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标准化“1 +N”模型构建及应用

2022-08-06阳富强林子燚洪溢都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22年4期
关键词:气瓶隐患标准化

阳富强, 程 硕, 林子燚, 洪溢都

(福州大学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福州 350116)

0 引 言

高校实验室是人才培养、教学科研与实验探究的重要场所,其覆盖学科范围广,人员流动多且杂,存放多类易燃易爆、腐蚀性化学药品,涉及多种在特殊环境下运转的仪器设备,极易引发重大人身伤亡事故,造成财产损失。近年来,国内已经发生多起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如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实验室爆炸事故、北京交通大学实验室爆炸事故、东华大学实验室爆炸事故、清华大学实验室火灾事故、四川大学化学品泄漏事故。上述事故不仅影响正常的科研教学工作和师生身心健康,而且引发了社会不良舆论反响。

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是开展其他各项工作的基础[1]。目前,针对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研究主要侧重于以下两个方面:①借助于相关模型、体系或立足于现代化、信息化视角,提出实验室安全管理思路,建立健全实验室规章制度[2-4];②开展实验室安全事故统计分析,介绍具体院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经验[5-7]。上述研究虽然促进了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理论的发展和完善,但都不具有普遍适用性。安全标准化建设指通过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开展风险辨识和隐患治理,使企业各部门行为和安全生产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保障企业高效安全运转,确保从业人员身心健康与安全[8]。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可以保证各类安全生产工作规范有序进行[9]。将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模式引入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对已有的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内容体系进行继承与改进,通过制定具体的安全细则,可以使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朝着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方向发展,从而确保各项实验活动的顺利开展。

“1 +N”模型广泛应用于各种工程项目与企业管理[10],其有助于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落实与推进。将“1 +N”模型应用于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标准化建设,同时采用PDCA循环模式,建立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1 +N”多级模型,通过持续的闭环反馈,及时发现并解决实验室存在的安全问题,不断加强实验室基础建设,将实验室安全管理标准化工作有效落实。

1 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标准化概述

1.1 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标准化工作特点

(1)人员流动性大且结构复杂。高校实验室来往的人员涉及到教师、实验员、学生(研究生和参与科技竞赛、开展课程实验或毕业设计的本科生)、其他人员(如参观者),人流量大且结构复杂。为此,高校应定期开展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加强学生及教职工的安全管理及安全操作意识。同时,实验室责任人应熟知实验材料和器材的安全操作规程和应急处置措施,及时了解新设备、新材料的安全性并进行归档。

(2)实验过程不确定因素多。科学实验探索过程具有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的特点,尤其在防火防爆、生物工程及化工实验中,任何一个微小的变量都可能对实验结果产生显著影响。因此,在实验室成立初期,实验室责任人要制定完善的安全操作规程和突发情况应急预案,定期排查实验室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查找原因,及时处理,总结评价并上报上级管理人员,以确保实验过程安全可靠。

(3)高精尖仪器管理尚未形成规范化体系。在科学实验中,测量微小变量、参数、指标、性能等时会用到精密仪器。这些仪器往往数量少,且可能存在国标中未涉及到的指标。基于此,实验室责任人应对高精尖仪器进行定制化管理,专人、专岗对其进行使用与维护,并制定符合甚至高于国标的安全管理制度[11]。

(4)实验周期长。我国多数国家、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分布在高校,其项目周期长且可追溯性有限。因此,项目科研负责人及实验室负责人在承担项目的过程中应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和实验流程,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和相应的处置方式及时归档,便于后续溯源工作的开展。

1.2 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层级分布

在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过程中,从公司的主要负责人至公司的员工或个体都具有相应的安全生产职责。与企业运营管理相比,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更复杂、管理范围更大、管理内容也更具体。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可借鉴企业分级管理的理念,从高校的高管人员(即校长或分管安全的副校长)至学生分别签订实验室安全责任书,明确各自安全管理职责。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层级如图1 所示[12]。

图1 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层级图

(1)高校高管人员带头成立实验室安全管理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应定期开展实验室安全专题会议,协调解决实验室在日常科研与教学中存在的风险隐患;建立、健全从高管人员、学院实验室负责人、各独立实验室主要负责人至学生个人的安全责任制,并对其落实情况进行考核与评价。

(2)高校实验室管理部门或安全科成立实验室安全管理标准化办公室。其主要负责实验室安全管理标准化体系的建设与实施,各级安全责任制教育培训工作的开展,各级人员的安全责任的适宜性评审与更新,各类实验室的安全监管。

(3)各学院院长或分管安全的副院长作为该院实验室主要负责人,需从整体把控院系实验室安全工作,组织院系内部安全教育培训,制定实验室规章制度,定期开展应急演练,切实落实上级机构的各项决策。

