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会宁博物馆馆藏慈禧《蟠桃图》赏析

2022-08-02会宁县博物馆甘肃白银730900

收藏与投资 2022年7期
关键词:蟠桃慈禧太后慈禧

冉 升(会宁县博物馆,甘肃 白银 730900)

慈禧,叶赫那拉氏(1836—1908年),名杏贞,乳名兰儿,清文宗咸丰皇帝的妃子,清穆宗同治皇帝的生母,晚清人,喜好学丹青,练书法,热衷书画艺术。《清宫遗闻》记载,慈禧忽怡情翰墨,学绘花卉,又学作擘窠大字。其天资聪颖,经过一段时间练习摸索,进步很大,尤其是在缪嘉蕙等著名画家入宫指导后,其书画水平日进。由此可见,慈禧所作书画除附庸风雅、赏赐群臣外,在书法绘画上确实用心研习过。其画多为工笔花鸟,工细如绣织,较常作的题材也是“福”“寿”之类。本文主要以会宁县博物馆收藏的慈禧《蟠桃图》作品为例,从该作品的艺术语言、美术史、历史文化意义三个方面着手,分析慈禧太后在文化和艺术方面的修养和造诣。

一、从艺术语言的角度对《蟠桃图》的赏析

会宁县博物馆收藏的慈禧所绘《蟠桃图》,绢本,长129.5厘米,宽65.0厘米,工笔设色。作品上方正中钤有“慈禧皇太后御笔之宝”御玺一方,画面祥云缭绕中呈现九个蟠桃。使用艺术语言是表达艺术作品内涵的一种显性形式,可以说没有艺术语言就没有艺术作品,二者是人体和影子的关系,互促共生。门类不同导致艺术语言的表达不尽相同,就绘画类作品来说,线条、形状、光色等内容是绘画艺术语言的组成部分。笔者谨遵绘画类作品的艺术语言内容,对慈禧太后所作的《蟠桃图》作品进行赏析。在线条走向方面,整体上造型明亮、形象有趣、笔触自然、线条流畅、色彩清晰。《蟠桃图》中树干、树叶、山石、线条走向简单流畅,寥寥数笔即绘成蟠桃、树叶、草丛、山石,祥云,同时,不同的物体采用了不同的线条绘制方法。例如,在绘画蟠桃时,线条上采用了细而匀的高古游丝描;在绘画树干时又采用了偶有顿挫的钉头鼠尾描。线条的不同变化尽显绘画者已有的绘画功底和构思。在色调和色彩搭配方面,绘画者精益求精。据史料记载,慈禧太后为了使花鸟鱼虫更加逼真,绘制何种花草就将何种花草捣碎,取其液体进行绘画,以使绘画作品的色调接近真实花草。就《蟠桃图》一画而言,经过百年时间洗礼,其作品之上的绿叶、粉桃、青石、祥云依旧色彩鲜亮,引人入胜。在整体构图方面,《蟠桃图》采用了中央主体构图法,其中“慈禧皇太后御笔之宝”朱文小篆大印位于作品的正上方,作品下半部分由九个蟠桃以及多片树叶和祥云组成。整体构图尽显端庄大气,政治寓意为众星捧月,完美地诠释了绘画者的个人地位和欲望,用意巧妙而又令人心领神会。综上所述,慈禧太后的《蟠桃图》是依靠艺术语言来打动人心的一幅绘画作品,不仅是对客观事物的简单再现,还是绘画者精神世界和内心需求的一种表达。

二、从美术史角度对《蟠桃图》的赏析

初看慈禧太后的《蟠桃图》,很多欣赏者觉得它平淡无奇,与普通绘画者的蟠桃图无较大区别,甚至有的品鉴家对其嗤之以鼻,认为该作品与初学者所绘之图别无他样,无新意和绘画技巧可言。然而就笔者来看,该作品的意义远非一般品鉴家所评说的那样浅显,该作品深刻遵循了大道至简的原理,寥寥数笔已将慈禧本人的政治欲望和政治手段表现得淋漓尽致。要想获得这样的艺术理解,我们必须从美术史的角度对该幅作品进行评述。绘画作品的美术史研究主要从绘画作品的时代变迁着手,对其进行全面分析。从美术史的角度来看,慈禧太后的《蟠桃图》通过简单的空间布局和色调对比,将看似普通的日常花草组合成一幅既单纯热烈又充满深意的绘画作品。这种绘画创作是根植于中国传统绘画手法土壤之上的一种对已有绘画方式简单大胆的绘画语言探索,这种探索使得很多要素成为未来绘画视觉创作的素材,扩大了品鉴者的品鉴范围。因此,在品鉴慈禧太后《蟠桃图》这幅绘画作品时,欣赏者不能仅以美术技巧或者个人经验来对其进行解读,而应该将它放在美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通过将作品与客观历史现实相结合的方式,从艺术语言、艺术题材横向和纵向两个角度对其进行评述,以实现高屋建瓴的赏析目标。

