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背景下宿迁市民俗体育文化旅游开发路径研究

2022-08-08

武术研究 2022年6期
关键词:宿迁市宿迁民俗

杨 飞

宿迁学院体育部,江苏 宿迁 223800

2019年2月中办、国办印发了《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将推动运河文化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作为重点,积极发展、创新运河沿线的体育休闲产业,并以多种休闲运动为产品,丰富体育消费内容,加快文体、健康、旅游的深度融合。宿迁市作为西楚霸王项羽的故乡,拥有5000多年的文明史和2700多年的建城史,同时也是泗水国、钟吾国、宿国的都城。可谓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素有“华夏文明之脉、江苏文明之根、淮河文明之源、楚汉文化之魂”的称号。大运河穿城而过,造就了宿迁市具有地域特色的民族体育文化。对宿迁市民俗体育文化旅游开发路径的研究是对底蕴深厚的大运河进行探索与开发,同时也是积极响应宿迁市十四五规划,提升城市整体的人文环境,促进宿迁地区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

1 宿迁市民俗体育的分类

民俗体育扎根于质朴的乡村民间,起源于民间生活,以民间活动为主要内容,承载着民众对于美好事物的寄托与向往。其贴近民众的生活性、娱乐性吸引着宿迁地区人民参与其中,以肢体语言的表演形式,流露出对先祖的缅怀及对爱慕者的爱意,满足情感上的需求。通过民俗体育活动,表达对自然的崇拜与敬畏,满足精神上与心灵上的需求。民俗体育在民间流传至今,离不开其特有的民俗性。现将宿迁市民俗体育文化分为以下几类(见表1)。

表1 宿迁市民俗体育分类

有些民俗体育还与时令节日有关,譬如,正月十六“走北边”。人们通常在正月十六吃过晚饭后,出自家门,从南向北走,在走的过程中同时燃放爆竹,直到走到马陵山的“百子堂”。这一路走来地势呈上升的趋势,因此也寓意着在新的一年里“步步升高”。

2 宿迁市民俗体育文化的特点

2.1 娱乐性

民俗体育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广大民众在其日常生活和文化空间中所创造并为广大民众所传承的一种集体的、模式化的传统体育活动,主要存在于民间节庆活动中。宿迁市民俗体育形式广泛,内容涵盖了民风民情,规则简单,老百姓喜闻乐见,便于在街头巷尾中开展,体现了民俗体育的娱乐性与趣味性。在传统节日、祭祀与特定的节日中,宿迁民俗体育生龙活虎的场面与贴近群众生活的表现形式,让人们在娱乐中找到一种释放、一种寄托,并一度成为百姓生活中抒发情感、沟通感情及享受生活乐趣的重要载体。

2.2 竞技性

民俗体育是体育的一个部分,属于体育范畴,“民俗”具有娱乐性,“体育”具有健身性及竞技性,竞技是竞争的一种表现形式。受西楚文化的影响,不以成败论英雄的项羽,其霸王举鼎的形象深入人心。举鼎不仅仅是力量的象征,同时也展现出豪气冲天、勇敢担当的西楚精神。举鼎过程中,人人都想举起更重、更大的鼎,在不断挑战自己的过程中提升自己,也体现了奥林匹克“更高、更快、更强”的口号。同时,宿迁市也积极筹备与举办各种民俗体育比赛,许多社区表演队及民间社团参加比赛,各社区秧歌、旱船、花船、舞龙狮等表演队,有的是先后出场,有的是同时出场比量技艺。比赛主要以展示为目的,让观看者打分评判好坏,显示宿迁地区民众相互学习,豪放粗犷的性格。

