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也说“幸亏”的句法特点

2022-08-03鸿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语料主语句式

杨 鸿 禄

(北京大学 对外汉语教育学院,北京 100871)

前人对语气副词“幸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语义、语用方面,如屈承熹[1],陈荣华[2],夏金[3],唐丽珍[4],赵彦春[5],杨亦鸣,徐以中[6],高书贵[7]和柴文竹[8]等。而对其句法特点关注较少,主要有吕叔湘[9],邢福义[10],袁毓林[11],邵敬敏,王宜广[12]和申丽红[13]等。研究结论概括如下:(1)“幸亏”一般用在主语前;(2)“幸亏”构成的句式有:“幸亏……”“幸亏……,才……”“幸亏……,不然(否则、要不)”等。同时已有的研究大多是举例式说明,缺乏大规模语料考察,因此是否已经完全揭示了“幸亏”的句法特点还有待验证。鉴于此,本文将结合CCL语料库中的文学类语料(约8.67千万字)对“幸亏”的句法特点进行详细考察。

一 “幸亏”的句法特点

(一)“幸亏”构成的句式

为了讨论方便,本文把“幸亏”句式表示为:

A+幸亏B+C+D

其中,A表示可能造成某种困境的某事件或情况发生了;B表示出现了某一有利条件,该条件由“幸亏”引出;C表示由B条件引发的某种有利结果;D表示假设B条件没有出现,可能引发的不利后果,该假设通常由“否则/不然…”引出,例如:

(1)[A]她想站起来,结果一时腿麻,整个人又低呼一声,歪斜倒坐回去,[B]幸亏是靠他的扶持,[C]才坐在椅子上,[D]要不她早躺在地上了。(于晴《红苹果之恋》)

例(1)中A表示“她想站起来…歪斜倒坐回去”这种意外事件(使她陷入了困境)发生了,[B]表示出现了“他的扶持”这种有利条件(该有利条件由“幸亏”引出),从而使其摆脱困境,实现了[C]“坐在椅子上”(该结果由“才”引出)这种有利结果。叙述者假设如果这种有利条件没有出现,会带来某种不利后果,即[D]“她早躺在地上了”(该不利后果由“要不”引出)。

袁毓林[11]把“幸亏……,不然(否则、要不)”这样的句式归入“同时陈述事实性条件的反事实表达方式”,“幸亏”引导事实性条件句,“否则”“要不”等否定性连词引导或表示反事实条件句,即:

A+[幸亏B+C]事实性条件句+D反事实条件句

这里A是前提(可能造成某种困境的某事件或情况发生了),“幸亏B+C”组成的是事实性条件句,D是反事实条件句。本文首先考察的是在A前提下,事实性条件句和反事实条件句的共现情况,这决定了“幸亏”所组成的句式。

统计发现,语料中“幸亏”共570例,由“幸亏”组成的句式有以下四种:

ⅠA+幸亏B

ⅡA+幸亏B+C

ⅢA+幸亏B+D

ⅣA+幸亏B+C+D

语料中,以上句式的分布情况如表1。

表1 “幸亏”构成的句式分布情况

表1显示,“幸亏”构成的句式最常用的是Ⅲ式“A+幸亏B+D”和Ⅰ式“A+幸亏B”,前者占36.0%,后者占35.4%,这两种格式占71.4%。其次是Ⅱ式“A+幸亏B+C”,占27.0%。Ⅳ式“A+幸亏B+C+D”数量最少,仅占1.6%。

1.A+幸亏B+D

该格式在语料中数量最多,570例中,有205例,占36.0%,是一种常见格式,例如:

(2)孙三宝望着他那可怜的狼狈相,用手捂着嘴笑了,接着故意咳嗽一声∶“[A]他这个人哪,个头大,心也粗,常常丢三拉四的。[B]幸亏碰上玉吉同志,[D]换个人,这钱等于白丢了……”(姜天民《第九个售货亭》)

