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阳市李产业现状和发展对策

2022-08-05顾志英

耕作与栽培 2022年3期
关键词:果品贵阳市果园

宋 琰, 顾志英

(贵阳市果树技术推广站, 贵州 贵阳 550081)

李在生产上具有丰产、较易管理的特点,在贵阳市有多年的种植历史,清镇鸭池河酥李曾声名远扬,是当地农户增收的重要支柱产业。近年贵阳市果树生产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迅速发展,做大做强特色果业。李作为贵阳果树七大特色果品之一,是贵阳市大力推广的果树树种,笔者在大量调查研究资料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贵阳市李产业发展现状与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以期促进李产业优化升级,提质增效,实现产业振兴推进乡村振兴。

1 产业现状

近三年贵阳市李产业发展迅猛,2017年种植面积6 333.3 hm2,投产果园面积3 200 hm2,产量1.9万t,2018年李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当年新增1.67万hm2,超越猕猴桃成为种植最多的果树树种。根据行业统计数据,到2020年12月,李种植面积3.11万hm2(占全市8.27万hm2果园的37.6%),投产果园面积1.22万hm2,产量8.2万t,单产6.7 t/hm2。

1.1 李种植分布与产量

全市李种植主要分布在三县一市,修文县和开阳县均超过6 666.7 hm2,息烽县近6 400 hm2,清镇市5 241.6 hm2,其中修文县总产2.4万t,单产13.6 t/hm2;开阳县总产1.05万t,单产2.3 t/hm2(投产果园多为幼龄果园);息烽县总产1.3万t,单产9.8 t/hm2。市辖区中乌当区种植面积最大,为2 562.4 hm2,总产0.65万t,单产13.5 t/hm2,白云区、花溪区和观山湖区种植面积均在1 333.3 hm2以下,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2020年贵阳市李种植分布与产量统计

1.2 品种结构分布

通过近年对李品种结构的大力调整,突破了过去以酥李、脆红李为主的格局,逐步加大品质佳、经济效益好的青脆李、蜂糖李、黄金奈李等品种种植。目前,脆红李、青脆李、酥李和蜂糖李4个品种面积达2.89万hm2,投产8 933.3 hm2,产量5.7万t;其余品种晚香脆、布朗李、黄金奈李等,零星分布在各地。主要种植品种状况如图1所示。

图1 贵阳市李产业主要种植品种状况

1.3 经营主体情况

产业的迅速发展推动各类经营主体发展壮大,现全市李产业共有企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面积1.33 hm2以上的种植大户)399家,生产面积1.06万hm2,产量3.2万t,其中企业123家,面积5 933.3 hm2,产量1.1万t;合作社153家,面积4 000 hm2,产量1.7万t;家庭农场123家,面积666.7 hm2,产量3 961.9 t。

2 存在问题

2.1 种源生产不规范

近年新增李园,多为企业在本地李基地采集枝条作为接穗生产果苗,生产管理者或农户对品种区分不够严格,使新增果园存有苗木品种不纯的风险,增加果实分级、包装、加工及销售难度。

2.2 果品销售压力大

2020年李种植面积迅速增至3.11万hm2,产量8.2万t,产量较2017年1.9万t增加6.3万t,增幅达332%。2022年后,新增李园逐步进入结果期,据各区县市业务部门预计,2021年全市李园投产面积为2万hm2,产量16万t;2022年投产面积2.95万hm2,产量21万t,是2017年的11倍、2020年的2.6倍,随着产量增加产品销售压力不断加大。

2.3 果园管理水平不高

通过多年发展,贵阳市李产业虽然为促进农民增收、脱贫攻坚作出了贡献,但是部分李园管理粗放、投入不足和效益低的问题依然存在,特别是以农户为经营主体的果园,因意识不够、资金不足等,生产技术措施落实不好、农资投入不足,导致果品良莠不齐、总体质量不高,难以达到市场所需的同质生产要求。

2.4 地方生产标准不配套

全市制订的地方李标准仅有2012年发布的《贵阳优质果品 李生产技术规程》,已不适应当前主栽品种,不同品种栽培、分级、贮藏包装等环节的标准体系没有构建,很难实现标准化生产,影响果品产量、品质双提升。

2.5 果品采后处理不足

贵阳市果品采后处理刚起步,冷藏保鲜库保鲜总量1.66万t,仅覆盖全市果品产量43.8万t的3.8%,现有分级、包装生产线年处理量5万t,覆盖全市果品产量的11.4%,且绝大部分为猕猴桃,其余水果采后处理严重不足,尤其是贮藏保鲜缺口极大,李果采后须立即上市,否则面临腐烂损失,经营主体或为错开集中成熟期,早采果实,造成品质不佳;或为尽快销售,竞相压价,经济收益受损。

