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域文化视角下的水库枢纽建筑景观设计
——以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德建水库工程为例

2022-08-03

广东水利水电 2022年7期
关键词:连山村寨泵站

高 文

(广东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广州 510635)

1 工程概况

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位于广东省西北部,粤湘桂三省(区)接壤的边远山区县,西与广西壮族自治县贺州市接壤,北与湖南江华瑶族自治县毗邻,南与本省怀集县相连,东与连南瑶族自治县相接。全县地貌构成为山地、丘陵、高山、梯田、小块平原交错的复杂地形。农村人口60%为壮瑶等少数民族,大部分分散居住在山区、山丘区,地形复杂。近年县城、吉田等地供水形势严峻,为加快推进工程性缺水地区重点水源工程建设,解决连山县城、吉田镇、福堂镇等少数民族地区饮水困难的有效途径,是支撑连山县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基本前提,是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础保障措施。

德建水库位于连山县中部福堂镇永丰村委会辖区内,所在河流为西江水系四级支流盘石水,水质达地表水II类标准,水质良好,满足地表水水源质量要求。按照连山县总体水量供需平衡分析成果,德建水库可解决连山县、吉田镇、福堂镇等少数民族贫困地区5万多人的饮水水源问题,改善下游永丰村333.33余hm2农田灌溉条件。盘石水在德建村出口处,河道逐渐收窄,地形呈葫芦形,爆发洪水时,窄口处流速加大,同时,破坏力也增大。根据调查,1994年6月山洪爆发,超过50年一遇的水位,两岸河堤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坏,冲毁鱼塘4 hm2,稻田73.33余hm2,房屋17间,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鉴于上述原因,新建德建水库工程的主要任务为供水灌溉,兼顾防洪、发电,水库总库容为1 916万m3。考虑到连山县于公元506年置县,历史厚重,文化遗产丰富,而且从置县以来就聚集了壮瑶汉等民族,其中壮瑶等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78.5%[1-2]。因此,水库枢纽的建筑景观设计,以地域文化为设计策略,以水利枢纽为契机,助力连山县生态文明、民族和谐的建设,设计效果见图1。

图1 德建水库整体鸟瞰效果示意

2 文化基因挖掘——传递壮瑶民族精髓

连山县地处南岭五岭之一的萌诸山脉之中,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高温多雨湿润,具有明显的干湿季节。多年平均气温(吉田站)为18.7℃,气候温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

连山置县于梁朝天鉴五年(公元506年),史称广德县,至2022年已有1 516 a的悠久历史。

连山壮族古称俚、僚、俍、布土、侬、沙、乌浒等,由战国秦汉师百越族群中的西瓯、骆越逐步分化、重组、融合而来。连山壮族村寨建筑最早形式是传统的茅草房,区别于传统壮族的干栏式建筑。清朝康熙后期才出现砖瓦结构的房屋。无论是茅草屋还是砖瓦屋,房屋屋顶多为双面坡屋顶,方向为房屋前后放坡,屋脊有当地特色的飞檐,屋顶根据开间的一座三或一座五进行高低分级处理,中间一座最高,两边较低。壮族房屋没有太多装饰,但在山墙人字顶侧面有的绘壁画装饰。

连山瑶族隋唐时期称“莫徭”。县内居住过山瑶、八排瑶。过山瑶最早是邓姓,于元末从湖南江华迁至吉田丹竹散居。八排瑶最早是唐姓,其始祖唐华于明末清初从湖南蓝山来连。此外,新寨的八排瑶中,李姓属油岭排。瑶族同胞房屋最早的形式是杉皮木板吊脚楼,20世纪70年代,发展成砖瓦屋[3-4]。

广东气候以湿热气候为主,建筑坐北朝南布置有利于空气对流以及采光。连山壮、瑶建筑没有固定方式,强调靠山而居,依山傍水。水库工程的规划设计以及周边环境,充分体现了“房前一曲水,房后万重山”之美,水工建筑布局依照山的走势,向上而建,形成错落有致的景观,反映了壮、瑶民族建房选址的文化观念,展现出地形规划设计地域化的魅力。

