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文明交流的缩影

2022-08-04李正

收藏家 2022年7期
关键词:鼻烟鼻烟壶

李正

英国V & A 博物馆位于英国伦敦,是世界最顶尖的艺术与设计博物馆之一。该馆永久收藏了超过230 万件藏品,涵盖了来自世界各地几乎每一艺术门类超过5,000 年的人类创造史。2021 年来华展览《微观之作:英国V & A 博物馆馆藏吉尔伯特精品展》主要展示了罗莎琳德和亚瑟·吉尔伯特夫妇所藏金器、银器及微型马赛克艺术品等突出精湛工艺水平的藏品。其中有一批数量可观的鼻烟盒,造型精美,绚丽多姿,着实引人注目。

1975 年,自吉尔伯特夫妇入藏第一只金鼻烟盒开始,仅20 年时间,他们的藏品几乎囊括了欧洲最为知名金匠所制作的鼻烟盒,其中甚至有法国及德国工匠最杰出的代表作品,建立了综合全面的鼻烟盒收藏体系。随着鼻烟盒被带到中国,便很快适应了我国的土壤,塑造出了集多种传统工艺为一身的袖珍艺术品—鼻烟壶。本文就围绕鼻烟盒与鼻烟壶的起源与发展为背景,对两者进行介绍与解读,展现不同文明在碰撞中所迸发的璀璨光芒。

一、鼻烟盒的肇始与发展

1492 年,哥伦布船队第一次发现并踏上美洲的华特林岛,并称其为“圣萨尔瓦多”。①在海滩边,土著酋长带着自己的礼物会见了他们,而这批礼物中就包括一些珍贵的干叶。1497 年,在哥伦布的第二次航行探险中,传教士罗曼·佩恩发现了当地土著即印第安人所具有的一种奇特习俗—吸闻鼻烟,他们将优质的烟叶在玫瑰木研钵中碾碎,然后附加上香草的碎叶,并混合木薯粉、麝香等,使其不断发酵,从而制作出芳香的鼻烟。随后将其放置于各种树皮或动物的兽角、皮革和骨头等制作而成的原始“鼻烟盒”中。②后来众多来自于葡萄牙以及西班牙的冒险家,纷纷将这种烟草运回到了欧洲,并迅速在法国宫廷以及西班牙掀起一股嗅闻鼻烟的时尚潮流,传统将烟斗作为吸食方式的行为也逐渐被上流社会所抛弃。随着嗅闻鼻烟的风尚在欧洲蔓延开来,一种用以盛放鼻烟的小方盒也逐渐开始在欧洲的皇室贵族间流行起来,这种容器除了更便于随身携带,还可防止烟草中水分蒸发,使其保持新鲜,这就是早期的鼻烟盒。

到了17 世纪40 年代,吸闻鼻烟已成为欧洲的一种流行风尚。根据时尚、季节和社会环境展示个人所拥有的大量鼻烟盒逐渐成为一个“有品味的人”的标配。法国作家狄德罗在小说《雅克和他的主人》中,甚至把鼻烟盒直接和钟表、奴仆并列定义为上流社会中尊贵身份的重要标志。18 世纪40 年代到70 年代,黄金鼻烟盒成为当时的一种社会风潮,风靡整个欧洲,其中巴黎通过其高超的生产技术及创新的设计内容很快便成为了引领潮流时尚的风向标。18 世纪下半叶,新兴工业技术的发展给鼻烟盒的生产带来了很大的助力,在法国,将颜料碾碎压成粉末并与胶混合的新技术迅速掀起一股热潮,广受喜爱者的追捧。到了19世纪,吸鼻烟的潮流已经有所减退,这虽然对鼻烟盒的工艺创新造成了一定的阻碍,但却并未削弱这种袖珍工艺品作为艺术瑰宝的独特魅力,反而因其存在极大地丰富了19世纪50 年代的艺术品收藏领域。

