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绿色图书馆本土化策略研究
——基于对《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9)的解读

2022-08-04王丽娜沈阳建筑大学图书馆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22年4期
关键词:建筑评价图书馆绿色

苏 欢,王丽娜(沈阳建筑大学图书馆)

绿色建筑有节能、降耗、环境友好等优势,是建筑领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手段,2020年7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7部门联合印发的《绿色建筑创建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到2022年,当年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面积占比达到70%”的创建目标[1]。随着我国绿色建筑政策不断出台,绿色建筑标准体系逐步完善,绿色图书馆的建设也逐渐获得图书馆界的关注。国际上最早对绿色图书馆的研究始于绿色建筑,主要包括图书馆建筑方案中的节能设计与节能技术应用。20世纪末,美国图书馆学会提出创建绿色图书馆、实施图书馆环境保护计划的理念[2],图书馆学界自此开始了对绿色图书馆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21世纪以来,我国对绿色图书馆的研究逐渐展开,研究方法多以调研分析国外案例为主。崔旭通过研究美国绿色图书馆的理论与实践,认为绿色图书馆可从建筑实体、管理服务和绿色教育三个方面进行考量[3]。亢琦[4]和刘涵[5]等对IFLA绿色图书馆获奖项目进行分析解读,总结获奖案例的共性特征,为我国图书馆的绿色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2006年,我国推出《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9)(以下简称《标准》),历经3版2修,最新版本已于2019年8月1日起正式施行。笔者对《标准》进行深度解读,同时调研了27个获得我国绿色建筑标识的图书馆案例,梳理出这些图书馆在设计与使用过程中所具有的共性特征,提出适合我国国情与环境的绿色图书馆建设策略,为我国绿色图书馆本土化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1 绿色建筑标准化与绿色图书馆

1.1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编制与修订

《能源与环境设计先导》(Leadership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LEED)与《标准》是目前国内最常用的绿色建筑认证。《标准》编制初期借鉴了其他国家既有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体系,LEED是其中之一。LEED由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创立并于2000年开始推行,具有完善的评估体系,是世界范围内最有影响力的评估标准。我国旧版《标准》和LEED均包括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室内环境质量五类指标。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建筑科学的快速发展,最新版《标准》对绿色建筑的定义为:在全寿命期内,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最大限度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建筑[6]。

根据各省(区、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官方网站发布的信息可知,截至2020年10月,我国已有28个省(区、市)出台了地方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如,上海市要求本市新建民用建筑自2021年6月1日起按照绿色建筑基本级及以上标准建设,新建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大型公共建筑以及其他由政府投资且单体建筑面积5,000m2以上的公共建筑,应当按照绿色建筑二星级及以上标准建设[7]。《标准》的修订更新与地方政策的积极响应体现了绿色建筑评价工作在运行过程中的不断完善,以及绿色评价标准与本土建筑环境的适应、融合与发展。

1.2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9)的条文解读

1.2.1 核心内容与评价指标

之前两版《标准》主要以“四节一环保”为核心内容,更多地考虑建筑本身的绿色性能;新版《标准》重构了绿色建筑的评价指标体系,丰富了绿色建筑的内涵,更新了绿色建筑的定义,增强了绿色建筑评价的可操作性,提高了绿色建筑的性能要求[8]。新版《标准》由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环境宜居5类评价指标组成,每类指标均包括控制项和评分项,融入了建筑工业化、海绵城市、健康建筑、建筑信息模型等高新建筑技术和理念。笔者将新版《标准》的全部评价指标进行简要汇总,以展示新版《标准》的核心内容(见表1)。

表1《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评价指标概要汇总

1.2.2 绿色图书馆视域下的条文解读

(1)新版《标准》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更加注重使用者的体验,这与当代图书馆行业的服务理念相契合,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①走廊、疏散通道等通行空间应满足紧急疏散要求且保持通畅;②建筑室内和主出入口处禁止吸烟并设置显著的禁烟标志;③停车场设置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和无障碍汽车停车位;④室内外空间均设置便于识别和使用的标识系统等。详见条款4.1.7、5.1.1、6.1.3、8.1.5。

(2)新版《标准》在热湿环境、声环境、光环境的营造方面不仅重视使用者的满意度,还对能源的高效使用提出要求:①根据房间朝向细分供暖、空调区域并进行分区控制;②降低过渡区空间的温度标准;③采光区域的人工照明随天然光照度变化自动调节;④合理利用可再生能源等。详见条款7.1.2、7.1.3、7.2.7、7.2.9。

(3)提高空间服务效能是图书馆建筑的未来趋势,与空间服务相关的评价标准内容有:①采取通用开放、灵活可变的使用空间设计,或采取建筑使用功能可变措施;②采用建筑形体和空间布置规则的建筑结构;③选用工业化内装部品;④增加屋顶绿化空间等。详见条款4.2.6、7.1.8、7.2.16、8.2.9。

(4)组织与开展读者活动是图书馆的职能之一,新版《标准》要求在建筑日常管理中建立绿色教育宣传和实践机制,设置具有绿色生活展示、体验或交流分享平台。详见条款6.2.13。

