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顾作霖:吾将吾心献吾党

2022-08-05钟燕林

红岩春秋 2022年7期
关键词:广昌共青团员苏区

钟燕林

顾作霖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早期领导人之一、中央苏区共青团组织的奠基人、杰出的青年领袖,也是闽赣省的主要领导人和创建者,是在红都瑞金逝世的級别最高的中共领导人。他的一生虽然短暂,却为中国革命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用青春和热血实现了“吾将吾心献吾党”的诺言。

苏区少共的“总舵手”

顾作霖原名顾冬荣,1908年1月29日出生于江苏嘉定(今上海市嘉定区)。1925年考入上海大学后,他夜以继日地钻研社会学、哲学等知识,常常废寝忘食,正如给祖父的信中所说,“勤勉读书,勿稍怠惰。虽清晨夜半,亦不自歇息”。顾作霖读书的目的很明确,“冀日益进步,而抵于成,为社会谋幸福,作建国之伟业”。

1925年,顾作霖在上海大学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次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在鲜红的党旗下,他立下“吾将吾心献吾党”的誓言。这一时期,他担任共青团上海杨树浦部委书记,参与组织纪念五卅惨案一周年反帝示威游行。

1927年初,顾作霖受命去浦东协助筹划和组织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战斗中,他身先士卒,勇敢果断,显示了卓越的组织领导才干。这年秋天,他调任中共山东省委委员、共青团山东省委书记。1930年,担任中共中央长江局委员、长江局总行委成员兼秘书处负责人。不久,顾作霖回到上海,任共青团中央组织部长。时年22岁的他,成为了党内很有名气的共青团中央骨干。

1931年4月中旬,由任弼时、王稼祥、顾作霖组成的中央代表团从上海进入中央苏区。当时,中央苏区共青团因缺乏得力的中坚领导,工作松散,亟需一位领军人物打开少共工作的新局面。于是,党中央选择了年轻而富有斗争经验的顾作霖作为中央代表,让其出任共青团苏区中央局(时称少共苏区中央局)书记。

顾作霖与任弼时、王稼祥一同取道香港抵达中央苏区后,就开始大刀阔斧整顿、发展共青团组织。

同年7月1日,顾作霖在共青团苏区中央局只有三人的情况下,在江西省永丰县龙冈创办了团的机关报《青年实话》。他为《青年实话》创刊号撰写文章《建立团报的领导作用》,强调《青年实话》作为“苏区中央局的机关报,是苏区团的最高的报纸”,“这个报纸要成为苏区团的工作和群众工作的领导者,成为团在青年群众中扩大政治影响的有力的工具,成为青年群众的组织者”。受条件限制,《青年实话》初刊两期为传单版式单面油印。由于人手少,顾作霖除亲自撰稿外,还兼做油印校对工作。

为培养共青团干部,1932年12月,顾作霖在瑞金叶坪洋溪村组织创办列宁团校,兼任校长,亲自为学员讲授团史。他从青年的思想觉悟着手,通过加强共产主义教育,帮助提高苏区青年的革命觉悟和文化水平,积极推动苏区共青团各项工作的开展。

顾作霖极为重视苏区团组织的机构建设。在他的努力下,少共福建省委与少共江西省委分别于1931年8月、11月成立。1932年1月15日至20日,顾作霖在瑞金主持召开苏区共青团第一次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团的建设问题决议》和《红军中团的工作决议》。2月20日,在顾作霖主持下,共青团苏区中央局又做出《发展苏区团的组织决议》。地方共青团组织的健全和有关共青团决议的通过,不仅极大加强了地方共青团的工作,还理顺了红军中共青团与共产党组织的关系,以及青年工作与红军政治工作的关系。

在顾作霖卓有成效的努力下,苏区共青团组织迅速发展扩大。仅江西苏区15个县,1932年2月至4月就发展共青团员10675人,团员数量比3个月前增加1倍以上,达到21064人,共青团支部也发展到772个。至1932年12月,江西省有共青团员约45000人。1933年1月至4月,江西省又发展团员5000人。至1933年4月,江西、福建两省的共青团员发展到73780人,比1932年春增加6倍以上。而红军部队中的共青团员也在15000人以上。这为中央苏区共青团组织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除积极健全团的组织机构、扩大团组织外,顾作霖还关注共青团员的精神面貌和生活状况。在文化宣传上,他积极搞好《青年实话》的发行工作;在文体活动上,他经常组织团员参加投弹、射击、刺杀、登山、游泳、越野赛跑,组织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等球类运动与跳高、跳远等田径运动。即将离任时,他还在《青年实话》中倡导成立中华苏维埃赤色体育运动委员会,努力使苏区共青团呈现出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局面。

