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移植术后人细小病毒B19 感染的护理18 例
2022-08-05雷志影孙煦勇莫园园黄丽娜赖有怀吴基华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移植医学中心广西南宁530007广西器官捐献与移植研究重点实验室广西南宁530007广西移植医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西南宁530007
雷志影,孙煦勇,莫园园,黄丽娜,赖有怀,吴基华(1.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移植医学中心,广西 南宁 530007;2.广西器官捐献与移植研究重点实验室,广西南宁 530007;3.广西移植医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西 南宁 530007)
人细小病毒B19(human parvovirus B19,HPVB19)作为细小病毒科一种类型,是动物病毒中可导致人类感染的最小单链线状DNA 病毒[1-2]。有学者在研究中发现,目前所发现的细小病毒中HPV-B19 是唯一可传染人类的病毒,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传染性红斑、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疾病发生风险[3]。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发现HPV-B19感染率高,具有进展速度快、传染性强、复发率高等特点,临床表现为血红蛋白降低、网织红细胞减少、骨髓中原祖红细胞减少或消失等,多数患者伴随急性感染症状,若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将会进一步恶化,威胁患者生命安全[4]。肾移植术患者是HPV-B19 感染的高发群体,考虑与术后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所致的免疫功能降低有关[5],因此在实施针对性治疗的同时给予护理干预尤为重要。2018 年2 月至2021 年4 月,收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923 医院及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肾移植术后HPV-B19 感染病例18 例进行研究,如下为获得的研究结果及相关数据,以期为肾移植术后HPV- B19 感染的护理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 般 资 料:2018 年2 月 至2021 年4 月,选取18 例肾移植术后HPV- B19 感染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3 例,女性5 例,患者年龄为 (37.06±10.67)岁;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平均为(20.17±3.35)kg/m2;合并症:1 例合并糖尿病,8例合并高血压;2例患心血管疾病;6例肾功能异常,其中3 例患者临床诊断急性排斥反应;1 例出现急性肾小管损伤。
患者治疗方案:5 例减少他克莫司用量,3 例减少MMF 用量,13 例更换抗排斥反应药物,14 例使用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15 例输血,12 例使用促红素,9 例使用抗菌药物。随访时间平均天数为185 d,有1 例两次复发,再次给予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e globulin,IVIG)治疗,贫血缓解。
1.2 护理措施
1.2.1 心理护理:尿毒症患者经历漫长的等待后迎来肾移植手术,对手术期望值较高。一旦感染HPV-B19,对自身疾病充满焦虑与担忧,甚至丧失治疗的信心,对治疗及护理表现为不配合,持消极态度。护理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心理变化及情绪状态,主动与患者建立沟通、交流关系,引导患者表达自身的想法与诉求,对患者提出的疑虑耐心解释,尽可能帮助患者解决实际问题,走进患者内心,赢得患者信任。通过发放健康手册、播放多媒体视频等形式向患者介绍HPV- B19 感染的特点及危险因素,分享治疗成功案例,激发患者的信心,缓解焦虑、抑郁情绪。指导患者进行放松训练,如深呼吸、肌肉放松等,保持良好的心态,维持情绪稳定。同时调动患者的社会支持体系,与家属做好健康宣教工作,倡导家属多关心、陪伴患者,予以情感支持,使患者以最佳的心态及精神状态接受治疗。