(3)[A]光头崔哥见刀倒没在意,将这刀抽过来,用手拭着刀锋;但把躲在厕所墙角的刘跃进吓了一跳,[B]幸亏有光头崔哥两人横插一杠子,[D]否则刚才自己上去扑青面兽杨志,他身上带着刀,不知会是个啥结果。(刘震云《我叫刘跃进》)

例(2)的“他这个人哪,个头大,心也粗,常常丢三拉四的”是A,“幸亏碰上玉吉同志”是B,“换个人,这钱等于白丢了……”是D,事实性条件句中没有出现表示结果的小句C,例(3)的情况相同。

2.A+幸亏B

该格式在语料中非常多,570例中,有202例,占35.4%,例如:

(4)[A]雨仿佛一束束发光的箭矢一般从屋顶、门缝和墙板的间隙处喷涌而入……李小龙、甄珍的电影海报和那张小供桌排着队浮流而去。古兰花抱着一只扑满嚎啕大哭,朱四喜则强撑着笑说:“[B]幸亏还没买电视机。”古兰花哭得更响烈……(张大春《四喜忧国》)

(5)[A]“隔三条横马路那片荒地也开发小区啦!地段还差些!都属于南汇县的地了,居然也敢要7000块一个平方!”丽鹃听多了,都知道下面公婆要答的话了:“[B]幸亏当时我们当机立断凑了两万啊!你看看!你看看!好家伙!”(王朔《过把瘾就死》)

例(4)中“雨仿佛一束束发光的箭矢一般从屋顶、门缝和墙板的间隙处喷涌而入……李小龙、甄珍的电影海报和那张小供桌排着队浮流而去”是A,“幸亏还没买电视机”是B,而事实性条件句中表示结果的小句C和反事实条件句D都没有出现,例(5)的情况相同。

3.A+幸亏B+C

该格式在语料中较多,570例中,有154例,占27%,例如:

(6)[A]这是他买给她的,年前他们齐往多伦多开会,经过容街,她贪看卖艺人奏爵士乐,才停留五分钟,荷包已经不翼而飞,[B]幸亏信用卡身份证全部锁在酒店保险箱里,[C]损失不大。永实赶忙买一只新的送她,才平了她的气忿。(亦舒《紫薇愿》)

(7)[A]金一趟唤一声∶“全义,伯贤,你们哥儿俩过来。”然后便双手捧起红绸绦带捆扎的线装医书传给张全义,又捧起黄铜药臼、杵传给徐伯贤。[B]幸亏如此——他俩手里捧着东西,[C]也就免去了下跪磕头之大礼,只是给徐太师爷的像和金一趟鞠躬就行了。(陈建功、赵大年《皇城根》)

例(6)的“这是他买给她的……荷包已经不翼而飞”是A,“幸亏信用卡身份证全部锁在酒店保险箱里”是B,“损失不大”是C,没有非现实条件句D,例(7)的情况相同。

4.A+幸亏B+C+D

该格式是“幸亏”句的完整格式,但是数量极少,570例中,仅有5例,占0.8%,例如:

(12)[A]到了下午,卫东、李葫芦、卫彪来了,向他汇报今天中午发生混战的情况。卫东说:“[B]幸亏咱们今天人多,[C]才没有吃亏,[D]不然非被他们撂倒几个!老叔,既然今天咱取得了胜利,索性乘胜追击,明天正式把他们的权夺了算了,何必要等到八月一号!”(刘震云《故乡天下黄花》)

(13)[A]她想站起来,结果一时腿麻,整个人又低呼一声,歪斜倒坐回去,[B]幸亏是靠他的扶持,[C]才坐在椅子上,[D]要不她早躺在地上了。(于晴《红苹果之恋》)

例(12)的“到了下午,卫东、李葫芦、卫彪来了,向他汇报今天中午发生混战的情况”是A,“幸亏咱们今天人多”是B,“才没有吃亏”是C,“不然非被他们撂倒几个”是D,例(13)的情况相同。