鼻烟盒的创新与发展见证了欧洲几个世纪的社会变迁,遗留下来不少美轮美奂的作品。自鼻烟盒广受大众喜爱后, 其制作材料也变得更为多样,就吉尔伯特夫妇所珍藏的鼻烟盒而言,其制作材料主要有金、银、铜、象牙、珍珠、玻璃、玛瑙、红宝石、钻石、玳瑁等。与18 世纪同时期的珠宝风格相似,这些鼻烟盒的制作也主要体现在搪瓷、鎏金、雕刻、镶嵌等在当时较为流行的工艺。珍贵的材质以及其中饱含的非凡工艺不仅让鼻烟盒成为众人争相追捧的艺术品,同时还赋予其丰富的社会价值。

鼻烟盒最初仅是被当成一种个人配饰而风行一时,但从18 世纪20 年代开始,因为其制作材料广泛多元、颜色和形状十分灵活,可根据不同的外交场合、受赠方的级别、甚至一些细微的差别而随之改变,逐渐被视为越发重要的外交礼品。随后,陈设性或展示性鼻烟盒的惯例很快便在欧洲和俄国建立起来。这种形式最早是出现在法国,当时的皇室为展示其非凡的艺术品位,便委托众多知名金匠为他们设计并制作出与其审美相匹配的工艺品,以彰显自己国家的财富和技术实力。其中绘制有统治者肖像的陈设性鼻烟盒一直被当作是最为奢华昂贵的礼物,如拿破仑一世鼻烟盒。

约1812 年 拿破仑一世鼻烟盒(图1)

直径10.3、高3.3 厘米,英国维多利亚与艾尔伯特博物馆藏。半身肖像为法国画家让·巴蒂斯特·伊萨贝所画,以象牙和玻璃为主要材料,并结合刻花、镜面细条纹、金地杂色画珐琅等多种技法制作而成,金盒则由当时瑞士最为知名的金匠穆林涅、鲍特和莫尼耶所制。盒子正面描绘有身着帝王长袍、佩戴花环的拿破仑,另一面则绘有蜜蜂团,这也是波拿巴王朝时代的帝国象征。拿破仑是一个狂热的鼻烟爱好者,在1804 年称帝后,便立即恢复了在法国大革命之前所盛行的将鼻烟盒作为外交礼品的传统,并以此来巩固其家族新建立起来的卓越地位。与此同时,他还为这些鼻烟盒制定了严格的等级制度和预算,从简单的玳瑁直至更为奢华的版本,层层递进,如这件金制拿破仑一世鼻烟盒。

除外交之外,这些珍贵的鼻烟盒还时常被君王作为礼物赠予王子、郡主和重臣,以表彰其所取得的輝煌成就及做出的突出贡献。

1837 年 维多利亚女王鼻烟盒 (图2)

长7.7、宽6.1 厘米,正面用钻石嵌刻首字母VR(维多利亚时期)于皇冠之下,周围刻花及嵌刻各色彩金,盒子四角缀以四颗璀璨夺目的钻石。英国维多利亚与艾尔伯特博物馆藏。这件鼻烟盒是由德国查尔斯·科林父子于1837 年9 月制作而成,是维多利亚女王初继王位时最早赠予臣属的赏赐之一。其上有铭文记载,是赠予弗朗西斯·维纳布尔斯·弗农·哈考特上校的,以表彰其在女王居住于肯辛顿宫期间所做的突出贡献。

除此之外,吉尔伯特夫妇还珍藏有众多难得一见,颇具艺术特色的鼻烟盒,如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直接下旨制作,可能也参与设计的腓特烈大帝鼻烟盒,这件鼻烟盒以国王最为钟爱的绿玉髓为主体,其上镶有数目众多的钻石,并结合雕刻、镶嵌、镂空等工艺制作而成。更为重要的是,这件鼻烟盒还是腓特烈二世当世仅存的26 件藏品之一(图3)。此外还有为颂扬医学界接种领域杰出人物的托马斯·迪姆斯代尔和儿子纳撒尼尔·迪姆斯代尔而特制的浮雕鼻烟盒(图4),绘有伦敦市纹章的自由之盒,以及栩栩如生的蝴蝶鼻烟盒(图5)等,数量之多,不胜枚举。