清 慈禧《蟠桃图》

三、从历史文化研究的角度对《蟠桃图》所做的几点赏析

中国花鸟画历史悠久。我国唐代经济相对比较繁荣,为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唐代艺术家大量创作花鸟画,花鸟画迎来了一个极好的发展时期,在这种大发展的环境下,花鸟画成为一门独立的画科。这期间是画家们创造花鸟画的黄金时期,他们拥有高超的画技和洞若观火的细致观察力。其中最高艺术成就的代表作是动物类题材,让人叹为观止。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蓬勃繁荣,宋代画作更是大放异彩,花鸟画在这个阶段获得了跨越性的发展。北宋初期到真宗乃至英宗,花鸟画风格都带有黄家画风的痕迹,具有浓厚的工笔体制色彩。但是到了神宗、哲宗的时候,以神似见长的黄家画风不再是主流,人们不再崇尚工笔画法,绘画领域开始流行以崔白为领军人物的新派花鸟画。宫廷也非常推崇这种新派画法。崔白提倡写生,他从不练笔,而是直接作画,风格豪放,不拘一格,苍劲有风骨,画作给人一种冷峻陡峭的风格。进入明代,画风迭变,画派繁多,黄家画派百年称霸的历史被改写。传统的花鸟画得到复兴,而且随着不断演变,出现了继承和发展元代水墨画法的文人画,此外,还革新了宫廷画。宣德年间,画院遍地都是,人们热衷学习绘画,两宋院体风格成为人们争相学习的对象。这一时期,人们很少接触元代的风格,徐家和黄家画法都有人学习。明代后期,徐渭登上历史舞台,大写意花鸟画进入人们的视野,达到了另一个高峰。他和前期的陈淳彼此映照,笔墨大开大合,肆意挥洒,大胆又有属于自己的韵味。这一时期的花鸟画艺术风格可谓百家争鸣、百花齐放,非常丰富。

到了清代,写意花鸟画出现了各种绘画技法与风格并存的状况。有了元代和明代有力的基础和铺垫,画家在发展技艺之余更加注重意境的塑造和笔墨带来的人文意趣,风格上多姿多彩,让人耳目一新。各个派别,各种风格,争奇斗艳,你不让我,我不让你。清代中期,人民安居乐业,百姓富足和乐,人们更加追求精神层面的享受。清代的花鸟画不但继承了传统花鸟画的优点,又借鉴了西方绘画的技巧。新的艺术潮流不断涌现,以朱耷等为代表的“扬州画派”,使水墨写意花鸟画达到了画史上前所未有的新高度。“扬州八怪”非常擅长画梅兰竹菊,同时又创新了写意花鸟画的手法,与正统的画法截然不同,是画坛的一股清新之风。在一众知名画家中,华曲的花鸟画很独特。他的小写意画法率真又深刻,清奇又乖张。除此之外,高凤翰的奔腾飘逸、阎贞的内敛沉静、边寿民的水墨写生等,也都使写意花鸟增色不少。高其佩的“指画派”,得到很多人欣赏传播。慈禧这幅《蟠桃图》是晚清花鸟画技法的体现,以颜色晕染为主,精致细腻,堪称佳品。画的背景大多是山川河流、巨石险滩等,然后加上奔腾雄浑的笔法和大范围的水墨,壮阔与清雅、华美与自然珠联璧合,完美结合在一起,让作品更具宏大意味,在色彩和水墨运用方面别开生面。

会宁县博物馆所藏的《蟠桃图》、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慈禧私家画册》《富贵寿考图》等绘画作品多由蟠桃、牡丹、祥云等内容组成。从绘画者自身的审美取向来看,慈禧的绘画作品符合女性审美特点,作品大多淡雅娟秀,富丽堂皇,色彩鲜明,色调柔和。这一点从《蟠桃图》中就可以得到全面的验证。从作品构图来看,慈禧太后的绘画作品构图精炼简洁,观赏者可以一目了然地领会其意图。构图方式采用中央主体构图法,大印位置在正上方,绘画主体内容位于中间,落款位于画作的左右两侧空白处,款文简洁。此画由在京做官的会宁进士王宝成自北京带回老家郭城,一并带回的还有数幅宫廷字画。20世纪70年代,《蟠桃图》被会宁县文化馆职工发现并拨交至会宁县博物馆。

综上所言,慈禧太后在文学、绘画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造诣,尤其工于花卉。近年来,随着清朝相关影视作品数量的激增,文化学术界对慈禧太后绘画作品的研究也不断增多。本人立足于工作岗位,就会宁县博物馆馆藏《蟠桃图》发表一些个人见解,不到之处请海涵。

猜你喜欢

蟠桃慈禧太后慈禧
Painting the Buddha
太后过年
西王母蟠桃会上大阴谋
金秋八月,新疆和静县举办第三届蟠桃节
京剧武生的机敏
慈禧照相
王母蟠桃
多面慈禧:亲民也得看对象
多面慈禧:亲民也得看对象
慈禧的御用司机:中国醉酒驾车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