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开展徒手健身课程的可行性研究
——以山西工程职业学院为例

2022-08-05李再盛

当代体育科技 2022年20期
关键词:徒手身体素质运动

李再盛

(山西工程职业学院 山西太原 030009)

当今社会,人们的健身意识不断增强,对健身市场的需求不断增大,大学校园是充满活力的地方,学校有义务为学生提供锻炼的场所,并教会学生锻炼的方式。学生渴望通过运动,增强体质,但由于缺乏专业健身指导或健身场地,而较少参与健身活动。笔者认为,徒手健身很适合大学学生,徒手健身不受场地和器材约束,动作简单,便于学习记忆,而且锻炼中自重练习不会对身体造成过大负荷,能够降低健身中受伤的概率。徒手健身能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且便于付诸实践,非常适合当今大学生进行身体锻炼,达成终身体育的目标。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山西工程职业学院建筑工程系、管理系等1000 名在校学生。

1.2 研究方法

1.2.1 调查问卷法

根据研究需要,制定相关调查问卷,问卷效度经专家评定合格后,对学生进行随机发放。此次发放问卷共1000 份,男生546 人,女生454 人,回收912 份,有效回收率为91.2%。

1.2.2 文献综述法

根据研究的需要,通过山西工程职业学院图书馆、知网、万方等平台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包括书籍5本以及相关论文40 余篇,了解了相关知识,整理分析了其他学者的相关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为该文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1.2.3 数理统计法

利用Excel 和SPSS 19.0 统计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整理、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大学生对健身认识

认知是接触事物的基础,只有对健身重要性有了正确的认识,学生才能主动了解健身方式方法以及健身的目的和意义。由此看来,对健身的认知影响着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近些年,健身活动开展火热,特别受年轻人喜爱,追求好的身材渐渐成为一些大学生的目标。调查发现,有97.5%的学生认为健身很重要,其中有8.6%的学生在校外健身房健身,有35.8%的学生在课余时间会锻炼身体,如篮球、足球、羽毛球等,这说明学生对参与健身活动、锻炼身体,增强自身素质有清楚的认知。但也有学生不喜欢运动,这就需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大学生对健身、对身体重要性的认识程度。

调查发现,大部分大学生对健身有较好的认知,已经形成了良好的运动习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健身,指导学生科学健身,并将健身运动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达到终身体育的目的,这将成为今后高校体育工作的重点。

2.2 大学生基本身体素质调查

了解大学基本身体素质情况,有利于设计适宜他们的运动方式、运动时长、运动负荷和运动量。健身的方式多种多样,选择适合的运动对大学生非常重要,只有了解他们的身体素质,才能更好地做出选择。

由表1可知,身体指数(BMI)低于18.4为偏瘦的学生有255 人,占28%;BMI 在18.5~23.9 为正常体重的学生有493 人,占54%;BMI 在24~27.9 为超重的学生有146 人,占16%;BMI 超过28 为肥胖的,共18 人,占2%。从数据可以看出,身体偏瘦的学生和肥胖的学生占总人数的46%,这些学生需要加强身体锻炼,通过训练增肌和减肥。从促进学生健康方面来讲,学校有义务开展身体素质训练,改善他们的身体素质,徒手健身可以通过自重练习,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表1 该校大学生身体指数(BMI)调查表

组织大规模学生健身,首先要解决场地和器材问题,如果大学生去健身房健身,同时使用器械,会导致器械不够用,有些学生会训练不到位,训练时间和训练强度不能得到保证。而徒手健身不需要器械,或者使用简单的器械就可以进行锻炼,在操场就可以健身。

我国20~29 岁男子俯卧撑优秀是36 个以上,很好是29~35个,好是22~28个,一般是17~21个,偏差是16个以下。表2 的调查结果显示,该校男生上肢力量处于一般及以上的占84.9%,说明该校男生上肢力量基本达到正常水平。表3 显示,女生上肢力量正常的占85.6%,说明女生上肢肌肉耐力也基本处于正常水平。现有学生身体素质水平,可以参与中高强度的徒手健身训练。还有部分学生力量没有达到平均水平,练习中需要降低强度,逐渐使其达到平均水平。此外,训练中需要根据学生的身体条件,制定适宜的运动负荷。

表2 该校男大学生上肢力量情况表

表3 该校女大学生上肢力量情况表

2.3 大学生对徒手健身课程开展的期望

2.3.1 大学生对徒手健身课程开展意愿

通过表4 可以看出,有86.95%的学生喜欢运动,13.05%的学生不喜欢运动,说明大多数学生喜欢运动,可以看出健身课程开展的群众基础较为稳定。

表4 大学生是否喜欢运动

通过表5 可以看出,有69.23%的学生希望开设徒手健身课程,有30.77%的学生不希望开展徒手健身课程。经了解,大多数学生还是希望通过运动改善身体形态和提升身体素质,不希望开展徒手健身课程的学生,普遍认为徒手健身课程会很累,有些学生认为徒手健身课程内容会单调,不如其他课程内容丰富,所以选择不希望开展。