明末清初,西方吸闻鼻烟的潮流开始传入中国,并借外交的形式进献给当朝皇帝,很快便深受皇帝和达官显贵所喜爱,用于盛装鼻烟的精致容器—鼻烟盒也逐渐融入了东方的色彩,风靡一时。

二、鼻烟盒的中国化

据载,明朝万历十年,意大利有一名为利玛窦的传教士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想要朝觐当朝皇帝,为其传教打开局面,但却始终未曾如愿。直至万历二十九年,利玛窦才获得批准,得以抵京朝见皇上,并将一些珍贵的鼻烟、鼻烟盒作为贡品进献给万历皇帝。皇帝初见鼻烟便颇为喜爱,对进贡鼻烟盒的利玛窦也是赞赏有加,并予以重用,消息一经传出,进献鼻烟和鼻烟盒便迅速变为西方人来我国馈赠官员及朝觐皇帝的最佳礼物。③事实上,关于鼻烟传入我国的说法较多,莫衷一是,其中得到大多数人认同的是,在明代万历年间,由欧洲传教士利玛窦以鼻烟作为贡礼进献朝廷,用以盛放鼻烟的鼻烟盒也随之传入。

传入初期,不少中国人都被鼻烟这种新鲜事物所吸引,加入了吸闻鼻烟的行列,然而这些从欧洲远航运输而来的鼻烟之贵几近等同于白银,加之朝廷反对,并多次明令禁止,以致吸闻鼻烟之风未曾盛行。直至清代,由于受到皇帝的喜爱与推崇,鼻烟才真正开始流行起来。而早期,鼻烟的储存多是采用欧洲的鼻烟盒或玻璃容器,但是这些容器大多为外国制作,存量少且价格高昂,密封性也有待加强。为了降低成本,使鼻烟便于携带、减少受潮,当时就有人借用盛装药物的小瓷瓶来储存鼻烟。这些小瓷瓶多为敛口,口径也都非常小,并以软木塞进行封闭,密封效果极佳。有的为了便于将鼻烟从瓶中舀出,甚至在其中装有精巧的骨勺,中国式鼻烟壶的雏形便应运而生。

《熙朝定案》记载:清康熙二十三年,康熙皇帝首次进行南巡,及至南京之时,有传教士毕嘉和汪儒望二人进献四种方物,而康熙皇帝却唯独只对英文名为Snuff 的鼻烟兴趣浓厚。④自接触之后,康熙皇帝逐渐被鼻烟芳香的气味所吸引,进而沉迷其中,吸闻鼻烟之风便由此逐渐流行起来。随着这种风潮的广泛传播,当时的人们发现,用以储存鼻烟的容器鼻烟盒既不实用也不便于随身携带,稍有不慎还极易倾洒。不久之后,康熙皇帝便命人设计试制了符合东方审美及使用,并具有中国艺术特色的鼻烟壶,而在早期制作鼻烟壶的主要材料选用的是陶瓷,其形制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模仿当时盛装药物的小瓷瓶。由于此时为瓷质鼻烟壶的初创阶段,因而其造型相对比较单一,绘制的图案也较为简单。⑤康熙中后期,鼻烟壶使用的材料愈发丰富,造型也不仅限于扁平式,还出现了圆形和油篓形的鼻烟壶,装饰题材也迅速多元化。雍正时期,鼻烟壶制作工艺得到快速发展,种类变得更加多样,造型也日趋丰富,除有多棱壶式、扁圆壶式,还出现了竹节、鱼篓、瓜形的鼻烟壶。⑥壶体上的装饰图案不仅有吉语和吉祥的图案,还增加了许多的神话题材。到了乾隆年间,鼻烟壶发展到了兴盛时期,不仅样式上无奇不有,工艺也更为多样完备。其造型除扁瓶式、直筒式外,还设计烧制出了很多新奇的样式,有的甚至打破了之前的造型限制。到了同治、道光年间,鼻烟在社会上已经不再流行,然而其容器的烧制工艺却仍然得到了快速发展,品种、工艺及造型等各个方面都达到了巅峰。光绪至民国时期,鼻烟壶的发展到了低谷阶段,其早期的实用功能也开始日渐减弱。直至近代,鼻烟壶的实用功能基本已经消失,逐渐变为雅玩和收藏珍品,受到众多爱好者的争相追捧。

