泛波春意浓
花海泛波春意浓
壳寡糖在畜禽饲料添加剂中的应用
关注
清丰县新旧气象观测站气温资料对比分析
骏枣花期喷施叶面剂(肥)的保花保果效果试验
阳泉站站址迁移对观测资料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