2.6 基础设施不完善

果园内机耕道、操作便道、灌溉管网、农机具等基础设施配套不全,导致管理不便、采运困难,生产效率难以提高,现代农业技术的应用受到制约。

3 发展对策

3.1 优化品种结构和区域布局

根据贵阳市资源禀赋,优越自然环境发展优势品种,在稳定现有种植规模、开发优势新品种的基础上,早、中、晚熟期的鲜食品种与鲜食与加工兼用品种协调发展,推行“一乡一品”或“一村一品”。大力打造低热河谷、低海拔区域为主的蜂糖李产业带;以修文小箐乡为代表的1 000 m左右中海拔区域为主的青脆李产业带;息烽县、开阳县、修文县、清镇市等1 200 m以下较高海拔区域的脆红李产业带;逐步调减中高海拔区域酥李种植。优化品种结构和区域布局从种苗抓起,推进良繁体系建设,产学研结合,加强与科研单位合作,启动建立李种质资源圃,保护本地特色、濒危的李种质资源;加快新品种选育和引进,选定表现优异品种,运用组培和脱病毒技术,选择气候温暖适宜、土壤肥沃的地点,建设无病毒健康专用母本园、采穗圃及育苗圃,为李树优新品种的更新换代和种源质量打好基础。

3.2 多措并举带动提质增效

一是围绕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栽培技术、品种繁育、质量安全、贮藏包装等环节建立建全李产业链标准体系,加快制定修定各项标准,通过培训、宣传、示范等措施,指导经营主体严格执行。二是打造高质量标准化示范基地,完善果园道路、灌溉、电网等基础设施,重点强调标准化生产和规范化管理;进一步加强无害化病虫害防控、化肥减量等生产技术的应用;配套山地割草机、施肥开沟机等农机具节本增效;加强田间生产制度建立、生产档案记录等软件建设工作,用高质、高效、绿色安全产品带动更多经营主体。三是开展多样化技术培训,培养乡土人才,科技二传手等。依托科研院校和省市果树产业专家服务团队等,在重点李生产基地,大力开展现场操作培训、课堂培训,充分利用各类科普APP、微信等通讯方式传送关键生产技术、病虫害绿色防控等视频、知识。四是强化产品质量安全,引导经营主体加强质量管理,充分运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完善多级监管。五是提升贮藏保鲜能力。研究确定李产业重点集散地,在重点集散地新建一批气调库、冷藏保鲜库,均衡上市,稳定价格。六是发展果品深加工。贵阳市李果品现无加工,需进行加工产品开发,研究受消费者欢迎的李果品酵素、果干脆片等经济附加值高、原料用量大的加工精品,延伸生产链,让农民分享现代农业增值收益。通过多项措施齐举落实,带动产业提质增效。

3.3 打造品牌拓宽销售

引导企业加快商标注册,加强绿色食品、有机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申报认证,打造企业名优品牌乃至区域公共品牌。加大宣传推广,全方位、多角度制作精美宣传片,充分利用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广泛宣传,扩大市场影响力。通过举办花节、果节,参加各类展会,加强品牌推介和产品展销;组织开展李果品直供直销活动,蜂糖李重点开拓珠三角和长三角市场,其他品种重点开拓西南地区及周边市场,通过进知名连锁水果实体店、上电商大平台、电商进学校、电商进社区、电商进小区等进一步拓宽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发展专业合作社,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等组织方式,建立建全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机制,成立营销队伍开拓市场。生产面积大的三县一市建立李销售预警预案,提前调度,提前安排,提前落实市场需求,防止果品滞销。

3.4 加强产业发展保障

争取财政扶持与社会投资,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发展基金引导作用,建立基金项目库,积极撬动社会资本及金融资本投入产业,构建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的融资体系,切实解决产业发展后续资金不足的问题。用足用好政策性农业保险,认真落实省市有关果树种植的金融保险政策,积极探索李产业天气指数保险、价格指数保险、收入险等的保险机制,完善保险范围和细则,提升李产业经营主体抵抗自然灾害、市场价格波动等方面的能力。

猜你喜欢

果品贵阳市果园
专家传授“美颜术” 果品销售不再愁
天、空、地一体化“未来果园”看一下
夕阳下的鸟影
做强果品生产业,促进农民增收
夏令果品入古诗
呼噜猪的大果园
山西老年大学到贵阳市开展校际交流
The Role of Teacher , Learner and Material i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果品也有气候品质证书了!
果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