少共国际师的发起人

在红军反“围剿”中,顾作霖和少共中央局(即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局)始终将动员和组织苏区共青团员、青年加入红军作为一项重要任务。第二次反“围剿”获胜后,顾作霖起草了《致苏区青年的公开信》,写道:“战争把90%以上的苏区群众吸引进去了,广大的青年和团员应该表现得更加活跃和奋勇!伟大的二次战争获胜,说明没有青年就没有战争的胜利!”起草这封信时,他萌生了成立一支以共青团员为主的红军部队的想法。

顾作霖的想法得到中共中央局和中革军委的支持,博古、朱德、项英等人主动找他商议此事。在顾作霖等人的建议下,红军总政治部提议创立“少共国际师”,少共中央局决定从江西征调4000人、福建征调2000人、闽赣征调2000人。

顾作霖在《红色中华》发起动员令:“‘少共国际师’的创立,正是苏区广大青年工农加入红军的热潮的表现。为着拥护党的积极进攻路线和红军的伟大胜利,我们潮水般的涌进红军中去,共同去消灭帝国主义国民党,争取民族革命战争的全部胜利。”

顾作霖带着工作小组来到江西、福建,深入基层开展动员工作。他此行的主要目的是挑选一名军政兼优又威望素著的师长,以及从主力部队中抽调一批年轻的连、营干部充实到少共国际师。为此,他几次找到中革军委主席朱德、红一军团军团长林彪。顾作霖的理想师长人选是红四军10师师长陈光,但林彪舍不得放人。最后,朱德做通了林彪的思想工作,调陈光任少共国际师师长。对于师政治委员的人选,顾作霖看中时任共青团福建省委书记冯文彬。

经过广泛宣传发动,各县共青团员和少先队员在各地团负责干部带领下,高举红旗,手拿梭镖、长枪,成群结队向宁都集结。1933年8月5日,中国工农红军少共国际師在宁都正式成立。在隆重热烈的建师典礼上,顾作霖代表中革军委和少共中央局向师长陈光授旗。少共国际师创立时有9000多人,下辖3个团,其中70%为共青团员,其余的是少先队员和进步青年,平均年龄19岁左右。看到这支充满战斗朝气的年轻部队诞生在中央苏区这块热土上,顾作霖无比欣慰。

顾作霖对少共国际师倾注了大量心血。建师典礼后几天,部队开拔到广昌进行军政训练,他跟着到广昌住了半个月,关注军训情况。经过一个月的紧张训练,少共国际师奔赴前线,先后参加了闽北拿口战斗、黎川团村战斗、建宁邱家隘战斗、广昌保卫战、驿前防御战等。在连续战斗中,少共国际师表现突出,打退了敌人的多次进攻,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闽赣省的主要创始人

红军在第四次反“围剿”中获胜,使红色区域大为拓展。面对增加的建黎泰、信抚和闽北三块相对独立又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新区,设立闽赣省的工作摆到中央局面前。中共中央在考虑新成立的闽赣省委书记人选时,首先想到了顾作霖。

经过反复研究,1933年4月26日,中华苏维埃中央人民委员会举行第40次常委会议,决定了建立闽赣省的有关事宜,除任命顾作霖为省委书记外,又决定成立闽赣省革命委员会,邵式平为主席,顾作霖、方志纯、毛泽民等25人为委员。

实际上,顾作霖于4月上旬就来到建黎泰的北部区域——江西黎川县城,有步骤地着手设立省委、省苏的工作。顾作霖、邵式平、黄道、刘炳龙、刘邦华为闽赣省委常委,顾作霖任书记,黄道任宣传部长,刘炳龙任组织部长。闽赣省委成立之初就设立了共青团省委,刘邦华任书记,下设少先队省队部,陈顺期任总队长。还设有省少共儿童局,书记陈丕显是从闽西苏区调来的。顾作霖走到哪里就把共青团和少先队的工作带到哪里,并为之付出心血和汗水。

作为新辟建苏区省份的省委书记,顾作霖面临的任务很重,要做的工作很多。围绕苏区的党政建设、军队和地方武装建设、查田运动、文化教育、财政经济等一系列地方工作,顾作霖和邵式平、萧劲光等党政军领导人终日忙碌、废寝忘食。

闽赣省所辖区域包括黎川、资溪、南丰、南城、金溪、贵溪、铅山、上饶、广丰(以上为江西境内)、建宁、泰宁、崇安、宁北、清流、归化、光泽、邵武、建阳、浦城、将乐、建瓯、政和、松溪(以上为福建境内)等县,面积19000多平方千米,人口100余万。作为闽赣省的主要领导人和创建者,顾作霖为这块红色区域的巩固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顾作霖一心扑在工作上,常常忙到半夜。因为得不到适当休息,加之营养太差,他的肺结核病渐渐加重,以至于多次在办公时大口咯血。陈丕显回忆:“顾作霖同志是‘努力为苏维埃工作’的积极倡导者,他患有严重的肺病,常常累得吐血,却身体力行,忘我工作,为省委、省苏的工作人员作出了表率。”

