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25年第十五届全运会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的现实条件与策略选择

2022-08-03周良君邓君瑜肖婧莹

中国体育科技 2022年7期
关键词:全运会粤港澳大湾

周良君,邓君瑜,肖婧莹,孙 铭

2021年8月,国务院同意广东、香港、澳门承办2025年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这是历史赋予粤港澳大湾区的特殊责任与国家使命,也是国家打造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促进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和宏伟愿景。作为全国水平最高、规模最大的综合性体育赛事,全运会能否在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过程中充当排头兵和起到先行先试的示范作用,以及能否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协同发展开创体制融合、产业融合和文化融合的道路,值得深入探讨。本研究从广东、香港、澳门承办2025年第十五届全运会的重要意义和基础现实条件出发,分析全运会助推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的目标,并提出有效策略。

1 粤港澳承办全运会的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香港、澳门发展同内地发展紧密相连”,表达了对香港和澳门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推动下进一步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期望。改革开放初期,“省港杯”足球赛通过体育交流的方式为内地与香港地区构建互动平台,为粤港两地不同社会制度之间的合作提供了可能(赵峥,2020)。因此,粤港澳三地联合承办2025年第十五届全运会具有重大意义。

1.1 承载国家重大发展战略部署,加快区域协调发展

粤港澳三地联合承办全运会承载着国家打造国际一流湾区、促进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的国家重要战略部署,将在促进粤港澳区域协同发展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一方面,全运会的承办将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的高质量发展,促使粤港澳大湾区在营商环境、政务服务环境、法治环境等方面达到世界一流水平(郭万达,2021),助推粤港澳大湾区建成有突出资源配置能力、创新能力和协同发展能力的高质量发展引擎和世界级城市群;另一方面,全运会的承办有助于推动粤港澳大湾区落实打破行政区划、打通跨区域资源流通、构建跨区域合作平台、增强区域自我发展能力、实现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等区域发展战略,发挥粤港澳大湾区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引领作用,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发展。

1.2 建设“一带一路”,形成“走出去”与“引进来”并重的开放新格局

《国务院关于深化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指导意见》指出,泛珠三角区域的战略定位是全国改革开放先行区、全国经济发展重要引擎、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核心区、“一带一路”建设重要区域和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先试区。粤港澳大湾区在此基础上成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区和先行先试的试验田,全运会则成为加速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建设“一带一路”以及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举措。联合承办全运会既是国家对粤港澳三地融合发展期盼的体现,也是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城市融合、产业融合、文化融合和民心融合的重要契机。2025年第十五届全运会将发挥港澳地区自由港政策和制度体系、国际要素资源、国际经贸网络等优势以及“一带一路”的新支点功能,进一步畅通粤港澳大湾区国内大循环,加强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在促进粤港澳大湾区要素“走出去”的同时积极将全球要素“引进来”,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合作和竞争优势注入新动能(李晓旭,2021)。

1.3 推进“一国两制”实践,保持港澳长期繁荣稳定

粤港澳联合承办全运会充分展示了国家丰富和发展“一国两制”实践的坚定信心,同时也标志着“一国两制”事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从以往侧重经济发展逐渐转变为经济社会共同发展的新局面(张胜磊,2018),对助推港澳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增强港澳同胞对祖国的向心力以及保持港澳长期繁荣稳定具有重要意义。粤港澳联合承办全运会将推动粤港澳三地合作取得实际进展,体现了中央政府对香港、澳门繁荣发展的高度重视和对民生福祉的高度关心,彰显了香港、澳门在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建设中的突出优势,为香港、澳门的长期稳定发展拓展新空间,注入新动能,提供新机遇。