鼻烟壶最初的功能主要是为了便于存放鼻烟,以防止其变干或受潮,后来逐渐演变成围绕鼻烟消费的完整生活内容,甚至可以忽略一些实用目的,将其视为绝妙的艺术作品。鼻烟壶的制作材质十分多样,其中较为常见的有:玉、瓷、翡翠、玻璃、水晶、宝石及金属等。除此之外,还有用琥珀、竹木、玛瑙、珊瑚、果核、碧玺、端石、象牙、葫芦、紫砂、珍珠等多种材质和工艺制作而成的鼻烟壶。⑦依据这些质地可以将鼻烟壶大致划分成8 个类别,主要有玻璃类鼻烟壶、瓷类鼻烟壶、玉石类鼻烟壶、金属类鼻烟壶、珠宝类鼻烟壶、漆类鼻烟壶、竹木牙雕角类鼻烟壶以及其他类鼻烟壶。⑧而在众多鼻烟壶中,玻璃材质的鼻烟壶则是其中制作最早、延续最长、数量最为可观、成就最为突出的一类鼻烟壶。⑨

清乾隆 玻璃胎画珐琅仕女图鼻烟壶(图6)

通体高为7、腹径有2.6 厘米,故宫博物院藏。烟壶为扁方体,底部为椭圆形圈足。豆绿色玻璃盖下面连接着象牙匙。颈部装饰着蕉叶纹样,肩部装饰有黄色蔓草纹。壶体四面作拱形开光,正面及背面均绘制有仕女提篮图,侧面饰有欧式建筑风景。底部是用蓝色珐琅楷书“乾隆年制”四字款。这件鼻烟壶色彩淡雅,人物表情闲适恬淡,在方寸之间准确描绘出中国古代典型的仕女形象及颇具西洋文化特色的建筑风貌,古代宫廷画家艺术功底之扎实,由此可见一斑。⑩

在所有质地中,除玻璃胎外,瓷胎鼻烟壶是使用最多也是最为丰富的鼻烟壶。由于较少受到工艺和原料等方面的限制,有着非常丰富的线条和造型,常见的纹路有斗彩、釉里红、青花、青花加紫、五彩、粉彩、琺琅彩、一道釉等, 此外还流传有很多仿制著名烧窑的鼻烟壶品种。在所有的瓷类鼻烟壶中,彩绘瓷鼻烟壶以其绚烂的色彩和丰富的装饰手法而独具魅力和特色,其中又以粉彩最为突出,如所示故宫博物院藏粉彩菊花鹌鹑图瓷鼻烟壶。

清乾隆 粉彩菊花鹌鹑图瓷鼻烟壶(图7)

通体高为6.2、腹径有2.6 厘米,故宫博物院藏。烟壶小口,口沿施有金釉,配铜镀金錾花圆盖。短颈,鼓腹,圈足。通体施有白釉,腹部绘有菊花鹌鹑图,生动形象,古朴自然,寓有“长治久安”之意。圈足底部有红色篆书“乾隆年制”四字款。画面运用诸多色彩绘制而成,并采用先勾勒轮廓再填色的方法,布局疏朗有致,色彩雅致秀丽。

