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春市危险废物污染防治“十四五”规划研究

2022-08-01王耀彬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22年7期
关键词:危险废物长春市废物

张 莉 蒋 蕾# 王耀彬

(1.长春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长春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吉林 长春 130022;2.长春市生态环境局,吉林 长春 130022)

危险废物通常具有腐蚀性、毒性、易燃性、反应性和感染性等特性,若随意倾倒或利用处置不当就可能破坏生态环境,危害人体健康[1]。危险废物环境管理是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方面,对于改善环境质量、防范环境风险、维护生态安全、保障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国家不断提高对危险废物监管的重视程度,《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不断更新的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以及国家相关政策[2-7]、规划[8]和方案[9-11]的出台,为深化危险废物污染防治和精细化管理、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指明了方向和要求。

当前,危险废物的环境管理研究在我国方兴未艾。在全国层面,有学者对我国危险废物的收集处置体系[12]、污染防治总体思路[13]和政策[14]等开展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关建议;在地方层面,有学者基于城市危险废物的污染防治现状开展了研究,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策略[15-19]。这些研究成果为危险废物环境管理提供了有益参考。邢华等[20]研究指出,我国危险废物环境管理处于起步阶段,地方应尽早开展危险废物污染防治规划研究。

长春市以汽车制造、生物医药、光电信息、装备制造等为主导行业,危险废物产生量较大、种类较多。编制并实施兼具科学性与实用性的长春市危险废物污染防治规划,有利于全面统筹长春市危险废物环境管理工作。基于现状分析和关键问题识别,本研究从提升危险废物监管和利用处置能力、防控危险废物环境与安全风险的角度出发,以到2025年健全长春市“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危险废物全过程环境监管体系、切实维护生态环境质量和群众身体健康为目标,对长春市“十四五”期间危险废物污染防治的规划指标体系和任务进行了研究,旨在助力长春市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无废城市”建设。

1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其中,定性研究包括访谈调研法和座谈调研法,主要针对危险废物行业主管部门长春市生态环境局和危险废物经营单位等进行调研。定量研究方法包括基于Excel的统计分析法和基于ArcGIS的空间分析法。

本研究采用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相结合的技术路线(见图1)。

(1) 问题导向。坚持精准治污,着力补齐短板。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长春市危险废物产生现状和利用处置情况,科学识别存在的关键问题,突出规划的科学性。

(2) 目标导向。构建指标体系,确保目标实现。综合考虑国家和吉林省危险废物污染防治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和规划方案,并结合长春市实际情况,以切实维护生态环境质量和群众身体健康为目标,构建规划指标体系,提升规划的前瞻性。

(3) 结果导向。提升治理能力,严控环境风险。以危险废物环境监管能力、利用处置能力和风险防范能力的提升为规划诉求,以规划实施结果为导向开展规划研究,确保规划的实用性。

(4) 综合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从危险废物源头减量、利用处置能力建设、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和风险防范能力建设4个方面开展“十四五”长春市危险废物污染防治主要任务和重点工程规划,并得出结论与建议。

图1 研究技术路线Fig.1 Technology roadmap of this study

2 现状分析与问题识别

2.1 危险废物产生现状

2020年长春市共有危险废物产生单位9 579家,危险废物产生量18.76万t,其中工业危险废物产生单位1 613家,危险废物产生量17.85万t;医疗废物产生单位7 966家,危险废物产生量0.91万t。危险废物共涵盖《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21年版)》的29个类别、130种,其中HW49(其他废物)、HW12(染料、涂料废物)、HW09(油/水、烃/水混合物或乳化液)、HW17(表面处理废物)、HW06(废有机溶剂与含有机溶剂废物)、HW08(废矿物油与含矿物油废物)和HW01(医疗废物)这7个类别的占比较高(见图2),合计占总产生量的94.4%,主要危险废物类别与长春市汽车制造、生物制药、光电信息、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类型相符合。

