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指标分析的科技创新驱动杭州高质量发展研究

2022-08-01杭州市科技信息研究院汤一鹏李廷吕月珍

今日科技 2022年7期
关键词:滨江区规上增加值

■ 杭州市科技信息研究院 汤一鹏 李廷 吕月珍

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全球疫情等多重考验,杭州市科技系统坚持科技自立自强,不断厚植“创新活力之城”特色优势,锚定目标任务、创新举措,交出高分报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主导的《2021 全球创新指数(GII)》全球科技集群中杭州排名上升至第21 位,中国区域杭州排名第5位;瑞士科尔尼咨询公司《2021 全球城市指数》显示,杭州跃升2 位,排名全球第80 位,国内城市排名第5 位,杭州在全球创新发展格局中的地位进一步彰显。

1 杭州科技创新发展态势

1.1 规上工业研发费用居全省首位

2021 年,杭州市规上工业研发费用达630.67 亿元,居全省首位,占全省规上工业研发费用的23.37%,同比增长24.9%。杭州市规上工业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达3.3%,比上年同期提高0.2 个百分点,高于全省规上工业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重0.5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二。从各区、县(市)看,滨江区规上工业研发费用达203.07 亿元,位列全市第一;建德市、萧山区、桐庐县和临平区规上工业研发费用增速均高于全省平均增速,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

1.2 高新技术产业引领增长

2021 年,杭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2827.7 亿元,占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22.32%,居全省第二;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68.97%,为工业增长的主要力量。从各区、县(市)看,滨江区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在全市排名第一,其次是钱塘区、萧山区、临平区。西湖区、余杭区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居全市前二,引领全市高新产业增长。

1.3 科技型企业日益增多

2021 年,杭州市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800 家,占全省新增数的39.01%,居全省首位;有效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首次突破1 万家大关,占全省有效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的三分之一以上,继续稳居全省首位。从各区、县(市)看,余杭区高新企业数超过2000 家,滨江区和萧山区高新企业数超过1000 家。新认定省科技型中小企业5199 家,累计19506 家,均居全省首位。从区、县(市)看,萧山区、余杭区、西湖区、滨江区的新增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最多。

1.4 技术交易全省领先

2021 年,杭州市技术交易总额796.01 亿元,在全省技术合同交易额遥遥领先;技术交易额同比增长38.62%,高于全省平均增速3.75 个百分点。从各区、县(市)技术交易额来看,滨江区、西湖区、萧山区、余杭区四个区技术交易额占全市78.06%,拉动全市技术成果转化;萧山区、建德市、临平区三个区(市)的技术交易额呈现火箭式增长。“三大科创高地”快速集聚,电子信息领域的技术交易继续保持领先地位,交易额占全市的58.85%,增速为24.65%;生物医药领域的技术交易额占全市的12.85%,增速达102.64%;新材料领域的技术交易额占全市的3.23%,增速达142.49%。

1.5 高新区高质量发展

2021 年,杭州市高新区的规上工业增加值达2256.43 亿元,同比增长12.64%,增速高于全市平均增速2.04个百分点;高新区的规上工业增加值占全市的55.03%,为全市规上工业增长的主力军。从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看,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和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高新技术产业研究与技术开发费用均为最高,杭州紫金港数字信息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和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最快。

1.6 知识产权发展态势良好

2021 年,杭州市新增专利授权122520 件,同比增长13.56%,其中发明专利授权22948 件,同比增长32.44%;杭州市PCT 专利申请量达2062 件,同比增长1.58%。发明专利拥有量超过全省总量的三分之一,PCT 专利申请量占全省总量的44.11%,均居全省首位。从各区、县(市)看,滨江区、西湖区和钱塘区发明专利拥有量和PCT 专利申请量均居全市前三。

2 杭州科技创新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企业科技创新投入有待加强

2021 年,杭州规上工业研发费用增速低于全省平均值5.6 个百分点,增速在全省排第十,增速相对较慢。规上工业企业中有研发活动的企业比重为42.64%,占比偏低。规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增长缓慢,规上工业企业科技创新投入和科技创新水平有待提升。

2.2 科技领军企业有待加大培育

虽然近年杭州高新技术企业增长迅速,已突破1 万家,但与深圳(2.1万家)、上海(2 万家)、广州(1.2 万家)还有一些差距。根据2020 年火炬统计的高新技术企业的数据来看,主营业务收入在10 亿元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仅占2.8%,杭州科技领军企业数量依然不足。