水工建筑的装饰景观塑造,是精神功能的表现之一,也是文化艺术表现的重要手段。通过对壮、瑶民族传统建筑文化深刻理解,以当地传统建筑材料及其特色壮瑶文化为脉络,深入挖掘壮、瑶民族地域基因。水工建筑色彩以白色为基调色,采用仿木红漆为点缀[5-6]。装饰语汇上,通过提取壮锦图案中的花纹、云纹、花穗、绣球(见图2)、壮族铜鼓、瑶绣的盘王印图案、牛角(见图3)作为设计元素,从而实现水工建筑景观设计的地域文化应用与展示[7-8]。

a 壮锦花纹、云纹、花穗、绣球

b 绣球元素转化建筑景观元素

a 瑶族牛角

b 瑶族牛角转化建筑脊角

3 枢纽水工建筑景观设计地域化成果

1) 主坝工作闸门液压泵站设计

根据河床地形条件,在坝体中间河床部位布置溢流坝段,溢流坝长为37 m,溢流总净宽为30 m,设3孔弧形工作闸门,为斜支臂弧形钢闸门,启闭机采用2×320 kN液压启闭机,扬程为3.0 m,设有工作闸门液压泵站(以下简称泵站),布置有油箱、控制柜等。泵站长为14.00 m,宽为4.16 m,高为3.6 m,堤顶

地面高程为300.3 m,泵站为狭长的长方体,横跨在闸墩上面,闸孔宽为10 m。在水工建筑设计中,泵站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结合MU7.5黏土空心砖的墙体砌筑设计策略,最大程度减轻自重,纵向墙身均布框架梁,通过立柱铰接在两侧的闸墩上。连山传统村寨选址设计上都是靠山面水,泵站设计为融入地域化理念,增加视觉层次感,利用泵站上游侧墙体设置18 m×7.1 m的景墙,对泵站上游侧墙体进行拉伸处理,前后分别伸长2 m,墙顶拉高 2 m。上游侧景墙中间留白,墙体边缘0.4 m宽的梁柱刷涂仿木红漆,作为泵站的靠背,从主坝向远处流去。

自然崇拜、图腾崇拜是民间信仰的一种主要表现,对牛、蛙等对稻作有贡献的动物崇拜,是连山壮族瑶族的信仰文化。泵站屋顶设计为1.5 m高的三面直坡屋面,泵站屋顶屋脊设计为断面尺寸为0.3 m×0.3 m的钢筋混凝土现浇牛角屋脊,两端的牛角向上起翘约46°,体现对地方信仰文化的回应。泵站屋面设计坡度约为15°的较缓坡度,避免坡度过大,导致屋面板瓦下滑脱落。屋顶檐口的瓦作提取传统村寨屋顶的沟头瓦和滴水瓦形式,应用现代工业产品无机非金属原料的烧结瓦,其中滴水瓦是在沟瓦头上加如意状花纹的滴水唇与沟瓦形成一定的斜面,可把流下的雨水抛出更远,利于屋面的排水。屋顶檐口下部,吊柱是连山传统村寨信仰和思想的载体,记录着时代的文化和艺术。在泵站吊柱设计中,提取吸收壮锦花穗文化图案元素,结合现代工业化生产的需要,转化成檐口悬挂的0.75 m×0.3 m×0.3 m的仿木色方形铝合金吊柱,铝合金吊柱在转角处设计中距约为1 m,在立面上,设计中距约为2.8~3.2 m。连山文化中绣球最早是一种球状青铜武器,后象征“五谷丰登”和“生育兴旺”之意。根据泵站功能需要,在两面闸墩侧墙上各开了1扇1 m的防火门,并在侧墙靠下游端,具象出一个1 m×1 m象征吉祥如意的仿木色铝合金绣球图案,距地约1.5 m,浮现于白色涂料外墙上。连山村寨多门楼,1个村寨只有1个门楼出入,冷兵器时代则有“一夫守门,万夫莫开”的气概。主坝工作闸门液压泵站设计也是这样的角色,所以,泵站下游侧墙面开窗规则借鉴了村寨门楼的开孔规则,中间开1扇观察大窗(3.6 m×2.0 m)对应门楼的中间门洞,两侧分别是3.6 m×0.8 m的条形窗对应门楼两侧的门眼,颇有村寨门楼气概。连山村寨的窗户,基本是固定而无法开启,用几根原木装饰窗户,也有一些用镂空花窗,一般用于防盗、通风和采光。泵站窗户设计结合工业厂房功能性使用需求,简化形式,在窗户周边用红色仿木铝合金包边,截面尺寸为0.1 m×0.1 m。泵站的勒脚部分,因为悬于闸孔之上,无地面雨水冲刷的影响,结合实际情况,考虑使用深灰色涂料,涂刷高为0.5 m。融入地域化设计,外观单调的水工泵站建筑变身红檐白墙(见图4)[9]。

