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市长城文化带村落空间分布与格局研究

2022-08-01张翼然祝晓坤谢文瑄

北京测绘 2022年5期
关键词:延庆村落长城

丁 月 张翼然 祝晓坤 谢文瑄 万 意

(1. 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 北京 100038;2. 城市空间信息工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38)

0 引言

“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建议”指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文物古籍保护、研究、利用,强化重要文化和自然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加强各民族优秀传统手艺保护和传承,建设长城、大运河、黄河等国家文化公园。《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中提出[1],北京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伟大见证,是北京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根基,要精心保护好这张金名片,凸显北京历史文化的整体价值,应该完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推进大运河文化带、长城文化带以及西山永定河文化带的保护利用[2]。

由北京市文物部门提出的“三个文化带”,经中共北京市委党代会和北京城市发展规划制定,内涵不断得到完善,内容不断得到充实,已经成为北京建设全国文化中心的重要举措[3]。北京长城文化带是其中“四个层次、两大重点区域、三条文化带、九个方面”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更是北京历史文化整体价值的重要载体[4]。2021年12月14日,《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北京段)建设保护规划》正式印发,协调推进长城沿线文物和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利用的局面初步形成。对于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最为重要的内容是需要凸显其涵盖的历史传承和文化影响等方面[5],在长城文化带建设的过程中应当重视文化遗产保护的三条基本原则,即原真性保护原则、最小干预原则和整体性保护原则[6]。当前,长城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面临崭新的历史机遇和深化推进的历史选择[7]。

长城是我国历史上建成的一条重要的军事防御线,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象征,其于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之一。在古代,长城北部与南部的人民根据各自的地形、地貌、土壤类型等自然地理条件,分别形成了以农耕和游牧为主要特征的文明,后来南部为了抵御北部游牧民族的入侵而修建了长城,后来随着长城南部与北部的统一,长城也就逐渐失去了防御的军事功能,最终演变成了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历史文化遗产,从而形成了一条以长城为中心的“长城文化带”。北京长城文化带以长城本体保护为基础,借助北京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结合当地的自然资源以及民俗文化,形成独特的格局[8]。

长城跟水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长城修筑于燕山和太行山脉之间,长城除了能够保护内部政权的安全之外,还可以起到保护水源的作用,长城上修筑了许多关口,关口一般修筑在河岸以及沟谷地带,其可以将水系保护在内部,并通过设置水门的方式来控制水量。由于受到长城的保护,长城的内部区域在原有水系的基础上修建了多座水库,包括密云水库、官厅水库、十三陵水库、海子水库和怀柔水库等,这些水资源滋养了当地的百姓,为村落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基础[9]。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长城周边因修城建堡和屯兵驻防、迁徙戍边、移民垦荒及自然原因等形成了许多的古村落,尤其是明长城的京津冀段、辽宁段等,至今仍保留着具有长城历史文化特点的古村落[10]。

自古以来,村落的选择和形成是有一定的规律的,一般是按照“天人合一”的风水理念,通过对大自然的山水和方位等元素的综合分析之后,从中择优而居[11]。村落是农耕文化的载体,是自然景观向人造景观过渡的自然人居景观[12]。在历史、文化、生态环境和景观上,长城与周边村落环境有着紧密的依存关系[13],村落的研究是长城文化研究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可以说村落中的人文特色和空间分布格局承载着长城的历史文化特点,本文将对长城文化带的村落分布格局的现状展开论述。

1 研究区概况

“万里长城”是举世闻名的历史建筑,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长城的建造与演变造就了其沿线聚落的发展与演变,长城与其沿线的聚落最终积淀成了一条“长城文化带”,长城的建筑主体分布在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等15个省市区,长城的北京段是其中最具特色的一段。