2 粤港澳承办全运会的基础现实条件

粤港澳三地都有承办大型体育赛事的经验,且在政策支持、社会经济基础、体育产业基础和体育合作基础方面具备联合承办全运会的现实条件。

2.1 粤港澳大湾区合作的政策支持

粤港澳大湾区承载着多项国家发展重要战略,中央政府与粤港澳三地颁布了诸多涉及粤港澳合作交流的政策文件。2003年签署的《粤港澳体育交流与合作协议书》开创了粤港澳三地体育交流与合作的先河。2019年印发的《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明确指出,积极开展内地与港澳体育交流合作,支持港澳体育事业发展;邀请港澳相关人士参加和观摩全国综合性运动会;支持港澳申请和举办国际体育赛事。同年印发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共同推进大湾区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发展,联合打造一批国际性、区域性品牌赛事。《〈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服务贸易协议》《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等文件也为粤港澳大湾区体育交流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制度环境和顶层设计,为粤港澳联合承办全运会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2.2 粤港澳大湾区的社会经济基础

2021年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约为12.6万亿元,其中,香港、深圳、广州、佛山和东莞的GDP都超过了1万亿元(伍素文,2022)。与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和东京湾区相比,粤港澳大湾区完全具备了与世界级湾区相匹配的经济总量。雄厚的经济实力为承担全运会开闭幕式、运动员住宿、安保接待、服务培训等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此外,在轨道交通、高速公路、机场建设和桥梁建设等交通基础设施方面取得了较大成果,基本形成了粤港澳大湾区的立体交通体系。在充分考虑全运会的出行、客运、货运等需求以及赛事协调性、系统性、优先性和公平性的情况下,粤港澳大湾区现有的交通设施为保障赛事优先、绿色低碳、科技办赛等办赛理念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2.3 粤港澳大湾区的体育产业基础

粤港澳大湾区丰富的体育基础资源、活跃的体育产业主体以及多元化的体育赛事活动为粤港澳三地联合承办全运会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表1)。在体育基础资源方面,粤港澳大湾区拥有广东省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天河体育中心、香港大球场等多个大型综合性体育场馆。在体育产业主体方面,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的体育机构数量超过2.7万个,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超过15万名(表1),具有充足的体育人才资源。在多元化的体育赛事活动方面,粤港澳大湾区不仅引进了广州南沙国际帆船赛、NBA季前赛中国赛(深圳站)、香港国际棒球公开赛等一系列的国际知名体育赛事,也发展了广州国际马拉松赛、澳门格兰披治大赛车和中国杯帆船赛等区域品牌体育赛事。

表1 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体育产业资源统计表Table 1 Sports Industry Resources Statistics for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 in 2018

2.4 粤港澳大湾区的体育合作基础

由广东省体育局、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民政事务局、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体育局联合主办的广东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暨粤港澳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已连续举办多届;以“粤港澳大湾区”命名的体育赛事覆盖了足球、篮球、网球、马拉松等10多个项目,三地竞技体育交流增多;内地不断往香港地区输送高质量教练员和运动员,提升自行车、羽毛球、乒乓球等项目的竞技水平;自2005年,香港青少年体育交流团持续与内地进行交流活动;内地奥运健儿长期保持通过表演、会演、报告会、交流等形式与香港同胞进行广泛互动的传统;形成由深圳负责研发,东莞、佛山等负责制造和加工,香港负责企业融资、推广和销售的粤港澳大湾区体育用品产业链;“港澳杯”赛马活动及《粤港马产业发展合作协议》等推动粤港澳大湾区赛马产业发展,未来将形成“赛马、买马在香港,赏马、马彩在澳门,养马、竞马在广州,看马、玩马在珠海”的协同发展格局。粤港澳已具有的体育合作经验为三地联合承办全运会提供了重要借鉴,全运会将是粤港澳三地体育交流合作的全面深化。

从粤港澳大湾区现有的产业资源、办赛经验、相关政策、交流合作等方面看,三地拥有联合承办全运会的基础条件,但仍存在一些不足:1)粤港澳大湾区体育相关政策落地较难。粤港澳体育合作协议及相关政策颁布时间较早,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展要求契合度不高,不能有效调动市场主体和社会公众的积极性;2)粤港澳大湾区体育资源分布不均衡,多数资源集中在广州、深圳和香港地区,其他城市体育资源较少;3)目前粤港澳三地在体育资格互认、体育产品和服务标准以及市场监管制度等方面尚待统一,体育产业要素跨境流动不畅,在不利于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的同时,也对联合承办全运会提出了挑战。