(4)各独立实验室责任人负责各自实验室安全管理标准化的建设。其职责:①对照分级标准进一步制定符合实验室特点的操作规程和突发事件处置方法;②开展实验室安全责任制宣传,并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教育培训;③落实实验过程中人员登记,设备、材料定制化管控,定期排查治理实验室存在的风险隐患。

1.3 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标准化体系内容

基于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中的13 个要素[13]与高校各类实验室的特点,形成包含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目标及岗位责任制、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及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安全经费投入及使用情况、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完善度、安全教育培训、实验设备设施的安全监管、实验室双重预防机制、实验室重大危险源管理、职业健康安全、应急管理、事故管理、绩效评定与持续改进等13 个要素的管理体系,逐步实现“校—院—室”的三级管理模式。

2 “1 +N”模型的建立与成立条件

2.1 “1 +N”模型的建立

为实现实验室安全工作的标准化、常态化管理,采用“1 +N”模型将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层层推进,以确保各项规章制度深入人心,促进各级人员安全意识提升。编制完成1 个“实验室安全标准化管理手册”(以下简称“管理手册”)和N 个管理分册[10]。实验室安全管理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将编制完成的“管理手册”下发各学院及实验室,各学院和实验室负责人根据实验室自有材料的存放和设备运行情况,以“管理手册”为指导依据,编制分册,如图2 所示。

图2 基于“1 +N”模型的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

2.2 “1 +N”模型成立的条件

“1 +N”模型以“1”中的《管理手册》和“N”中的《管理分册》为基础,将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推向标准化、常态化及制度化。它在传统安全文化的基础上,采用管理学中的PDCA 循环模式[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Act(纠正)],将高校实验室标准化工作有序推进。现运用此模式,根据实验室安全管理标准化体系内容,构建实验室安全管理标准化PDCA模型[14],如图3 所示。

2.3 PDCA模型在实验室安全管理标准化建设

图3 基于PDCA循环模型的实验室安全管理标准化

(1)确定安全管理目标及岗位责任制。确定实验室安全管理目标是建立安全管理标准化体系的开端。安全管理目标包括目标制定、实施、监督与考核3 个环节[15]。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应制定并发布实验室年度安全管理目标;从高校领导人员到学生应逐级签订目标责任书;建立完善的监督检查机制,定期考核目标执行情况,并保存相关资料,确保各环节安全管理档案化及制度化。

(2)实验室安管机构及专兼职安管人员。根据各实验室实际需求,确定实验室第一责任人,下发正式任命通知;在各学院各独立实验室设立专职、兼职安全管理人员,定岗、定人全面负责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

(3)安全经费投入、使用情况。实验室安全管理标准化工作建立与维护需要稳定持续的安全投入。建立安全投入保障制度,制定年度安全专项费用,对安全管理费用使用情况登记建档并定期抽查,是推进安全管理标准化工作平稳持续进行的有效手段。

(4)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完善及人员安全教育。

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标准化体系的运行,需要国家及地方制定的法律法规及高校内部制定的一些规范与要求来进行约束。高校实验室管理人员应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实验室的特点不断完善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定期组织实验员、老师、学生参与安全教育培训。

(5)实验设备设施的安全监管。对于高校实验室中的仪器设备,做到监与管相结合。实验室负责人需定期巡视检查设施设备,保证记录台账及时更新;对出现故障的设备设施及时维修并保存维修记录档案;对实验中可能涉及的原辅材料及危化品,实行专人专岗负责,确保安全有效。

(6)实验室双重预防机制的构建。实验室风险管控不到位易导致隐患,隐患治理不彻底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建立实验室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双重预防机制对于防止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至关重要[16]。①实验室各级安全管理人员应依据GB/T 13861—2009 等规定,定期进行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并采用安全评价方法对风险评估分级,制定措施,强化监管。②利用安全检查表(综合检查表、专业检查表、季节性检查表、节假日检查表、日常检查表等)对由于风险管控措施失效形成的隐患进行排查,制定实施相应的治理方案,组织专业人员对治理成效进行效果评估。此外,实验室安全管理人员还应及时进行回顾、总结与分析,不断优化改进双重预防机制。

(7)实验室重大危险源管理。重大危险源的存在使实验室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大增加,控制重大危险源是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重点。实验室管理人员应从源头加强对实验室危化品的管控,推行双人保管、双人领取、双人使用、双把锁、双本账的“五双管理制度”。高校实验室要委托资质齐全的废物处理单位进行实验室危废物料的处理;对于电气设备危险源,应加强电器设备的检测频率,定期对其可靠性进行评估。