可见“幸亏”构成的句式存在着范畴化现象,Ⅲ式和Ⅰ式最常用,是典型句式;Ⅱ是次常用句式,而Ⅳ式是极少使用的句式。

(二)“幸亏”后的成分

之前的学者并未考察“幸亏”后的成分。语料统计发现,“幸亏”后的成分主要有五种:主谓结构、谓词性结构(述宾结构、述补结构、形容词性结构、连谓结构、递系结构等)、代词、名词或名词短语、独用(即“幸亏”独用)等。具体情况如表2。

表2 “幸亏”后的成分

表2显示,B主要是主谓结构,共408例,占71.6%,例如:

(14)孙小姐沉吟说:“[A]这次订婚已经没得到爸爸妈妈的同意,[B]幸亏他们喜欢我,[C]一点儿不为难。”(钱钟书《围城》)

(15)虚竹点头道:“[A]确实如此,这些图解若让功力不足之人见到了,那比任何毒药利器更有祸害,[B]幸亏他们没有进来。”(金庸《天龙八部》)

例(14)“幸亏”后为主谓结构“他们喜欢我”,例(15)的情况相同。

其次是谓词性结构,共139例,占24.3%,例如:

(16)[A]这所小学,荒废已久,[B]幸亏有他们两个,[C]才上了轨道。(琼瑶《青青河边草》)

(17)“我想,我会一辈子做个无甚出息的穷小子。”[A]如心几乎没冲口而出说,“不要紧我有钱”。[B]幸亏忍得住口。回到岛上,如心很早休息。(亦舒《红尘》)

例(16)“幸亏”后为述宾结构“有他们两个”,例(17)“幸亏”后为述补结构“忍得住口”。

再次是代词,主要是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数量较少,共12例,占2.1%,例如:

(18)[A]不说别的,就说这次吧,听了巧珠奶奶闲言闲语,心里乱的很,[B]幸亏你,[D]不然这件复杂的事体,谁也谈不清爽的。(周而复《上海的早晨》)

(19)[A]沈太太叹口气,“两个我都不喜欢。”沈老三吐吐舌头,“[B]幸亏如此,[D]否则我地位堪虞。”(亦舒《七姐妹》)

例(18)“幸亏”后为人称代词“你”,例(19)“幸亏”后为指示代词“如此”。

最后是名词(短语)和“幸亏”独用的情况,数量极少,分别为6例和5例,占1.1%和0.9%,例如:

(20)[A]你们看多么危险,[B]幸亏汤阿英和郑师傅,[D]否则沪江早完了,汤阿英完了,你们也不能在沪江做生活了!(周而复《上海的早晨》)

(21)[A]杨晓冬听到关敬陶夫妇要回家,感到银环今天探得的情况很准确,感到他们这种盯梢跟随很成功。他心想:“[B]幸亏……”这个“幸亏”没想完,失望的阴云来了,给他煞费心血的计划蒙上了个大黑形。(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

例(20)“幸亏”后为名词短语“汤阿英和郑师傅”,例(21)“幸亏”独用,其后的成分都省略了。

可见,出现于“幸亏”后的成分也存在着范畴化现象,“主谓结构”最常出现,是典型成员,谓词性结构、代词、名词(短语)和独用等是边缘成员,而代词、名词(短语)和独用等数量较少,是边缘中的边缘。

(三)C中的标记

吕叔湘[9]和邢福义[10]等都提到了“幸亏……才……”句式。邢先生指出“幸亏……才……”表示因果相承。语料考察发现,在因果相承的事实性条件句中,结果小句C的标记除了“才”,还有“所以”。具体情况如表3。

表3 C中的标记

表3显示,无标记C的数量较多,占67.6%,例如:

(22)[A]如今宋文富见官军人多势众,又许他官做,怎能不趁机动手?[B]幸亏咱们早就猜到他会有这一手,[C]暗中做些安排。(姚雪垠《李自成》)

