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即时髦风雅生活欢乐

2022-08-02贰麻夏凉职茵编辑檀静

好日子 2022年5期
关键词:风雅紫藤昆曲

文:贰麻 夏凉 职茵 编辑:檀静

当今中国已经与世界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世界需要更好地了解中国,中国也需要发出自己的声音。中国传统文化用自身独特的魅力,征服了大量的外国友人,成为一个展示强大又有文化底蕴民族的窗口。

以“李子柒”为代表的新时代网红们所倡导的“中国式风雅生活”,追求的是一种认真生活的态度,而非奢华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受到追捧,源于人们治愈心灵的需求。风雅生活不是照搬古人的生活方式,而是寻找传统文化与当代流行的连接点,让传统文化为日常生活提供优雅情趣,使传统文化得以传承、传播,进而走出去。在快节奏的当下,爱生活、爱故里、爱文化,已成为都市人的一种心灵滋养,愿大家在寻味生活中都能淡定从容、诗意优雅。

“李子柒”们的茶话会:文化输出的一万种可能

讲述人:夏凉

国风美学博主,同时运作一个中国独立厂牌米酒。用心生活,永远在迭代自己,用穿搭、软装、旅行等表达自己的生活美学态度。

2019 年之前,当我介绍自己是一名“中国生活美学博主”时,很多人的反应都是:啊!你是汉服圈的吧!那时候很难和他们讲明白,汉服其实不能和中国式生活美学完全画等号,中国式生活美学是一个更大的范畴,体现在精神、态度、穿搭、软装、旅行、美食、创意等生活的各个方面。2019年,李子柒在海外爆红,如我这般国风生活爱好者仿佛突然有了生命之光,大家欣喜若狂,终于可以解释清楚自己不是“汉服圈”的人了。

一时间,国风生活博主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从人数上看,俨然可以和美妆、汽车、旅行等常规分类博主分庭抗礼。滥竽充数蹭热点的不少,但真正的国风博主可以通过其生活状态的分享进行辨别。我对中国式的风雅生活有着绵长的情愫,数年之前,服装偏好盘扣形制,更习惯选择中国元素作纹饰;书单里诗词歌赋占比极高;出行打卡首选古都古建……国风早已融入我生活的方方面面,植根在本初文化里面。

虽然追求中国式的生活美学,但我并不认为这种传统风雅可以完全复制。非常正统的中国风始终带着与现代社会的脱节感,如何让传统元素融入日常——“过日子”而不是摆拍,是我这样的国风博主们探索的方向。李子柒的成功,在于她将传统变成了年轻人眼里的时髦,所以,我们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提炼出精髓融入当下生活,当传统成为潮流,文化就没有断代,文化认同感就没有丢失。

在风雅生活愈刮愈烈之时,被戏称为“北新桥李子柒”的我和“雍和宫李子柒”的高健老师,作为中国式生活美学的代表,与专注社会热点的播客《无时差研究所》,组织了一场“李子柒”们参加的茶话会,大家一起畅聊李子柒带来的中国风雅生活。我们认为,李子柒有着对中国文化的深度自信,她的田园牧歌生活,是人们共同的愿景,不分肤色人种。李子柒所代表的国风文化,是传统在当今生活中延续的最佳样本,是最适合时代的文化输出。

茶话会小秒:

风雅生活如何让中国文化“走出去”?

田园牧歌,是传统文化成功出海的密钥

全世界网友罕见地一致在留言区散发着对李子柒生活的心向往之,和平之音里,是润物无声的多元文化共融。田园牧歌,是全人类骨子里热衷的朴素本真生活美学,海外亦有不少影视作品传达着乡野生活的魅力。快节奏的当下,李子柒的“慢”让人眼前一亮,更有清风拂面之感,像山涧泉水般,滋润着人们干涸的心。她着装素淡,远离世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有一种过生活的知足感,而这份知足与安心,是每个时代都需要的真与美。

身体力行,传递治愈人心的能量

有抨击者跳出来说李子柒有团队,摆拍太多。但李子柒之珍贵,在乎身体力行的用心,让人们跟随她的镜头,经历日升月落、暮雪晨霜、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李子柒用她那双风霜浸染的结茧之手,斩骨切菜、缝纫织绣、飞针引线,递送着来自“物”的治愈力。

温婉清新,展现中国女性温柔之力

有人担忧李子柒的海外爆红会加重中国女性脸谱化的形象,因为她“白嫩低幼”的外形非常吻合海外媒体塑造中国女性时的部分特质——软弱、被动、依附和从属。在我看来,李子柒的成名,恰巧彰显了中国女性的独有魅力:温婉清新的身躯里,藏着巨大能量,能游刃有余地解决生活中的任何困难,立体地展现出中国女性的勤劳之美。

