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规范+自主”的学生发展评价模式

2022-08-01邢利红

课程教学研究 2022年4期
关键词:目标评价发展

文∣邢利红

为了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现象,深化教学改革,提升义务教育质量,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了《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教基〔2021〕3号),提出构建由县域、学校和学生三个层面构成的评价体系,其中,学生发展质量评价是义务教育质量评价的核心。为了将评价作为发现和培育学生良好个性、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手段,落实综合评价与特色评价相结合、自我评价与外部评价相结合等要求,相关部门需要在评价操作层面做系统规划,围绕“评什么、谁来评、怎么评”等基本问题进行设计,指导、推进学校评价工作的开展。北京市于2014年下发了《北京市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试行)》,指导全市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同时将配套研发的《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以下简称《评价手册》),作为一种评价载体供全市小学生使用,以期引领、规范学生评价活动,分析、评价学生发展状态,指导、调整学生发展目标和策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水平。

一、厘清学生发展评价的相关观点

随着教育评价实践的推进,人们逐渐认识并接纳“为了学习的评价”理念,即评价教师为了确定学生现在在哪里,应该到哪里,以及如何更好地达到那里而收集和解释证据的过程。[1]因此,开展学生评价要先厘清认识,形成正确合理的教育理念和评价观点。

(一)强调人的全面发展,重视人的个性发展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既包括非学术能力,也包括学术能力,缺失了任何一个方面,都只能是一种残缺的、不完整的综合素质。[2]因此,评价要关注所有学生的全面发展,聚焦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多方面发展状态,实施综合性评价;评价还应注重特色性评价,一方面考虑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努力挖掘学生的潜能,发现学生的爱好和特长;另一方面允许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发展目标,不做学生群体间的横向比较,而是关注每个学生的进步状态和努力程度,即采用个体内差异评价标准评价学生。

(二)学生成长是一个自我教育的过程

学生不可能原封不动地接纳所有要求而成为一模一样的人,他们会通过理解、转化、吸收的过程,形成了不同的发展势态。自我是教育的主导力量,是教育发挥作用的强大驱动力。自我教育有利于学生教育目标的认同与达成,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自信,促进其成长。通常而言,学生的自我教育需要经历一个过程,即在自我认识基础上提出自我要求、发展目标,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地自我监督、自我调节,通过自我评价判断目标的达成度和发展薄弱点调整发展策略和方向,形成一个新的自我认识,并开始下一轮的发展过程。

(三)学生评价是一个多主体不断协商、共同建构的过程

评价是参与评价的人对评价对象的一种主观认识,“评价的本质理解为评价者与被评价者通过协商、对话而达成相互理解与合作建构意义的过程”[3]。学生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评价者(如同学、教师、家长等)与学生之间不是对立的、上下级关系,也不是强制与被强制的关系,而是平等、合作的关系,即他人通过观察、描述表达出对学生的主观认识和评价,肯定学生发展的优势、指出不足、提出未来发展期望,而学生通过接收、回应、对话等方式了解他人评价的出发点和指向,综合分析并形成一个相对客观的自我认识,学会适时地调整发展目标和成长路径,不断改进和提升。

二、确立学生发展评价模式的实施步骤

(一)探析学生发展评价的内容特征

根据深化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顶层设计要求,北京市小学生评价指标由思想道德、学业成就、身心健康、审美素养、个性发展等五个一级指标构成,反映学生应该达到的基础性目标,体现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由此,评价实施的主要载体《评价手册》由“我的学年目标”“我的自画像”“学年发展目标”“思想道德”“学业成就”“综合实践活动”“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审美素养”“个性发展”“我的收获”等模块组成,既能记录学生成长的典型事件,如“我对自己最满意的一件事”;又可以展示代表学生发展程度的素材,如“快来欣赏我的杰作吧”;还可以呈现不同时期学生评价的基本状态,如“我的体质健康测试数据”。综合应用多种评价方式勾画出一个立体、动态的学生发展轨迹。该评价体系呈现出“规范”“自主”两大主要特征,彰显学生评价理念和育人特色。

1.强调评价的规范性,形成科学、可操作的评价实施体系

在评价内容架构方面,既有规定动作要求,将所有学生必须达到的具体要求作为评价的标准和目标,又有自选动作选择,给不同学生更多的成长路径和发展空间。在评价内容方面,突出评价的育人功能,强化五育并举,科学地设计相应的评价模块,考查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状况。在评价角度方面,采用“认知+行为”相结合的方式,既考查学生“知道了什么”,又考查学生“做到了什么”。例如,在“身体健康”评价模块,认知层面评价“我知道保护视力的方法”,行为层面评价“我每天认真做眼保健操”。在评价方法方面,强调定量和定性相结合,既有学生学业成绩、体质健康等反映阶段发展水平的定量数据,又有学生各方面素质发展程度的自我评价,让学生在“表现很好、一般、还需努力”三个程度上做出判断,同时,采用行为记录法呈现学生成长的典型事件、参加实践活动的过程和感受等,使用“评语”记录学生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在评价主体方面,形成学生自评和他人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机制。学生本人、同学、班主任、家长和任课教师共同参加评价过程,从不同视角观察、评估学生发展状态,并予以更多的指导和帮助。

