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渡期城郊融合型村庄规划重点及优化策略
——基于柳州市鹿寨县窑上村的探索
2022-08-02刘灿
刘 灿
广州人居城乡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广东 广州 510220
2019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标志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的顶层设计基本形成,同时也意味着我国全面进入新旧规划体系交替的过渡期。村庄规划作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乡村地区的详细规划,既要坚持自上而下”的目标传导[1],又要探索“自下而上”的信息反馈[2]。在过渡期,村庄规划面临着与现有规划衔接,各级国土空间规划对接,以及探索上位规划缺失情况下的规划编制等诸多新的问题。
城郊融合型村庄具有鲜明的城乡二元性特征,是村庄规划最为复杂的区域之一[3,4]。过渡期迫切需要总结城郊融合型村庄规划理论和实践经验,本文在梳理城郊融合型村庄的发展定位的基础上,明确过渡期村庄规划的重点,并通过实际案例探索城郊融合型村庄规划编制优化提升策略。
1 过渡期城郊融合型村庄的规划重点
1.1 衔接和引导城镇发展边界
城镇国土空间规划正在开展,原有的城规和土规是村庄规划范围确定的主要依据。但“两规”在规划目标、技术口径等存在显著差异甚至矛盾,这导致城郊融合型村庄规划的范围变得模棱两可,不仅增加后期规划调整的频率和幅度,也对村庄规划的科学性和严肃性造成挑战[5]。
城镇国土空间规划已开展的地区,目前正在开展“三区三线”划定、专题研究等前期工作。一是初步划定的城镇发展边界面临随时调整的可能性,衔接存在难度;二是率先启动的城郊融合型村庄规划也是城镇发展边界划定的依据,可以通过综合分析预留空间,“自下而上”地引导城镇发展边界地划定。
1.2 构建村民受益的产业体系
城镇外溢产业既有旅游休闲等城镇空间难以承载的特色产业,也有城镇发展转移淘汰的落后产能。这就要求在村庄规划中,要综合分析并加以筛选,特别是对生态环境和村民健康有重大影响的产业,在规划中要提出明确的准入和逐步腾退的措施[6]。必须培育村民受益的特色产业,产业发展要立足市场需求和自身禀赋,充分考虑产业的带动性和附加值[7]。在培育特色产业的基础上,拓展一二三产联动的多层次产业体系,增强村民的参与性与实际收益。
1.3 完善村庄多样化服务设施
城郊融合型村庄受城镇和村级配套服务的双重辐射[8],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相对完善。根据调研和问卷访谈,村民诉求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随着农业产业化进程的推进,需要包括精深加工、冷链仓储、产品展销等与现代化生产加工相匹配的设施;二是灌溉农渠、机耕道、水电等农村目前普遍存在短板的农田水利设施;三是满足不同需求的文化活动室、广场戏台、健身场所等公共空间和文化生活服务设施。
1.4 提升乡村风貌和乡土特色
在生态环境、生活气氛、景观风貌乃至建设尺度和强度上,村庄与城镇明显不同。这种差异性,是村庄特色营造、产业发展乃至文化认同的重要基础[9]。城郊融合型村庄景观风貌提升具体而言重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加强对村域山水环境保护和修复,维持整体风貌格局;二是加强对村民建房的控制及引导,实现整体建筑风貌的协调,并提取文化元素,彰显特色;三是加强对村口、主要道路、水系乃至广场等重要节点的设计,为重要的民俗及节庆活动提供展示及活动空间。
2 窑上村核心问题梳理
2.1 现状情况概述
窑上村地处柳州市鹿寨县城关镇,与县城隔江相望,且通过一桥、二桥直接联系。窑上村临近铁路客运站、县城汽车站等交通枢纽,距离高速互通口仅4公里车程。根据规划,窑上村江北小区、甫里屯及窑上屯大部分已经纳入城镇建设范围,并有县二中、城关变电站等多个已建或待建项目布局于此。