(23)[A]这种懊悔心情是很折磨人的,我开始失眠。[B]幸亏两天后发生的另一件事冲淡懊悔;[C]使我能重新入睡。(权延赤《红墙内外》)

例(22)中的C是无标记形式,例(23)情况相同。

C中有标记的占32.4%。这些标记形式中,“才”数量最多,占30.6%,“所以”数量较少,仅占1.8%,例如:

(24)[A]下半天,棺木才合上盖:因为单四嫂子哭一回,看一回,总不肯死心塌地的盖上;[B]幸亏王九妈等得不耐烦,气愤愤的跑上前,一把拖开他,[C]才七手八脚的盖上了。(鲁迅《明天》)

(25)[A]爷儿俩在街上便完全忘了时间,[B]幸亏爸没陪着天赐吃东西,[C]所以肚子一觉出空还不至于连回家也忘了。(老舍《牛天赐传》)

例(24)C中的标记为“才”,例(25)C中的标记为“所以”。

不难看出,事实性条件句“幸亏……(才/所以)……”中,表示结果的小句C,通常是无标记的,有标记的C中,标记“才”出现的频率远高于“所以”。

(四)D中的标记

邢福义[10]、袁毓林[11]和邵敬敏、王宜广[12]指出,反事实条件句通常由“否则”“不然”“若不”“要不”“要不然”等否定性连词引导。但是在大规模语料库中,这些标记的使用情况如何?除了这些标记,是否还有其他标记?

考察发现,反事实条件句D中的标记为:“否则”“不然”“要(是)”“要不”“要不然”“如果”“不然的话”“倘若”“差点”“假如”“如若”“若(是)”“只要”“要不是”“果真这样”,共15个。这些标记使用的具体情况如表4。

表4 D中的标记

表4显示,D绝大部分是有标记的,有标记的占93.3%,无标记的仅占6.7%。这些标记形式中,否定形式占71.5%,肯定形式仅占21.8%。

否定形式中,“否则”的数量最多,共72例,约占34.1%,超过三分之一,例如:

(26)龙啸云大笑着抢着道:“两位都莫要说了,[A]这全是误会,[B]幸亏我们及时赶到,[D]否则两虎相争,若是伤了一人,可就真不妙了。”(古龙《小李飞刀》)

(27)秦妈妈大吃一惊;[A]谈好了的事体,怎么忽然变卦了呢?刚才到车间找她,没碰见,[B]幸亏在厂门口追上了她,[D]否则开诉苦会的时候,少了一个典型发言,那不要影响民改运动的开展吗?(周而复《上海的早晨》)

例(26)中D的标记为“否则”,例(27)的情况相同。

其次是“不然”,共42例,约占19.9%。例如:

(28)[A]谁说的不是?你舅走了也不来啦。你还说北河发大水国军就来了,水发过一次啦,连影也没有。[B]幸亏早和江任保拉扯上,[D]不然,过几个月我肚子大了,就……唉!(冯德英《迎春花》)

(29)[A]柳黄鹂儿和菖蒲跌落在山路上,滚下几丈远,[B]幸亏一簇山荆挡住,[D]不然也会滚下断崖,粉身碎骨。(刘绍棠《狼烟》)

例(28)中D的标记为“不然”,例(29)的情况相同。

再次是“要不”和“要不然”,分别18例和13例,约占8.5%和6.1%,例如:

(30)离开了詹小耳两人去吃烩面时,开田骂开了:“[A]娘的,没想到詹石磴会使出这一招,真阴损!幸亏[B]今天来一趟,[D]要不,咱还一直蒙在鼓里,以为没人愿去西岸哩。”(周大新《湖光山色》)

孔江子擦了一把冷汗,心想:“[A]好险啊![B]幸亏我早有防备,走在最后面,[D]要不……”(冯德英《苦菜花》)

(31)[A]没有想到何志武这个小子不光是手毒心狠,他的动作也非常之快,[B]幸亏肖飞有良好的战斗习惯,他这支枪没有离开他的腰部,[D]要不然这枪早被何志武夺到手里了。(刘流《烈火金刚》)