2.注重评价的自主性,突出学生发展的差异性、个性化

评价的自主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四点。一是学生可自主制定学年发展目标。学生既可制定综合性的目标,又可制定某一方面的具体目标,如在不同的模块评价中让学生自主制定具体的评价内容,如在“思想道德”评价中,学生拟定“我知道节水节电的方法”“我做到最后离开教室随手关灯”等目标。二是学生可自主选择代表自己发展程度的典型事件、作品。学生可以选择代表自己在某些方面发展的最高水准的材料,也可以选择最具有意义的、值得记录的、最得意的作品,呈现个人较大的变化和发展。例如,学生在“个性特长”方面,可用绘画、照片或者获奖证书等方式展现。三是学生可选择评价者。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同学、任课教师作为评价者,让最熟悉自己的人评价,让自己最想与之交流的人评价,评价结果的可靠性、可信度将提升,对学生的指导意义将更加凸显。四是学生可自主确定评价的时机。学生可以在学期中自主安排两次形成性评价,对照评价内容做自我评价,还可以随时记录认为比较典型的行为或者作品进行自我评价。

(二)建立学生发展评价的实施架构

评价不仅是对学习结果的价值判断,还对学习的过程有明显的反馈调节作用,促进评价过程和学习过程的融合。[4]从评价实施过程来看,要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学生评价以一个学期为一周期,以学生发展基础为起点,经历“发展目标—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三个环节,并以总结性评价为下一轮评价实施的新起点,不断引导学生向更高的目标发展。

1.学生个人发展目标是在诊断性评价基础上确立的

学生在学期开始先做自我剖析和诊断,利用《评价手册》中的“我的自画像”,从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特长、理想等方面做一个自我分析,找到优势和不足,结合所在学校的情况,制定个人发展目标。从目标指向来看,学生发展目标可以是综合性的,即学生在思想品德、学业成就、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审美素养、个性发展等维度设定目标,也可以是聚焦于某几个方面,尤其是学生重点要突破的方面设定目标。在呈现方式上,可以整体性罗列发展目标,也可以分散在各模块评价中阐述需要达到的目标,学生以清晰、明确的方式呈现即可。

2.学期中适时地开展形成性评价,记录、判断阶段发展状态

3.指导、做好总结性评价,发挥多主体评价的价值

在做阶段性的总结性评价时,应综合多主体的评价进行评估,学生做总结性评价时,要对照学期发展目标,逐一分析自己取得哪些进步,下一步还需要努力的方向。他人做总结性评价要多角度观察学生的行为表现,以评语方式描述对学生的判断和发展建议。例如,家长可从学生在家庭、校外的表现进行评价,同学可从与学生日常交往中对其人际交往、行为习惯、品质发展等方面进行评价,任课教师可从课堂表现、作业质量等方面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创新精神等做出评价。

(三)关注学生发展评价的实践操作要点

1.建立明确具体的评价实施机制

2.制定适切、可行的发展目标

3.构建以自我评价为主的多主体评价形式

学生发展评价应采取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相结合的评价形式,既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又要强调同学、家长、学科教师、班主任等相关人员的多主体评价。学生发展评价强调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学生的自我评价,一方面重视过程性评价。学生定期审视自己的发展状态,每学期开展两次自我评价,对照目标查看完成程度,调整后续行为以缩小差距,或者改进策略以优化成长路径。另一方面重视结果评价。结果评价不再是单纯的鉴定结果,而是描述学生目标达成情况、努力程度、发展不足等内容,用多种方式呈现评价结果。他人评价的关注点则有所侧重,坚持激励性、发展性。同学、班主任、学科教师、家长等都是学生成长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他们的评价可以从不同角度给学生发展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他人评价要挖掘学生的潜能,看到、提出学生未来发展的可能和方向。

4.重视质性评价方法,强调评语方式的使用

学生发展评价要克服“唯分数”现象,体现出以评促育的功能,强调评价的诊断、改进、激励功能,重视质性评价方法的使用。所谓质性学生评价,指在自然的情境中,采用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整体性的探究,使用归纳的方法收集、分析和解释评价资料,通过评价者与学生的互动获得意义建构,从而对学生的发展特点和发展趋势作出价值判断的评价范式。[5]学生是在不同环境中通过观摩、学习、体验、活动等方式与外界互动,并在此过程中学习知识、丰富经验,形成独特的个人成长经历和发展状态。学生的行为表现涉及其在校内外的综合表现,主要包括完成作业的质量情况、参加班级活动的投入、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学习习惯的养成情况、小组活动的真实表现、参加主题活动的状态、与人交往的真实状态、反思和改进表现,等等。不同情境下学生的表现会有差异,但一个学生在一段时间内的表现状态会体现发展趋向,以动态评语的方式呈现评价结果,能逐步勾画出一个立体的、鲜活的真实的学生形象。

5.充分地分析、使用评价结果,助力学生发展

《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提出要运用好学生发展质量评价结果,指导教师精准分析学情,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健康地成长。合理、有效地分析和应用评价结果,是学生发展评价不可或缺的环节。首先,分析评价结果有助于发现学生的共性和个性问题。教师可通过分析班级或者年级学生评价结果,发现一些共性和个性问题。对于共性问题可采用班级主题教育活动或者调整年级工作来应对;而对于评价结果中反映出的个性化问题,可以采用“一对一”的方式来解决。其次,通过分析学生评价结果,教师可以发现学生学习的困难点、学生成长的困惑点,进而反思自己教学方式的适切性,及时调整教学方式,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提升教学质量。此外,家长通过分析评价结果,一方面能够深入理解学校的教育观念,逐步学会用正确的教育观看待孩子成长,学会配合学校教育工作,实现家校共育的目的;另一方面,能更加全面地了解、理解孩子,能够为孩子的成长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最后,通过分析评价结果,学校能够全面掌握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状况,了解学校氛围、课程教学、教育活动等方面存在的薄弱点,进而有针对性地调整学校育人模式。

猜你喜欢

目标评价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