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80例突发性耳聋伴眩晕症状患者临床特征、MRI影像学特点及临床转归分析

2022-08-02宋玉强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2年8期
关键词:前庭持续时间突发性

韩 丽 宋玉强

1.青岛大学(山东 青岛 266000)

2.昌乐县人民医院眩晕疾病科(山 东 潍坊 262400)

3.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山东 青岛 266000)

突发性耳聋是指在72h内突然出现的、原因不明的神经性听力损伤,是临床常见的耳鼻喉科急症,年发病率在5~30/10万左右[1]。突发性耳聋发病时多伴有耳鸣、耳堵塞感、恶心呕吐和眩晕等,其中眩晕是突发性耳聋发病时常见的前庭症状之一。研究发现,突发性耳聋伴眩晕患者的预后较不伴眩晕患者的预后更差,且由于患者剧烈的眩晕感,常会掩盖耳鸣及听力下降等症状,导致误诊,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严重影响[2-3]。当前,有关突发性耳聋伴眩晕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有学者认为部分患者可能存在膜迷路积水,但缺乏较为直观的影像学资料[4]。基于此,本研究以80例突发性耳聋伴眩晕患者为对象,分析了突发性耳聋伴眩晕症状患者的临床特征、MRI影像学特点及临床转归情况,以期为突发性耳聋伴眩晕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80例突发性耳聋伴眩晕患者(伴眩晕组)和同期治疗的75例突发性耳聋不伴眩晕患者(不伴眩晕组)的临床资料。其中,伴眩晕组男46例,女34例,年龄30~65岁,平均年龄(45.37±8.47)岁;单侧耳发病75例,双侧耳发病5例。不伴眩晕组男39例,女36例,年龄30~68岁,平均年龄(46.83±7.62)岁;单侧耳发病68例,双侧耳发病7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发病耳侧等临床基线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临床检查符合突发性耳聋的诊断标准[5],在听力损失前后或同时出现眩晕症状,并伴随恶心、呕吐和头痛等症状;患者性别不限;排除标准:经检查为中耳病变、蜗后占位病变患者;存在前庭神经炎、继发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因血管疾病、外耳道阻塞外伤等导致的耳聋;经检查存在恶性肿瘤患者;存在严重认知功能障碍,难以配合治疗患者。

1.2 治疗方法患者住院期间接受激素、血管扩张类药物、改善内耳循环类药物、神经营养药物等治疗。治疗前3d,给予患者地塞米松磷酸钠滴注治疗,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10mg/d,连续治疗3d 后改为5mg/d,继续治疗3d。此外,给予患者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前列地尔注射液和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1次/d。

1.3 MRI检查所有突发性耳聋伴眩晕患者均接受MRI检查,所有操作均由同一位经验丰富的耳科医师操作。患者取坐位,常规消毒外耳道和骨膜后,使用2%的丁卡因麻醉骨膜表面10~15min,于双侧股室内注射0.4~0.5mL钆喷酸葡胺稀释液(钆喷酸葡胺注射液使用生理盐水按1∶7稀释),注射后嘱咐患者头后仰休息30min,休息期间注意少说话、尽量不做吞咽动作,待24h后行MRI扫描。采用3.0T磁共振机(德国西门子公司)进行扫描,扫描序列:T2WI,TR=6000ms,TE=96ms,层厚:3mm;3D-FLAIR序列:TR=6000ms,TE=388ms,空间分辨率:0.5mm×0.5mm×0.5mm,扫描时间=5min。图像处理由两位经验丰富的影像科医生进行双盲评估,行MPR及MIP三维重组,计算耳蜗底转与同层脑干信号的强度比,分析膜迷路积水情况。

1.4 辅助检查所有突发性耳聋伴眩晕患者均接受纯音测听、声导抗、听性脑干反应测听、言语测听、前庭功能(眼视动、冷热试验、前庭诱发性肌源性电位等)、颞骨CT扫描和颈动脉及椎动脉超声检查。

1.5 观察指标(1)基本临床特征: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数据,包括患者性别、年龄、发病耳侧、听力损失程度、听力曲线分型等。其中,听力损失程度:25dB HL<听力损失≤40dB HL为轻度;40dB HL<听力损失≤60dB HL为中度;60dB HL<听力损失≤80dB HL为重度;听力损失>80dB HL为极重度[6]。听力曲线分型:低中频中任意频率下降水平≥15dB为低中频下降型;2000Hz以上任意频率下降水平≥15dB为中高频下降型;听力下降,500Hz、1000Hz、2000Hz和4000Hz平均听阈≤80dB为平坦型;听力下降,500Hz、1000Hz、2000Hz和4000Hz平均听阈>80dB为全聋型[7]。(2)临床疗效:受损频率恢复至正常水平,或达病前水平为痊愈;受损频率提高水平≥30dB HL为显效;15dB HL≤受损频率提高水平<30dB HL为有效;受损频率提高水平<15dB HL为无效[8]。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3)分析突发性耳聋伴眩晕患者临床转归相关影响因素。包括眩晕持续时间、前庭功能、颈动脉及椎动脉功能、听力损失程度和听力曲线分型。

1.6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数据符合正态分布以表示,组间比较行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等级资料行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基本临床特征比较首诊时,伴眩晕组患者的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和冠心病等基础疾病的比例高于不伴眩晕组患者,听力损失程度高于不伴眩晕组患者(均P<0.05);治疗后,伴眩晕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57.50%,低于不伴眩晕组患者的73.33%(P<0.05);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发病耳侧和听力曲线分型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基本临床特征比较[n(%)]

