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周青铜器铭文对文献的佐证与反证

2022-08-02王睿璿山西省彩塑壁画保护研究中心山西太原030024

收藏与投资 2022年7期
关键词:铭文青铜器文献

王睿璿(山西省彩塑壁画保护研究中心,山西 太原 030024)

青铜类文物是史学研究最重要的物证之一,尤其是两周青铜器的铭文资料,对历史溯源清流起到了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和影响。具体而言,两周青铜器可作为历史时间订正的坐标,更可以作为对历史事实的补充材料。考古学家通常将其作为第二重证据来验证历史文献的真伪。

根据王国维二重证据法对“伪史、信史”的辩证论述,作为人造物而存在的青铜铭文,当然有信与伪的争论。面对作为历史研究对象的青铜类文物,我们如何看待其铭文的信与伪值得思考。相较于汉代以后存在的各种稗官野史,青铜类文物创造伪史的可能性如何,价值何在,是否能够从中探索到历史事实之外的东西都是值得研究的议题。

人是有是非价值判断的社会动物,文字是这一特征最为显著的体现。除了能够反映当时人类社会的生活形态和审美追求外,青铜器作为人类创造物,特别是作为祭祀器具存在,可以反映早期人类社会发展历史,折射出当时人们的价值判断。

一、两周青铜器对历史考据的影响

长久以来,青铜器铭文始终是历史考据重要的一环。中国有长久的历史考据传统,金石学作为一项有历史传统的学艺,上讫春秋战国,历经汉唐,成于北宋,盛于晚清,直至民国,有一千余年的传统。尤其是有清一代,乾嘉学派考据之风大炽,同时这一时期也出土了一大批重要的青铜器,如乾隆年间出土的散氏盘,道光年间出土的虢季子白盘、西周毛公鼎等。1945年后,考古工作者发掘出不少有重大意义的青铜器,如20世纪70年代出土的墙盘、21世纪初出土的逨盘等,其上都有较长的铭文。这些出土的青铜器对研究三代历史尤其是两周历史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两周青铜器对历史考据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历史时间的订正和对历史事实的补充。

考古学通过地层学分析和类型学分析来鉴别人类遗物、遗址、遗迹的年代,构建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序列,发现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规律。在某些层面上,考古学和历史年代学是一而二,二而一的。我们通过扒梳两周青铜器上极为有限的历史描述,结合天体运动和古今历法,可以认定青铜器铭文能为两周历史断代提供佐证。在依据青铜器铭文进行历史断代研究方面,最为成功的实例是利簋和逨盘。

利簋,又名“武王征商簋”,其内壁铭文明确记载了“武王征商”之役发生在某年“甲子”日的早晨,“岁”星正当中天。天文学家依据铭中所记“甲子”日和“岁”在中天的天象,计算出武王伐纣的时间在公元前1046年1月20日,为武王伐纣确定了绝对年代。

西周毛公鼎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西周利簋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逨盘于2003年自陕西省宝鸡市眉县常兴镇杨家村出土。盘内底铸铭文21行,约360字,记载了单氏家族8代人辅佐西周12位王(文王至宣王)征战、理政、管治林泽的历史。逨盘铭文与文献和历年发现的金文记述基本吻合,如文武克殷、成康拓土、昭王征楚、穆王征战等。相较于1976年出土的只记述西周文、武、成、康、昭、穆六王事迹的墙盘,逨盘更完善地印证了西周各王世的重要史事。逨盘是对西周王室变迁及年代世系的明确记载,第一次印证了《史记·周本纪》所记西周诸王名号。

在考证历史事实方面,两周青铜器的作用尤为突出。两周青铜器铭文是反映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法制、礼仪情况的重要资料,如族系族谱、祭典训诰、宴飨田猎、动乱征伐、册命赏赐、奴隶买卖、土地转让、刑事诉讼、盟誓婚媾等内容,具有明确的书史性质。这些可贵的资料可以起到证信古史、补苴史书缺佚的作用。

郭沫若在《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初序中写道:“传世两周彝器,其有铭者已在三四千具以上,铭辞之长有几及五百字者,说者每谓足抵《尚书》一篇,然其史料价值殆有过之而无不及。”“而彝器除少数伪器触目可辨者外,则虽一字一句均古人之真迹也,是其可贵,似未可同例而论。”

二、两周青铜器对二重证据法的反正

王国维在《古史新证》中谈到了二重证据法:“吾辈生于今日,幸于纸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由此种材料,我辈固得据以补正纸上之材料,亦得证明古书之某部分全为实录,即百家不雅驯之言,亦不无表示一面之事实。此二重证据法,唯在今日始得为之。”王国维认同疑古派的部分观点,认为世传古史存在着大量的错讹、臆想的成分,尤其是百家众口,存在着难以辩驳的不雅不驯之言,因此他提出以辩证实证主义研究方法来补正传统历史的观点。

长久以来,“二重证据法”在历史研究领域被奉为圭臬和基石。这与顾颉刚在《古史辨》中提出的问题:“同是一首歌,两个人唱着便有不同。就是一个人唱的歌,也许有把一首分成大同小异的两首的。有的歌因为形式的改变以至连意义也随着改变了”存在异曲同工之意。考古工作者在工作中应该如何将这些复杂的信息还原到最接近真实的史实呢?

