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匪君子,如切如磋
——青年书法家、书法教育家李彤印象
2022-08-05冯再新湖南湘潭
冯再新(湖南 湘潭)
李彤,啸堂主人,青年书法家、书法教育家,年过而立却仍然拥有一张帅气的娃娃脸,我们众多兄弟不分老小都称呼其“彤弟”。
一
初识彤弟,是在一次师门的聚会上。彤弟身材匀称,没有已婚男人的便便大腹,也看不到岁月在他身上流过的痕迹,还有着一张迷惑人的娃娃脸。健康的肤色、微凸的眉骨,给人一种坚毅的感觉。头顶上的一片儿头发向后扎起来,添了几分新潮和文艺范儿。
晚餐过后,酒意颇浓的我们一起在酒店古香古色的回廊里散步,明明灭灭的光线,使人的影子也虚虚实实地投映到铁红色的廊墙上,让人仿佛置身古代的皇宫,颇有几分穿越的味道。彤弟忽然对我举起手机,示意我别动。几分钟后,彤弟凑过来,把一张照片呈现在我的眼前。画面呈自然的对角线构图,一道光线斜射过来,把我身体切分为明暗两个部分,与后面的红墙融为一体。藏青色的衣服与红墙的色彩对比鲜明而又和谐自然,一种恬淡而朦胧的氛围氤氲其中,明明是纯西式的构图与色彩对比,却透出浓郁的东方气息,人物与环境的关系拿捏得恰到好处。平时一向不大喜欢拍照的我,也一下子被这张照片吸引住了!彤弟向我解说他抢拍这张照片的起意、构图的想法以及后期滤镜处理的方式,如同向我打开了一扇崭新的窗户,让人感觉新鲜而有趣,包括彤弟这个人——一瞬间对艺术对象的把握与处理如此到位,这是一个多么有趣的妙人儿呀!
二
彤弟生于长沙,长于长沙,祖籍却是在宁乡。父亲是著名的书法家、书法教育家、湖湘书法基础教育的奠基者和著名学者李再湘教授。彤弟幼承庭训,对书法、篆刻、国画等传统艺术耳濡目染,深受熏陶,自幼便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超乎常人的天赋。
师说 书法 李彤
许是冥冥中命运使然,彤弟的人生与艺术的关联越来越紧密了。少年时期的彤弟,学习成绩优异,求学于长沙的知名学府雅礼中学,是众人眼中羡慕的天之骄子。然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然而又有谁知道,从小学四年级时开始,彤弟却在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考验,他患上了血管神经性头痛,每天一到下午三点以后便头痛欲裂。其后整整六年的时间里,他不得不在承受病痛的折磨的同时坚持学习。由于病痛的折磨对学习的影响实在太大,文化成绩不断地下滑。咬牙坚持到高二的他,只好依据自己的兴趣特长改学了美术。从来都不认输、不信邪的他通过短短十四个月的持续努力,获得了长足的进步。高考时,他报考的8所艺术院校中,就有7所上线,最后却因为身体的原因,他不得不放弃了心仪的厦门大学艺术学院,而选择了离家较近的长沙理工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在长沙理工求学期间,他得到了书画名家孔凡智教授、刘亚东教授的倾心指导,在书画理论与实践方面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07年下半年,在读大四的他一边完成本科毕业论文,一边在武汉大学学习法语,准备赴法国留学。无奈次年上半年,却因国际关系而未能成行,他不得已只好临时改道美国,前往旧金山艺术大学攻读硕士学位。
美国的留学生活,使彤弟打开了新的视野。来自东方的他,徜徉在西方的艺术殿堂里,身、心、灵俱在中西文化的差异和冲突中开始迷惑与求索。选择?扬弃?统一?融合?这促使他蜕变,也使他思考。未来的人生之路在何方,艺术之路该如何走下去?他不停地问自己。然而,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早已根植于中国人的灵魂,流入血液,写进基因。彤弟的内心深处,仿佛总有一种声音在呼唤。那是祖国的文化,那是少年时埋藏于内心的种子在萌发。2010年顺利毕业的他毅然选择了回国,投身于对中国传统书法艺术的深度研习与传承中。他坚信,那才是未来的方向。
三
朱杰先生,三届兰亭奖得主,全国著名的书法家,与彤弟的父亲李再湘教授是同乡,同在长沙发展,都在各自的领域里取得了骄人的成就,英雄相惜,引为忘年之交。彤弟回国后,便跟随着朱老师研习书法。
他从智永《真草千字文》、禇遂良《阴符经》《集字圣教序》等经典法帖入手,锤炼线条,打磨笔法,进而上溯魏晋,乃至秦汉,下至唐宋明清诸家名帖,多有涉猎。书法取法始终以二王一脉帖学为宗,风格上中正平和而气象正大,既有二王正脉的依托,又有自己独特的个人面貌,如他用楷书书其父所创作的《湘江赋》一文,就集中体现了其个人审美取向,温文尔雅,不激不厉,一如彤弟其人,谦谦君子也。
近年来,彤弟的作品频频亮相于各大展览,特别是在湖南书坛,知名度越来越高。人们大概只道彤弟天生聪敏,却不知他对于书法的认识以及临创实践有着独特的优势。受过西方美学教育的他,得以有与众不同的视角来看书法,因而所得定有不同。当代书法名家、兰亭奖金奖得主崔寒柏先生就有这样的文化背景。彤弟亦是如此,西方美学的形式与构成对当代书法章法形式的影响,环境装置与展厅现象的思考、光影关系与墨色效果的呈现、色彩对比与作品形式设计等诸多联系与差异,使他不断大胆地设想,小心地求证。这种跳出书法来看书法的方式,使他对书法有了不同的体悟,收获自然也颇丰。
彤弟对于书法的痴迷,也是令人佩服的。他不是专职书家,白天的工作做完后,暮色降临,一杯清茶、一包香烟、一本古帖,一个人像个行脚僧人,踽踽于朝圣的路上,时常通宵达旦,不知东方既白。彤弟爱好收藏古帖,若是见到心仪的碑帖,特别是遇到早年的碑拓,便会毫不犹豫地出手,一掷万金的样子,活脱一个阔少,让我们这些旁观的人艳羡地暗自咋舌。
四
兴许是内心的呼唤,抑或是家族血脉的传承,彤弟终究把一身所学付与了学生,付与了书法教育,付与了书法的未来。我们时常可以在朋友圈及各个不同的媒体看到彤弟的身影,或在校园里,或在社区里,或在节目现场。而他的旁边,必定有那些搦管泼墨的孩子们。而他,不是在循循善诱,就是在滔滔不绝,一举手一投足间,皆是尽情投入的模样。每每看到这样的场面,我都不禁会想起,中国的书法教育,就像是一场跨越千年的接力赛,彤弟这一棒接得是真的很棒,很棒!书法的未来,必定也会很美,很好!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说起对彤弟的印象,我总是想起这句诗歌。
许浑·咸阳城东楼 书法 李彤
李再湘·湘江赋 书法 李彤
石钟山游记节选 书法 李彤
兰亭集序 书法 李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