1.2.2 感染护理:HPV-B19 感染途径广,可通过呼吸道传染及母婴垂直传播[6]。合并HPV-B19 感染的患者应避免与其他肾移植术后患者接触,尽可能为患者安排单间病房,病房保持清洁,勤通风、换气,每天使用空气消毒机消毒病房2 次,每次30 min。患者常用物品及床单位等采用500 mg/L含氯消毒液擦拭。护理人员在护理操作前后均应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手卫生,避免出现交叉感染,减少发生B19 感染的危险。对免疫功能低下者、慢性贫血患者应予以保护,减少传播。鼓励患者多饮水,患者日常饮水量应≥2000 ml。如果发现日常尿量不多,可调整为前1 d 的24 h 总尿量基础上加500 ~ 700 ml。保持皮肤黏膜清洁。每日口腔护理2次,指导患者每次进食后使用漱口液漱口。定期到口腔科洁牙以改善和预防牙菌斑。定期做痰培养,根据菌株对症治疗。
1.2.3 用药护理:IVIG 存在一定的肾毒性,应评估患者有无肾功能减退,并遵照医嘱对IVIG 剂量作出相应的调整。另外,由于药物输注时间过长,为避免IVIG 长时间暴露,输注期间按需拿药,避免一次性将药物全部取出后暴露在常温环境下,影响药效,引起不良反应。用药期间密切关注患者有无不良反应发生,不良反应多在输液后1 h 内出现,因此,在输注时应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密切关注有无不良反应的发生,结合患者个体差异调整输液速度缓解不良反应,严重者应暂停输注。治疗期间向患者及家属做好不良反应解释、说明,避免引起过度紧张。
1.2.4 贫血护理:指导患者注意休息,使用床栏,避免坠床等意外事件的发生。起床时指导患者做好预防跌倒三步练习,清醒后保持平卧位30 s,然后坐起等待30 s 后再下床站立,30 s 后无不适感方可行走。在饮食方面,注意低盐低脂,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的食品。给予高热量、高蛋白、富含铁等营养、易消化的食物,帮助机体对铁的消化与吸收。应加强对患者血红蛋白监测,明确贫血类型,对于缺铁性贫血可遵医嘱给予补充铁剂和维生素C 改善贫血。对于巨幼细胞性贫血可以补充叶酸和维生素B12进行治疗。对于其他恶性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需要针对病因进行治疗。针对血红蛋白(hemoglobin,Hb)<65 mg/L 患者应遵照医嘱给予红细胞悬液输注,改善贫血状态。移植后肾功能迅速恢复的受者,在l ~ 3 d 内上升,数周内维持较高水平。当患者合并DGF、急性排斥反应、感染等并发症时,可导致EPO 绝对或相对缺乏,此时需监测体内EPO 水平,使用EPO 或加大用量纠正贫血。
1.2.5 排斥反应护理:近年来,由于组织配型技术的发展、新型抗排斥反应药物的研发及使用,大大减少了免疫抑制药物剂量。但肾移植术后B19 病毒感染可引起患者排斥反应发生。加强对患者生命体征及尿量监测,每周进行2 次肾功能监测。监测24 h 出入量,若尿量突然减少30%以上且对利尿药物无反应或反应差,考虑存在排斥反应的可能。及时汇报医生予以对症处理。排斥反应多伴随血压升高,应加强血压监测,血压维持在140 ~ 150/90 ~100 mmHg 为宜,保证移植肾脏获得充足血流灌注,保持足够尿量。若患者出现血压过低的现象,可适当补液或给予胶体补充,维持血压水平。主动询问患者有无移植肾区疼痛、不适等,若触诊质地硬、彩超示血流减少,应指导患者注意休息,防止对移植肾脏的挤压。发生排斥反应后给予大剂量甲强龙冲击治疗,同时调整免疫抑制剂可纠正排斥反应,避免发生严重的排斥反应,改善长期预后。
1.3 观察指标:检测患者护理前及护理后血常规指标情况,向患者发放科室自拟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调查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信度为0.842,效度为0.795。采用1 ~ 5分赋分方法对20个问题进行赋分,满分100 分,分值20 ~ 100 分,十分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对应分值分别为≥80 分、60 ~79 分、<60 分。满意度问卷信度为0.835,效度为0.783。
1.4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处理均在SPSS 21.0 系统软件上进行,组间差异卡方(χ2)进行检验;采用均数±标准差(±s)的形式对计量资料表示,检验用t 检验,P <0.05 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护理前及护理后1 周血常规指标比较:患者护理后1 周Hb 指标提高,与护理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护理前及护理后1 周血常规指标比较(±s)
表1 护理前及护理后1 周血常规指标比较(±s)
时间 例数 Hb(g/L)护理前 18 50.74±7.45护理后1 周 18 101.06±23.64 t/33.564 P/0.000
