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收到总理亲笔回信的大男孩来了人到苏州才有为,看好苏州这片创业沃土

2022-08-05邹孝听

现代苏州 2022年14期
关键词:创客苏州

记者 邹孝听

2015年5月4日,毕滢永远记得这个日子。那天下午3点,在清华创客空间协会的办公室,他正和同学一起讨论活动策划方案,突然收到一封来自中南海的回信,看到发信人写着“李克强”三个字的时候,大家激动得不能自已。

他们万万没想到,此前投递给总理的信,竟然得到了回复。总理回信中对大学生创客提出了满满的期许:“希望你们不断丰富创客文化,把创客种子在更大范围播撒开来。”

作为清华创客空间协会创始人,毕滢对创业的欲望和热情更加强烈了。此后的7年里,他心中更是始终铭记着总理的话,他说:“这句话让我更有使命感和责任感。”今年1月,因为特别的缘分,毕滢来到苏州,创办听涛数据,开启了他的二次创客生涯。

和苏州的缘分起源于5年前的一次活动

毕滢本科学习的是精密仪器,2013年,尚在硕士研究生阶段的他,希望做点科研以外的事情,“我当时脑海里经常闪现出‘创客’的概念,其实我本科的时候就知道创客,看过很多国外社区里的创客空间,提供软硬件制作工具,在里面大家可以一起做各种项目,感觉很有意思。”出于兴趣的驱动,他在清华大学创建了学生创客中心协会,做跟STEM(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教育)相关的项目。

毕滢说:“清华有很多技术社团走的是精英路线,想加入甚至还要经过面试。而我们的创客中心一直强调大众化路线,不管你是什么背景,哪怕只想做一件小东西,我们都会提供知识工具、课程、运营等帮助。”

那时候,协会的成员都非常努力,每周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课程讲座、头脑风暴、路演比赛等,吸引了各个院系的同学,让更多人参与进来。“动手造万物,人人皆创客”,在毕滢看来,只要有想法,都可以来做出自己的东西。

2015年,国务院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更加坚定了毕滢创业的决心。2016年,研究生毕业之后,他在北京创办了创客教育项目。而彼时的苏州工业园区,在“双创”的背景下,也涌现出了一批青年创客。毕滢不曾想到,一年后,他以“造万物”摊主的身份,亮相在西交利物浦大学举办的第二届国际STEM科学节,向嘉宾介绍科创项目,从此与苏州结下缘分。

创新创业资源云集,产学研融合的优渥土壤

毕滢直言,第一次创业其实没有太多经验,在创业方向选择上难免会有迷茫,类似于STEM科学节这样的活动,为创业者提供了很好的交流平台。那次分享之旅,也让他对苏州东部这座新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说:“我父亲在外事办工作,很小的时候,我就听他提起过园区,来了之后发现这里现代化建筑林立,整体感觉很高大上,城市很干净,这里的人都很友好、素质也很高。”

此后的几年间,毕滢多次受邀参加苏州的一些创客活动,来给高中生做科创技术培训,在他眼中,苏州整体的教育氛围不是单纯的应试教育,对学生综合技术的发展有一定的要求;不少家长对于科创技术也十分重视,希望孩子有更多的选择。

让他感到惊讶的是,苏州的高中生都很有想法,“我读高中的时候完全不会想到自己去办一场青少年创客夏令营,但是苏州的高中生竟然能够自己去做招生、宣传,找场地,甚至挣钱。不得不说,这些孩子眼界开阔、想法多元。”

事实上,这些孩子的眼界和见识与这座城市的产业环境有着一定的联系。苏州创新创业资源云集,据了解,有一些学校专门与本土企业进行产学研合作,让学生走进公司,了解企业真实的运作情况,学生也可以通过所学知识,对企业提出优化建议。

虽然毕滢现在的工作重心放在苏州,但他有计划推荐清华创客空间协会的学生来苏州创业,在他看来,这里除了拥有产学研融合的优渥土壤,政府招才引智的政策吸引力也很大。

“将局限于书本和校园中的知识和技术,应用到现实产业当中,着实是件双赢的事情。”“针对仓储物流公司卸货、搬货基本靠人工,协会的学生完全可以帮其实现‘机械臂’技术,解决用人成本高、效率慢等问题。”毕滢表示,未来,他会加强与苏州企业交流拜访,为协会和园区的联系搭建桥梁。

产业集聚,为二次创业增添机遇

毕滢透露说,去年受教培行业大环境影响,他所做的教育项目发展受限,因此考虑更换创业方向,他四处找人聊天,了解行情。后来,受朋友之邀,选择来苏州二次创业,做海外直播量化数据分析,为精细化直播提供专业技术方案。“坦白说,直播行业不受地点影响,但基于前几次来苏州,对这座城市有一定的好感,再加上这里产业集聚,应该会有不少机遇。”

毕滢告诉记者,目前国内已有不少做直播数据分析的公司,而且技术相对较完善,所以他希望尝试新的领域,“海外直播电商发展的时间较国内相对滞后,而且玩法、工具都和国内不一样,虽然门槛相对较高,但官方主力在推,因此我们决定把方向定位为海外直播数据分析。”

1月底来苏州,经过3个多月的开发,目前产品已经进入测试阶段。其间,毕滢拜访了不少苏州本土的制造业企业,他发现这些企业中大多数的产品都没有直接面向消费者的渠道,“未来是否可以帮助苏州本土企业搭建直接面向海外销售的渠道,从人员配置、运作、直播方面为其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毕滢和团队依托苏州市场,通过收集大量数据,训练人工智能模型,最终以产品形式提供给用户。

值得一提的是,园区正以苏州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核心区建设为契机,大力推进以人工智能为引领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快速发展,产业创新集群发展态势明显,企业竞争力不断提升,创新创业环境持续优化。

毕滢向记者描绘了这样一帧场景:直播团队只需要给出一段产品的描述,我们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很快就能够生成口播文案。主播在描述商品的时候,无需过多思考,就能实现地道表达。

猜你喜欢

创客苏州
金属抬凿和錾刻技艺绽放苏州
“再读苏州”“石痴”顾天叙
Pingtan in Suzhou 苏州评弹,值得一听
苏州伴宅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校园创客交流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创时代呼唤 创客精神
创客
创客,你是什么段位?
创客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