在ArcGIS中应用空间分析法将长春市工业危险废物产生单位数量和产生量分解到各县(市、区)(见图3、图4)后发现,两者的空间分布与长春市的产业空间布局相吻合,大都分布在中心城区周边的绿园区、汽开区、经开区一带,其中绿园区、汽开区的工业危险废物产生量之和大约占到了全市总产生量的60.9%。2020年长春市工业危险废物产生量前五的5家单位的危险废物产生量之和为5.76万t,占全市工业危险废物总产生量的32.3%,其中4家为一汽集团下属企业,产生的危险废物种类相似,主要属于HW06、HW08、HW12、HW17和HW49等。

图2 2020年长春市工业危险废物类别构成Fig.2 Constitution diagram of industrial hazardous waste types in Changchun City of the year 2020

图3 2020年长春市工业危险废物产生单位数量空间分布Fig.3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industrial hazardous waste generation units in Changchun City of the year 2020

图4 2020年长春市工业危险废物产生量空间分布Fig.4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industrial hazardous waste generation amount in Changchun City of the year 2020

2.2 危险废物利用处置现状

2020年长春市共有危险废物经营单位41家,总核准规模为102.13万t,主要集中在经开区、绿园区、公主岭市、德惠市和九台区,这5个县(市、区)的经营单位数量及核准规模分别占到全市经营单位总数及总核准规模的61.0%、71.3%。其中,医疗废物经营单位4家,总核准规模为2.54万t,主要分布在长春市的中部和西部。

对长春市各县(市、区)危险废物经营单位的数量和核准规模进行综合分析(见图5)可知,长春市危险废物经营单位呈数量较多但规模小的特征,需要进一步通过政策引导优化布局、提升规模化程度。

长春市的危险废物基本都是本地产生、本地处置,少量如焚烧飞灰和残渣、含铅危险废物等需要跨市处置。2020年长春市危险废物经营单位实际利用处置工业危险废物17.41万t,涉及27个类别、124种,利用处置方式包括利用(52.5%)、物理化学处理(22.3%)、焚烧(11.1%)、贮存(7.2%)、水泥窑共处置(4.6%)和其他处置(2.3%)等;处置医疗废物0.91万t,处置方式主要为焚烧(95.8%),少量为高温蒸煮(4.2%)。

图5 长春市危险废物经营单位数量和核准规模分布特征Fig.5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hazardous waste management units and confirmed scales in Changchun City

2020年长春市危险废物经营单位实际利用工业危险废物9.14万t,工业危险废物综合利用率为51.2%,涉及7种利用方式。其中,利用量最大的危险废物类别为HW49、HW12、HW06和HW08,占长春市危险废物利用总量的95.2%。

2.3 危险废物处置能力与产生量匹配分析

2020年长春市危险废物经营单位总核准规模为产生量的5.4倍,其中医疗废物经营单位总核准规模为医疗废物产生量的2.8倍,危险废物焚烧核准规模为5.07万t,为实际焚烧处置量的2.6倍。

长春市危险废物经营单位分类核准处置能力达到实际产生量2倍以上的危险废物共有15个类别,达到10倍以上的有6个类别(见表1)。此外,900-214-08(汽修废油)和900-044-49(废铅蓄电池)这两种危险废物的核准处置能力更是达到实际产生量的百倍以上,处置能力过剩问题较为突出,应严格控制。

表1 2020年长春市危险废物分类核准处置能力与产生量之比Table 1 The ratio of classified confirmed management scale and generation amount of hazardous waste in Changchun City of the year 2020

2.4 危险废物产生量预测

2015—2020年,长春市工业危险废物产生量总体呈波动增加趋势,由10.10万t增加至17.85万t,年均增长率为12.06%;医疗废物产生量总体呈平稳增加趋势,由4 690 t增加至9 107 t,年均增长率为14.19%。

利用线性回归模型估算“十四五”规划期末(2025年)医疗废物产生量约为1.27万t,工业危险废物产生量约为22.62万t。按全部焚烧估算,2025年长春市危险废物的焚烧飞灰最大产生量为2 438 t,焚烧残渣为7 466 t,合计9 904 t。

2.5 关键问题识别

在长春市危险废物现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对长春市生态环境局固体废物与核安全处的危险废物相关管理人员的访谈,以及与长春市多家主要危险废物经营单位相关管理人员的座谈结果,归纳得到长春市危险废物管理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如下:

