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产前超声、MRI评估胎儿胼胝体发育不全的临床价值对比分析*
2022-08-02张静谊郭为横
张静谊 郭为横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平谷医院超声科 (北京 平谷 101200)
胼胝体是人体大脑中联合左、右大脑半球新皮质中一处很厚的纤维板,属于两侧大脑之前信息沟通的重要通道[1]。胼胝体发育不全(agenesis of corpus callosum,ACC)属于神经系统畸形中的一种,发病率在0.7%左右,通常在胎儿时期即可出现,并会伴随着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畸形或染色体异常、先天性代谢异常等遗传综合征出现[2]。ACC也是神经系统损伤中的高危险因素。ACC可分为部分性胼胝体缺失(partial agenesis of the corpus callusom,PACC)与完全性胼胝体缺失(complete agenesis of the corpus callusom,CACC),其中PACC 预后较差。产前常规检查是有效开展优生优育的办法,对于ACC的临床诊断也有着重要的意义,超声检查是目前最普遍的产前检查手段,但由于其二维切面间接征象较隐匿,不包括有正中矢状切面观察诊断,导致临床漏诊率较多,尤其是PACC漏诊常见[3-4]。而MRI作为无创在产前胎儿检查中具有重要的使用价值。因此,本文旨在对比分析超声、MRI评估胎儿胼胝体发育不全的临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收集本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40例在产前检查中疑似胎儿ACC的孕妇临床资料,后经引产后病理检查确诊存在ACC。孕妇年龄为23~38岁,平均年龄为(25.73±3.13)岁,检出孕周(22±2)周,其中,PACC18例,CACC 22例;40例患儿中有8例合并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畸形存在,3例合并存在脂肪瘤;3例合并脑裂畸形或灰质移位;1例合并脑穿通畸形;1例合并Dandy-Walker。所有孕妇均进行经腹壁超声及MRI检查。
纳入标准:均为单胎妊娠;所研究对象均知晓并同意本次研究;所研究对象相关资料完整;在孕早期与中期血清检查结果为高风险,存在有因素不明的自然流产史、死产史及畸胎史,入选孕妇妊娠结局明确。排除标准:依从性不佳者;有其他严重心、肝、肾等疾病者;中途退出者;多胎妊娠。
1.2 方法
1.2.1 超声检查 仪器选择:德国西门子公司,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仪。体位选择:孕妇平躺与检查床上,取仰卧位。探头频率设置为4.0MHz,检查部位:经腹部扫描。在常规的颅脑横切面检查完成后,对颅脑矢状切面和冠状切面进行细致检查。对可疑胎儿在经过胎儿的脑枕部矢状面显示出侧脑室后,探头可向内侧略侧,在正中矢状切面显示完整胼胝体,以此测量出断面的长经,在通过胎儿丘脑水平横切面清晰显示脑中线结构,在于透明隔处将探头90°旋转从冠状切显示胼胝体,可测得胼胝体厚度、宽度。所获图像由专业医生进行诊断、评价。
1.2.2 MRI检查 在经腹壁超声检查后24h内使用核磁共振扫描仪检查。扫描前:选择8同相控阵体部表面线圈,孕妇以足先进,以仰卧位或者是左侧卧位。扫描部位:孕妇腹部定位扫描,对胎儿颅脑、胸腹进行横断面、矢状面、冠状面的常规定位扫描,快速自旋回波(fast spin echo,FSE)横断位 T1WI 加频谱特异式脂肪抑制(SPIR),扫描参数:TR 600ms,TE 15ms,翻转角 90°, FOV 300mm , 层厚 5.0mm 。常规横断位 T2WI 加 SPIR技术扫描,扫描参数 :TR 4300ms , TE 110ms , 翻转角 80°,层厚5mm,无间距,2次激励,FOV 300mm 用 TI-FFE 序列(非相关梯度回波射频扰相)3D 成像技术:R 10 ms,TE 5.3ms, 翻转角25°。图像后处理由专业医生进行诊断、评价。
1.3 观察指标以引产后尸检结果为基准,计算不同检查对ACC诊断准确率,并分析所得超声及MRI图像。
