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谈画荷经验

2022-08-04俞致贞

老年教育 2022年7期
关键词:张大千花鸟画荷塘

□俞致贞

荷花以粉红色和白色最多,此外还有作观赏用的盆莲,如佛座莲、碧莲、并蒂莲等。它们大小不同,形色各异,每逢盛夏之际盛开于河塘湖畔和园林胜地。

《夏荷》俞致贞

中国传统文化认为,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故而历代文人以荷花自誉洁廉。在许多民间艺术作品中,也多以荷花为装饰形象。特别是荷花图案,更是佛门净土的典型装饰,一向有着庄严肃穆的神秘色彩。在中国,荷花的历史不但久远,而且栽培极其广泛,遍及各地的园林名胜几乎都有供人观赏的荷花。足见中国人对荷花是喜爱至深的。

我母亲就十分喜爱荷花并亲手栽种,使我对荷花的生活习性和生长规律颇为熟悉,这对我日后的绘画创作可算是受益匪浅的事。当我从事美术创作的教学以后,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每年夏天都要写生大量的荷花,有时干脆同刘力上一起去颐和园等园林中。无论是晨昏之际还是风雨之境,我们一同忙碌在莲池侧畔,一笔一画,力求把荷花一点一滴的细微变化都印在胸中,流注于笔端。写生时,我们不仅注意花头与荷叶之间的参差掩映,而且及时和详尽地记录花的各个部位的真实色彩。

我画荷花主要得益于张大千先生的身教。古往今来,画荷花者不计其数,唯独张大千先生作荷花时,能用多种技法去表现风、雨、晴、露之中的不同形态,予人以新奇的美感享受。特别是他晚年的泼墨、泼彩,更是令人拍案称奇。张先生的创作使我懂得了这样一个道理:越是为大多数人所熟悉的形象,在创作时越是要谨慎、认真和富有新意。学习传统要师古而不拘泥于古人之法,师法自然要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花鸟画艺术毕竟不是植物挂图,它需要独辟蹊径的创造。

在创作荷花时,我脑海中常常浮现仲夏荷花,朦胧中似乎又看到一片田田碧绿的荷塘,映衬着一朵朵怒放的荷花。它们是那样的端庄秀丽,特别是在晨风和夕照中荷塘所散发出的缕缕清香,给人一种无以名状的无穷回味。

一幅好的荷花创作,应能引起观者赏花时的无限畅想,唤起读画人的神志与情思,以求达到“活色生香,出神入化”之意趣,这正是一切有造诣的艺术家所追求的。画荷花需要这种探索和创新精神,画其他花卉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摘编自《俞致贞刘力上画集·中国花鸟画》

猜你喜欢

张大千花鸟画荷塘
小荷塘
传奇大师张大千
浅析唐代壁画中的花鸟画
画学丛谈·花鸟画(下)
工笔花鸟画
热闹的荷塘
曾熙&张大千:得弟,吾门当大
荷塘
卓尔不群——顾光明花鸟画欣赏
荷塘三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