(1) 危险废物收集体系尚不健全。废铅蓄电池、废矿物油等分散于社会的“散小微”源危险废物暂未完全纳入长春市危险废物管理体系,规范化收集、贮存及运输体系不完善。部分偏远地区的医疗废物全部及时收集处置存在一定困难。农药包装废弃物等危险废物的收集政策和机制有待健全。

(2) 部分类别危险废物处置能力与产生量不匹配。当前,长春市危险废物处置能力总体过剩。

(3) 危险废物填埋处置设施尚属空白。长春市暂无危险废物填埋处置设施,危险废物焚烧、热解产生的残渣和飞灰须外运到约130 km以外的吉林市进行填埋处置,运输成本高、环境风险大。

(4) 危险废物利用能力有待提升。长春市现状危险废物综合利用率偏低,缺乏先进的危险废物资源化利用技术。

(5) 监管和风险防范能力较薄弱。长春市危险废物基层监管力量严重不足,业务素质亟待提高,危险废物综合执法、应急预警和应急处置等能力建设也有待加强。

3 规划指标体系

参照生态环境部的《“无废城市”建设指标体系(2021年版)》《废铅蓄电池污染防治行动方案》等文件中的危险废物相关指标,结合长春市危险废物现状和“十四五”总体规划目标,构建了长春市危险废物污染防治“十四五”规划指标体系,包含源头减排、利用处置、保障能力3个一级指标和10个二级指标(见表2)。其中,“工业危险废物综合利用率”“危险废物相关重大环境污染事件数量”这两个指标的目标值不具有强制性,属于预期性指标;其他8个指标均为约束性指标,其目标值具有强制性。

4 规划主要任务及重点工程

4.1 严格准入管理,推进危险废物源头减量

严把涉危险废物项目准入关口。筑牢危险废物源头防线,加强涉危险废物重点项目环境风险评估,严格落实《长春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中的要求控制涉危险废物项目引进落户,加强危险废物污染环境防治设施“三同时”管理。依法落实工业危险废物排污许可制度,推进工业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同时,严把危险废物利用处置项目准入关口,相关项目应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和区域规划环评的要求。对于飞灰、工业污泥、废盐等危险废物库存量大、且不能按要求完成规范处置的县(市、区),应从严审批该地区产生危险废物的工业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表2 长春市危险废物污染防治“十四五”规划指标体系Table 2 Planning index system of the 14th Five-Year Plan f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hazardous waste pollution in Changchun City

推进危险废物源头减量。以汽车制造、生物医药等危险废物主要产生行业为重点,大力推广清洁生产,从源头减少危险废物产生量并降低其危害性。对危险废物经营单位和危险废物产生量100 t以上的产生单位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

4.2 完善收集体系,加强利用处置能力建设

健全分类收运体系,实现收集全覆盖。制定《长春市“散小微”企业危险废物收集转运体系建设及环境监督管理指南》,防范危险废物流失和非法倾倒、倒卖、处置行为发生;出台《长春市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实施方案》,健全长春市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体系;完善乡镇村基层医疗机构医疗废物收集网络体系建设,确保医疗废物收集处置全覆盖。

按照“自我消纳为主,区域协同为辅,总体分布平衡,功能定位适宜,集中就近”的原则,统筹全市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设施布局。将危险废物分类收集及无害化处置设施纳入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保障其用地。化解长春市危险废物焚烧残渣和飞灰远距离异地处置成本高、风险大的问题,推进总设计填埋能力约25.2万t的九台区危险废物填埋场建设,填补长春市危险废物填埋处置设施空白。到2025年,长春市危险废物规划处置能力预计达到105.91万t,为预测产生量的4.4倍,其中医疗废物规划处置能力预计达到3.21万t,为预测产生量的2.5倍,长春市危险废物处置能力与产生量的匹配程度得到一定的改善。