1.4 统计学方法本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平均数±标准差(±s)描述;计数资料通过率或构成比表示,并采用χ2检验,均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不同检查对ACC诊断准确率的影响超声检查对ACC诊断准确率为77.50%,MRI诊断准确率为97.50%,超声检查 明显低于MRI检查,两者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检查对ACC诊断准确率
2.2 图像分析超声表现:从胎儿横切面观察可见脑室前角变窄,后角则又明显扩张情况,胎儿大脑半球内侧缘之间蛛网膜下腔变宽,中心处大脑镰又三条线形成,透明隔腔明显减小或消失(透明隔腔宽度<3mm为减小)(见图1~图2)。18例PACC患儿出现透明隔腔减小或消失、侧脑室增宽呈泪滴样、第三脑室扩大上抬、三线征比例分别为9例(50.00%)、7例(38.88%)、5例(27.77%)、4例(22.22%),CACC患儿分别为22例(100.00%)、19例(86.36%)、20例(90.90%)、21例(95.45%)。
图1 为超声侧脑室横切面图,可见侧脑室为“泪滴”状。图2 可见第三脑室上抬,可见“十字”征。图3~图4 MRI可见T1WI轴面,中线部位大脑半球间可见类圆形长T1异常信号影(图3箭头所指);双侧侧脑室前后角平行分离,大脑半球间类圆形长T2异常信号影,考虑脂肪瘤(图4箭头所指)
MRI表现:在矢状面、冠状面及轴面上均可见胎儿胼胝体不显示或部分不显示,透明隔间腔扣带会缺失,双侧脑室增宽,通常以后角为主;横断面可见“泪滴状”,第三脑室表现异常增宽且上移,与增宽的大脑纵裂池相连(见图3~图4)。
3 讨 论
胼胝体在大脑皮质发育、学习功能、记忆功能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ACC可引起癫痫、精神分裂症、痴呆等疾病,发育情况也代表了脑部神经的总体发育情况[5]。ACC并不能治疗,在妊娠期及时发现ACC意义重大。且在一般只有在孕20周才可对胼胝体发育情况作出诊断,此段时期属于胼胝体的正常生长过程[6]。CACC患者的第三脑室会存在有不同程度的扩张情况,并会出现现头侧偏移的情况,侧脑室会随之增大向外移位,其透明隔间腔会消[7]。由于尾部属于最晚发育部分PACC多见尾部缺如,三脑室和侧脑室并无明显前移情况,但会有侧脑室三角区、侧脑室后角的明显扩张[8]。
超声检查作为目前临床最普遍的产前筛查手段,由于分辨率低、成像方位受到限制等影响导致其在诊断ACC中存在一定局限性,无法直接显示出胎儿完整的胼胝体[9-10]。其临床诊断也需依靠间接征象。侧脑室前角以及体部向外部展开,其中线靠拢结构消失,双侧脑室出现平行状;侧脑室增大出现“泪滴”状,可见横切面图侧脑室前角变得窄小,而后角和三角区域增大,出现前窄后宽情况;透明隔间腔完全消失;胎儿的第三脑室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大并有上移情况,其径线变大,可见中线区域有囊肿状等为ACC间接征象[11]。如果患儿间接征象不明显、医生经验不足以及胎儿体位等影响会加大诊断的难度。在本文中其漏诊9例,可能由于超声检查无法显示脑部实质病变导致,提示在临床中可结合高度怀疑ACC者需要结合其他检查行进一步确诊[12]。MRI与超声检查一样作为无创检查,但分辨率、成像方位均优于超声检查,且不会受胎位、孕期的干扰,在检查中可更直观显示出胎儿胼胝体情况,也可观察胎儿是否存在其他系统畸形。在本研究中发现,超声检查对CACC诊断局限性较大,诊断准确率明显低于MRI检查,MRI对胎儿胼胝体不全检出准确率为97.50%,与以往文献研究结果相符[13]。且在以往有文献研究提出对于复杂性的胼胝体不全MRI检出率高于超声检查[14]。结合以往文献分析,超声、MRI均为ACC诊断有效手段,但超声检查无法直接对胎儿胼胝体情况作出诊断,需依靠间接征象来查明,而MRI检查直观的观察到胎儿是否患有ACC,并可反映出其他神经系统畸形[15]。
综上所述,MRI检查评估胎儿ACC的临床使用价值高于超声检查,在临床中对于超声检查无法确诊的ACC可进一步使用MRI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