多种方式,传播中国文化

中国的文化输出,历来以宏大叙事与正襟危坐的宣传为轨迹,这种生硬的宣传,可能会适得其反。文化输出任重道远,不能强塞价值观,而要寻找一种对方能接受的表达方式。于我看来,正确的事未必要严肃着说,中国故事也未必要一定强行贴上中国二字。小而美的日常,也能让外国普通群众观赏到我们源远流长的文化历史。

文化输出,需要更多的“李子柒”

李子柒的视频里没有说教气息,却让中国传统文化收获了热情拥簇。她的笔墨纸砚视频,留言者众多,其中外国网友的两条留言获得了高赞,一条是,她在向全世界重新介绍被我们忘记的那些中国文化、艺术和智慧;另一条是,她正在教我们,我们不了解的中国。不同肤色人种国度的人,都会被李子柒的这份出世之美所感染,借助互联网的力量,李子柒让略沉寂的中国传统文化闪烁新的光芒。

李子柒到底算不算文化输出,我的态度是,绝对属于,中国需要更多这样用心认真的人向全世界展示华夏文明的方方面面。而“文化输出”是一个浩大的工程,无法仅仅依托在某个个体或事件上。李子柒用一颗平常心,做出跨文化的影响力,让更多外国人看到中国,并发自内心爱上中国,这不就是我们真正需要的文化输出么?

中国式的风雅生活,都藏在《红楼梦》里

出镜:刘晓蕾

畅销书作家、专栏作家,南京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博士,著有《醉里挑灯看红楼》等。现居北京,任教于北京理工大学。

风雅标签:红楼梦

人物关键词:偷师古人,将日子过成诗

心得分享:其实风雅生活没有固定的形式,关键是得体、独立和有节制,保持自我的同时,别妨碍别人。

要说风雅诗意的生活,当数《红楼梦》里,从园林、建筑到服饰、器物,从宗教、礼俗到诗词、典籍,从戏曲、绘画到饮食、养生……每一个种类单拿出来都能自成一派。讲述“红楼故事”的畅销书作家刘晓蕾,在万千女性读者心目中,仿佛是从大观园里款款走来的女子,细腻、温婉、包容、洒脱,作品中字字可见真性情。

从《红楼梦》中寻找中国文化的生态

刘晓蕾与众多读者相遇、相知,缘于她对《红楼梦》的解读。她洞悉《红楼梦》中的中国人性,还有那玲珑剔透的典雅生活,她走遍大江南北的顶级学府及高端读书会,绘声绘色地讲述《红楼梦》中沁润于生活细微之处的诗意风雅,以及中国人出世与入世的哲学。所到之处,室外长队蜿蜒迂回,台下座无虚席,连墙边都人满为患。

在刘晓蕾看来,一部《红楼梦》包含着整个中国以及中国人的文化生态和集体心理。“宝钗通人情世故,懂藏愚守拙;黛玉和宝玉是真正的文艺青年;王熙凤是精明强悍的霸道女总裁……似乎每个人都能从《红楼梦》中找到自己和身边的人。曹雪芹这位天才作家,把对中国人和中国生活的全方位观察,以高超的文学形式呈现了出来。少女时代读《红楼梦》,看见的往往是爱情,成年后看见更辽阔的人间,看见贾母、王夫人,还有小红、赵姨娘和袭人,才懂得人性不是非黑即白、善恶分明。不同的人,不同的活法……这就是理解和慈悲吧。”

将日子过成诗的生活美学指南

《红楼梦》里,绝大多数人物都以追求极致生活为人生终极目的,无论平日里对诗联句,还是宴客、看戏、绘画、喝茶、葬花、猜谜,即便是随手撷取的平凡生活片段,都能化作一段绝妙的艺术体悟,他们是生活的高手,拥有将日子过成诗的本领。?