(8)职业健康安全与应急管理。教工及学生的健康是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基础。实验室管理人员应制定职业健康管理制度,定期组织教职工及学生进行健康体检;对患有职业病的人员,及时治疗,并适当调整其职务[17];对实验室中危险部位设置相应的安全警示标志;制定专项应急预案,定期开展应急演练,并对演练成果是否符合实验室安全的要求进行评估分析。同时,实验室应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物资并对其使用情况登记建档。

(9)事故管理。实验室管理人员应建立并逐步完善应急救援体系及事故管理制度,在事故发生时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的进一步扩大,及时上报事故情况,配合有关部门进行调查、分析,开展救援工作,对事故进行登记建档、总结反思分析,形成事故调查报告,以防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10)绩效评定与持续改进。绩效评定目的是为了挖掘问题、达成目标、实现“共赢”、促进发展。高校应建立绩效评定制度并层层落实,每年对实验室安全管理标准化运行情况进行评定,并根据评定结果进一步完善安全管理目标与指标、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等。

3 “1 +N”模型在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中应用

3.1 “1 +N”的多级模型

通过PDCA模式四阶段的不断推进与持续改进,“1 +N”模型将形成正反馈机制,使实验室安全管理标准化与实验室日常安全管理相互融合、相辅相成。将PDCA模式应用于各层级人员在实验室安全管理标准化工作中,形成了“1 +N”的多级模型(二、三模型),如图4、5 所示。

3.2 “1 +N”模型在实验室安全管理隐患排查及应用

图4 实验室安全管理“1 +N”二级模型

图5 实验室安全管理“1 +N”三阶模型

某高校设有各类教学科研实验室534 个,实验室用房797 间,涉及危险源的实验用房465 个。学校对气瓶制订专项管理制度,共存放压力气瓶1 000 多个,其中实验室占用930 余个,装有易燃气体的气瓶数量为101 个,充装有毒气体的气瓶数量为61 个[18]。假设安全管理标准化工作小组人员在日常的安全检查中发现:某间实验室气瓶房中的气瓶位置存放不合理,相邻气瓶未保持足够的安全间距,同时部分气瓶未采取防倾覆措施,故将此次隐患鉴定为一般隐患。

学院实验室负责人对此次发现的隐患下发整改意见表,采取PDCA 模式,制定整改目标、整改计划、责任人及整改期限。实验室负责人对此次隐患将采取如下措施:将不同的气瓶按其规格分类存放,每组存放数量不得超过允许存放数量的临界值,同时保持一定的安全间距;对于未采取防倾覆措施的气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固定。对实验室气瓶组隐患进行排查治理后,实验室负责人填写隐患整改反馈表,安全管理标准化工作小组人员再针对此次隐患整改情况进行检查确认,对其整改情况进行考核评价,并责成该实验室负责人进行持续改进。

此次实验室隐患排查治理的过程中,针对不符合安全事项的气瓶,实验室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分级下放整改通知;实验室负责人参照实验室安全标准化管理分册中气瓶的具体存放方法,进行气瓶的隐患整改与治理,填写气瓶隐患整改反馈表,将此次隐患整改情况及时建档保存,同时加强实验室气瓶日常安全检查;从而形成了有理有据的闭环管控,做到了实验室安全管理标准化工作与日常安全管理工作的深度融合。

4 总结与展望

(1)当前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主要存在人员流动性大且人口结构复杂、高精尖仪器设备管理未成规范化体系及实验周期较长、不确定因素较多等特点。借鉴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分级管理的原则,构建了从高校高管人员至实验室负责人的4 阶组织结构图,并参照企业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制定了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标准化的13 个体系要素。

(2)基于“1 +N”模型,将《实验室安全标准化管理手册》下发至各个学院和各个实验室,其负责人根据《管理手册》中的基本内容和本学院实验室的特点制定《管理分册》;采用PDCA 循环模式将实验室安全管理标准化体系要素和“1 +N”模型深度融合,构建基于“1 +N”模型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多级模型。同时,举例说明该模型在某实验室气瓶隐患排查中的可行性及有效性,为强化实验室气瓶安全防范措施,构建起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助力。

(3)在PDCA模式的安全标准化进程中,上传下达的时效性、安全投入的充分性、以及各层级实验室负责人的重视程度、教职工及学生对安全管控的态度、资料的建档与更新的时效性等都会影响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标准化的进一步深入。因此,实验室安全管理标准化的建设与维系仍离不开高校各级人员安全意识的不断提高。

猜你喜欢

气瓶隐患标准化
隐患随手拍
隐患随手拍
互联网安全隐患知多少?
隐患随手拍
我国气瓶安全状况分析与讨论
标准化简述
党支部基本组织制度标准化“三字诀”工作法
《压缩气体气瓶充装规定》解读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论汽车维修诊断标准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