尽管鼻烟盒是从西方传入我国的舶来品,但却很快适应了中国的文化土壤并发展成为一种风潮,迅速蔓延开来。加之又融入古代匠人的技艺与智慧,本进献鼻烟和鼻烟盒便迅速变为西方人来我国馈赠官员及朝觐皇帝的最佳礼物。③事实上,关于鼻烟传入我国的说法较多,莫衷一是,其中得到大多数人认同的是,在明代万历年间,由欧洲传教士利玛窦以鼻烟作为贡礼进献朝廷,用以盛放鼻烟的鼻烟盒也随之传入。

传入初期,不少中国人都被鼻烟这种新鲜事物所吸引,加入了吸闻鼻烟的行列,然而这些从欧洲远航运输而来的鼻烟之贵几近等同于白银,加之朝廷反对,并多次明令禁止,以致吸闻鼻烟之风未曾盛行。直至清代,由于受到皇帝的喜爱与推崇,鼻烟才真正开始流行起来。而早期,鼻烟的储存多是采用欧洲的鼻烟盒或玻璃容器,但是这些容器大多为外国制作,存量少且价格高昂,密封性也有待加强。为了降低成本,使鼻烟便于携带、减少受潮,当时就有人借用盛装药物的小瓷瓶来储存鼻烟。这些小瓷瓶多为敛口,口径也都非常小,并以软木塞进行封闭,密封效果极佳。有的为了便于将鼻烟从瓶中舀出,甚至在其中装有精巧的骨勺,中国式鼻烟壶的雏形便应运而生。

《熙朝定案》记载:清康熙二十三年,康熙皇帝首次进行南巡,及至南京之时,有传教士毕嘉和汪儒望二人进献四种方物,而康熙皇帝却唯独只对英文名为Snuff 的鼻烟兴趣浓厚。④自接触之后,康熙皇帝逐渐被鼻烟芳香的气味所吸引,进而沉迷其中,吸闻鼻烟之风便由此逐渐流行起来。随着这种风潮的广泛传播,当时的人们发现,用以储存鼻烟的容器鼻烟盒既不实用也不便于随身携带,稍有不慎还极易倾洒。不久之后,康熙皇帝便命人设计试制了符合东方审美及使用,并具有中国艺术特色的鼻烟壶,而在早期制作鼻烟壶的主要材料选用的是陶瓷,其形制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模仿当时盛装药物的小瓷瓶。由于此时为瓷质鼻烟壶的初创阶段,因而其造型相对比较单一,绘制的图案也较为简单。⑤康熙中后期,鼻烟壶使用的材料愈发丰富,造型也不仅限于扁平式,还出现了圆形和油篓形的鼻烟壶,装饰题材也迅速多元化。雍正时期,鼻烟壶制作工艺得到快速发展,种类变得更加多样,造型也日趋丰富,除有多棱壶式、扁圆壶式,还出现了竹节、鱼篓、瓜形的鼻烟壶。⑥壶体上的装饰图案不仅有吉语和吉祥的图案,还增加了许多的神话题材。到了乾隆年间,鼻烟壶发展到了兴盛时期,不仅样式上无奇不有,工艺也更为多样完备。其造型除扁瓶式、直筒式外,还设计烧制出了很多新奇的样式,有的甚至打破了之前的造型限制。到了同治、道光年间,鼻烟在社会上已经不再流行,然而其容器的烧制工艺却仍然得到了快速发展,品种、工艺及造型等各个方面都达到了巅峰。光绪至民国时期,鼻烟壶的发展到了低谷阶段,其早期的实用功能也开始日渐减弱。直至近代,鼻烟壶的实用功能基本已经消失,逐渐变为雅玩和收藏珍品,受到众多爱好者的争相追捧。