a 主坝及主坝工作闸门液压泵站整体

b 主坝工作闸门液压泵站放大

2) 左岸供水、发电引水及灌溉管阀室设计

阀室里面有供水管、发电管、灌溉管,其中供水管在阀室内设工作及检修阀(活塞式控制阀)并分出生态流量及放空管,进口设拦污栅及检修门槽,灌溉管在阀室内设工作及检修阀(活塞式控制阀)。阀室长为15.2 m,宽为14.6 m,高为4 m,阀室操作地面高程为270.40 m,检修地面高程为266.40 m,阀室呈现方盒子状,设计于左岸副坝边坡坡脚前。在水工建筑设计中,阀室采用钢筋混凝土阀井结构结合上部排架结构,为便于设备吊装,在检修阀上布置框架梁,梁下设置吊钩,设计荷载分别是100 kN、30 kN。为便于巡检人员观察阀室检修阀运行工况,在外墙四周均匀布置2.4 m×1.5 m的观察窗,阀室设计窗套为截面尺寸为0.1 m×0.1 m的仿木色铝合金。连山地区受历代争战影响,导致流寇和匪盗猖獗,明清年间,境内多被侵犯,传统村寨的干栏建构不足以抵抗外地,被砖房逐渐取代。设计中融入地域元素到阀室,勒脚等防水部位,采用明清年间村寨所使用的深灰色仿古青砖,青砖贴面高为0.5 m。屋顶形取传统村寨的坡屋顶,结合阀室的方盒子平面,最后采用斜女儿墙坡檐屋面,披檐顶部设置0.2 m×0.2 m的钢筋混凝土坡檐脊,坡檐面铺连山村寨特色的深色小青瓦板,尺寸为0.2 m×0.18 m,厚度为8 mm,铺设方式为壮寨传统的“压七露三”,先铺底瓦(阴瓦),后铺面瓦(阳瓦)。檐口下设置仿木色铝合金吊柱,转角布置间距为1 m,立面布置间距为4.6 m。既简洁又富有秩序和韵律感。在墙体和檐口下穿插变化,体现壮瑶特色的民族韵味(见图5)[10]。

