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克罗恩病患者肠组织中lncRNA CCAT1 的 表达与预后的关系

2022-08-02解凤妮

国际消化病杂志 2022年3期
关键词:肛周结肠癌炎性

王 娟 解凤妮

克罗恩病(CD)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肠病(IBD),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肠炎和肠梗阻等。CD 的发病原因尚未明确,可能与遗传、微生物和环境因素等导致的胃肠道免疫反应失调密切相关[1]。研究表明,CD 的发病率除了在30 岁左右的青年人群中存在高峰外,在60~80 岁的人群中存在第二高峰[2]。近年来,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老年CD 患者的数量不断增多。由于临床医师对老年CD 缺乏警惕性,易将其误诊为肠癌、阑尾炎等其他疾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CD易反复发作,需要长期监测患者的疾病活动。目前主要的监测方式多为侵入性检查,费用高且耗时,并不适合作为临床常规检查[3]。因此,亟需寻找一种新的、准确度较高的生物标志物。

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是一类长度超过200 个碱基的非蛋白质编码转录本,在功能基因组学中属于一种新型的调控基因。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lncRNA 在细胞生长、发育、分化、凋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结肠癌相关转录因子1(CCAT1)定位于人类染色体组8q24.21,其最初被证实作为癌基因在结肠癌组织中高表达[4]。近年来研究发现,CCAT1 在其他消化道肿瘤乃至肺腺癌、卵巢癌组织中也呈高表达[5]。Ma 等[6]的研究发现,CCAT1 在炎性组织中表达上调,可通过miR-185-3p/肌球蛋白轻链激酶(MLCK)信号通路促使IBD 发病。本研究拟通过检测CCAT1 在CD 患者炎性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以期为CD 患者的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研究的93 对样本[包括炎性组织及炎性组织旁经病理检查证实的正常(非炎性)组织]选自2017 年3 月至2019 年3 月在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肠镜及病理诊断确诊的CD 患者。CD的诊断标准参照《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2012 年·广州)》[7]。纳入标准:(1)年龄>60 岁;(2)接受了结直肠镜检查;(3)首次就诊; (4)参与本研究的患者及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急性感染性肠病;(2)合并心、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 (3)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4)入组前服用了抗炎药物。93 例患者中男性49 例,女性44 例,年龄61~85 岁,平均年龄为(66.28±12.37)岁。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临床资料收集

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病变部位(包括末端回肠、回肠、回结肠、上消化道、回结肠+上消化道)、疾病行为(包括非狭窄非穿透型、狭窄型、穿透型)、有无肛周病变及治疗方案等资料。

1.3 CCAT1 表达水平检测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法检测CD 患者肠道炎性组织及正常组织中CCAT1 的表达水平。使用TRIzol 试剂提取CD 患者肠道炎性组织和正常组织标本中的总RNA,使用NanoDrop ND-2000 分光光度计测定RNA 的浓度和纯度。使用PrimeScriptTMRT Master Mix 试剂盒将总RNA 反转录成cDNA。使用SYBR®Green PCR 试剂盒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条件:95 ℃预变性10 min;95 ℃变性20 s,60 ℃退火30 s,72 ℃延伸30 s,共40 个循环。以U6 作为内参,采用2-ΔΔCT法计算CCAT1 的相对表达量。引物序列见表1。

表1 引物序列

1.4 随访

参照《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2012年·广州)》[7]对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在患者出院1周后通过门诊或电话的方式进行为期3 年的随访,每月随访1 次,随访截至2022 年3 月,终点事件为患者死亡。患者在3 年内出现并发症(肠梗阻、肠瘘、腹腔脓肿、肠穿孔、复杂肛瘘、消化道大出血)、行肠切除手术及发生CD 相关死亡等情况时,被认为是预后不良;若患者在就诊后的3 个月内出现上述情况,则不纳入分析。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2.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 回归法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采用ROC 曲线评估CCAT1 判断CD 患者预后的效能。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CCAT1 在CD 患者炎性组织及正常组织中的表达

实时荧光定量PCR 检测结果显示,CD 患者炎性组织中CCTA1 的相对表达量为5.21±0.46,显著高于正常组织(1.01±0.0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的基本资料比较