表5 大学生是否希望开展徒手健身课程

教师在徒手健身课程中要采用多种形式,以丰富的内容,吸引学生参与健身活动,不能只进行肌肉力量训练,也要在练习中加入学生喜欢的体育项目,进行技能练习。

2.3.2 大学生对自己身材的期望

大学生对身材的期望,影响到他们是否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训练,对自己身材要求越严格,则对健身活动越有需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目标和兴趣就有了动力,所以研究大学生对身材的期望,有助于徒手健身的顺利开展。

通过表6调查发现,学生中没有人想让自己体脂超过30%,说明大学生都不希望拥有肥胖的身材。大学生知道只有通过锻炼,才能保持好的身材,这就是他们能自发参与体育活动的动力。在调查中可以看出,只有7.8%的大学生希望拥有8%以下体脂的身材,想要练成这种身材,需要极其严格的训练和苛刻的饮食等条件,而学校健身条件和饮食条件很难达到这些标准。大多数学生希望体脂含量在8%~22%,匀称且有肌肉线条的身材。这是通过徒手健身可以达到的水平。

表6 大学生渴望练成的身材类型

徒手健身不会让学生练成大块肌肉,而是通过自重训练,适当增加学生肌肉维度;肥胖的学生通过徒手健身可以减掉脂肪,瘦弱的学生可以通过健身增加肌肉维度和力量,提升肌肉耐力等。在器械健身过程中,可能由于器械重量过大、锻炼者疲劳、保护不当等原因导致受伤,而徒手健身在运动中靠自身重量产生负荷,不容易受伤。这些都是徒手健身的优势,对学生有很大吸引力。

2.3.3 大学生对可接受运动量的调查

通过表7 可得出,该校大学生每周锻炼时长在1~2h最多,占调查人数的40.38%,1h以下的占11.54%,这些学生每天锻炼时长不足半小时。锻炼时长在4h 以上的学生只占21.15%。总体来看,该校大学生锻炼时间不足,除了体育课上的锻炼,很多学生不会在课余时间锻炼身体,学校需要鼓励大家参与体育活动。

表7 大学生一周体育活动时长

通过表8 调查,从大学生期望每周徒手健身上课时长得出,有59.8%的学生希望每周上课45min,有35.2%的人希望每周上课90min,只有5%的人希望一周上120min。调查发现,该校大学生认为徒手健身运动量很大,实践中课堂中45min的身体素质训练对他们来说负荷较大。所以,徒手健身课程应该控制锻炼时间,在正常体育专项课程中加入徒手健身课程较为合适,而不是整节课都在进行徒手健身运动。

表8 大学生期望徒手健身课程每周开设的时长

根据表9可得出,有21.6%的学生希望运动强度达到微微出汗,正常呼吸的水平,没有不适;有56.9%的学生希望运动强度达到呼吸加快即可,而只有少部分学生希望在运动中挑战自身极限。可以看出,现在大学生对于提升体能以及突破自身极限并不太渴望,简单的活动让心情愉悦是他们所期望的。

表9 大学生自我认为适宜的锻炼强度调查表

3 结论

3.1 高校开设徒手健身课程,可以增强学生身体素质

现在大学生身体素质一般,身体瘦弱和肥胖的大学生比重大。每周的体育锻炼时长不够,不能保证一天一小时的锻炼时间。学生运动热情不高,在平常锻炼中缺乏挑战极限的勇气。他们对运动可以提升体能、改善形体都了解,且了解体育运动的重要性,就是难以付诸实践,渴望通过锻炼,提升自己,但又怕苦怕累,不肯投身于体育锻炼。还有学生找不到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苦于没有合适的健身方式来进行锻炼。

高校开设徒手健身课程,可以提升学生身体素质,教会学生徒手锻炼的方法,让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自行锻炼。这样在课余时间,学生也可进行徒手健身运动,达到每天至少1h 的锻炼时长。通过徒手健身教学,学生在学习后可以根据自身条件,制定锻炼的负荷强度,自重练习更适合学生塑造形体,提升体能。在一次次训练中突破自身极限,让学生体会到挑战自己的快乐,让运动有成就感。当学生有了运动的兴趣,就会主动参与健身活动,并且发明创造更多、更好、更适合自身的运动方式和方法,不断挑战自己,最终达到终身体育的目的,这就是大学校园对学生终身体育作出的贡献。

3.2 徒手健身课程很适合当前高校发展学生运动兴趣

调查发现,大学生都认可健身运动有益身心健康,且都有兴趣了解徒手健身,部分学生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和方法。经过徒手健身课程的学习,大学生能够学会多种多样的锻炼方法,丰富了大学生锻炼身体的方式方法。

