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居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性行为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2-08-03侯善兵孔庆刘欢高红梅凌琳周志庆陆良博吴维敏
侯善兵,孔庆,刘欢,高红梅,凌琳,周志庆,陆良博,吴维敏
(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南区)护理部,安徽 合肥 230000;2.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3.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血液净化中心;4.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日间手术病房;5.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内镜中心;6.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护理部;7.安徽大学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8.安徽省胸科医院)
2020年1月30日WHO正式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列入到国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2020年3月13日COVID-19正式被WHO认定为大流行病[1-5]。阻断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途径是预防COVID-19传播的最有效措施,这也是疫情防控工作的重点方向之一[6]。2021年5月13日始安徽六安、安徽合肥、辽宁营口等地陆续发现了多例本土病例,随后的半个月广州、四川等地陆续出现数例本土确诊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因此目前对于COVID-19的外防内控工作仍然不能松懈[7]。2021年5月11日国务院应对COVID-19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公开发布了《关于印发COVID-19防控方案(第八版)的通知》[8]要求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依法科学、分级分类”的原则对COVID-19进行科学有效的防控,这就要求公民要有良好的公共卫生习惯,文件中提出对提升居民防护性行为的11项建议,因此要想从源头上阻断COVID-19必须全面了解并提升公民的防护性行为的现状和水平,故本研究于2021年5月14日至5月20日对合肥市1 006名居民进行了线上问卷调研,以期了解合肥市居民COVID-19防护性行为的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并为有关部门进行有效干预提供可靠的数据及文献参考,调查结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横断面研究的方式,对合肥市居民进行调研,本次调查使用问卷星通过“护理科普平台”、“护理新世界”等公众平台以及各一级调研员转发联络二级调研员进行指数增长式的线上匿名调研。本次调查对问卷后台进行质量控制,限制每一个IP号仅能进入填写一次,且调研完成后剔除填写时间小于60 s的问卷,此次调研共回收问卷1 051份,有效问卷1 006份,有效回收率为95.72%。
1.2 调查工具
1.2.1 一般人口学特征问卷 采用自行编制的“一般人口学特征”问卷进行调查,其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是否接触过疑似/确诊病例、您和您的亲朋好友有无隔离经历、职业等11项问题。
1.2.2 电子健康素养量表 (e-Health literacy scale)该量表是Norman等[9]在2006年自主编制的,并于2013年由郭帅军等[10]进行翻译汉化的,该量表共有8个条目,分为网络健康信息与服务的应用能力、评判能力和决策能力3个维度,该问卷采用Likert 5级计分方式进行计分,总分>32分为合格,经过专家检验后得出该量表的Cronbach′α系数为0.913,KMO值为0.875,信效度良好可以使用[11]。
1.2.3 COVID-19防护性行为问卷 该问卷通过参考《关于印发COVID-19防控方案(第八版)的通知》[8]自行编制,包括勤洗手、科学有效佩戴口罩、保持有效的社交距离、接种COVID-19疫苗、是否是用公筷、减小人员聚集等11个条目,其中做到其中9个及以上要求的为优秀。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定性资料采用描述性统计,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人口学特征 1 006名居民中,男407人,女599人;<18岁11人,≥60岁26人;城市居民481人,城镇居民302人,农村居民223人。见表1。
表1 1 006名居民一般人口学特征
续表1
2.2 COVID-19防护性行为优秀率的单因素分析1 006名居民中,COVID-19防护性行为优秀人数为448人(44.53%)。其中不同性别、是否有定时浏览医疗卫生机构官方网站/公众号和不同电子健康素养水平的居民防护性行为优秀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1 006名居民COVID-19防护性行为优秀率的单因素分析
续表2
2.3 COVID-19防护性行为优秀率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对本次调研的数据进行单因素分析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具体赋值见表3。其结果显示,女性、没有定时浏览医疗卫生机构官方网站/公众号以及电子健康素养不合格的合肥市居民COVID-19防护性行为的优秀率分别是男性、定时浏览医疗卫生机构/公众号和电子健康素养合格的0.676倍(95%CI:0.521~0.878,P=0.003)、1.353倍 (95%CI:1.029~1.780,P=0.031)、0.582倍(95%CI:0.448~0.758,P=0.000)。见表4。