此外,新版《标准》在加分项部分提出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智慧友好运行、传承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创新要求,契合了绿色图书馆低碳节能、可持续发展、安全健康、智慧运行、文化传承等特征。

1.3 我国绿色图书馆建筑标识认证情况

自2008年开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依据《标准》和《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逐年开展绿色建筑标识评价工作,绿色建筑标识星级由低至高分为一星级、二星级和三星级3个级别[9]。截至2019年,全国累计建设绿色建筑面积超过50亿m2,在2019年当年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占比65%,全国获得绿色建筑标识的项目累计达到2万个,建筑面积超过22亿m2[10]。笔者整理了2008年至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网站公布的绿色建筑项目中图书馆建筑的获评情况(见表2)。

表2 2008年至今获得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图书馆建筑

2 我国绿色图书馆的本土化策略

建筑本土化有两方面含义:一方面指功能与材料等物质方面的本土化,另一方面指建筑物形象和样式方面的本土化[11]。我国绿色图书馆建设应在《标准》的指导下结合各地气候、地形、资源等因素,肩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社会职责,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绿色理念,保证智慧运行,重视绿色服务,为读者提供安全舒适、健康环保、高效适用的建筑空间环境。

2.1 形态:构建具有地域适宜性的建筑形态

《标准》中7.1.1条款提出应结合场地自然条件和建筑功能需求,对建筑的体形、平面布局、空间尺度、围护结构等进行节能设计[6]。绿色图书馆建设既要依托高新技术,也要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下,结合场地气候、地形、资源、经济和文化等地域性条件进行设计。①建筑形态与气候。我国国土面积广阔,跨区域气候条件差异明显,不同气候区的建筑形态各有差异,如寒冷地区的窑洞建筑、暖湿地区的干栏式建筑等。印度建筑师查尔斯·柯里亚提出“形式追随气候”的设计理念,认为应以解决气候问题为主要导向来进行建筑设计[12]。图书馆建筑也不例外。如,汤桦设计的四川美术学院虎溪校区图书馆位于夏季湿热的重庆市,考虑到室内自然通风问题,该图书馆建筑沿南北布置以增大迎风面,通过减小建筑进深、增加南向开窗面积等途径使室内拥有更多的自然通风[13]。②建筑形态与地形。图书馆作为城市大型公共建筑,应结合城市广场、城市景观进行一体化设计,降低城市公共资源消耗。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图书馆的设计充分结合了地形因素,以独特的草坪屋顶和突出屋顶的圆锥形天窗而闻名,这个草坪覆盖的坡屋顶巧妙地与周边粗野的混凝土建筑取得和谐,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了散步休闲场所[14]。沈阳市图书馆获得2007年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三等奖,该建筑也采用了从广场过渡到草坪屋面的方案,与周边造型各异的城市建筑取得和谐关系,且覆土草坪具有天然的隔热保温效果,在冬冷夏热的北方具有很好的节能效果[15]。

除气候、地形条件之外,绿色图书馆的形态设计还应思考如何传承历史文化、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标准》中9.2.2条款提出应采用适宜地区特色的建筑风貌设计,因地制宜传承地域建筑文化[6]。佛山市图书馆于2018年获得IFLA“绿色图书馆奖”,该馆外墙表皮装饰将佛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剪纸艺术进行抽象化运用,室内装饰多处运用岭南水乡文化元素,是建筑形态与地域文化充分结合的典范[16]。所以,绿色图书馆建筑不是高技术集合的大杂烩,不是千篇一律的装配式建筑,而应是乡土文化与当代技术融合的可持续发展建筑。

2.2 空间:创造灵活、安全、舒适的空间环境

《标准》中7.1.8条款要求绿色建筑不应采用空间布置严重不规则的建筑结构[6]。为了保证建筑物全生命周期空间利用的多元化,提高空间利用效能,图书馆应采取通用开放、灵活可变的空间使用设计,或采取建筑使用功能的可变措施。①将交通核心与辅助用房集中布置,尽可能保留规则完整的功能空间。如,广州市从化区图书馆由于场地条件限制,一期建筑为三角形平面,为了最大化集约空间,该馆将交通核心、疏散楼梯和服务用房全部设置在三角形端部,保证了规则完整的主要功能房间[17]。②将同一空间赋予多元的使用功能。如,南方科技大学图书馆的开放式报告厅既是一个非正式讲堂,日常又可作为自习室使用,在没有讲座的时候也可当作联系一层内街和二层景观平台的交通空间[18]。③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进行临时分隔,打造弹性空间。如,福州市图书馆的阅览区采用“大开间、软分割”的开放格局,利用活动的书架、家具、隔断、绿化等设施根据功能需要改变空间布局,营造开放自由温馨的阅读环境[19]。