例(30)中D的标记为“要不”,例(31)中D的标记为“要不然”。

“不然的话”和“要不是”数量较少或极少。其中“不然的话”,共5例,占2.4%;“要不是”仅有1例,占0.5%。例如:

(32)[A]台青与描红听不懂,简直不知道错在何处,现出傍徨的样子来。[B]幸亏交通警察年轻英俊,礼貌周到,说话又客气,[D]不然的话,连尹白都要紧张起来。(亦舒《七姐妹》)

(33)[A]公公婆婆也不是对我不好,他们对儿媳妇不能不立规矩。[B]幸亏有你叔父,[D]要不是他,我早就饿成两层皮了!(老舍《老张的哲学》)

例(32)中D的标记为“不然的话”,例(33)中D的标记为“要不是”。

肯定形式中,“要(是)”的数量最多,共21例,约占10.4%,例如:

(34)[A]“这部老爷车子谁挡也不灵,[B]幸亏是你挡,[D]要是别人,我看要出两磅六哩!”(周而复《上海的早晨》)

(35)[A]你和二秃打架,[B]幸亏冲散的早,[D]要是叫鬼子的巡逻队碰上了,不分青红皂白的把你抓去,你不是还得吃日本鬼子的官司么?你说多危险!(知侠《铁道游击队》)

例(34)中D的标记为“要是”,例(35)情况相同。

其次是“如果”,共9例,约占4.5%。例如:

(36)[A]他说,你们不要不识好歹,你们瞪起眼睛看看,这个运动场上只有这一点点看台,[B]幸亏我们来得早,[D]如果我们晚来一步,看台就被别的学校抢去了。(莫言《红树林》)

(37)[A]宋代淳化年间,当地官僚终于把它改成“狼山”。[B]幸亏后来又被改了回来,[D]如果仍叫狼山,那多没劲。(余秋雨《狼山脚下》)

例(36)中D的标记为“如果”,例(37)情况相同。

再次是“若(是)”和“倘若”,数量较少,分别为5例和4例,各占2.3%和1.9%,例如:

(38)[A]炉火烧得正旺,灯也点得很亮,刚才发生的那件事,已远得如同童年的噩梦。陈静静轻轻叹了口气,苦笑道:“[B]幸亏我晕过去了,[D]若是再多看他们两个人一眼,说不定会被吓死的。”(古龙《陆小凤传奇》)

(39)沈太太冷笑,“[A]一双贼眼的溜溜的在她们三姐妹身上转,[B]幸亏只三个,[D]倘若有七姐妹,难保他的眼珠子不掉出眼眶落在马路上。”(亦舒《七姐妹》)

例(38)中D的标记为“若是”,例(39)中D的标记为“倘若”。

“假如”“如若”“只要”“果真这样”“差点”数量极少,分别有1例,各占0.5%,例如:

(40)[A]我始终不慌,他也没敢再揪我。[B]幸亏他没把我揪到派出所,[D]假如揪了去,我们单位的人来找时,他们又得换块牌子:柔道馆。(王小波《白银时代》)

(41)[A]忽然神志清楚了,知道操这样语言的人,在沦陷的中国土地上,不用说撞死个卖菜的穷人,就连撞死他值勤有责的警察也是不犯法的。“[B]幸亏没拦住他,[D]果真那样,当场挨揍还是小事,上司知道,来条反抗皇军的罪名,连饭碗也打碎了呢。”(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

例(40)中D的标记为“假如”,例(41)中D的标记为“果真那样”。

由此可见,反事实条件句D通常是有标记的,无标记的数量较少。D的标记形式中,肯定形式的标记较多,否定形式的标记较少。否定形式中“否则、不然”是该范畴中的典型成员,“要不”“要不然”“不然的话”“要不是”是该范畴中的边缘成员,而“不然的话”和“要不是”更是边缘中的边缘;肯定形式中“要是”“如果”是范畴中的典型成员,“若是”“倘若”“假如”“如若”“只要”“果真这样”“差点”是范畴中的边缘成员,而“假如”“如若”“只要”“果真这样”“差点”更是边缘中的边缘。