根据患者的预后情况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n= 52)和预后不良组(n=41)。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BMI 及病变部位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预后不良组中疾病行为为狭窄型及穿透型者、肛周病变者、首次治疗时使用糖皮质激素者的占比均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见表2。

表2 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的基本资料比较

2.3 CCAT1 判断CD 患者预后的效能

本研究结果显示,预后不良组的炎性组织中CCAT1 的相对表达量为6.88±0.72,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4.03±0.4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D 患者炎性组织中CCAT1 的表达水平判断CD 患者预后的ROC 曲线下面积(AUC)为0.932(95%CI:0.878~0.986),最大约登指数为0.826,最佳截断值为5.33,敏感度为0.902,特异度为0.923。见图1。

图1 CCAT1 判断CD 患者预后的ROC 曲线

2.4 影响CD 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

将CD 患者的预后情况作为因变量,将单因素分析中可能与CD 患者预后有关的项目(疾病行为、肛周病变、首次治疗时使用糖皮质激素、炎性组织中CCAT1 水平)作为自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结果显示,疾病行为、肛周病变、首次治疗时使用糖皮质激素及炎性组织中CCAT1的水平均为影响CD 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

3 讨论

近年来,CD 的发病率在中国呈升高趋势[8],该疾病高昂的治疗费用给患者的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令人遗憾的是,目前尚无能够完全治愈CD 的方法。

表3 影响CD 患者预后的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

lncRNA 广泛表达于真核细胞中,可参与调控不同水平的基因表达,参与组蛋白修饰、染色体重排、转录激活与干扰等过程。研究表明,lncRNA参与了CD 的发病机制[9-10]。CCAT1 是一种长度为2 628 nt,与基因突变热点区转录因子c-Myc 相连的lncRNA。研究显示,CCAT1 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结肠黏膜组织,且其异常的高表达能促进结肠癌的发生和发展[11]。IBD 被认为是结直肠癌的癌前病变,结肠上皮的慢性炎性反应可导致结肠癌的发生[12]。非肌肉肌球蛋白Ⅱ(NM Ⅱ)在肠道上皮屏障的调节中起重要作用,抑制其表达可增高肠上皮细胞的细胞旁通透性。NM Ⅱ的激活受到肌球蛋白轻链(MLC)磷酸化的调节,Rho 相关激酶(ROCK)和肌球蛋白轻链激酶(MLCK)参与了这一过程,CCAT1 的过表达可通过激活MLCK 和MLC 磷酸化影响小肠黏膜的屏障功能[6,13-14]。由此推测,CCAT1 可通过上述机制参与IBD 的发生和发展。

本研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 检测发现,CD患者炎性组织中CCAT1 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织,且预后不良组的炎性组织中CCAT1 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这提示CD 患者炎性组织中CCAT1 的表达水平与预后有关。ROC 曲线分析结果显示,炎性组织中CCAT1 水平预测CD 患者预后的AUC 为0.932,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902 和0.923,这提示CD 患者炎性组织中CCAT1的表达水平判断患者预后情况具有较高的效能。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发现,疾病行为、肛周病变及首次治疗时使用糖皮质激素均为影响CD 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这与李珍艳等[15]的研究结果相符;此外,本研究指出炎性组织中CCAT1 的表达水平也是影响CD 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综上所述,CD 患者炎性组织中CCAT1 的表达水平越高,提示患者发生预后不良的风险越高,检测炎性组织中CCAT1 的表达水平有助于临床医生判断患者的预后情况。本研究作为一项单中心、小样本量的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今后,课题组将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研究进一步验证本文的结论。

猜你喜欢

肛周结肠癌炎性
中西医联合治疗慢性肛周湿疹1例
炎性及心肌纤维化相关标志物在心力衰竭中的研究进展
高位肛周脓肿给予切开挂线引流术的治疗效果
局部枸橼酸抗凝对体外循环心脏术后AKI患者NLRP-3及下游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体会
探讨腹腔镜手术在横结肠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结肠内支架联合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在结肠癌合并急性梗阻中的短期及中期疗效分析
腹腔镜下横结肠癌全结肠系膜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腹腔镜治疗结肠癌27例临床观察
以肛周扁平湿疣为皮肤表现的二期梅毒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