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千亿级路衍产业集群当好甘肃经济的开路先锋
2022-08-03甘肃省交通运输厅党组书记厅长刘建勋
文 甘肃省交通运输厅党组书记、厅长 刘建勋
当下,“路衍经济”已成为一个热词,在全国交通运输行业流传。作为交通运输与经济社会发展有效的结合点、碰撞点、发力点,路衍经济引发了从业界到学界的广泛关注,也被写入了交通运输部及多个省、市、区发展规划与政策举措之中,其放大效应和运用价值日益显现。
“路衍经济”是重要的观念突破和理论创新。它是由刘建勋于2019年率先提出的,当时,他还是一家省级交通企业的主要负责人。经过两年多从理论到实践的反复锤炼和磨砺,“路衍经济”不断成熟完善,走出甘肃、走向全国。今年5月,甘肃省人民政府颁布了《甘肃省打造路衍经济千亿级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2-2025年)》。根据这一计划,甘肃将建成一批具有引领示范作用的路衍经济项目,路衍经济产业体系、产业格局、产业生态将基本形成,路衍经济也将成为甘肃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和重要载体。
好风凭借力,万里碧云天。在我国经济逐步克服疫情不利影响的大背景下,本刊发表了刘建勋厅长的署名文章,旨在让“路衍经济”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启示。
路衍经济是依托公路交通点多、线长、面广的自然属性和对区域经济的拉动、带动、辐射作用,通过对沿线经济要素的集聚、扩散而衍生的新经济业态,是公路交通与文化旅游、现代农业、工业园区、现代物流、交通装备制造、数字经济等相关产业融合的新经济发展模式。作为我国路衍经济发展的“开路”先锋,甘肃省对于路衍经济的发展一直都有着十分清醒的思考和认识。
从“十四五”的发展趋势来看,我国高速公路建设规模将持续增加。2025年,高速公路单公里造价预计将高达1.8亿元每公里;新建高速公路车流量则增长有限,负债余额或可接近10万亿元,且《收费公路管理条例》尚未完成修订,公路经营期满后如何运营维护、改扩建后如何延长收费年限、存量收费还贷公路如何盘活等问题都亟待明确。
2021年6月17日,刘建勋在公路交通路衍经济产业发展论坛发表主旨演讲。
从中央释放出的一些“稳中求进”的政策方针来看,综合考虑当前国内外形势及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我国将进入交通需求总量增长和基础设施投资规模增长同步放缓的新阶段,即建设投资保持可观规模、增长又适度放缓的“变坡期”,这意味着交通不再是“短板”“弱项”“瓶颈”,交通建设进入了“换挡期”“缓冲期”。在这一阶段,公路交通发展还面临着“两难”困境:一边是公路基础设施建设需求总量持续增加带来的高额公路投资;另一边是高速公路车流量不足、各类资金保障不足等多种因素制约下不断扩大的收支缺口。
因此,面临交通投资高位运行的不可持续性和债务规模的高负荷性,如何随着环境变化、政策调整、方式转变,变换思路、寻求出路、探索新路,充分利用公路沿线的资源优势发展路衍经济,全面激活公路基础设施的产业链价值,走出公路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就显得尤为重要。
从点、线的角度来看,发展路衍经济,可充分发挥公路交通辐射作用,撬动公路沿线文化、旅游、矿产等资源开发,深度拓展产业增量;从空间的角度来看,路的连通性和辐射性在国省干线、农村公路中的优势不言而喻,发展路衍经济,深挖服务区、出入口、匝道区等空间场地潜能,可最大限度地释放公路交通的溢出效应,有效盘活存量资源;从时间的角度来看,发展路衍经济,可充分挖掘公路交通后市场价值,最大限度地开发应用ETC等交通大数据资源,赋予公路交通数字能量。
所谓“明者远见于未萌”,正是看到了路衍经济这一可持续发展的新机遇,甘肃继2019年9月于敦煌揭开“路衍经济”面纱、2021年6月于西安WTC论坛将“路衍经济”唱响,再到2021年10月于第二届全国公路路衍经济高峰论坛共享“路衍经济”成果之后,又于今年5月再次发力,发布了《甘肃省打造路衍经济千亿级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2-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行动计划》将充分发挥交通运输集聚经济要素、促进产业融合发展的纽带作用,推进交通运输与文化旅游、现代农业、工业园区、现代物流等关联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打造路衍经济千亿级产业集群。
甘肃将通过强化政策引导、优化产业布局、释放资源潜能,不断拓展交通运输上下游产业链条,构建形成一业带动、多业支撑、跨界融合、联动发展的路衍经济产业发展格局。力争到2025年,建成一批具有引领示范作用的路衍经济项目,路衍经济产业体系、产业格局、产业生态将基本形成,全省路衍经济产业将初具规模,带动上下游产业综合产值累计达到1000亿元,路衍经济也将成为甘肃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和重要载体。