(四)“幸亏”与主语的共现情况

吕叔湘[9]和夏金[3]认为“幸亏”通常位于主语前。本文把“幸亏”和主语共现的情况分为四类:(1)主语前;(2)主语后;(3)主语省略;(4)补不出主语。前两类是可以共现的情况,后两类是不能共现的情况。具体情况如表5。

表5 “幸亏”与主语的共现情况

表5显示,“幸亏”通常位于主语前,共409例,占71.7%,例如:

(42)[A]“亚平!你们门卫好差劲哦!差点不让我进来![B]幸亏王经理出去看到我,带我进来的!”丽鹃一进门,正撞见小吴从亚平饭盒里挑三拣四。(六六《双面胶》)

(43)[A]他正拱起脊梁,准备往前冲,不料敌人一排子弹扫过来,[B]幸亏王通一手把他拽住,[C]才没受伤。(欧阳山《苦斗》)

例(42)中的“幸亏”位于主语“王经理”前,例(43)的情况相同。

“幸亏”位于主语后的数量较少,共22例,占3.9%,例如:

(44)[A]公寓内装修布置也活脱像衣岛,[B]黎子中幸亏从来没上过门,[D]否则一定会大吃一惊,怎么搞的,亦系蓝白二色,藤器为主,似回到自己家中?(亦舒《红尘》)

(45)父亲说:“[A]这就在于一切政治运动都不按逻辑办事,它信马由缰,撞到你,你躲都躲不开。[B]我幸亏一走了之,要不,文革中还不又是一死?”(方方《桃花烂烂》)

例(44)中的“幸亏”位于主语“黎子中”后,例(45)的情况相同。

“幸亏”句中主语省略的情况较多,有116例,占20.3%,例如:

(46)彦成接口说:“[A]那草包就像鼻涕虫着了盐一样!……跟着从前的丈夫到苏联去待了两年,成了文学专家了![B]幸亏不和她在一组!谁跟她一起工作才倒霉!”(杨绛《洗澡》)

(47)[A]在我的记忆中,北京那一年的冬天似乎来得格外早,[B]幸亏有那件大衣啊,[D]否则,穿着湿衣服湿裤子的我,有可能在黎明前被冻死。(梁晓声《一个红卫兵的自白》)

例(46)中主语省略了,例(47)的情况相同。

“幸亏”句中也存在补不出主语的情况,数量较少,共23例,占4.3%,例如:

(48)[A]我用力走了十几步,实在撑不下去了,就想卸下他来。但他死死搂紧我,怎么也不肯下来。我无可奈何,只能同他一齐倒在地上。[B]幸亏在沙滩,[C]也不会受伤。(残雪《残雪自选集》)

(49)[A]林雨翔没有办法,赌命再服。[B]幸亏有前一粒开路,把食道撑大了,[C]那粒才七磕八碰地入胃。(韩寒《三重门》)

例(48)补不出相应的主语,例(49)的情况相同。

不难看出,“幸亏”倾向于出现在主语前,是典型用法,较少位于主语后,是非典型用法,“幸亏”句也存在主语省略和补不出主语的情况。

(五)“幸亏”与句类

学者们没有探讨过“幸亏”出现于什么样的句类中。本文的考察情况如表6。

表6 “幸亏”与句类

表6显示,“幸亏”最常出现于陈述句,共544例,占95.4%,例如:

(50)[A]假使丈夫这样愚昧无知,岂不活活气死人![B]幸亏离结婚还远,[C]有时间来教导他。(钱钟书《围城》)

(51)[A]她毫不在乎,笑嘻嘻的,一只手扣住蛇的七寸,一手拿扁担挑住盘绕扭动的蛇身,朝我来了。[B]幸亏站长及时出现,在河那边,朝她大声呵斥……(高行健《灵山》)