2.3 创新策源能力有待增强

2021 年,杭州PCT 专利申请量占全省总量的45%左右,但远低于长三角城市上海、南京、苏州;PCT 专利的申请量增速为1.58%,年增长幅度相对较小。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发布的2021 年PCT 国际专利申请数据显示,我国共有13 家中国企业进入全球PCT 国际专利申请人排行榜前50 位,杭州企业不在其列;有19所高校进入全球教育机构PCT 国际专利申请人排行榜前50 位,在杭高校只有浙江大学以306 件申请量位列第二。

2.4 区域科技协调发展有待提升

杭州各区、县(市)的科技创新发展不平衡现象较为突出,从科技创新指标看,滨江区和萧山区处于第一方阵,其中滨江区领先优势较为明显;西湖区、余杭区和临安区处于第二方阵,创新优势也比较突出;桐庐县、淳安县和建德市科技创新短板明显,但规上工业研发费用、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高新技术产业投资的增速较快,有着较大的发展潜力。

3 杭州市科技创新发展的对策建议

3.1 夯实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加快推进科技型企业倍增提质。持续推动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探索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创新型企业支持机制。加大实施新一轮科技企业“双倍增”行动,培养一批掌握颠覆性技术、具有爆发增长潜力的科技“小巨人”企业,落实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到100%等普惠性政策。聚焦“三大科创高地”领域,建立科技领军企业培育机制,培育一批“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和独角兽企业。

健全科技领军企业培育机制。制定科技领军企业年度培育计划,对于承担国家重大战略任务的科技领军企业,给予市县科技项目联动支持机制。探索和鼓励有条件的科技领军企业,联合行业上下游及高校院所等科研力量组建创新联合体。鼓励科技领军企业集聚创新资源,牵头打造创新基地,成为原创技术策源地。

3.2 提升创新策源供给能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聚焦“三大科创高地”和碳达峰碳中和领域,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深化“倒逼、引领、替代、转化”四张清单工作机制,力争在类脑芯片、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领域实现重大攻关突破,破解制约关键核心技术的“卡脖子”问题。

打造国家级新型实验室体系。有序推进国家实验室建设,支持之江实验室打造成为国家实验室的核心支撑和新型举国体制的实践样本,聚焦“脑—机—药”交叉融合、重大传染病等优势领域,打造国家重大科技创新基地。

构建技术创新中心体系。支持科技领军企业整合产业链上下游优势创新资源,布局建设综合性或专业化的技术创新中心。推动技术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等联动发展,增强行业共性技术供给。

3.3 构建高水平全域创新体系,建成共同富裕新格局

加强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聚焦建设综合性科学中心,继续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人工智能试验区建设,全力建设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发挥创新引领辐射带动作用。探索科创飞地、产业飞地、人才飞地建设,推动创新资源共享、创新人才流通、新兴产业互动,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深耕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运用的“试验田”,大力提升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效率。建立以成果转化为导向的激励机制和评价机制,强化政、行、企、校协同,推进产、学、研、用一体,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精准对接。以浙江网上技术市场为依托,做强网上技术交易3.0版,积极搭建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引进和培育一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检验检测、科技金融等服务机构。

3.4 加大国际交流合作,塑造开放包容的创新生态

加强国内外科技交流合作。深化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协调推进与不同类型国家间的科技合作、交流,推动新一轮“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方案;鼓励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建设海外孵化中心、联合实验室和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创新国际合作模式;鼓励支持浙江大学、西湖大学等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在国际科技合作体制机制创新方面开展先行先试。

加强海内外创新资源集聚。优化创新人才培育,形成分类分层的科技人才培养体系。探索建设全球高层次科技专家信息平台建设,服务各类创新主体精准引才需求。加快集聚国际顶尖战略科学家和人才团队,支持世界级科技领军企业、国际一流科研机构和世界一流大学来杭设立区域总部和研发中心,打造面向世界、引领未来、服务全国、带动全省的创新策源地。

猜你喜欢

滨江区规上增加值
中国2012年至2021年十年间工业增加值的增长情况
呼和浩特市服务业发展情况、问题及建议
一季度国民经济开局总体平稳
贵州规上白酒企业上半年增加值达569亿元
2020年1—4月全国酿酒产业产量1506万千升
上半年深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4%
“网红代表”王小红
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或仍下降
滨江区:新代表培训出新招
杭州滨江区旅游新业态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