譬如家居生活,书中人物各自拥有独特的审美观,刘晓蕾说:“贾母见潇湘馆窗纱旧了,要银红色的软烟罗(又叫霞影纱)来换,因这纱色泽与竹子相配;见宝钗的房子雪洞一般,让鸳鸯拿来一个石头盆景、一架纱桌屏、一个墨烟冻石鼎,还有水墨字画白绫帐子……配色、情调和材质都彰显品位。宝钗闺房一色玩器皆无,桌上一只土定瓶里供着数枝菊花,床上青纱帐幔十分素净,这便是高级极简风;潇湘馆里的竹子风味森森,龙吟细细,窗下案上设笔砚,书架上垒满书,这说明黛玉在文字里泡大,因此下笔便是‘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如此才情底蕴,她的内心世界必然丰盈饱满,能够保持诗意独立的自我。”

风雅是渐近自然的精神追求

出镜:周南

艺术学博士,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青年教师,上海戏曲学会会员。幼承家学,擅长昆曲清工、琵琶演奏及戏剧创作,2003 年获苏州市中学生器乐比赛琵琶第一名,2004 年获江苏省戏曲大赛昆曲十佳。多次受邀参加国内外演出与文化交流。

风雅标签:昆曲

人物关键词:幼承家学,传统音乐爱好者

心得分享:传统风雅都是“情”的抒发与表达,通过这一次次“共情”的过程,把他人的经验化为我的经验,从而让我更好地看待生活、体验生命。

幼承家学,父亲和女儿的情感纽带

传统的江南文人家庭的孩子普遍都会学一点昆曲清工,不是学校模式的普及教育,而是基于家学传承的一种素质教育,祖辈教父辈,父辈再来教孩子。周南的家庭就保留了这样的遗风,她传统文化的开蒙来自于父亲。周南的父亲是一名大学教授,专业领域是昆曲及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今昆曲学界颇有影响力,他不光做理论研究,在实践方面也擅长,能写能吹能唱。小小年纪学曲、弹琴,张南从不觉得是苦差事,这是她和父亲的游戏,没有特定任务目标,自然而然沉浸,她乐在其中。

因为家庭环境的熏陶,周南从小读的是唐诗宋词、古典名著、民间故事,听的是民乐、民歌,看的是昆曲,玩的是园林、古迹,喝的是茶……父亲治学严谨,但生活中是个极有童心的人,知道怎么跟小孩玩,也很会在生活中发现“玩料”、发明游戏,不会过分拘于小节。周南学琵琶的时候,父女俩就坐在半封闭的阳台上,边弹边等母亲下班,父亲会打开一包小零食,周南每完整弹一次,他就奖赏孩子吃一个,有时候起了兴致,也会吹笛箫来与周南合奏。这一幕融洽的亲子阳台音乐会给左邻右舍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也是周南内心温馨的儿时记忆。

遇见昆曲,史上最小旁听生

1989 年,周南父亲所在的大学中文系开设了一个空前绝后的昆曲本科班。当时的昆曲无人问津,处在极其困难落魄的状态,父亲因为有家学的关系就担任了该班班主任。周南那时就读于大学附属幼儿园,由于大学下班时间和幼儿园放学时间经常对不上,父亲想了个办法,每次指派两个学生去幼儿园接她来旁听。

父亲教的是“度曲课”,即通过拍曲教唱,一方面教曲学理论,一方面教唱念技巧,为下一步的舞台排演做准备。周南出于好奇好玩,很自然就跟着一起学唱,纯粹只是对听到的声音和腔调进行模仿,至于唱的是哪些字、什么意思,一概不知。但小孩的模仿能力很强,很多时候一曲教完,全班最先“学会”的竟然是周南。那时候小周南最喜欢跑到后台去看班上的大哥哥大姐姐登台前化妆,她喜欢化妆品油彩的气味,喜欢样式特别、颜色好看的服装,喜欢一闪一闪的头饰发簪,在她眼里,昆曲的世界华丽又神奇。

上世纪90 年代,昆曲的境况是非常潦倒的,学习者甚少,加之周南年纪又小,所以昆曲圈的许多人都认识她,也算小有名气,是爷爷奶奶叔叔阿姨们的“团宠”,大大满足了小孩子的“虚荣心”。当时周南并不清楚什么是昆曲,但是,但凡有相关的演出活动,她都乐意参加,做父亲身后的一只小跟屁虫。自然而然,昆曲成了她生活中的一部分,她也度过了一段“征战”于各种才艺比赛的青少年时期。

曲会雅集,把风雅融入日常生活

周南还和几个闺蜜成立了“姑苏·雅乐坊”,组织不定期的小型演出,并多次送艺海外,向世界展示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在国外表演,她们会准备双语的节目单,把节目的大致内容和意境都翻译给观众;会自带英语专业的队友进行英文主持;会邀请当地友人帮忙,积极和观众互动。周南一直用自己微小的力量,实实在在地让昆曲“走出去”。

虽然没有成为戏曲或者民乐工作者,但传统文化早已融入她的人生观,赋予她细腻、平和的心态。在她看来,风雅不是追求空心无魂的仪式感,而是一种渐近自然的精神追求;风雅不是生活的装饰,而是“情”的抒发与表达,能让她更好地看待生活、体验生命。