鼻烟壶最初的功能主要是为了便于存放鼻烟,以防止其变干或受潮,后来逐渐演变成围绕鼻烟消费的完整生活内容,甚至可以忽略一些实用目的,将其视为绝妙的艺术作品。鼻烟壶的制作材质十分多样,其中较为常见的有:玉、瓷、翡翠、玻璃、水晶、宝石及金属等。除此之外,还有用琥珀、竹木、玛瑙、珊瑚、果核、碧玺、端石、象牙、葫芦、紫砂、珍珠等多种材质和工艺制作而成的鼻烟壶。⑦依据这些质地可以将鼻烟壶大致划分成8 个类别,主要有玻璃类鼻烟壶、瓷类鼻烟壶、玉石类鼻烟壶、金属类鼻烟壶、珠宝类鼻烟壶、漆类鼻烟壶、竹木牙雕角类鼻烟壶以及其他类鼻烟壶。⑧而在众多鼻烟壶中,玻璃材质的鼻烟壶则是其中制作最早、延续最长、数量最为可观、成就最为突出的一类鼻烟壶。⑨

清乾隆 玻璃胎画珐琅仕女图鼻烟壶(图6)

通体高为7、腹径有2.6 厘米,故宫博物院藏。烟壶为扁方体,底部为椭圆形圈足。豆绿色玻璃盖下面连接着象牙匙。颈部装饰着蕉叶纹样,肩部装饰有黄色蔓草纹。壶体四面作拱形开光,正面及背面均绘制有仕女提篮图,侧面饰有欧式建筑风景。底部是用蓝色珐琅楷书“乾隆年制”四字款。這件鼻烟壶色彩淡雅,人物表情闲适恬淡,在方寸之间准确描绘出中国古代典型的仕女形象及颇具西洋文化特色的建筑风貌,古代宫廷画家艺术功底之扎实,由此可见一斑。⑩

在所有质地中,除玻璃胎外,瓷胎鼻烟壶是使用最多也是最为丰富的鼻烟壶。由于较少受到工艺和原料等方面的限制,有着非常丰富的线条和造型,常见的纹路有斗彩、釉里红、青花、青花加紫、五彩、粉彩、珐琅彩、一道釉等, 此外还流传有很多仿制著名烧窑的鼻烟壶品种。在所有的瓷类鼻烟壶中,彩绘瓷鼻烟壶以其绚烂的色彩和丰富的装饰手法而独具魅力和特色,其中又以粉彩最为突出,如所示故宫博物院藏粉彩菊花鹌鹑图瓷鼻烟壶。

清乾隆 粉彩菊花鹌鹑图瓷鼻烟壶(图7)

通体高为6.2、腹径有2.6 厘米,故宫博物院藏。烟壶小口,口沿施有金釉,配铜镀金錾花圆盖。短颈,鼓腹,圈足。通体施有白釉,腹部绘有菊花鹌鹑图,生动形象,古朴自然,寓有“长治久安”之意。圈足底部有红色篆书“乾隆年制”四字款。画面运用诸多色彩绘制而成,并采用先勾勒轮廓再填色的方法,布局疏朗有致,色彩雅致秀丽。

尽管鼻烟盒是从西方传入我国的舶来品,但却很快适应了中国的文化土壤并发展成为一种风潮,迅速蔓延开来。加之又融入古代匠人的技艺与智慧,本土化的鼻烟壶很快便成为一个崭新的、独具一格的工艺美术品种。小小的鼻烟壶,看似毫不起眼,却能将历代文化艺术精华溶于一炉,方寸之间呈现出独特的东方韵味。18世纪初,“中国式鼻烟壶”以其精湛的工艺、独特的造型以及古典的东方之韵逐渐声名远播,并通过各国的使节、传教士及商人流传至其他国家,被欧洲人争相收藏,视为珍宝。乾隆时期,传统的画珐琅鼻烟壶出现了一批绘有西洋风景、仕女、花卉等题材的鼻烟壶,纹饰繁细,色彩艳丽,工艺精美。

