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宇:不敢承诺的相聚
2022-08-05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博士研究员国家新冠应急防控专家队成员
◎张 宇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博士、研究员 国家新冠应急防控专家队成员
大家好,我是《生命的微光》演讲者张宇。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不敢承诺的相聚》。
我们有国家、省、市、县4 级疾控机构,有18 万疾控工作者,从传染病预防到慢性病防控,从营养健康到环境卫生、妇幼卫生等诸多方面,时刻守护着大家全生命周期的健康。而我,作为全国18 万分之一的疾控战线代表,今天就给大家讲一讲一名普通疾控人2 年来的点滴。
如果可能,没有人愿意与家人分别。从来都是心中万般不舍,嘴上却无奈地说着再见。我是一名疾控工作者,而我也是一名父亲,有着一对双胞胎女儿。虽然我很想、很爱她们,但作为疾控人,我不得不一次次从她们身边离开,一次次忍痛地说上一句:“宝贝们,再见。”
请大家和我一起把时间回溯到2020 年1 月17 日。那天正是农历小年,很多人都沉浸在迎接新春的欢乐气氛中。上午10 点半,我在办公室接到了紧急任务,要在当天12 点前到达国家卫生健康委应急办报到,加入新组建的数据组,负责疫情数据通报工作。
作为疾控工作者,我没多问,有的就是即刻出发、一干就是一整宿的觉悟。
相信很多人不知道我们到底在忙什么。其实,面对一场战“疫”,除了最直观的医疗救治,还有病毒测序、疫情报告管理、数据分析研判、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环境卫生消杀等很多工作,而所有这些都是疾控人众多职责中的一部分。
病例一天天增多,数据组的工作量更是呈几何倍数上升。每天从早到晚,再从晚到早,同事们把办公室当家,相互协作,不曾懈怠。实在太困太累就趴几分钟,醒了再继续。我可能是体力最不好的,但也创下了个人最好的纪录:38 小时没有合眼。
如此作息往复,就连大年三十,我也是和同事们还有一批批数据、一串串字符一起度过的。这期间虽然能回家,但多半是大半夜了。虽然我内心觉得很亏欠女儿们,但总觉着,忙过这阵总是能弥补的。
但是那个时点的我一定想不到,这种分别竟成了2 年来的家常便饭。
2 月16 日,在经历了前一晚整宿没睡、又接续一白天,终于在晚上10 点多到家准备洗漱睡觉时,我突然接到了新任务,要我第二天清晨培训后即刻出发,目的地:武汉!
当时并不知道要去多久,但“说走就走”“舍小家,为大家”对于疫情下的疾控人来说是自然而然的事。
我匆忙收拾着行李,几次蹑手蹑脚地来到卧室,看着酣睡中的女儿们,那滋味现在想起来还是难以形容。因为,当你怀揣着200%的爱与不舍的时候,就会发现,语言是多么的脆弱和无力,文字与当时的感觉永远都存在着隔阂。
2 月的武汉,四处都是空荡荡、静悄悄的。我是驻武汉市新洲区流调排查与巡回督导组成员,主要工作就是大家最常听到的“流调”,也就是流行病学调查。它是疫情防控的“眼”,只有准确的“流调”,才能帮我们科学有效地制定防控政策和措施。
而很多新冠患者和密切接触者内心大多存在着焦虑、恐惧和抗拒,记忆也时常存在断点,这就需要我们流调队员用点小技巧。我们通常会和受访者先“拉家常”铺垫,然后再不停地变换问法。有时还会配合购物小票、消费记录、手机应用软件(App)这些帮助他记忆回放,然后我们再不断推演,抽丝剥茧,梳理成一条完整的证据链。这样,我们就能找到传染源,找出潜在受害者,从根源上阻断疫情传播。
到了3 月15 日,各地医疗队开始陆续回撤了,而承担“关灯锁门”职责的疾控人还在坚守。我们开始地毯式的排查,分批为基层公共卫生员培训,指导辖区企业有条不紊地复工复产。目的就一个:不落一户,不漏一人。
4 月20 日,我和我的队友们作为最后一批援鄂医疗队凯旋了,也预示着武汉“歼灭战”全面胜利。5 月4 日,隔离结束了,和女儿们一别78 天,我终于可以回家了。我将她们一把抱起来使劲地亲,告诉她们,爸爸和你们不再分开了。
但仅仅一个月后的6 月17 日,北京市暴发了新一轮疫情。所以,毫无悬念地,我又出发了。虽然工作地就在北京,但考虑到会接触到不同的环境,还有各类的人群,我只得选择不回家,选择和女儿们再次分别。
7 月10 日晚,北京疫情结束回撤,但是第8天就又吹响了出发的集结号。不到12 小时之后,我就已经离开家了。
8 月27 日,我执行完新疆的任务开始回撤,想着全国疫情已经趋于稳定,我心里信誓旦旦地想:这下,可以回家好好陪陪女儿们了。因此,我还在飞机上给女儿们写了封信,是这样的:
亲爱的可馨、可爱,我的女儿们:
爸爸真的好想你们啊,有大半年时间没能陪伴你们了。没有陪你们看动画片、没有给你们讲故事,也没带你们去公园玩。每每想起来,我真的觉得很对不起你们。
但是有个好消息:新冠病毒这个坏家伙,已经被爸爸的战友们在电镜下抓到了。但它真的很坏,无时无刻不在做坏事,侵害了很多爷爷奶奶、叔叔阿姨,还有像你俩一样的小朋友。爸爸是一名疾控工作者,要和病毒怪兽斗争到底,让你们和小朋友们能够健健康康地生活,快快乐乐地玩耍。希望你们长大以后,能够懂得爸爸、理解爸爸。
爸爸快回来了,和你们拉钩,回家后陪你们看好多好多动画片、拼你们喜欢拼的拼图,咱们不再分别了。
你们的大肚子爸爸
但是我的保证不奏效,我又食言了。
就在2021 年1 月,我作为中组部、团中央第21 批博士服务团成员到大西北挂职,任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在工作最吃劲的时候,我的肾结石犯了。最疼的时候,我只能团着身子撑在办公桌旁看材料,直到疼到无法起身才去了医院。不承想,竟直接被医院收治,做了手术。
这期间,我没和原单位说,自然也没敢和家人、女儿们说。在治疗过程中,省里下达了最新任务,我只得隐瞒刚做完手术的情况,悄悄地回到了工作岗位。这段时间还不到24 小时,带着省里的嘱托,我来到了北京,去督促和协调新冠疫苗的供应。
那阵子,我经常京陇两地折返。有时时间太紧张,到了北京也回不了家。很多同事都嘲笑我,说你不是张宇,你是“大禹”,过家门而不入。我就笑了笑。看着甘肃省分三批次解决了近百万剂的疫苗供应,其实我是最开心的。只是那个时候的我,也因为术后体内留置的导管合并感染导致再次入院了。
到了2021 年10 月19 日,近600 天没有新冠病例的甘肃省出了一例阳性感染者。紧接着,兰州、天水等多地的“新冠战役”同时打响了。而我就在甘肃,我当然也必然第一时间和省市疾控中心的战友们一同投入全省的疫情防控中。
在并肩作战中,我体会到了“天下疾控是一家”的深刻内涵和温暖。
时间过得真快,一年转眼就过去了,我也终于能够和家人团聚,去陪陪她们了。但是我却不敢对家人、不敢对女儿们轻言承诺了。
作为疾控工作者,“舍小家,为大家”不是偶然,是自然而然的选择,是从成为疾控人之初就烙印在心底的,那份对护佑民众健康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