发展循环经济,提高危险废物综合利用率。鼓励危险废物产生量较大的单位(年产生危险废物5 000 t以上)可自建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设施并依法对外经营。推进危险废物综合利用技术升级,优先采用《国家先进污染防治技术目录(固体废物和土壤污染防治领域)》推荐的示范技术,进一步提高危险废物资源化利用率。鼓励企业对有利用价值的危险废物在环境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探索“点对点”定向利用许可证豁免管理。推进长春供销固体废物处置有限公司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处置项目和长春循环经济产业园开展废矿物油收集利用、废铅蓄电池收集等循环经济产业链建设。依托吉林亚泰水泥有限公司适度发展危险废物水泥窑协同处置。

4.3 建立引导机制,强化全过程监管能力

建立引导机制,促进行业健康发展。针对长春市部分危险废物类别处置能力过剩的问题,定期出台《长春市危险废物经营能力建设投资指导性公告》,依据危险废物处置能力和产生量现状,适时调整限制审批和鼓励发展的危险废物处置类别,采用总量控制与结构优化相结合的方式促进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行业健康发展。

强化全过程信息化监管能力。依托长春市“智慧环保”大数据平台扩建长春市危险废物污染防治一体化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对危险废物全过程跟踪管理,并与长春市相关行政和司法部门互通共享,特别是危险废物产生量100 t/a以上的企业、20张床位以上的医疗机构和所有危险废物利用处置经营单位的相关信息。引导鼓励第三方建立小微企业危险废物收集平台,简化危险废物转移审批程序,为分散于社会的“散小微”源危险废物提供收集、包装、转运、贮存的一站式服务,同时信息实时上传至长春市危险废物污染防治一体化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危险废物全生命周期“能定位、能查询、能跟踪”。

4.4 强化应急响应,提升环境风险防范能力

强化环境风险防控。制定长春市企业危险废物监管清单,深入排查化工园区等重点企业的危险废物环境风险。建立长春市发改、工信、生态环境、应急、公安、交通、卫健、住建等部门联防联控联治机制,强化执法衔接,形成工作合力。完善重点风险源环境风险预警体系,提升环境风险预警能力。

提升环境应急响应能力。完善医疗废物应急处置机制,规划将长春市城区的蓝天危险废物焚烧设施,九台区的晴天危险废物处置设施,榆树市、农安县、公主岭市的生活垃圾焚烧设施,双阳区的水泥窑协同处置设施作为长春市医疗废物应急处置设施,形成“1+5”全市覆盖、总处置能力90.99万t的长春市平战结合医疗废物应急处置体系,有效保障重大疫情医疗废物应急处置能力。同时,进一步完善危险废物环境应急响应预案,保障危险废物能及时进行应急处置。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 论

本研究综合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提出了长春市危险废物污染防治“十四五”规划,构建了2个层级、10个指标的危险废物污染防治规划指标体系,提出严格涉危险废物项目准入管理、推进危险废物源头减量,实现收集全覆盖、统筹全市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设施布局、提高危险废物综合利用率,建立引导机制、强化全过程信息化监管能力,强化环境风险防控、提升长春市环境应急响应能力等任务,为提升城市危险废物精细化管理水平、有效防控危险废物环境风险起到规划引领作用。

5.2 建 议

(1) 建立健全长春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应用评估和监督考核机制,定期跟踪评估实施成效,保障涉危险废物项目准入管理的有效执行,确保规划能够落到实处。

(2) 建立危险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推动将危险废物环境监管责任纳入长春市逐级签订的《政府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压实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责任,保障规划能够逐级落实。

(3) 对非法收集处置废矿物油、废铅蓄电池等涉危险废物违法行为保持高压态势,同时采取有奖举报等措施鼓励公众积极参与和监督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构建全社会共防共治共管的长春市危险废物环境管理新格局。

猜你喜欢

危险废物长春市废物
ITER放射性废物管理现状和对CFETR放射性废物管理的启示
内蒙古自治区危险废物利用处置现状及对策
登泰山
奔跑的小浪花
深度睡眠或有助于有效排出废物
危险废物跨区域转移问题分析与建议
上海市金山区危险废物处置现状分析
肩负起医疗废物集中处理的重任
废物巧利用
拾荒助学子 温暖众少年长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