表3 变量赋值表
表4 1 006名居民COVID-19防护性行为优秀率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2.4 防护性行为现状分析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合肥市居民各项COVID-19防护性行为的优秀率偏低均低于80%,其中就餐时能够使用公筷或一次性餐具的居民占比仅为64.8%;在排队、付款、交谈、运动参观时是否能保持一米以上的社交距离的优秀人数仅为55.3%;养成健康生活方式的居民占比仅为65.1%;而接种过COVID-19疫苗的公民为748人(74.35%),其中5月13日前接种为491人(48.81%),5月13日及之后接种257人(25.55%),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在短时间内完成巨大的接种任务时可能存在人员高密度聚集现象的发生,这一现象不利于疫情的防控工作。见表5。
表5 1 006名居民各项COVID-19防护性行为优秀率现状
3 讨论
COVID-19疫情是全球性的疫情。我国国内总体情况安全可控,但疫情防控压力依旧巨大,疫情防控的重点在于外防内控,提高全民防护性行为现状和接种疫苗实现群体免疫。而对于公民相关知识的普及是防疫工作中异常重要的一环,只有提高群众对于COVID-19相关知识的认知才能更好地在传播途径上降低感染的风险。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合肥市居民对COVID-19防护性行为优秀率较低,优秀率仅为44.53%,这一结果与陈媞等[12]的研究结果相似(具备率42.86%),但低于叶美洁[13](防护性行为高认知率55.08%)等的研究结果。这是因为本研究是2021年结合最新版的《关于印发COVID-19防控方案(第八版)的通知》进行设计研究的,因此在问卷设计上较疫情爆发时更加科学全面,覆盖的范围和细节更广,因此本次调查结果与叶美洁[16]等的调查结果差异较大,而陈媞等[12]的研究是2020年2月进行调研的,其在问卷设计上较为详细,所覆盖的范围也较为全面,在总体方向上与本次调查的调查工具上相似。
对本次调查的数据进行系统分析后可得出性别、是否有定时浏览医疗卫生机构官方网站/公众号和电子健康素养水平是影响合肥市居民COVID-19防护性行为优秀率的最主要原因,其中女性居民的COVID-19防护性行为优秀率为男性的0.676倍,这一结果与齐晔等[14]的结果相似,但与陈媞等[12]的研究结果相反,这可能是由于调查的时间、地域和目标人群的不同所造成的差异,陈媞等的研究是在2020年2月下旬对武汉市中学生进行的调研,而本次调查是于2021年5月对合肥市居民进行的相关调查,而从对于事物的接受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和心理素质方面来看男性群体的优势要明显高于女性群体,这可能就是女性居民的日常COVID-19防护性行为要低于男性的主要原因[14-15]。没有定时浏览医疗卫生机构官方网站/公众号的居民COVID-19防护性行为优秀率为定时浏览医疗卫生机构官方网站/公众号居民的1.353倍,这可能是由于定时浏览医疗卫生机构官方网站的居民对于疫情分布和状态的信息较为了解,因此在国内环境安全的后疫情时代这部分群体对于自我防护的要求有所松懈所导致的,而没有定时浏览医疗卫生机构官方网站/公众号的居民对于COVID-19的态度依旧较为严肃如临大敌,因此在防护行为上做的更为完善充分。电子健康素养不合格的合肥市居民COVID-19防护性行为的优秀率为电子健康素养不合格居民的0.582倍,这可能是因为电子健康素养高的居民往往能够很好地利用线上的有关信息加以分析提炼得到有用的健康资料,并且能更好地运用于实践中,而电子健康素养的能力越高的居民,其对预防疾病相关的行为也就越积极主动[16-18],因此相关部门因加强在线上对疫情防护性行为相关知识的宣传普及,引起居民对其的重视与关注,从而提升居民对疫情防护性行为的认知和实践应用,只有当认知转化为信念后,居民才能更加积极地将相关疫情防护性行为融入到日常的行为实践中去[17,19]。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合肥市居民各项COVID-19防护性行为的优秀率均低于80%,其中进入人员密集场所时戴口罩的居民占比78.4%,是众多防护行为中优秀率最高的一项,有效的佩戴口罩能够在极大程度上减少呼吸道传染病传播的风险,而口罩佩戴不正确或未佩戴口罩往往无法起到有效的防护作用,反而会增加感染的风险[13,20-21]。而且研究结果显示本次调研的群体中有25.55%是在本轮疫情开始后进行疫苗接种的,这一数据说明出在此次疫情发生之前合肥市居民疫苗的接种率较低,而短时间内完成如此庞大的接种工作无法避免人员高密度的聚集,这一现象不利于疫情的防控。而就餐时能够使用公筷或一次性餐具的合肥市公民占比仅为64.8%;在排队、付款、交谈、运动参观时是否能保持一米以上的社交距离的优秀人数仅为55.3%,养成健康生活方式的居民占比仅为65.1%,这三项行为是本次调研中优秀率低于70%的行为,也是在目前所面临的主要问题,餐桌文化、购物拥挤和非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问题。因此相关部门在餐桌礼仪、一米墙思想的树立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倡导上加以宣传扩大,从而进一步将其转化为社会主流的文化意识,这样才能极大地提高居民对于该方面行为上的认知以及实践。
综上所述,合肥市居民COVID-19防护性行为的优秀率总体上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因此相关部门应加以重视并作出有效的干预措施,以求在短时间内有效地提高合肥市居民防护性行为的优秀率。本次研究中青年人占比较多,且半数调查对象的文化程度在本科及以上,这可能对研究的结果产生一定的偏倚。但通过本次调查,对合肥市居民COVID-19防护性行为的现状和主要问题与不足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而防护性行为的优秀程度能够直接对防止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起到极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