3 全运会助推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目标

2025年第十五届全运会是国家赋予粤港澳大湾区的新时代使命,是进一步推进“一国两制”实践和实现港澳长期繁荣稳定的重要战略,不仅是区域联合办赛的综合性体育赛事,更是推进国家长治久安的一次先行先试的重要举措,这意味着2025年第十五届全运会将成为历届全运会历史上和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进程中的5个重要标志。

3.1 区域协同与体制融合标志

粤港澳联合承办全运会是推进“一国两制”实践的重要举措。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具有国家战略意义的重要区域,其发展不仅关乎区域一体化议题,更关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识。粤港澳联合承办全运会是坚持“一国”之本、善用“两制”之利的适时磨合之举(陈广汉,2019)。全运会的承办将粤港澳大湾区构建成为区域协同与体制融合的标志。粤港澳联合承办全运会的过程中将建立以中央政府为主导的区域协调机制,打破现有行政框架制约,统筹分配三地资源,实现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互通共享,并搭建一套行之有效的合作机制(叶林等,2019)。这种合作机制的价值将延续到赛后以及其他领域,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的有机融合(陈广汉等,2019)。

3.2 组织能力和赛事水平标志

粤港澳联合承办全运会是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的重要战略,将形成融合举国体制与市场机制的高水平赛事组织团队和联赛体系,充分体现粤港澳大湾区大型赛事组织水平。各种大型综合赛事的成功经验可以为全运会组织运营、场馆利用和赛事遗产提供前瞻性的规划。举国体制的巨大效能将促进港澳体育事业融入国家体育事业发展大势,发挥广东省政府体育制度优势,为粤港澳联合承办全运会提供有力支撑。在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粤港澳大湾区积极开发整合大型体育赛事资源,构建国际一流湾区应有的多层次赛事体系、多元化整合机制、多样化运营模式,根据赛事等级、赛事规模和赛事公共资源占用等情况制定统一的竞赛组织、竞赛器材、场地服务等技术标准,解决不同体制下共建共管的难题,促进生产要素高效流动。

3.3 宣传动员和遗产价值标志

粤港澳联合承办全运会对提升粤港澳大湾区的形象和影响力,保护粤港澳大湾区的赛事文化遗产,强化粤港澳人文历史积淀具有重要作用。一方面,粤港澳通过联合承办全运会,既体现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坚定,又体现了“一国两制”的制度优越性,同时也是对“走出去”战略的贯彻,有利于国际社会观察与感知当代中国建设(郑寿伟等,2021),建立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高水平合作新平台;另一方面,粤港澳联合承办全运会的场馆建设、赛事体系,将成为重要的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促进大众的体育参与,并为粤港澳大湾区后续的大众休闲体育普及化、非政府组织的体育规模化和制度化发展奠定组织和文化基础(熊欢,2008),推动粤港澳乃至全国经济、文化、环境等领域发展,使体育生活化、体育规模化,使全运会成为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历史事件。

3.4 场馆设施与运营模式标志

筹备全运会期间,将充分利用粤港澳大湾区现有场馆设施,贯彻落实“全运惠民,健康中国”主题,致力于使2025年第十五届全运会成为中国体育改革发展的风向标。一方面,充分考虑场馆赛后可利用性,实现场馆多元化改造,为体育、文化、商业和会展等多种大型活动的开展预留空间,同时根据粤港澳区域特点、体育场馆特点和市场需求等构建场景化场馆服务,将体育场馆打造成集餐饮、住宿、休闲、观光为一体的体育综合体;另一方面,积极引入文化、艺术、会展、旅游、餐饮等多种产业形态,打造场馆经济产业链,形成相互融合、相互支撑、相互协调的多业态综合运营模式(叶小瑜等,2014),根据总体发展定位确定运营模式,合理布局相应业态的服务供应,建立综合体内部产业生态系统,形成有机协调的体育场馆综合体运营管理体系。