清乾隆款 画珐琅西洋人物图鼻烟壶(图8)

通体高为6、口径有1.5 厘米,故宫博物院藏。扁壶形,铜鎏金錾花盖下连接有一象牙勺。壶体两面均以卷叶纹开光,开光外作黄地卷草及如意垂云纹等。壶身一面绘有一西洋女子立于树下,眼前飞舞两只蝙蝠,寓意“福在眼前”,画面将中国传统吉祥寓意与西洋风貌相结合,别有一番新意。另一面亦绘有一西洋女子,举目远望,凝神静思。底部为椭圆形圈足,内部施白釉,中心楷书“乾隆年制”四字款。

三、鼻烟盒与鼻烟壶之异同

早期,鼻烟盒与鼻烟壶功能近似,主要是作为盛装鼻烟的器皿,保障其密封性,防止鼻烟受潮,同时便于携带,随时取用。随着时间的推移,两者都被赋予了广泛的社会价值。其一,作为恩赐之物赏赐赠予臣属,表示帝王对大臣所获成就或所做突出贡献的表彰;其二,作为外交之用,借以彰显自己国家的财富和实力;其三,作为身份地位的象征或互相馈赠的礼品。

除功能之外,鼻烟盒与鼻烟壶在制作材质上也有所不同。早期的鼻烟盒多以天然材质制成,装饰有珍珠贝母、动物角及玳瑁壳等。之后又出现了金器、珐琅、玉石等材质,银质与黄金鼻烟盒上往往装饰有瓷釉,样式颇为精美、雅致。某些稀有的鼻烟盒甚至由龟甲、水晶或半宝石制成。而中国的鼻烟壶除玉石、瓷器、玻璃这些较为常见的材质,其他材质的使用也颇为丰富,如葫芦、果核、竹、漆、木、牙、角等,甚至很多原材料本身就十分珍贵,如琥珀、玛瑙、宝石、珍珠等,这些鼻烟壶无不以其变化多样的材质、丰富多彩的样式、奇巧精妙的做工而独树一帜。

多样的制作材料以及广泛的社会需求激发出了各种令人惊叹的制作工艺。鼻烟盒的制作工艺主要有搪瓷、鎏金、浮雕、刻花、镶嵌、髹漆等,随着新兴工业技术的发展,新颜色得以开发,还出现了彩金工艺以及将颜料碾碎并与胶混合等新技术。中国的鼻烟壶则是凝聚了古人的匠心与智慧,并集中国传统雕刻、书法、绘画、镶嵌及瓷器、漆器、料器、玉石、金属、珐琅等工艺于一身,博采众长,自显奇姿。

300 多年前的中国与欧洲近似两条没有交集的平行线,彼此遥远,可望而不可即。而鼻烟盒与鼻烟壶如同信使一般,在两条平行线间穿梭往返,架起了横跨欧亚大陆的桥梁,让中西文化在彼此汇聚,相互碰撞中闪现出耀眼的光芒。不同的文化背景造就了风格迥异的工艺品,欧洲的鼻烟盒与中国的鼻烟壶便是两种文明的缩影,呈现出各自异彩纷呈的文化审美与创新工艺。如今,吸闻鼻烟的潮流几近绝迹,但其容器却因千差万别的材质,花样繁多的工艺及珍贵的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而流传下来,长盛不衰。

猜你喜欢

鼻烟鼻烟壶
文艺范
清代鼻烟壶的传播与演变相关问题研究
鼻烟兴衰记
吸鼻烟能治病吗
阿拉善博物馆馆藏内画鼻烟壶考据
细说鼻烟的是与非
鼻烟:嗅处微微香雾起
四大流派内画鼻烟壶精品亮相恭王府
鼻烟窝内瘘术后并发症的探讨
五彩缤纷鼻烟壶,随兴吸取可防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