而对于2022年至2025年路衍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甘肃也已经通过9项行动确立了清晰的发展思路。
2021年5月8日,刘文杰(右)和刘建勋(左)出席高速公路路衍经济产业研究中心、甘肃路衍经济产业研究院共建签约暨揭牌仪式。
实施高速公路“开口子”拓展工程行动
突出高速公路“开口子”拓展工程在发展路衍经济中的突破性、标志性、引领性作用,通过新增互通立交出入口、改造连接线、拓展服务区空间与功能等措施,将封闭的高速公路进行多点开放,全面提升高速公路的辐射范围和服务能力。
积极拓展服务区新空间
依托路网结构及沿线文旅资源,打造一批主题特色服务区,积极谋划“服务区+”业务,因地制宜推动服务区向多业态商业综合体转型。
实施交旅融合突破行动
创新“交通+文化旅游”模式,以旅游公路、旅游风景道、运输场站、服务区等建设和优化升级为抓手,探索交旅融合发展新路径,打造“景道互联”“客源互送”“快进慢游”的旅游交通网络。规范有序开发路域广告业务,加强公益广告商业化引导,加大美丽甘肃及旅游景点宣传力度。
完善旅游交通基础设施网络
优化交通枢纽与城市、景区的交通衔接,构建便捷高效的“快进”交通网络,打造集“吃住行游购娱”和“商养学闲情奇”于一体的“慢游”交通网络。
拓展交通设施服务旅游功能
依托重点文化和旅游景区、风景廊道等,建设房车营地和交通驿站,打造一批主题鲜明、特色突出的服务区,提升公路设施服务旅游功能。
推进交旅融合产品创新
推广精品自驾游线路,重点打造“重走长征路”“大梦敦煌”“九色甘南香巴拉”等经典旅游线路。推进黄河兰州段,白银段航道、码头、岸线景观设施建设,打造特色水运航线和羊皮筏子等黄河交通文化体验项目。进一步挖掘“丝绸之路”“茶马古道”等古代交通遗迹遗存,开发历史文化体验游专线。
提升旅游交通服务质量
引导客运班车从运力闲置向旅游服务转型,完善预约租车、定制包车等个性化旅游运输服务,推动旅游交通信息化发展。
实施交通建材高质量发展行动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突出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布局建设一批千万吨级大型精品砂石示范性绿色矿山项目,大力发展改性沥青、固废利用等交通建材产业,发挥交通企业发展“黑白料”保供稳价行业担当,保障重点工程建设,带动区域内砂石材料及深加工产业链发展,推动省内沥青、砂石料及固废利用产业高质量发展。
促进砂石产业绿色发展
依托全省公路、铁路建设项目,建设形成“兰州中心辐射,陇中、陇东、陇南补充呼应,河西连成一线”的砂石料产业网。鼓励大型机制砂石企业通过跨区域发展、兼并重组等方式,优化产业布局,促进产业集聚。大力推进砂石矿山资源集约化、规模化、绿色化开采。
加快固废利用技术研究
开展铣刨料、橡胶粉、钢渣、煤矸石、有色冶金渣、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等大宗固废利用技术研究,促进资源循环利用。
打造沥青仓储加工基地
深入研究石墨烯改性沥青、SBS橡胶复合沥青等核心产品和技术,开展各类沥青新材料长期性能观测跟踪,采用信息化技术加强沥青质量管控。布局标准化沥青加工厂,建设沥青仓储、改性沥青标准化加工基地。
实施交通能源结构优化行动
聚焦落实“双碳”目标,开展“交通+绿色能源”融合发展模式、实现路径及关键技术研究,打好清洁能源绿色牌,优化交通能源结构,促进公路货运节能减排。推进高速公路、国省干线服务区加油(气)站点加密织网,形成以油气供应为主、电氢能源补充替代的交通能源多元互补发展格局。
加快油气能源网络建设
完善高速公路、国省干线服务区加油加气服务网络,适度加密油气站点服务半径,对盲点、断点进行补充完善。
推进新型能源布点联网
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充电服务保障充分、充电补电及时高效、干线车辆畅行无忧的充(换)电基础设施网络。布局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打造交通能源自洽系统。积极推进氢能源研究和市场化应用。
实施智慧交通赋能行动
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紧扣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发展方向,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线,建设融合高效的智慧交通设施,实施协同创新的智慧产业项目,提升高效协同的智慧治理能力,加快形成上下游协同攻关、融通合作的智慧交通产业链条,促进交通运输提效能、扩功能、增动能,助力全省强科技行动。
建设融合高效的智慧交通设施
加快推动一批智慧公路项目建设,逐步健全以路网数字化、天空地一体监测感知为基础的“GIS+BIM”路网平台。
实施协同创新的智慧产业项目
高标准建设甘肃省智慧交通重点实验室和甘肃人工智能创新中心,加快智慧交通领域新技术、新设备研发应用。有序推进“云网融合”公路网运行监测体系、西北寒旱区公路基础设施性能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基地等项目。
提升高效协同的智慧治理能力