3.5 奥运精神和体育文化标志

国际奥委会第138次全会表决通过同意在奥林匹克格言“更快、更高、更强”之后再加入“更团结”(together)。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指出:“当今世界彼此依靠,单靠个体已经无法解决这些挑战。为了实现更快、更高、更强,我们需要在一起共同应对,我们需要更团结。”这与我国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内涵相通,不仅诠释了体育运动中的团结进取精神,更展现了全人类“接力”和“配合”的协作理念。粤港澳联合承办全运会是“更团结”的侧面写照,对于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和体育事业提升有重要作用。粤港澳地域相近,有近似的民俗体育节庆活动,群体地方文化认同程度高,联合承办全运会将有助于拉近各城市之间的心理距离,鼓舞群众的民族自豪感与家国情怀,增加体育文化的仪式感与建立群体记忆(王智慧,2021),铸就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坚实的精神根基。

4 全运会助推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策略

4.1 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全运会承办,助推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

1)将“创新”理念贯穿全运会承办的全过程,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治理体系创新以及数字化创新,保障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持久动力。2)使全运会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日常生活,将“协调”理念贯穿全运会承办的全过程,通过城市与赛事的协调以及城市间的协调增强粤港澳大湾区的整体性和均衡性。3)严格遵照“简约、安全、精彩”的办赛要求,将“绿色”理念贯穿全运会承办的全过程,通过充分利用现有场馆设施,严格控制比赛规模和规格,保障粤港澳大湾区的可持续发展。4)办赛由多主体和多部门共同参与,将“开放”理念贯穿全运会承办的全过程,由政府驱动向政府、社会和市场共同驱动”转变,由体育领域系统内部整合向教育、文化、卫生、旅游等多部门的横向跨界融合转变,形成各方合作共赢的格局,为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内外环境。5)将全运会打造成全民参与、融入和共享的体育盛会,将“共享”理念贯穿全运会承办的全过程,通过充分发挥全运会的渗透力、号召力和影响力,引导民众参与全运会、融入全运会、共享全运会,充分展现体育的多元功能,增强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活力。

4.2 加强粤港澳三地协同治理,创新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体制机制

1)借助粤港澳联合承办全运会的契机,协调粤港澳三地之间管理体制和市场机制等差异。由粤港澳三地共同组建全运会组委会,作为全运会协调与决策管理的最高机构,负责全运会承办过程中的规划部署、统筹协调、政策落实、管理监督等工作,加强地方各级政府之间、政府与行业之间、企业之间的联合互动,厘清政府之间、政府与市场之间的权责边界,形成由政府与市场协同的模式。同时,通过全运会组委会尝试协调粤港澳大湾区在行政审批、知识产权、技术标准、商事登记等方面的差异,谋求三地合作的“最大公约数”(毛艳华等,2019)。2)通过粤港澳联合承办全运会探索粤港澳大湾区合作的争端解决机制。以全运会为契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在仲裁体系、司法合作、律师执业等方面的先行先试,将政府行政协议转化为粤港澳三地认可的法律法规,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司法合作平台的建立,为湾区合作的争端解决机制提供先试模板。3)通过全运会的承办逐渐解决在信息互通、资质互认、文化交流等方面对接不畅等问题,促进要素流通便利化。在体育信息共享平台、体育资格认证、参赛观赛通关等方面先行先试,推动三地之间的信息共享、资质互认和文化融通。

4.3 深化区域合作模式,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完善的体育合作生态体系

1)在跨部门合作层面,以粤港澳联合承办全运会为契机,推动体育与旅游、文化、医疗健康等部门跨界融合。一是与旅游相关部门合作,发展以“体育+旅游”产品为亮点的旅游发展模式。在粤港澳三地已有的自然资源中,开发徒步骑行、山地探险、蹦极等户外体育旅游运动,为粤港澳大湾区深度旅游发展带来契机。二是与文化相关部门合作,挖掘区域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通过在全运会期间合作举办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展览、展演活动,促进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交流。三是与医疗健康相关部门合作,支持成立粤港澳大湾区体育医院,引导政府、行业和企业资本共同建立运动伤病治疗和健康服务机构。2)在跨区域合作层面,构建体育赛事、人才培养、全民健身、信息服务四大平台。一是积极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自有品牌赛事,实现赛事资源相互预留机制。二是整合粤港澳三地训、科、教、医、服资源,构建体育人才协同培养体系。三是加强粤港澳三地在体育公共服务标准、体育空间共享、体育资格互认等方面的衔接和认同。四是整合体育服务资源,完善体育信息服务平台建设。3)在跨主体合作层面,通过赛事共办、活动共享、培训交流、会议研讨的形式进一步激活市场主体,逐步实现由“投入”体育向“投资”体育转变。结合城市体育发展要求、政府体育监督管理、协会体育活动开展、企业体育动态发展及群众多元体育需求,构建城市、政府、协会、企业、民众五位一体的体育合作体系。

