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在产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2022-08-01成红
成红
257335 东营市第二人民医院产房,山东东营
产房对护理质量与医疗技术有较高的要求[1]。以往研究报告显示,产房护理中存在诸多风险,稍有不慎就会诱发护理差错,导致投诉事件与护患纠纷发生[2]。基于此,针对产房护理管理要做好风险管理,对产房护理期间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对可能发生的医患纠纷进行科学性、技术性及专业化管理,尽量提高产房护理质量,从而减少护理风险事件发生[3]。本研究探究风险管理在产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选取东营市第二人民医院2018年1月-2020年6月收治的产妇180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90 例。对照组年龄21~36 岁,平均(28.34±1.25)岁;孕周36~42 周,平均(40.12±0.43)周;怀孕次数1~6次,平均(2.34±0.74)次;初产妇52 例,经产妇38 例。观察组年龄20~38 岁,平均(28.47±1.13)岁;孕周36~42 周,平均(40.25±0.55)周;怀孕次数1~6 次,平均(2.45±0.65)次;初产妇55 例,经产妇35 例。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有完整临床资料,自愿配合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心、肝、肾疾病;②具有精神疾病或意识障碍;③合并恶性肿瘤;④依从性较差。
方法:(1)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服务,产妇入院后常规宣教,进行分娩知识普及;维持产房卫生,勤消毒,加强饮食干预;鼓励产妇多锻炼,叮嘱锻炼期间的注意事项;加强巡视,对产妇及其家属的提问耐心解答,做好情绪疏导,促使产妇以良好的心态配合分娩。(2)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风险管理进行产房护理管理,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点。①加强护理人员培训:做好科室护理人员的培训,根据产房实际情况对助产士、护理人员等进行专业技能培训,不断提升护士的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通过加大培训力度,使培训效果逐步提高,最终实现产科护理人员专业技能的提升。具体包括基础的产房护理知识、急救措施、交流经验与方法等,使护理人员服务水平与质量提高。对产房护理中的风险进行分析,对亟需解决的问题进行讨论,进而制定科学的解决策略。②强化风险管理:针对医生、护士及助产士等开展应急预案演练,如针对产后出血与子痫等紧急处理方法,促进护士风险意识的提高。利用案例实施教育,对可能发生的危险因素与不良事件进行分析,加强细节护理。对产妇及其家属做好风险教育,对潜存的风险问题进行解释,重视产妇自我管理与保护意识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少风险事件。③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护理:严格落实消毒隔离制度,及时消毒产房器械与敷料,医护人员严格执行手卫生消毒。有疑似传染病或确诊者,需隔离管理。助产士与护理人员加强自我防护,尽量减少职业暴露风险。④加强基础护理: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重视护理人员沟通能力的培养,促使他们主动与产妇交流沟通,提高宣教质量,减少护理差错,避免护患纠纷发生。日常护理中,可站在产妇角度思考问题,设身处地为产妇考虑,尽量提供优质与个性化的护理服务。日常文书书写应规范与标准,做好核查,每项流程、操作应详细记录,按照规范进行书写,尽可能完善产科的书写记录。通过自查与不定期抽查,提高护理文书书写质量。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护理质量、护理风险事件及护理满意率。①护理质量:从基础护理、健康教育、病房管理及护理文书4个方面评价护理质量,每个方面均按照0~100 分评价,评分越高则表明护理质量越好。②护理风险事件:从护理差错、产妇投诉及护患纠纷评价护理风险情况。③护理满意率:护理结束后对产妇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分值0~100 分,评分>90 分为非常满意,70~90 分为基本满意,<70分为不满意,总满意率=(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统计学方法:数据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予以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护理质量比较:观察组基础护理、健康教育、病房管理及护理文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s,分)
组别 n 基础护理 健康教育 病房管理 护理文书观察组 90 94.68±3.20 94.50±3.26 94.67±3.51 95.16±3.10对照组 90 82.65±5.27 82.81±5.36 83.06±5.69 85.92±5.27 t 5.031 5.221 4.932 5.007 P<0.05 <0.05 <0.05 <0.05
两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护理差错率、产妇投诉率及护患纠纷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比较[n(%)]
两组护理满意率比较:观察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满意率比较[n(%)]
讨 论
产房作为医院比较特殊的科室,也是最易发生风险的地方,比如产妇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及羊水栓塞等[4-6]。若处理不当,易导致新生儿与产妇死亡,从而诱发护患纠纷。为此,针对产房应做好护理管理,高质量的护理管理可拉近护患关系,取得产妇及家属的信任,从而提高依从性,促使产妇积极配合,改善预后,减少护患纠纷,提升医院形象[7]。风险管理在近年来逐渐成熟发展,成为研究热点。
本研究对照组采用常规产房护理管理,观察组加用风险管理,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质量在基础护理、健康教育、病房管理及护理文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风险管理的实施,可以提升护理人员的基础护理能力,更好地完成健康教育,加强病房管理,可减少意外事件发生,同时做好护理文书书写,确保责任到人。观察组护理差错率、产妇投诉率、护患纠纷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风险管理的实施,可减少护理人员的护理差错,从而减少产妇的投诉,避免护患纠纷发生,提高了护理安全性。同时观察组护理满意率更高,说明风险管理的应用,能取得满意的效果,促使患者对护理服务更满意。产科的突发情况较多,有较高的不确定性与风险性。一些产妇及其家属对产科分娩潜在风险认识不足,会导致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增高。开展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对提高产科医护人员责任心有促进作用,同时对助产士与医护人员开展有效的护理管理培训,可最大化减少分娩并发症发生,避免新生儿产伤,还可改善护患关系,对提高护理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为了确保产房护理中风险管理的顺利实施,可成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加强组内成员培训,不断提升护士责任意识和护理风险防范意识;同时,对产科风险事件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合相关资料,举办专题讲座等方式,让组内成员意识到产科护理中的薄弱环节,明确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关的护理对策实施预防性护理,从而全面提升产科护理质量。产房护理风险会直接影响护理质量,而且若存在安全隐患,则会威胁产妇安全,通过调查分析导致护理风险与安全隐患的因素较多,常见的有安全意识差、操作不规范或未按照制度执行,以及护患沟通不良等[8]。风险管理在临床逐渐广泛应用,这种管理模式能对潜存的风险因素进行评估,尽早识别,然后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护理对策,可尽量减少风险因素,从而避免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提高了产房护理安全,从而减少护患纠纷发生[9]。在风险管理服务中,不定期对风险进行评估,从而随时调查护理策略,通过积极的分析,尽早识别风险因素,制定防范策略[10]。尤其是要做好产房工作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护士的护理水平与服务质量,并对培训结果进行考核,合格方可上岗[11]。利用急救演练,提升护士应对护理风险的能力,从而更好地服务产房。
综上所述,风险管理在产房中开展,不仅可提高护理质量,而且能避免护理风险,使得护理满意率更高,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