徒手健身不像足球、篮球等项目需要基本技战术才能进行锻炼,这些需要技战术训练的运动对于基本功不足的学生挑战性很大,可能还没有培养出兴趣,学生就放弃了。而徒手健身可以通过简单的动作对身体进行锻炼,通过徒手健身的理论学习,大学生可以了解身体肌肉的分布和锻炼方法、训练负荷和强度、放松方式方法等。通过徒手健身实践训练,大学生还可以巩固锻炼方式方法,增强肌肉力量、心肺功能等,当学生掌握运动训练的基本方法,就可以设计适合自身的锻炼计划。徒手健身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并掌握运动技能和健身方法,这会让大学生更有热情参与运动,对健身的兴趣也会提升。

3.3 徒手健身课程开展要循序渐进,因材施教

调查发现,学生对徒手健身运动量的大小,还是有所顾虑的,既想有好的身材,又不想参与过大负荷的运动。大部分学生希望徒手健身运动时间控制在45min左右,一周有半节课时间进行徒手健身,其他时间可以根据学生的选修项目进行专项技能训练。这样学生既增长了体能,又学到了专项技能。如果整节课都进行徒手训练,会导致学生疲劳过度,打击锻炼的积极性,也容易造成身体损伤。所以,开展徒手健身课程,应该由易到难,由轻松愉快到复杂困难。

调查发现,大学生身体素质差别较大,教师应该根据学生身体素质特点合理安排训练负荷。再根据学生的进步程度,不断提高要求,使学生不断进步。

3.4 徒手健身课程开展可以引领运动风向,激发校园活力

徒手健身的优势在于不受场地的限制,大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锻炼。当徒手健身课程开展后,大学校园内将会有很多学生进行健身活动,原来不喜欢运动的学生在周围同学的感染下也会参与徒手健身活动,通过健身活动来引领校园体育文化,增强大学生锻炼意识。

通过组织竞赛,鼓励学生参与运动,激发校园活力,使大学校园课余活动丰富多彩。

4 建议

4.1 提升徒手健身课程内容丰富性和趣味性

丰富的内容和有趣的活动,能够让学生在原本艰苦的训练中感觉不到乏味。健身运动一般是简单的重复性动作,而且在运动中消耗体能非常大,学生生理和心理都会产生很大负荷,如何让学生在运动中不产生厌烦情绪,减少心理负荷非常重要。

教师可以在训练中加入动感的音乐,采用比赛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兴奋性,训练的方式要丰富多样,如循环训练法、变换训练法等,还要适当地进行间歇休息,让学生不至于疲劳过度。此外,还可以将徒手健身游戏加入课程中,如障碍跑接力、障碍猫捉老鼠等游戏,通过愉快的游戏提升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运动热情。

4.2 布置课后训练计划,做好监督工作

学校和教师要利用好网络信息平台,使用智能运动APP对学生每天的运动进行监督,课上练习后,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积极进行锻炼。教师在课上安排作业,学生课后练习,每天进行打卡,这就能起到监督的作用。好的身材和身体素质不是一蹴而就的,要让大学生养成每天锻炼的好习惯,达到终身体育的目的。

教学中使用探究教学法,教会学生如何设计训练计划,结合自身情况设计适合自己的训练计划,教师可以帮助完善。每节课都要测试学生的身体情况,实时监控学生身体素质变化,及时更新他们的运动水平,再重新制定目标,督促学生不断挑战自己,逐步提升各方面运动能力。

4.3 体能训练和技能训练相结合

徒手健身课程要与专项技能训练相结合。第一,徒手健身非常耗费体力,对于初学者有较大挑战性,如果持续高强度训练反而会增加学生身体负担,产生伤病或者让学生产生厌恶情绪,合理分配训练时间非常重要,既让学生身体素质有所提升,又不能过量运动。这就需要教师牢牢把控训练负荷和强度,提升训练质量;再结合专项技能训练以及学生选修专项,对其进行技能训练。第二,良好的身体素质是为了在体育运动中更好地实践,所以不能只注重身体素质的提高,也要结合相关项目提高技能水平,达到体能和技能的协同发展,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学以致用。

4.4 加大宣传力度,组织和参加相关健身赛事

加大对健身的宣传力度,提高徒手健身的参与程度,对于健身水平高的学生可以组织他们参加学校的健身健美比赛,如果成绩优秀,可以推荐参加校外大学生健身健美比赛,既能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又能在校园内宣传健身的重要性。对于普通学生,可以在学校内组织徒手健身项目比拼,组织各系或班级参与徒手健身比赛,如俯卧撑比赛、障碍跑比赛、跑酷比赛等。通过活动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传播学校体育文化以及提高学校知名度。

5 结语

徒手健身课程的开展,既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改善身体形态,提高运动素养,培养运动兴趣,最终达到终身体育的目的,还可以丰富大学校园课余文化生活,增强学校体育文化,提高学校知名度。当然,高校在实施过程中要积极利用先进网络技术资源和软件人才资源,帮助教师和学生开展徒手健身活动,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指导、管理的功能,为大学生徒手健身活动做好保障工作。

猜你喜欢

徒手身体素质运动
针对性身体素质训练在标准舞技术中的应用
锻炼
新发现
骇图
不正经运动范
美国有个徒手抓鲇鱼大赛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责任人
体育锻炼也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