4.4 有效整合区域资源,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联动发展

1)全面梳理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体育场地和空间,实现粤港澳三地资源互补。以承办全运会为契机,按照“分类管理、重点明确”的工作策略,对粤港澳大湾区的体育场馆和空间进行全面梳理,对重点的项目、场馆、城市与区域进行规划与提升,为全运会赛事联动、全民健身跨境互动、体育消费资源共享等奠定基础。2)合理分配赛事资源。通过全运会这一重要赛事活动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间的资源整合,城市赛事选择时应因地制宜,在充分考虑城市的自然资源、文化传统、城市定位和优势体育项目的基础上,选择符合自身城市形象的体育赛事。3)强化各城市间专业化分工协作。通过分层次、重协同、促融合、抓特色等方式,以承办全运会为契机,发挥政府统筹和市场引导的作用,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的联动发展,提升粤港澳大湾区的整体效应,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门类齐全、特色鲜明的粤港澳大湾区体育产业体系,从而实现粤港澳大湾区体育产业的融合互动和共同发展。同时,强化中心城市对周边城市辐射带动效应,促进港澳地区现代服务业与珠三角城市传统制造业的有效结合,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之间的功能互补、产业错位布局与特色化发展,以实现中心城市产业高端化发展和周边城市产业特色化发展并举。

4.5 推动全运会数字技术应用,赋能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服务体系建设

1)围绕智能办赛,将数字技术应用到基础设施、场馆建设、信息服务等多场景。以全运会为契机深化数字技术在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应用,促进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技术与城市基础建设和管理的融合,提升城市智慧化水平。加强体育场馆的信息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建设,推动体育场馆的功能复合以及场景的快速切换,打造基于数字技术深度集成的智慧体育场馆。积极推动数字技术与信息服务的结合,开展跨系统信息资源的对接以及相关的数据挖掘分析与应用,共同构建粤港澳大湾区体育信息服务平台。2)围绕智能参赛,将智慧安防、智慧移动医疗、无人机防控、智能机器人、智慧导览等数字技术应用在安防管理、应急指挥、人流管理、志愿服务等场景。通过精细化数据挖掘、大数据模拟仿真等技术应用,提高赛事服务效率和参赛服务体验,以应对当前新冠肺炎疫情的不确定性。3)围绕智能观赛,推进5G、超高清、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等技术在媒体传播中的应用。打造8K云智能观赛,实现多视角VR观赛体验,通过VR和AI技术延伸观众的视觉与听觉,达到随时随地观赛的效果,提高观众的沉浸式观赛体验。

5 结语

2025年第十五届全运会是粤港澳三地进一步走向融合的重要机遇,对加快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建设“一带一路”和推进“一国两制”实践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粤港澳联办全运会已具备良好的现实条件。2025年第十五届全运会将成为全运会历史上和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标志。为此,应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全运会承办,通过加强粤港澳大湾区协同治理体制机制,深化粤港澳合作模式,整合粤港澳大湾区资源以及推动全运会数字技术应用,助推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

猜你喜欢

全运会粤港澳大湾
诗画里的中国 首届京粤港澳青少年儿童诗歌节暨第三届北京·粤港澳大湾区儿童艺术交流周
2022DMP大湾区工业博览会
大咖论道:大湾区超级“极点”强势崛起!
编读往来
粤港澳大湾区:差异就是最大的价值存在
摁下粤港澳大湾区“加速键”
全运会日程表
全运会日程表
全运会近千名医护人员提供医疗卫生服务
完美闭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