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画与现代构成

2022-08-02韦照明广西广电网络桂平分公司

美术界 2022年7期
关键词:历代中国画绘画

文/韦照明 [广西广电网络桂平分公司]

“构成”这一概念,是在20世纪初随着东渐的西方文化一起传入中国的,它源自俄国的前卫艺术运动“构成主义”(Constructivism)以及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所倡导的“构成”(Gestating)理念。构成的核心精神,是对客观事物进行科学、理性的分析,从中提取出造型最基本的元素点、线、面等,在遵循一定的排列秩序和形式美的法则之下,对这些元素进行排列、组合,创造一个新的艺术形象。构成是一种理想化的艺术形式,它的基本元素是点、线、面等,排列和组合方式有重复、叠合、打散、渐变、突异等,它强调形态之间的比例、平衡、对比、节奏、律动等,以此组成有意味的、优美的甚至是完美的视觉印象。

在中国传统的绘画理论中,并无“构成”这一概念,但这并不等于说中国传统绘画没有构成的意识,或者不遵循构成的规律,恰恰相反,中国传统的绘画是极为重视构成规律的,具有极强的构成意识,中国传统绘画的经典作品,无不体现着极为精准的构成性。

一、中国传统绘画的构成意识

用现代构成的理念和眼光去观看和分析中国传统绘画的经典作品,我们会发现许多作品都符合构成的理念和规则,无论是山水画、花鸟画还是人物画,也无论是唐代、宋代还是明代、清代,都能举出具有强烈构成意识的例子。

具有构成理念的,如宋代法常所画的《六柿图》。现藏于日本京都龙光院的这幅作品,被日本尊为国宝。这幅作品所画的物象极为简单,只是六个柿子,别无它物,但是在构成形态上,这六个柿子却不简单,首先在排列上,五个在后,排成一排,一个在前,这是构成上的突异表现手法。后面一排的五个柿子,左边两个聚成一组,右边的三个中,又分出左边两个相挨,最右一个与左边的重叠,这是构成上的聚散和疏密原则。在黑白分布上,画面中间的最黑,越往两边越白,这是渐变的手法。此外,中间的造型最方,越往两边越圆,这也是渐变手法。在点、线、面的提取上,柿柄被表现为线,蒂部因透视变成了点,黑的和灰的柿子被画成了面,而白的柿子因为只画了轮廓而又成为了线。如此简单的六个柿子,却演化出如此丰富的构成趣味,真可谓是化腐朽为神奇,是绘画史上最富构成意识的一幅经典作品。

清代画家八大山人的花鸟画作品,也具有强烈的构成意识,例如他的荷花作品,常常以荷梗作为长直线去分割画面,以荷花的花瓣作为短弧线丰富画面,而宽大的荷叶则作为大块面稳定画面。这些点、线、面通过不同的位置和疏密、聚散组合,组织成变化丰富又极具意趣的画面,可见八大山人真可谓是最具构成意识的中国画家。八大山人的作品,画面的元素极为简练,然而点、线、面的位置和形状却又极为考究,增减或挪动一点,其画面的趣味均大相径庭,他的作品在画面构成上的严谨性,是中国传统画家与西方现代构成理念最为契合的一个例子。

被称为“马一角”“夏半边”的南宋山水画家马远和夏圭,他们在构图上常常取半边一角之势,把景物安排在画面的边缘和角落之上,他们此举不仅有暗讽南宋统治者偏安一隅之意,在画面的构成上,也是打破了之前顶天立地的全景山水画的构图,而创造了边角之景的构图,留出大片的空白,给人以想象、回味的空间,在画面构成上是一大突破,为画面构成形式的丰富性作出了贡献,并具有强烈的画面构成个性风格。

以上列举的这些画家和作品,只是众多作品中的沧海一粟,应该说中国历代的画家们,虽然没有现代构成的理念和意识,但是他们凭着天才的对形式美的感悟,画出了极具现代构成意识的作品。