例(50)“幸亏”出现于陈述句中,例(51)的情况相同。

其次是疑问句,数量较少,共20例,占3.2%,例如:

(52)[A]谁不知道镇长是我们舍儿的干爹,镇长出了事,我们撇还撇不清呢![B]幸亏老三参加了工作,在上面维持着,[D]要不,谁知道会出什么事?(戴厚英《流泪的淮河》)

(53)[A]那女人张口闭口的也是“钱”。徐伯贤就想过,[B]幸亏我老婆不这样,我一个人整天算计这玩艺儿就够累人的啦,[D]要是老婆也掺和进来一块儿算计,那还叫人过的日子吗?(陈建功、赵大年《皇城根》)

例(52)“幸亏”出现于疑问句,例(53)的情况相同。

感叹句数量最少,仅6例,占1.1%,例如:

(54)[A]割割扁桃腺,得一百块![B]幸亏正是扁桃腺,[D]这要是整个的圆桃,说不定就得上万!(老舍《婆婆话》)

(55)[A]“拿人家的屁股当脸,哼!”“[B]幸亏是个末巴子书记,[D]要是个一把手岂不一掌遮天!”他预感到那无形的压力,将铺天盖地而来,他无力再向前迈出一步,下意识地站住了。(楚良《抢劫即将发生》)

例(54)“幸亏”出现于感叹句,例(55)的情况相同。

“幸亏”不能用于祈使句,语料库中没有找到相关用例。

可见,“幸亏”通常用于陈述句,是典型用法,用于疑问句和感叹句中的情况较少,是非典型用法,不能用于祈使句。

二 结 语

综观全文,可以看出“幸亏”具有如下句法特点:

“幸亏”构成的句式有四类,其中“A+幸亏B+D”和“A+幸亏B”数量较多,是常规句式。“A+幸亏B+C”数量较少,“A+幸亏B+C+D”数量极少,都是非常规格式。“幸亏”后的成分,“主谓结构”是典型成员,“谓词性结构”“代词”“名词(短语)”和“独用”等是边缘成员。

因果相承的事实性条件句中,结果小句C通常是无标记的,有标记的C中标记成分“才”的使用频率远高于“所以”。反事实条件句D通常是有标记的,无标记比例较小。D的标记形式中,否定形式的标记多于肯定形式的标记。否定形式中,“否则”和“不然”是标记中的典型成员,“要不”“要不然”“不然的话”“要不是”是边缘成员;肯定形式中“要是”“如果”是典型成员,而“若是”“倘若”“假如”“如若”等是边缘成员。

“幸亏”通常出现于主语前,较少出现于主语后,“幸亏”句也存在主语省略和补不出主语的情况。“幸亏”通常出现于陈述句中,出现于疑问句和感叹句中的比例较小,不能出现于祈使句中。

正因为“幸亏”具有以上句法特点,从对外汉语教学的角度来看,应主要教授Ⅲ式“A+幸亏B+D”、Ⅰ式“A+幸亏B”和Ⅱ式“A+幸亏B+C”,不应过度强调Ⅳ式“A+幸亏B+C+D”这种完整形式,因为该格式在语料中出现的频率极低。教学时需要强调:“幸亏”引导的事实性小句、结果小句通常不加标记,而“否则/不然……”等引导的是反事实条件小句,通常需要加标记,并且否定形式的标记多于肯定形式的标记。否定形式的标记应该先教授“否则、不然”等典型用法,肯定形式的标记应该教授“要是”“如果”等典型用法,其他非典型用法可以缓教或不教。

猜你喜欢

语料主语句式
满文简单句式之陈述句
海量标注语料库智能构建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主语从句用法“大揭秘”
浅谈视频语料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
可比语料库构建与可比度计算研究综述
消除隔阂,呈现新面孔
掌握八大考点玩转非谓语动词(二)
特殊句式
英语教学中真实语料的运用
关心健康状况的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