加快推进基于大数据的智慧路网信息平台建设与应用项目、基于人工智能和机器视觉的车流主动管控项目,提升交通运行监管能力和智能调度水平。
实施助力乡村振兴服务行动
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村公路与乡村旅游、现代农业融合发展,形成特色中药材、乡村手工业、特色食品业等农村特色产业发展廊道。
提升农村公路畅达水平
完善农村地区网络结构,实现与中心城市、机场和旅游景区的有效连通,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
打造路域特色产业廊道
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培育形成以农村公路为纽带的乡村特色食品产业聚集区。坚持农业全产业链开发路径,培育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形成以农村公路为骨架的特色产业发展廊道。
助力现代农业提质增效
聚焦休闲农业、绿色农业、中医农业产业资源,探索建设以现代农业为基础、交通运输为支撑的交农融合发展新模式。
建设农村现代物流体系
完善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节点,形成“一点多能、一网多用”的农村现代物流体系,提升农村物流网络覆盖率。
服务“甘味”亮点品牌打造
加大高速公路服务区“甘味”特色农产品专营店建设,让更多“甘味”走出乡村、走向全国。
实施交通装备制造引领行动
着眼公路交通行业全产业链发展需求,以发展智能建造、推广绿色建材及装配式建筑为方向,以建设平安百年品质工程为目标,大力实施强工业、强科技行动,提升交通装备制造创新能力,拓展交通装备制造产业链条,培育交通装备制造龙头企业,提升公路建设标准化、工厂化、工业化水平,推动交通装备制造产业成为落实强工业、强科技行动的重要创新领域。
推进钢结构桥梁科技创新
积极开展公路交通装配式混凝土桥梁、隧道及其他标准化预制构件的技术标准、规范研究,提升科技化水平。
推动智能制造产业集聚发展
推进桥梁装配式产业基地和智慧产业园建设,实现产业主体空间聚集。
培育交通装备制造龙头企业
支持具备研发、设计及生产能力的交通装备制造企业申报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重点培育一批掌握交通装备制造关键核心技术的龙头企业。
实施通道物流开发行动
依托甘肃省“三廊六通道”综合立体交通网建设及“一心、两翼、多极多点”综合交通枢纽系统布局,构建完善以兰州为中心,辐射西北、沟通西南、连接中西亚、连通东南亚的国际国内双循环现代物流网络,主动融入国家西部陆海新通道和成渝双城经济圈,促进经济循环流转和物流产业关联畅通,变“交通通道”为“物流通道”,为强省会行动提供有力支撑。
加快完善综合运输通道
在巩固东出、北拓的同时,强化西进、南向连通,突出兰州“三廊交汇”核心枢纽地位,建设高效率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及多层级一体化综合交通枢纽系统。
积极构建物流枢纽体系
依托以兰州为中心的空港、陆港,结合干线物流、区域物流、城市配送物流三大需求层次,重点打造50个综合运输枢纽场站,拓展交通枢纽物流功能。
大力创新交通物流新模式
加快综合货运枢纽多式联运换装设施与集疏运体系建设,提升多式联运效率与物流综合服务水平。
实施招商引资提速行动
进一步创新和完善公路市场化运营模式,推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规范发展、阳光运行。持续发展自主经营,积极拓展路衍专营,结合地方区位优势、资源禀赋和市场潜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全省公路交通投资、建设、运营,既算经济账,又算综合账,充分挖掘交通外溢效应反哺交通,提高交通基础设施全生命周期综合效益。围绕具有市场吸引力的公路交通项目,做好招商引资和路衍产业导入,按照独立运营、分账管理的原则做好路衍专营,推动强链延链。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服务性行业,而路衍经济则是激活公路事业发展的新引擎。未来,甘肃将把握好“依托”“衍生”和“融合”这三大关键词,通过发展路衍经济多渠道盘活资源、回笼资金,尽可能地减轻政府财政压力,弥补投资主体公路主业亏损,形成多元经营的良性循环,实现投资收益自平衡和公路建设“软着陆”,充分发挥甘肃通道优势,持续优化交通资源布局、结构、功能和发展模式,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重点项目为依托,围绕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不断提升公路运输增值服务,推进交通运输与相关产业协同、融合、互促发展,积极构建路衍经济产业链,着力培育路衍经济产业集群,为落实交通强国甘肃方案和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不断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提供坚实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