2.2 突发性耳聋伴眩晕患者临床特征分析80例突发性耳聋伴眩晕患者中,眩晕持续时间≤1d有16例(20.00%),眩晕持续时间为2~7d的有33例(41.25%),眩晕持续时间为8~14d的有18例(22.50%),眩晕持续时间≥15d的有13例(16.25%);前庭功能检查结果显示,患者前庭功能正常的有34例(42.50%),前庭功能减退的有46例(57.50%);颞骨CT扫描结果均无明显异常现象;颈动脉及椎动脉超声检查结果显示,患者颈动脉存在硬化斑块的有37例(46.25%),患者椎动脉血流异常的有6例(7.50%)。

2.3 突发性耳聋伴眩晕患者MRI影像学特点分析80例突发性耳聋伴眩晕患者MRI均获成功,患耳的耳蜗底转与同层脑干信号的平均强度比为(2.16±0.68);85只患耳中,23只患耳(27.06%)存在膜迷路积水,MIP图像显示前庭信号减弱;62只患耳(72.94%)未见明显积水征象。

2.4 突发性耳聋伴眩晕患者临床转归相关因素分析治疗后,80例突发性耳聋伴眩晕患者中,痊愈7例(8.75%),显效15例(18.75%),有效34例(30.00%),无效34例(42.50%),总有效率为57.50%(46例/80例)。其中,眩晕持续时间≤1d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眩晕持续时间为2~7d、8~14d和≥15d的患者(P<0.05);听力损失程度为极重度的患者治疗有效率最低,明显低于轻度、中度和重度患者(P<0.05);听力曲线分型为全聋型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最低,明显低于低中频下降型、中高频下降型和平坦型(P<0.05);前庭功能正常与异常患者、颈动脉及椎动脉检查正常及异常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基本临床特征比较[n(%)]

3 讨 论

针对突发性耳聋的发病机制,目前主要有病毒感染学说和内耳供血障碍学说者两种学说,内耳供血障碍学说人为迷路动脉是内耳血液供应的主要动脉,当迷路动脉出现血栓、栓塞或血管痉挛时,会引发迷路动脉供血障碍,导致突发性耳聋[9];同时,由于迷路动脉进入内耳分为耳蜗总动脉和前庭动脉,当出现迷路动脉供血障碍时,患者的前庭功能也会受到影响,出现眩晕症状。而眩晕等前庭症状的出现则预示着疾病的严重性和病变的广泛性[10]。

本研究结果显示,突发性耳聋伴眩晕患者的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和冠心病等基础疾病的比例高于不伴眩晕患者,听力损失程度高于不伴眩晕患者,与孙国义[11]的研究结果类似,发现约有66.7%的突发性耳聋伴眩晕患者存在糖尿病或高血压等疾病。本组伴眩晕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为57.50%,低于不伴眩晕组患者,预后较差。Zhao等[12]认为眩晕的发生与患者的年龄、性别有关,高龄患者与女性患者在发病时更易出现眩晕症状,与本研究结果存在差异,可能是因为本研究样本数量较少。本研究中,突发性耳聋伴眩晕患者听力损失程度以极重度为主,可能与病变范围较大,累及耳蜗基底转和前庭结构有关。此外,突发性耳聋伴眩晕患者的听力曲线分型以全聋型为主,与以往报道一致[13]。既往研究认为,突发性耳聋伴眩晕患者存在膜迷路积水的可能[14]。本研究MRI检查结果显示,23只患耳存在膜迷路积水,MIP图像显示前庭信号减弱;62只患耳未见明显积水征象。注入造影剂后,钆对比剂广泛分布于外淋巴间隙,MRI显像表现为高信号,由于淋巴屏障的阻隔,内淋巴液呈低信号,提示为膜迷路。膜迷路积水后,低信号区即扩大,与刘颖等[15]的研究结果一致,提示MRI检查可直观显示膜迷路形态。本研究亦对突发性耳聋伴眩晕患者的临床转归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眩晕持续时间≤1d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眩晕持续时间为2~7d、8~14d和≥15d的患者,听力损失程度为极重度的患者治疗有效率最低,明显低于轻度、中度和重度患者,听力曲线分型为全聋型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最低,明显低于低中频下降型、中高频下降型和平坦型,提示突发性耳聋伴眩晕患者的临床转归与眩晕持续时间、听力损失程度和听力曲线分型有关。岳金静等[16]在伴发眩晕的突发性耳聋患者临床特征及诊治分析的研究中发现,眩晕持续时间越短,治疗效果越好,与本研究结果一致。提示患者发病后应及时就医,才能争取良好的预后。本研究中,前庭功能正常与异常患者、颈动脉及椎动脉检查正常及异常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无明显差异,可能与突发性耳聋伴眩晕患者并非均存在前庭功能异常,部分患者初始发病时若听力损失程度较为严重,后期病变可能会累及前庭,出现前庭功能异常等症状有关[17]。此外,颈动脉及椎动脉检查正常及异常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也无明显差异,这在以往研究结果中未得到有效证据,有待后续扩大样本量进行验证。

综上所述,突发性耳聋伴眩晕患者多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和冠心病等基础疾病,听力损失程度较高;MRI图像显示前庭信号减弱,可见膜迷路积水;突发性耳聋伴眩晕患者的临床转归与眩晕持续时间、听力损失程度和听力曲线分型有关,临床上应关注患者的相关症状,及时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案。

猜你喜欢

前庭持续时间突发性
突发性耳聋伴耳鸣患者提供个性化护理的方法与效果分析
前庭刺激对虚拟环境三维空间定向的影响及与空间能力的相关关系
人性化护理在治疗突发性耳聋中的应用及效果
被忽视的“前庭觉”
可处理突发性疾病的智能外套
乐乐缘何总摔倒
前庭神经炎 不可忽视的眩晕病
近10年果洛地区冻土的气候特征分析
外部冲击、企业投资与产权性质
The 15—minute reading challe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