2.3 水文性

宿迁市作为江苏省辖市之一,位于长江三角洲,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古时被称为下相、宿豫、钟吾等名称。其地理位置上北拥骆马湖,南靠洪泽湖,京杭大运河与古黄河穿城而过,处于黄河、长江的中游位置,有着丰富的水资源。独特的自然地理人文环境,使得宿迁民俗体育的产生与水有很大的关系,呈现出水文性达的特点。譬如,根据历史“在江苏宿迁地区,原北有白鹿湖、南有 仓基湖。明末清初时,因黄河泛滥,仓基湖渐淤成田。”当地的渔民为了求雨,将生活中麦秸、树枝编织成船的模样,挂在自己的身上的同时不断在模仿水中划船的动作。久而久之,便发现了其中的乐趣,并将其改进,把这种旱船的形式,作为一种民俗体育娱乐活动流传了下来。再譬如,元朝末年,淮河流域洪水泛滥,元朝廷忙于战事,水患得不到治理,潼河一带的老百姓生活更加艰苦,常常靠天吃饭,民间关于龙的传说也更多,并且潼河人常年靠摆渡、捕鱼为生,在风头浪尖上度日,历尽艰险,处于这样的生活环境中,崇尚龙,信仰龙,敬奉龙是潼河人世代相传的习俗。潼河人们认为大小龙一起舞,能保佑子孙平安,因此潼河人民在长期的祭祀活动中,逐步创编了母子龙舞,并传承至今。宿迁人民依水而居,造就了独特水文性民俗体育。

2.4 历史色彩性

宿迁市作为西楚霸王项羽的故乡,拥有5000多年的文明史和2700多年的建城史,同时也是泗水国、钟吾国、宿国的都城。因此不少的民俗体育具有一定历史色彩性。譬如,洪武花花棍操根据史料记载,明洪武35年(1402年),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推翻明朝第二代皇帝建文帝,夺取皇位,恢复“洪武”年号。原辅佐建文帝的吴良之孙吴升恐受牵连,逃到泗洪潼河一带乡下教书。他的学生都是半牧半读的农家子弟,都会打花辊,吴升便把花棍舞改编成舞和操合一的形式,并定名“洪武花棍操”。历史色彩性展示了宿迁悠久的历史,同时也营造出浓郁的人文环境。

3 宿迁市民俗体育文化的载体

3.1 传统节日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历史的推进的过程中,因季节、时令等因素衍生出众多的传统节日。人们耳熟能详的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节日最具影响力。现宿迁地区在传统节日中开展的民俗活动有:侍岭舞狮、顺河舞龙、潼河龙舞、大兴旱船、董王高跷、霸王锣鼓、天岗锣鼓、沭阳秧歌舞、洪泽湖渔鼓、北丁集跑驴、关老磨刀、高渡花船、沭阳打莲湘、丁嘴跑驴、泗洪钱杆舞等。春节儿童在一起滚铁环、打老堆、斗鸡、丢手绢、踢毽子。等到玩累了,开始“偷”水饺。跑到任意一家的厨房内,打开锅盖,只要有水饺,就可以大快朵颐,这是大人们故意留给孩子们的水饺。元宵节打花灯;清明节放风筝、踏青;重阳节登高远足。

3.2 重大庆典祭祀

重大庆典祭祀是是全民参与的活动,是人民追念先人,向往美好生活的表现形式,每年到固定的日期会定期的举行。最初是来源于信仰与各种巫术、对自然的敬畏与崇拜。但随着时间的发展,其活动的宗教色彩性减弱,不少的活动内容作为民间风俗而被传承了下来,至今仍见其身影。譬如,起源于明弘治8年(1495年),清朝康熙、乾隆皇帝南巡数次驻跸的皂河龙河庙会,原本是单纯的民间祭祀活动,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逐渐成为民间祭祀、文体展示和商贸活动的重要载体,演变成由民间自发而形成的大型民俗文化活动。在其活动期间三天内,花船、舞龙舞狮等民俗体育轮番上阵,锣鼓喧天,走街串巷。各队伍还会在正月初九的晚上在龙王庙内进行“朝山聚会”,同台竞技,各自拿出绝活,一决高下。在现代商业文体庆典活动中叶能见到民俗体育活动的身影。在项王故里举办的宿迁首届西楚文化节上,上演了霸王举鼎比赛,向人们展示宿迁男儿的精神气魄。