2.2 患者护理满意度分析: 经过护理干预,对患者满意程度进行调查,显示18 例患者中有14 例表示十分满意,3 例表示基本满意,仅有1 例不满意,护理满意度为94.44%,高于护理前的55.56%(1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333,P <0.05)。
3 讨 论
3.1 肾移植术后HPV-B19 感染现状分析:作为单链小DNA 病毒,HPV-B19 与人骨髓红系祖细胞HPV-B19 手提-P 抗原结合后会对骨髓造血产生抑制作用,引起一系列相关疾病的发生。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发现,各类实体器官移植术后均存在较高的细小病毒B19 感染风险,其中肾移植术后B19 感染率高达5% ~ 15%,多发生于肾移植术后1 ~ 2 个月[7-8]。HPV-B19 与骨髓造血障碍之间的关系颇受重视,对骨髓组织有高度亲和性。在有潜在溶血危险(如镰刀细胞性贫血、地中海贫血等)的患者感染HPV-B19 后常常发生“纯红细胞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而在免疫功能不健全者HPV-B19 的感染则可能引起严重的全血细胞减少。肾移植患者的机体处于免疫抑制状态,使得感染B19 病毒后不能产生有效的免疫应答来清除B19 病毒,因此可能发生B19 病毒的慢性感染或感染的再激活。由于B19 病毒会破坏红细胞的前体细胞,B19 感染后会导致红细胞的前体细胞增生低下或再生障碍,进而出现重度急性或慢性贫血,严重者可能致命。以往研究发现,肾移植术后患者需要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会降低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导致HPV-B19 感染的发生[9],一方面增加了患者的身心痛苦,另一方面延长了住院时间,增加了医疗费用,降低患者生存质量。临床强调针对肾移植术后患者应加强临床监测,及时发现细小病毒B19 感染,并采取护理干预措施,以最大程度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增强预后。3.2 肾移植术后HPV-B19 感染问题分析及护理干预:肾移植术患者治疗周期长,经历了漫长的用药、透析及手术,术后合并细小病毒B19 感染,对患者来说无疑是沉重的打击,多数患者表现为过度紧张、焦虑,对治疗丧失信心,部分患者存在不配合、不依从现象。护理人员应把握患者的心理特点与精神状态,掌握与患者沟通技巧,交谈时态度和蔼、语气轻柔,使患者感受到人文关怀,避免提及敏感性话题。将疾病知识以患者能够理解的语言进行普及、宣传,增进患者疾病认知。指导患者进行放松训练、解压练习,克服消极情绪,从而积极配合治疗。
感染HPV-B19 患者多数伴随血红蛋白降低、淋巴细胞下降,大部分白细胞下降[10]。受体感染B19 后,淋巴细胞、白细胞值下降,可能与受者术后使用免疫抑制剂及术后机体炎症反应的影响有关,因此应加强对患者的感染护理,保持病房环境清洁、卫生,做好消毒工作,包括病房内物体、地面等,消毒后注意通风,防止臭氧聚集引起的不良反应。护理人员应注意无菌操作,注意手卫生,避免交叉感染。IgG 抗体阳性提示既往感染,IgM 抗体阳性提示急性感染期。本研究护理后患者Hb 提高,淋巴细胞及白细胞基本恢复正常,提示护理干预对患者炎症症状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有研究表明在B19 感染后,可导致免疫功能低下的移植受者感染HPV-B19 的风险增加[11-12]。此次研究针对患者行用药护理,掌握免疫抑制剂用药方法及剂量,对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予以严密监测,并向患者做好解释、说明,以保障治疗安全性。
贫血是细小病毒 B19 感染的常见症状,随着时间推移,移植肾功能会因各种原因逐渐减退,从而引起生成促红细胞生成素(可加速血红蛋白、红细胞的生成)的“动力”不足,红细胞减少,出现贫血。长期随访研究发现,肾移植后发生贫血,即使当时肾功能正常,也对移植肾和受者的远期存活有影响。因此加强对术后贫血的管理,积极纠正贫血可改善受者的心血管功能、从而保护移植肾功能,有助于改善受者的生存质量和远期预后。在护理工作中除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用药干预外,还应密切关注贫血引起的头晕、耳鸣等症状,预防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另外,肾移植术后患者多伴随排斥反应,应加强肾功能监测,记录尿量及颜色等。本研究护理后患者满意度达到94.44%,高于护理前的55.56%,提示患者对该护理模式表示满意。但基于研究时间及现有条件的限制,收集样本量较少,有待进一步大规模研究,且观察指标不够全面,今后临床研究应增加随访指标,进一步挖掘护理干预应用于肾移植术后HPV-B19 感染的优势及作用机制。
4 总 结
综上所述,护理干预应用于肾移植术后HPVB19 感染,可改善患者Hb、白细胞等血常规指标,患者表示满意,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