安全性与舒适性是绿色图书馆空间建设的重要内容,安全性主要体现在建筑抗震性能、紧急疏散、警示标识等方面,舒适性主要体现在热湿环境、光环境、自然通风等方面。《标准》中5.2.8条款要求充分利用天然光,对公共空间主要功能房间的采光系数和采光照度提出了相应要求[6]。图书馆空间对天然光的利用分为功能性、节能型和艺术性。从偏重功能性和节能性角度考虑,尽量将主要功能房间放置在南向,充分利用太阳辐射采暖、采光;在保证使用要求的基础上适当降低层高,可明显降低能耗;阅览空间的家具摆放应遵循保护图书和光照度合理的原则,如开放式阅览空间南向阅览室的阅览桌宜靠近采光窗,以获得良好的阅读光照度,而书架应远离采光窗,避免阳光直射对图书造成损害。

2.3 能源:以被动式节能技术为主,降低建筑能耗

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问题,在“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下,减少能源和资源消耗将是绿色图书馆的核心内容。①提高绿色图书馆的节能水平。建筑节能是指在保证卫生、健康、舒适的前提下,降低建筑物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开发利用可再生资源。《标准》第七章围绕“四节一环保”重点提出了绿色建筑应满足的各项节能措施[6]。笔者根据案例调研,将绿色图书馆建筑常用的节能技术按被动式和主动式进行了分类整理(见表3)。绿色图书馆的节能设计应遵循被动节能技术优先原则,充分利用自然光、自然通风,结合围护结构辅以主动式节能设施,取得建筑节能降耗的最佳方案。②减少绿色图书馆的资源消耗。选用绿色建材和采取装配式建造方式可以有效减少建筑材料资源消耗。台北图书馆北投分馆是台湾地区首座绿色图书馆建筑,该馆主体结构选用钢材,屋顶梁选用木材,只有少部分使用混凝土材料,钢材和木材皆可回收再利用,二氧化碳排放量只有全钢筋混凝土建造的图书馆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五分之一,该馆室内与户外景观用砖均由工业废料回收压制而成,减少了建筑垃圾[20]。北投分馆建筑面积为1,989m2,可作为小型绿色图书馆案例,中、大型图书馆还应综合考虑成本、结构、利废、就近选材等多方因素。

表3 绿色图书馆建筑常用节能技术

2.4 管理:搭载最新智能技术,保证馆舍智慧运行

绿色建筑评价不仅体现在建设阶段,同时也体现在考察运行阶段。《标准》要求绿色建筑具有智能化服务系统,如家电控制、照明控制、安全报警、环境监测、建筑设备控制、远程监控、接入智慧城市(城区、社区)等,定期对建筑运营效果进行评估,并根据结果进行优化[6]。由此可见,智能化、智慧化是绿色建筑的发展趋势,也是绿色图书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环节。图书馆的智慧管理对象包括人员、书籍、电子数据、空间环境、安全消防、日常运行与维护等,所有与低碳节能、提高藏书环境和用户体验度相关的智能化监测技术都属于绿色图书馆的智慧管理范畴。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图书馆阅览室将环境监测系统、智能照明控制系统、智能温控系统、新风系统和远程抄表系统进行一体化管理,通过环境监控系统采集数据并反馈给各子系统,子系统整合数据后自动开启调节功能,同时通过监控中心监控各系统运行情况并处理故障[21]。绿色图书馆与智慧城市的建设将密不可分,图书馆可以通过云计算、RFID技术、传感器网络等进行城市各种数据和事件的实时测量、采集、数据抓取和识别,完善图书馆数据规划,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监测城市发展动态和应对公共突发事件。

2.5 服务:注入绿色服务理念,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标准》从管理角度出发,鼓励各单位或机构组织绿色教育宣传和实践活动,搭建具有生活展示、体验或交流分享的平台,编制并提供绿色设施使用手册,开展建筑绿色性能的使用者满意度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制定改进措施[6]。绿色图书馆的服务也应注重绿色服务理念,重视绿色环保的宣传和贯彻实施,提高文献资源的利用效率,培养绿色馆员。①绿色环保宣传方面,通过主题展览、讲座、体验式阅读、全媒体推广等方式宣传绿色理念,为读者普及绿色知识,使绿色观念融入城市生活。如杭州市图书馆、福田区图书馆均设立以绿色环保为主题的分馆,其中杭州市图书馆获得IFLA2020年“绿色图书馆”荣誉,被称为全球首座建在“垃圾场上的环保图书馆”,该馆举办轮回光盘展、光盘再生手工制作、漂流点捐赠点启动等活动,甚至馆内的各种装置艺术品都是变废为宝的成果[22]。②文献资源共享方面,将绿色服务理念融入馆藏建设和参考咨询服务中,提高资源利效率。如在区域内图书馆进行图书交换、开展文献互助、建立资源共建共享平台等。③绿色馆员培养方面,通过组织节能培训、提升基础设施环境、制定馆员节能规范等途径调动馆员的节能主动性,规范馆员节能行为。

3 结语

我国绿色图书馆的建设应根据地域环境特征打造适合我国国情的本土建筑。需要指出的是,《标准》的应用范围虽已涵盖文化建筑,但并未提供具有针对性的评价标准。希望本文不仅为绿色图书馆的建设提供理论参考,也在建立绿色图书馆评价体系中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猜你喜欢

建筑评价图书馆绿色
绿色低碳
基于健康光环境设计运维的WELL建筑标准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比较分析
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角度分析暖通空调设计方案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2月起实施
图书馆
去图书馆
再造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