在大量的考古实践中,考古工作者遇到了很多“二重证据法”或者“多重证据法”无法解释的问题。最绕不开的一个问题是,当多种证据并存且互有矛盾时,该如何选择。

“二重证据法”并不能给考古工作提供一个证伪或证实的标准。当我们诉诸科学技术时,我们发现太多的问题是现有的科学技术所解决不了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当考古工作者手中的工具只剩下逻辑判断时,所有的人都会陷入自说自话的怪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逻辑,信文献的始终质疑实物,疑文献的又无法证伪,然后所有的人只能被动地等或有或无的考古发现来证明当前的问题。

徐天进在《晋侯墓地的发现与研究现状》中说道:“经五次发掘之后,明确了六位晋侯名号。按理讲,将这些名号与所出墓葬相对应,即可确定各墓的墓主。但事情并非如此简单。一是这些名号多与《晋世家》所记晋侯名字不合,因此不能一对应。唯有晋侯“稣”见于《史记·晋世家·索隐》(献侯籍下“《系本》及谯周皆作苏”),可定其为晋献侯之名,但又因晋侯稣钟铭文中的纪年与文献所记献侯在位的时间不合,而使问题变得愈发复杂。此外,还有一墓同时出土两三位晋侯作器的情况,这也给墓主的判断带来一定的困难。大家各抒己见,聚讼纷纭,迄今仍莫衷一是。……目前为止,还没有哪种意见可以为大家所普遍接受,而且似乎也看不到近期内取得一致性意见的可能。不论是要依钟铭来订正司马迁之误,还是坚信文献而试图改动钟铭之讹,都不是一件易事。该钟铭的面世使学人欣喜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难解的困惑。这个问题的彻底解决仍有待来日。”

相当一部分学者会反思“二重证据法”在历史研究中该起到什么作用。

西山尚志提出了“二重证据法”没有设想出土文献的记载有“伪”、二重证据法具有不证伪性、二重证据法是典型的证实主义等问题。

后晓荣等人在《背景与动机:“二重证据法”提出的学术反思》中提出:“这一方法仅适用于殷商史研究,并非许多后世学者所标榜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历史研究法,也不尽是被有些学者评价甚低、甚至否定为非科学的概念,这只是王国维在新材料大发现时代,针对殷商史研究有感而发的推论。”

在研究两周青铜器铭文时应当注意到,青铜器铭文事实上也是早期的历史文献,是第一手资料同时也是第二手资料,并不具有先天的真实性。相反的,其天然地具有文字的人文属性,存在传统文献会有的伪、讳、诬、漏、误等情况。

三、两周青铜器反映的价值判断

青铜器作为代表先进时代生产力的器物,不仅是权力、制度、经济、文化的象征,其背后更体现了当时社会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与传统文献相比,两周青铜器的铭文资料在这方面反馈的信息,更为直观、真实。即便有的两周青铜器铭文资料在很大程度上混入了铸造者的个人情感以致影响历史事实的判断,但在反映当时的社会文化时它必然是真实的,在这个层面上,两周青铜器的铭文资料始终是有价值的、无可替代的。

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长篇带铭铜器增多,最长者如厉宣时的“毛公鼎”,铭文长达497字。先周时期与后周时期的青铜器铭文较少,所以较多的长篇带铭文的铜器正是两周青铜器能直观反映青铜时代社会、文化、经济、政治最显著的因素。

连劭名在《东周青铜器铭文与传统思想》中提到,春秋王孙遗者钟、秦公簋、秦公镈、楚公逆钟等东周青铜器铭文都深刻地体现了先秦时期中平雅正、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陈彦辉在《“子孙永宝用”:商周青铜铭文不朽之思》中说道:“三不朽”正是铭文重点记载的内容,也是作器者需要“子子孙孙永宝用”的内容。商周铭文内容记载的都是当时非常重要的事件。器主认为具有永远保存的价值,因此才可以被庄重地铸刻成铭文保存。

“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两周青铜器铭文反映了铸造者的价值追求,铭文中的“三不朽”正是传统文化中传承有序、绵亘不绝的价值自觉。

从传统文献中也可一窥两周时期青铜器所反映的价值判断。

郑简公三十年(公元前536年)三月,子产铸刑鼎,并公之于众。这可能是中国有史记载的公布成文法的政府行为。可能是中国政治史、法制史上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之后不久,晋顷公十三年(公元前513年)晋国铸刑鼎。

孔子称其为亡国之举,“晋其亡乎!失其度矣。夫晋国将守唐叔之所受法度,以经纬其民,卿大夫以序守之,民是以能尊其贵,贵是以能守其业。贵贱不愆,所谓度也。文公是以作执秩之官,为被庐(今地不详)之法,以为盟主。今弃是度也,而为刑鼎,民在鼎矣,何以尊贵?贵何业之守?贵贱无序,何以为国?且夫宣子之刑,夷之菟也,晋国之乱制也,若之何以为法?”

作为历史实物的刑鼎如今可能已经佚失,但作为历史文献的补充,其背后反映的激烈的社会思想冲突、价值冲突,今日仍可以深入解读。两周青铜器铭文对补充相关资料研究历史规律、引导当代价值导向仍有镜鉴之处。

四、结语

两周青铜器铭文资料是传统历史文献极为重要的补充,在多个层面佐证了传统文献的真实性,不仅是证实更是证伪。两周青铜器铭文资料的研究更影响了传统的历史研究方法。笔者认为,对两周青铜器铭文的研究深刻地启发了考古工作者对“二重证据法”等传统考古研究方法的思考。假使有的两周青铜器铭文资料在掺杂了较多铸造者的个人情感以致影响历史事实的判断,但其仍能直观地反映当时社会的世界观和价值观,那么在这一层面上,两周青铜器铭文资料的价值是其他信息资料所无法替代的。

猜你喜欢

铭文青铜器文献
《文心雕龙》与《文选》铭文研究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青铜器的时代性与器型的演变
青铜器辨伪概论
后母戊鼎:沉淀在岁月里的青铜器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新见所谓“鱼匕”铭文再考
西周青铜器铭文书法艺术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