1933年9月,国民党不甘心第四次“围剿”失败,又调集50万重兵发起第五次“围剿”。处于中央苏区北部前沿的闽赣省,成为首当其冲的军事区位,顾作霖积极组织群众配合红军抵御敌人。

红土地上陨落的“将星”

顾作霖因杰出才干和对党的无限忠诚,受到中共中央的重视。

1934年1月,中共六届五中全会和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先后在瑞金召开,顾作霖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由于红军总政治部主任王稼祥在第四次反“围剿”战争中腿部负伤无法工作,顾作霖又被任命为红军总政治部代理主任。

当时,中央苏区正处于国民党50万重兵的围困之中。在李德错误军事指挥下,红军被迫实行阵地战、堡垒战,与敌硬碰硬。在敌人飞机大炮的攻势下,红军损失惨重。

4月上旬,红军主力被迫把防线压缩到广昌一线。博古、李德决定将红军主力集中在广昌,与敌决战,提出“保卫广昌就是保卫中国革命”“像保卫马德里那样保卫广昌”的战斗口号。顾作霖拖着病体与博古、李德等人踏上广昌前线。在战场上,顾作霖忘记了病痛,白天到阵地了解战情,给红军官兵鼓劲打气,晚上与总政治部的同志研究思想政治动员工作方案,编写战地小报,经常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

在根本不懂战术、只强调打堡垒战的李德的错误指挥下,红军为了“坚决保卫苏区的每一寸地”,与兵力占绝对优势的敌人展开了惨烈作战。4月20日,敌军河东、河西两个纵队逼近距广昌城30里的地带。广昌面临失守,顾作霖悲愤不已:“代价,代价!这就是不能够认识真理,不能够面对真理的代价。”

4月25日下午,战斗异常激烈。正在红一军团阵地上视察的顾作霖,突然感觉胸口难受,急忙手扶壕壁蹲下身子,连连吐血。旁边的警卫员和战士连忙上前搀扶,不等扶起,顾作霖就昏迷过去。他被紧急送到位于瑞金朱坊的中央红色医院,由院长傅连暲亲自诊治。

由于顾作霖的病情极为严重,加上连日来路上颠簸,耽误了救治的最佳时间,医术高明的傅连暲对他的病情也无能为力。顾作霖一直处于半昏迷状态。1934年5月28日清晨,顾作霖永远闭上了眼睛,年仅26岁。

当天,中共中央和少共中央发布悼文,沉痛悼念顾作霖。

中共中央在悼文中写道:“中央政治局委员顾作霖同志是中国共产党一个老党员,最好的工作者,他于1925年入团,1926年入党,他坚决不动摇的(地)为着无产阶级的事业,在帝国主义地主资产阶级的统治下,在苏区的国内战争中英勇奋斗,积劳成病逝世,中央委员会特此致哀!”

少共中央发布的悼文写道:“前任少共中央书记顾作霖同志是青年团老的工作者,最好的领导者;他的一生长期的时间,都是为着共产主义青年运动奋斗,于5月28日因病逝世,少共中央委员会特此致哀!”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也于当日撰文《追悼顾作霖同志》,发表在5月30日的《红色中华》报上。悼文称:“中央执行委员顾作霖同志,是中国苏维埃事业的忠实领导者,他于1931年来苏区参加国内的革命战争,艰苦卓绝的(地)为工农苏维埃民主政权而奋斗。在长期残酷的斗争中,他积劳成疾。这次在粉碎敌人五次“围剿”的火线下,他昼夜不息的(地)工作着,以致伤疾复发,终于在5月28日晨逝世,和我们永远离开了。中央执行委员会特此致哀!”

5月30日下午,顾作霖追悼大会在沙洲坝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大礼堂举行。

追悼会由中革军委副主席周恩来主持,博古代表中共中央和中央执行委员会致悼词。博古深情回顾:“最近在广昌战争中,顾作霖同志站在战争最前线,最勇敢、最坚决地接受党所给予的任何任务。他那布尔什维克的突击工作精神,以及他青年的活泼谦和态度,无不显示顾作霖同志的伟大一生。顾作霖同志9年来的英勇奋斗,在共产主义青年运动史上留下了光荣名字。他是工农大众,特别是青年同志最爱戴的战友和领袖!”

5月31日上午,顾作霖的遗体被安葬在叶坪洋冈上村外的小山上,忠魂长眠于瑞金这片红土地。

编辑/杨洋

猜你喜欢

广昌共青团员苏区
红星照耀下的湘鄂赣苏区
苏区人家
“全国优秀共青团员”名单(共五百〇五人)
追授“全国优秀共青团员”名单(共15人)
苏区创业致富人
杨广昌:带着小小核桃 走上“核”变之路
广昌的今昔
我还年轻,还没想退休
新时期国有企业共青团员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思考
任弼时与湘赣苏区的“肃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