4 宿迁市民俗体育旅游开发的价值与意义

4.1 生态体育旅游的新型资源

生态体育旅游作为旅游行业的新业态,从长远的角度而言具有持久的社会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与健身效益,不仅可以带动当地的就业与经济,同时也从环保的角度促进当地的环境保护,并且提高当地群众的健身意识,推动当地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宿迁市近十年间,抓住举办生态体育比赛的契机,大力发展体育生态旅游。其举办的生态体育赛事涉及多个领域,并以骆马湖为依托,将生态文明建设与人文环境进行有机的结合,以亲身体验生态体育旅游的模式,打造涵盖儿童、成人、老人的多群体的参与体验。民俗体育作为当地最具人文气息的活动形式,以肢体的语言诠释了当地的民风、民情,深刻民族、地区的特色烙印,区别于西方体育、时尚体育,是一种新型的体育旅游资源。民俗体育旅游以游客参与体验的形式,构建三维立体式的空间、位移感受,区别于传统的平面旅游,从视觉、听觉、体感入手,加强代入感,让游客融入当地的人文环境与生态环境,体验不一样的生态旅游。

4.2 促进当地民俗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文化的传播不仅是靠符号的流传,更多的是以人为主进行广泛的传播。宿迁市当地的民俗体育大多起源于农村地区,随着城市化与经济的快速发展,加上外来文化的冲击,传统的农村空间格局、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已发生巨大的改变。在空间上当地民俗体育已经受到了挤压,缺少了民俗体育开展的场所,譬如,宿迁本地的“撂刷把”,需要在田间的打麦场进行,现代社会中先进的机械设备已取代了传统的打麦场,因此在人们的生活中在也看不到“撂刷把”的活动了。让当地民俗体育文化事业发展雪上加霜的是缺少传承人。另外,随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与思想观念的改变,青年一代更向往快餐式的文化,喜欢做更具有挑战、激情的事情,与老一辈人中庸的思想相悖,更是与历史深厚的民俗体育格格不入,导致青年一代不想、不愿去接触当地的民俗体育。同时,客观条件上,青年一代为了生存、更高的薪资、更优渥的生活条件,纷纷涌入大城市,造成农村地区大量出现“老人村”的社会现象。这也直接制约了当地民俗体育文化的新鲜血液的流入,新老更替的传承。多种因素使得当地民俗体育失去活力,甚至是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当地民俗体育更好的流传下去,需适应现代的商业环境与模式,以旅游业为融入点,适应现代的商业环境与模式,拓宽民俗体育的操作空间,创造多种形式的载体,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对冲外来文化的冲击。并且通过民俗体育旅游,让青年一代了解当地民俗体育,并对其进行传承、创新、发展。让青年一代通过民俗体育,满足物质上的需求,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与梦想。

4.3 增强生态体育旅游的吸引力

人们长时间生活在现代社会中,虽然已经适应了快节奏的生活方式、高压的工作模式、毫无感情的水泥高楼,但内心还是向往古老的历史建筑、原生态的自然环境和质朴的乡间生活。一方面是能够休闲娱乐、感受历史与文化,另一方面可以找寻来自自然的烟火,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民俗体育文化作为传承下来的历史文化的一部分,区别于静态的名胜古迹,更像是活着的历史。其独特的表现形式不仅具有生态体育旅游体验参与的特点,还具有生态体育旅游缺少的本地特色、文化底蕴与内涵的特点。民俗体育文化旅游的开发,将增强当地政府与群众对历史建筑、民风民俗的保护,梳理当地的民风民俗,完善管理机制。新颖的旅游项目,健全的管理机制,满足当代群众的心理需求,成为宿迁地区生态体育旅游的新亮点、吸引力。