a 阀室平面

b 阀室管理楼整体

3) 左岸发电厂房

发电厂房由主厂房、安装间、副厂房、尾水闸、流道等组成。其中主厂房、安装间长为44.12 m,宽约13.0 m,高为11.0 m,主机间地面高程为264.40 m,安装间布置有3台机组,其地面高程为271.00 m。副厂房、尾水闸长为44.12 m,宽约11.42 m,高为6.1 m,尾水检修门槽地面高程为267.00 m,副厂房、尾水检修闸地面高程为271.00 m。厂房呈现刀把型,设置于左岸副坝边坡坡脚前。水工建筑设计中,主厂房采用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结合上部排架结构。设计厂房比前面的泵站、阀室都较为复杂,拥有更大的体量,并且体块上的变化较多。随之也开始调整厂房设计策略,提取吸收壮锦回纹、云纹等文化图案元素,转化成外墙立面上仿木色铝合金方通,重新对厂房进行立面构图。厂房立面采用连山传统村寨建筑的3段式设计,底部设计的是勒脚、防火门、观察窗、进风口,中部设计的是采光窗、排烟口,顶部设计的是斜女儿墙坡檐、采光窗、排烟口。通过回字形纹理元素,把外立面上的门窗洞口的每一个单元进行沟通联系,使厂房立面关系有序、形体明快、富有节奏。因为厂房有除湿、排除余热、排除检修时产生的烟气、事故排烟的要求,外立面会有许多大小不一且底高程不同的进风排烟口,而且副厂房因为设备房间众多,需要在外墙上密集布置防火逃生门。设计过程中,需要与通风专业、电气专业反复协调,在满足通风排烟口面积、逃生疏散门数量及宽度要求的情况下,尽量把进风口、排烟口设计尺寸接近,防火门的间距有模数比例,并且融入到回纹、云纹的立面设计里面,展现壮、瑶民族文化中的纯净吉祥(见图6)。

图6 发电厂房示意

4) 运行管理楼

工程编制人数共35人,新建管理楼供水库管理人员办公生活使用。运行管理楼背靠条形山,面向盘石水,位于主副坝连接段,长为42.0 m,宽为13.5 m,高为17.33 m,首层地面高程为311.0 m。运行管理楼首层为电站中控室、会议室、职工食堂及厨房,2层为运行办公室,3层为员工休息室。运行管理楼体量采用3个体块左右对称的设计策略,中间体块最高为16.88 m,两侧稍矮为14.98 m。设计来源于抗英爱国将领杨愈将连山县福堂镇故居(见图7)。运行管理楼入口采用景观门廊亭设计,设计来源于提炼吸收连山不可移文物“三才古亭”的形转化而来,可以供管理人员进出大门时遮阳避雨,其他次要出入口也设计小披檐雨棚,高度不一,错落有致。运行管理楼外立面采用3段式设计构图,底部的勒脚以及首层的门窗洞口及局部屋檐,中部的2、3层的窗户以及顶部的大屋顶。设计吸收提炼了连山传统村寨常见的双面坡悬山屋顶,屋面坡度约31°,以现代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建设方法,把传统的屋顶形式应用到管理楼屋顶的设计。连山地区这样的屋顶可调节房间微气候,提高房屋隔热保温的性能和屋面的耐久性。3个悬山屋顶也分别设置屋脊牛角,屋檐下设置仿木色铝合金吊柱,转角间距为1 m,立面间距为3.6 m。外墙立面面刷白色防水涂料,外墙立面构图采用壮锦回纹、云纹的设计,分别把底部、中部的立面元素有机地沟通联系,同时,随着部位的变化,联系也发生韵律性的变化[11-15](见图8)。

图7 杨愈将故居示意 (摘自百度图片)

图8 水库运行管理楼示意

5 结语

应用地域文化特色,提炼并转化运用到水工建筑景观设计中,可以拓宽当前水利枢纽特色设计策略,使水利枢纽、水工建筑景观设计体现文化品味,提高民族认同感,避免无个性的同质化设计,以期为水利枢纽设计、水工建筑景观设计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连山村寨泵站
卖书
张家边涌泵站建设难点及技术创新实践
泵闸一体布置在珠三角地区排涝泵站中的实践应用
乡村旅游开发中利益相关者的演化博弈分析——以民族村寨旅游为例
泵站检修维护与可靠性分析
锅巴粥
别让民族村寨毁于当代
泵站运行调度中的计算机技术
一名老警察的新追求:记葫芦岛市公安局连山分局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刘春山
百万古砚:四人情感临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