2.2 村庄规划面临的核心问题
2.2.1 村庄规划范围缺乏依据
由于鹿寨县国土空间规划还在开展,窑上村规划范围缺乏最新的依据。而根据2020年到期的县城总体规划及土地利用总规,窑上村划入城镇建设区的范围分别为548公顷和148公顷,差距达到370公顷。为尽量减少规划反复,如何科学确定城镇发展边界外的村庄规划范围成为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2.2.2 村庄产业低效且不环保
窑上村第一产业以水稻、柑橘、牲畜等传统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产品不成规模且附加值较低。第二产业主要为木板厂、砖厂等等传统加工业,拥有鹿寨国营林场等几十家木板厂及3个黏土砖厂,环境破坏较严重,面临环严峻的环保压力。整体而言各产业要素分散混杂布置,产出低效。养殖业、黏土砖厂等对城市水源、山体植被等造成较大的环境破坏。
2.2.3 多样化配套设施不足
窑上村配套设施整体相对完善,不仅有爱心医院、二中、冷链批发市场等多个大型设施,村内村委会、敬老院等设施也均有设置。但目前存在2个不足:一是各村屯的配套设施存在较大差距,石鼓、甫里等村屯拥有高标准配套设施,而三道、新村等村屯不仅缺乏污水处理等设施,健身运动场、老年活动室公共空间更是缺乏。二是村民普遍反映机耕道、电网、冷库等农业设施不足。
2.2.4 村庄整体风貌不协调
窑上村山水洲田要素丰富,村屯布局紧凑格局清晰,靠近县城的甫里屯以及环广西自行车世界巡回赛赛道沿线村屯均进行了风貌改造,特别是石鼓屯作为村屯改造的典范,乡土风貌特色浓郁。但其他村屯内部风貌不协调,首先是村民建房的样式、高度、景观配置等缺乏有效的导控,土洋混搭,蓝色铁棚、水泥硬化坪等现象随处可见,其次村屯入口、广场等节点空间毫无特色,缺乏休闲游憩等特色场所和设施。
3 村庄规划提升策略
3.1 明确村庄规划范围与衔接要素
3.1.1 预测规划范围
鹿寨县积极推进与柳州市区同城化发展,通过分析近年政府发展战略和重点项目建设情况,明确了鹿寨县城空间拓展的重点是西南部的柳州市区和东部的阳鹿高速区域。进一步对比原“两规”城镇发展边界与第三次国土调查数据(图1),发现鹿寨县的建设用地远未突破原有土规边界。因此以该边界为基础,考虑现有项目和村屯集聚区范围,初步划定窑上村涉及的城镇发展边界为135.64公顷(图2),并以此作为佐证依据支撑鹿寨县国土空间规划。确定窑上村村庄规划范围为1196.92公顷,研究范围为窑上村行政区范围(图2)。
图1 县城控规覆盖村域(红线区域)与土地利用规划(玫红线区域)覆盖村域范围
图2 窑上村村庄规划范围确定
3.1.2 落实衔接要素
为满足鹿寨县城未来功能拓展的需求与弹性,延续县城发展的理念。需根据原县城总控规和待建项目情况,明确规划范围内的衔接要素。功能要素方面,根据控规的产业发展指引,落实窑上村南部综合服务功能,北部山林保育功能,洛清江沿岸水体保护功能。交通要素方面,落实规划十二路等在建或待建的道路交通线路,并与村庄内道路交通做好衔接。设施要素方面,落实防洪堤、甫里屯停车场等重点待建设施。
3.2 构建绿色高效的产业体系
3.2.1 三产融合发展规划
首先根据村庄发展定位,确定窑上村产业发展的总体目标为:现代农旅产业融合示范区。其中村内页岩砖厂资源消耗型企业在规划中逐步退出,规模木材厂整体搬迁入县木材产业园,并在产业中考虑对原有用地的土壤修复;减少现有种植业品种,重点发展鹿寨柑橘、精品蔬菜等高附加值和市场前景的品种并进行规模化种植;对现有兽禽养殖企业,逐步退出不符合生态需求的小散养殖,水源保护区内需整体搬迁。
最后提出建设现代精品果蔬种植示范基地、农旅休闲体验及综合服务中心两大产业发展策略。现代精品果蔬种植示范基地建设方面,通过特色品种选种,推行立体复合农业增加效率,并延伸产业链,形成现代种植—加工—展销全方位产业功能。引进和扶持龙头企业,实现公司与农户共赢;农旅休闲体验及综合服务中心方面,通过构建一套完整的观光游览体系、打造四大核心景观吸引点、提升村屯重点建筑和环境景观三大策略,构建“美丽窑上”—乡村吸引物体系。并依托广西公路自行车赛、鹿寨蜜橙等功能延伸旅游项目,通过游览线路串联、节庆活动等引爆乡村旅游。
3.2.2 产业准入清单制定