二、中国画论中的构成意识

中国画论中并无“构成”一词,然而历代的画论均极为重视画面的构成性,只是他们对构成的论述,在用词和表述上与现代构成有所不同而已。

法 常/ 六柿图

中国画论对构成的重视,首先表现在“章法”上。中国画的章法,即画面的布局,也就是现代构成学中的画面分割。在历代画论的表述中,东晋顾恺之称之为“置陈布势”,南齐谢赫在“六法论”中叫做“经营位置”。历代画论对“经营位置”极为重视,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论》中说“至于经营位置,则画之总要”,明代李日华则说“大都画法以布置气象为第一”,清代邹一桂也认为“愚谓即以六法言,亦当以经营为第一,用笔次之,传彩又次之……”。可见在历代的中国画理论中,认为绘画艺术并不是只是对自然的“传移摹写”,而是带有强烈的构成意识,他们认为绘画艺术是来源于自然,但超越了自然的一种美的形式。

中国画论对构成的认识,并不只停留在“经营位置”上,而且在对构成的规律以及形式美的法则上有着深入而细致的认识。从历代诸家的画论对经营位置的论述中总结归纳而言,中国画论在构成意识方面主要体现在对主次、开合、呼应、虚实、藏露、繁简、疏密、纵横、参差等方面的关注。中国画论对于疏密尤为重视,历代理论家与画家均有论述,认为要“疏可走马,密不透风”,例如明代鲁得之在《鲁氏墨君题语》中便说要“疏处疏,密处密”,此外,他还说要“整中乱,乱中整”,这就是对构成法则中的对比、突异、秩序、谐调等方面的认识。清代“四王”之一的王原祁在《雨窗漫笔》中说:“作画于搦管时,须要安闲恬适,扫尽俗肠。默对素幅,凝神静气,看高下,审左右,幅内幅外,来路去路,胸有成竹,然后濡毫吮墨。先定气势,次分间架,次布疏密,次别浓淡。转换敲击,东呼西应,自然水到渠成,天然凑拍,其为淋漓尽致无疑矣。”这里的“间架”“疏密”“呼应”等,就是强烈的构成意识。同样,清代的山水画家郑绩在题跋中说:“深处必消一淡,密处要间以疏。如写一浓点树,则写双钩夹叶间之,然后再用点叶。如写一浓黑石,则写一淡赭山间之。然后再叠黑石。或树外间水,山脚间云,所谓虚实实虚,虚实相生,相生不尽,如此作法,虽千山万树,全幅写满,岂有见其近塞者耶?”这是对构成中的形式美法则疏密、虚实、浓淡等从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总结的论述。

总之,中国历代传统绘画,不仅在创作实践上具有深刻的构成意识,他们还把这些实践经验总结成理论论述,作为绘画的规律和法则,供后学者参考借鉴。中国传统画论虽然没有现代构成学上关于构成的论述,但其中的不少论述,是与现代构成的意识不谋而合的。

三、现代中国画与构成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外出求学,接受了西方艺术教育的先行者们企图用西方的理念改造他们认为腐朽落后的传统中国画,徐悲鸿提出了现代中国画的理念。徐悲鸿及其后继者蒋兆和以西方光影和立体的理念“改良”中国画。林风眠则走得更远,直接吸收了西方现代派的构成和造型,融合了中西方的艺术理念,甚至把“光色法”糅入到中国画的表现技法中,创造出了有别于传统中国画的表现形式,丰富了中国画的表现形式和表现语言,增强了中国画的表现力。

西方现代绘画的理念,甚至影响了当时仍在坚持传统中国画表现技法的画家,例如对于被认为是最后一位传统山水画大家的黄宾虹,他的忘年交、知音和拥护者傅雷就评价:“黄宾虹的山水画正由印象向半抽象发展,通过分析日光变化的色彩成份,悟得明暗错杂之理,致力于明中有暗、暗中有明之表现,与西方印象派一样,在作画时充分考虑光色的变化,用原色敷彩,笔法趋于纵横离乱,近看无物象可寻,远观则五光十色,景物粲然,蔚为奇观。”这种“半抽象”的形式语言,就蕴含了深刻的构成形式和构成原理在其中,可以说,黄宾虹因其笔墨语言的抽象性和构成性而有别于历代传统的大师。