5 宿迁市民俗体育的开发路径

5.1 政府加强职能主导,科学管理宿迁地区民俗体育

宿迁地区民俗体育的发展过程漫长而又复杂,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政府职能部门为主导,科学规划与管理,积极引导其发展方向,适度进行行政方面的干预。政策上立足长远,以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不断建立健全当地民俗体育的保护与传承机制,提高传承人的社会地位。同时,相关文体职能部门,及时对本地区的民俗体育进行省、国家层面甚至是世界级申遗工作的开展。以点带面,重点发展与全面发展相协调。以突出宿迁本地文化的民俗体育项目作为民俗体育文化旅游的试点项目,以试点项目带动整体的发展。财政上,加大对当地民俗体育旅游项目的投入,设立民俗体育文化保护与传承专项资金,鼓励民办企业或当地群众创办民俗体育文化保护与发展基金,减免该项目相关的税收,对传承人进行相应的财政补贴,保障传承人的生存与生活。技术上,定期组织体育学、旅游学相关专家、学者、从业人员对当地民俗体育文化座谈,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当地民俗体育文化旅游项目的相关问题,并提供相应的建议。政府在政策、财政、技术上给予主导与引导,科学规划,系统管理,良性发展,形成产业,使民俗体育文化旅游在众多的旅游项目中脱颖而出,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增强城市的核心竞争力。

5.2 积极拓展生态乡村旅游项目

民俗体育大多起源乡村,扎根于乡村,拓展生态乡村旅游项目,深挖本地乡村文化的内涵,不仅突出当地的文化特色,同时也是打开民俗体育走向更大、更广阔舞台的大门。现代社会,人们更加倾向于走进自然,体验原始,感受乡土气息。乡村游、农家乐顺势而生,并一度成为炙手可热的旅游项目。宿迁市民俗体育文化借助生态乡村旅游发展的态势,突出与其他民族、其他地区不同的文化特色,区别于其他领域的文化内容,以体验参与的主要形式,拉近与游客之间的距离,使游客亲身体验乡村生活,感受民俗体育文化的魅力。同时,现代的民俗体育因举办的场地改变、适应现代生活等原因,逐渐出现商品化、同质化、庸俗化,改变了原有的韵味,失去了文化的认同感。开发、拓展生态乡村旅游项目,融合民俗体育文化,不仅是对当地旅游内容的补充,同时也能最大程度的保留民俗体育文化的原汁原味,使游客体验当地民俗体育文化的本真与淳朴。

5.3 民俗体育文化旅游与生态旅游保护并举

发展民俗体育文化旅游,不是片面的追求经济单方面的利益,盲目的进行民俗体育旅游的扩张,从而不顾及生态的保护。也不能只关注生态的保护而过分限制民俗体育旅游的发展。要遵循“两手都抓紧,两手都抓好”的大方向,坚持保护与开发相协调的原则。所以在开发生态旅游的过程,处理好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关系,一方面要充分开发生态旅游资源,另一方面也要对民俗体育文化资源进行相应的保护。保护民俗体育文化资源,也是对发展生态旅游更好的促进。适度的保护民俗体育文化,防止人为的破坏。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为保护形式,确定申报相应的等级和确定相关传承人,提高当地民俗体育文化的知名度,为进一步促进民俗体育文化旅游打下坚实基础。

6 结语

民俗体育文化旅游结合生态旅游,是旅游行业中新型的旅游资源。宿迁市作为大运河流域的典型城市,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同时在当地流传着具有本地特色的民俗体育活动,展现出宿迁地区的民风民俗。因此在保护大运河生态建设的同时,可进一步发展当地的民俗体育旅游。不仅是对大运生态河建设内容的补充,同时也是对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猜你喜欢

宿迁市宿迁民俗
冬季民俗节
宿迁市打好防汛抗旱主动仗
宿迁市创建“三四五”工作法,画好侨界同心圆
东大街:宿迁人的清明上河图
民俗中的“牛”
江苏宿迁:为500余名农民工解“薪”事
民俗节
宿迁,宿迁
庆六一 同成长民俗欢乐行
宿迁的昨天和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