基于城郊融合型村庄更容易接受产业辐射,可能遭受负面影响的实际情况。在村域范围制定农林畜牧业、采矿业等7大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其中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生态保护红线范围被列为禁止开发区,依法确定应永久性保护,不得占用、开发。而且村庄建设边界内被列为限制开发区,严格限定产业种类清单。再者各村屯在村域产业负面清单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可细化增加。清单之外的,各类市场主体皆可依法平等进入。
3.3 保障多样化设施需求
3.3.1 生产性服务设施完善
根据窑上村产业规划分区和重点项目发展需求,重点配置3类服务设施。一是完善产业链上下游的蔬菜加工基地、田园超市、家庭农庄、物流冷链等独立性功能设施。二是为满足现代化农业种植需求所配置的管理储运房等附属管理设施,三是完善深入到农业产业区的标准机耕道、配电线路、水肥一体等现代化农田水利设施,包括对原有灌排农渠、坑塘水体的修整完善。
3.3.2 生活性服务设施完善
根据窑上村发展需求,重点完善三类生活性服务设施。一是改善村民人居环境的改厕、给排水等设施,包括配置化粪池、污水处理池、垃圾分类收集站等。二是村民公共活动所需设施和空间,包括健身活动场地、老年活动室、儿童活动室等。三是提升村屯面貌和归属感的景观小品,包括入口牌坊,特色标志系统等。从空间配置上根据村屯基础,主要对设施相对缺乏的三道屯、新村屯进行配置。
3.4 引导和提升村庄特色风貌
3.4.1 生态修复和整治
以修复生态景观格局为主导,对村域山、水、林、田、村生态环境进行系统恢复及综合整治。通过对林地、水源保护区、水河口进行整体保护修复,对农田和聚落环境进行综合整治,实现窑上村生态系统的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根据区域功能及整治对象将窑上村生态修复及综合整治分为林地整治区、水体整治区、农田整治区、聚落整治区四大区域,针对性提出修复和整治措施,并优先纳入近期建设项目。
3.4.2 村民建房导控
村民建房导控包括现状农房改造提升和新建房屋建设两个方面的引导。现状农房改造提升方面,首先通过调研县城飞鹿大道、鹿寨大桥沿线以及窑上村最具特色的石鼓屯的现有建筑风貌,梳理出可提取延续和需要摈弃的元素,以确定窑上村现状房屋改造意向。其次对县道沿线、村屯入口及现状红砖裸露建筑等重点改造对象分别提出改造措施。再者为提高可操作性,制定涉及建筑材料、地面铺砖、门窗装饰等各要素的菜单式改造引导表,村民可根据现状房屋实际情况做优化提升。
据自治区村庄规划导则文件等要求,重点包含住宅用地面积、住宅选址、住宅建设三个层面。一是规定平原地区宅基地不大于100平米,山地、丘陵地区不大于150平米。二是新建住宅不得占用基本农田、生态红线等住宅选址禁忌。三是针对具体建设,提出住宅层数层高与朝向要求、住宅退让道路红线要求、住宅间退让间距的管理要求。
3.4.3 节点空间设计引导
为保证村民充分理解设计意图,选取村内省级示范村屯—石鼓屯作为样板。村屯入口设计方面,通过古树、绿植、地域草本、藤蔓植物烘托整体村屯氛围,建设特色入口大门,并通过增加红瓦坡顶、白墙红框、乡土贴面等构件实现入口风格的特色化;道路沿线方面,步行道路尽量采用当地石材贴面,挡土墙砌筑做乡土化处理;活动广场通过保留古树、设计地域特色小品等元素提升空间趣味性和归属感;水系周边步行道可砌筑鹅卵石,增加篱笆,并增加休息平台等观光游览设施。
4 结语
当前“多规合一”村庄规划正在处于由局部试点向全面铺开的重要阶段。本文选取城乡融合的典型区域—城郊融合型村庄,明确其发展定位和规划重点。并以窑上村为例,梳理了村庄面临的核心问题,针对性提出明确村庄规划范围与衔接要素、构建绿色高效的产业体系、保障多样化设施需求以及引导和提升村庄特色风貌4大优化策略。在当前村庄规划普遍前置于国土空间规划的过渡期,实践中总结的经验有待在继续的事件中进一步完善,但该规划探索的阶段性成果对城郊融合型村庄规划乃至建房管理具备一定的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