潘天寿的传统中国画创作也是带着明显的现代构成印记,这位对传统和现代中国画的承上启下者,其笔墨仍然是非常传统的,但在点、线、面的构成上,特别是在构图布局上,他喜欢在险绝中求得均衡,喜欢把主体放置在边线、角落的位置,并且把物体都画得较方,这是作画的理念,其实是在画面中拉大了画面分割的对比性,增强了对比的强度,与他所追求的“一味霸悍”艺术理念一致,充满了视觉张力和精神感染力。

何家英 高 云/ 魂系马嵬 1989年

潘天寿的学生辈吴冠中则走得更远,他的水墨画强调形式构成之美,认为“笔墨等于零”。吴冠中的笔墨观及其所表现的构成之美,使得中国画脱开了传统的审美评判体系,而真正进入到现代中国画体系之中。由此而生发出来的现代水墨、当代水墨、实验水墨、抽象水墨等,才真正实现了中国传统的绘画表现材料与现代的艺术理念契合起来,诞生出有别于传统的新的艺术表现形式。

中央美术学院的教授卢沉则在19 世纪80年代直接鲜明地提出“水墨构成”的理念,并实施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活动,他说:“形式分析是运用平面构成的原理来读画。分析研究经典作品的艺术语言、构成方式和创作手法,要善于透过具象的画面作抽象的形式思考。用自己的眼光重新认识传统,从造型、构成的角度解剖作品。构成训练不仅是为了学习平面构成的基本知识和培养设计才能,它的主要功能是可以开拓我们的思路……”卢沉培养出的很多学生,以及在他的艺术理念影响下的很多当代水墨实验者、创作者,促进了传统中国画向现代中国画的发展,并呈现出非常繁荣的景象。

现代中国画运用构成原理的例子不胜枚举,以大家所熟悉的何家英、高云在1989 年创作并获得第七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银奖的《魂系马嵬》为例,占画面大部分面积的穿红色衣服的禁军们与画面主角穿白色衣服的杨玉环,形成了黑白、色彩、大小和疏密上的对比,而穿红色衣服的禁军们本身又具有重复、变异的构成因素,禁军们手持的武器与头、手、脚和衣服,则形成了点、线、面和黑、白、灰的关系,他们之间的疏密、曲直的关系,形成了良好的节奏与韵律,整个画面在构成关系的组织与穿插上设计得非常精心,使得画面的布局显得非常的丰富和精美,让人在欣赏的时候赏心悦目,是一场视觉的盛宴。

应该说,当代的中国画家对构成原理已经非常熟悉,并能自觉地运用,在画面构成关系的处理上已经能做到天衣无缝,不过与传统的中国画以及优秀的当代中国画作品相比,许多当代的中国画作品虽然在构成处理上无可挑剔,却显得生硬而缺乏艺术感染力,其原因不在构成上,而是画家在画外的修养上还不到位。

结语

“构成”是西方现代艺术的理念,传统中国画的经典作品和中国画论虽然没有构成的概念,但并不缺乏强烈的构成意识。在当代中国画创作中,自觉地、合理地运用构成原理,能够创作出具有当代精神的艺术作品。构成的理念甚至是传统中国画向前发展而诞生出现代中国画的重要推动力。当然,在运用构成因素时不应生搬硬套,而要结合画外的修养,才能使作品富有艺术感染力。

猜你喜欢

历代中国画绘画
多彩链接(中国画)
关东风(中国画128cm×68cm 2022年)
丰谷秋歌(中国画45cm×33cm 2022年)
修护灵渠的历代先贤录
历代论书诗选注《九势》
书画名人汇
《历代画谱类编》
历代竹林七贤主题美术作品的表现方式简析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