种一个花园,跟植物一起从容生长

“紫藤花园”坐落在城市的偏南一隅,红砖围墙和蓝色的铁门交相呼应,粗犷又低调。推开铁门,花草自由生长,丰姿绰约。十几年来,它的主人始终让它在闹市中保持一份神秘,这种神秘感一方面源自闹市中的宁静,另一方面来自于它的主人紫藤。较于花园主人,紫藤更愿意称呼自己为“植物饲养人”,她觉得每株植物都有它的调性美,希望这种美扎根于四季,真实又从容,好看又不盲从。

一个执着的种花梦

3 月初始,南国的春色还未完全铺陈,紫藤花园内已一片欣欣向荣,络石藤嫩黄色的小花隐隐透着香气、酢浆草繁盛、紫娇花粉嫩小巧、姬小菊各色缤纷、蓝盆花朵朵娇艳、多肉娇嫩多汁……一株株花期尤物与精心打造的木栅栏相映成趣,让这个花园美好无尽。

“紫藤花园”,名字取自于主人最爱的紫藤花。紫藤,又叫藤萝,是一种落叶攀援缠绕性大藤本植物,春季开花,花紫色,浩淼浪漫得惊心,花语是:对你执着。紫藤是真正领悟“执着”这个词的精髓的人。

有个大花园,是紫藤很小时候就有的梦想,妈妈非常喜欢种花,她深受影响。在物资匮乏的少女时代,描绘植物的书本是她聊以慰藉的精神食粮,因为有插图可以临摹。后来,紫藤终于在一些花草论坛和淘宝园艺店找到了归属感,在论坛里,她和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一起交流,只为花狂;在淘宝园艺店中,她找到了很多梦想中的植物种子。

园艺之门在她的面前开启,一开始是在家里的露台和楼顶种,一百多平的空间不到一年就被她种得下不了脚了,大部分是月季和草花。之后,她想要打造一个更大的花园,2009 年在朋友的帮助下找到了一处闲置果园,占地三亩,身处市区,离家不远,方便打理。至此,紫藤三十多年的梦想

出镜:紫藤

70 后,植物手作人,从事园艺工作二十年。

风雅标签:种花

人物关键词:顺应自然,植物饲养人

心得分享:打理花园是一种风雅生活方式——急不得,顺应万物自由生长;不盲从,保持从容且天真。终于落了地。

“种花”是一种风雅生活方式

许多与她同龄的人,工作稳定,安居乐业,但紫藤非要给自己沾染上“泥土味”,大部分时间都泡在花园里。她说:“时间都是挤出来的,园丁总是在快乐地折腾,没有止境。花园的美和内涵全靠后期维护,一个花园有多美,园主就有多勤快。”紫藤负责花园的日常管理维护,花草种植、浇水、调整、施肥、灭虫,有时也会请先生帮着进行大型修剪、藤本牵引、园艺工具维护等,一年四季非常忙碌。

因造园需求,紫藤会出售一些自己种植的植物,她不希望被过多打扰,所以造园十几年来,紫藤花园从不大肆宣传,只佛系卖花,一般售卖给国内花友及本地的一些花卉爱好者。紫藤的花友也多是像她这样的人。一位江苏的退休老教师,七十多岁,身患多种病,还曾遭遇车祸,紫藤和他结识于一个比较冷门的种花论坛,他在帖子里记录阳台的仙人球草球开出了洁白的花;院子里的腊梅幽香扑鼻,月季花繁密;二月到了,他给花儿们祭花神,态度严肃又认真。直到有一天,他的贴子不再更新了,紫藤知道他可能不在了……紫藤说,喜爱花草的人大概都是这般吧,日子越过越随心,也越来越了解“人生枯荣,不过是自然的馈赠”。

“植物是最自然的存在,饲养过程亦是寻找自己的旅途。”人生那么短又那么长,“种花”承载了很多人的临泉之心、山水之至,它不仅仅是风雅美丽,更重要的是体现了一种生活方式——万物自由生长,从容且天真。

席卷全国的东方风雅美学,今年依然令人上头。世界变化太快,物质已经无法慰藉这一届年轻人,对传统淡雅恬静生活的向往,已成为YOUNG 一代的心灵寄托。究竟怎样过好生活?不妨来学习一下吧!

猜你喜欢

风雅紫藤昆曲
昆曲史中流脉问题的学术检讨——以北方昆曲的名实为例
也论昆曲的形成与梁辰鱼的贡献
紫 藤
“百戏之祖”:昆曲里的古典传承
问天
月相表解读腕上的阴晴圆缺
风雅起来
说风雅
一路落花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