长城北京段总长度约为526 km,根据相关统计,长城约有敌台1 479 座,关堡145座,烽火台149座[14],自西向东穿过门头沟、昌平区、延庆区、怀柔区、密云区、平谷区6个行政区。明长城作为中国长城的典型代表,其“九边重镇”分区联防,各守一方,由长城本体(墙体)、城堡、驿站、烽堠、关隘等军事聚落和防御工事共同构成整体性的防御体系[15],其中,因早期人们缺乏对长城的保护意识,长城长期受到自然以及人为的破坏,根据相关统计可以得到,修筑时间较早的明长城仅有8%保存较好,有超过70%的长城损毁较为严重,主要原因是游客等人为的损毁和长城周边的村民利用长城的构筑材料来修改自家房屋等,长城北京段保存较好的部分主要分布在怀柔区,保存较差的部分主要分布在延庆区。本研究将长城北京段10 km缓冲区范围作为长城文化带的范围,面积约为5 435 km2。

2 数据与方法

2.1 数据

本研究使用的数据主要包括矢量数据、影像数据与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数据,其中矢量数据包括北京市区界、北京市地理国情监测数据中的村落数据、长城线状矢量数据、北京市水系矢量数据等;影像数据主要为分辨率为0.8 m的北京市2021年10月份的卫星影像、2020年分辨率为0.2 m的北京市遥感影像数据。

2.2 方法

2.2.1空间数据分析法

黄莺在前,刘雁衡在后,两人出了警察局大院。刘雁衡见黄莺细心将手帕叠了又叠,以为她要还回来,谁知她将折好的手帕合在掌心认真压平,郑重地揣进自己口袋。

空间数据分析法主要是基于ArcGIS平台对各类空间数据进行空间分析。本研究首先利用缓冲区分析法来获取长城文化带的空间范围,然后对遥感影像、矢量数据、DEM数据等多源数据进行数据融合,进行空间叠加分析等相关操作。空间叠加分析主要是指在统一的地理空间坐标系统的基础上,对同一地区(长城文化带)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地理对象进行多重的属性分析,从中获取所需的信息,并形成长城文化带村落的空间分布图;利用核密度分析工具对长城文化带的村落密度进行分析与制图,从而可以较为直观地展示长城文化带村落的空间分布情况。

本研究还根据长城文化带村落的名称进行了分析,通过梳理各个村落的名称,得到各个村落的后缀字,例如“庄”“峪”“营”等,利用空间数据分析法对不同命名方式的村落的位置进行比对分析,如不同命名方式的村落在各行政区的分布特点等。

2.2.2目视解译法

目视解译法主要是在基于高分辨率的遥感影像,人工识别影像上的地物信息,例如,识别村落的形态与分布特征等信息。本研究选取2021年10月份0.8 m的遥感影像数据以及2020年分辨率为0.2 m的遥感影像数据来获取长城文化带村落的位置以及形态特征,并通过与研究区域的DEM数据和水系数据进行综合性的目视解译来得到长城文化带的村落分布与地形以及水系等地理要素之间的相关性。

3 结果分析

3.1 长城文化带村落空间分布分析

本研究对长城文化带的定义为长城10 km缓冲区的范围,面积约为5 435 km2,通过地理空间数据分析可以得到长城10 km缓冲区范围内的村落数量为709个。通过空间统计分析可以得到,延庆区的村落数为292个,密云区的村落数为185个,平谷区的村落数为88个,怀柔区的村落数为74个,门头沟区的村落数为74个,昌平区的村落数为34个。即长城文化带中延庆区的村落数量最多。

从空间上来看,长城文化带的村落主要分布在延庆区,且村落较为密集,其次是密云区的西部以及平谷区的东北部。

通过统计可以得到,长城文化带的村落命名方式多以“庄”“峪”“营”“沟”等为主,以“庄”命名的村落如怀柔区的龙泉庄村、凯甲庄村,密云区的程各庄村、立新庄村,延庆区的南张庄村等;以“峪”命名的村落如门头沟村的桑峪村、柏峪村,平谷区的大榛峪村、神堂峪村等;以“营”命名的村落如密云区的下营村、兵马营村,延庆区的上芦凤营村、新华营村,怀柔区的辛营村等;以“沟”命名的村落如延庆 区的观西沟村、周四沟村、下水沟村,密云区的石墙沟村,平谷区的山门沟村、季家沟村等,见图1。

图1 长城文化带村落主要命名方式统计图

长城文化带中称“峪”和“沟”的村落呈现出沿着长城两侧分布的特点;称“营”的村落集中分布在延庆区,这主要是因为位于延庆区的长城长度是北京之最,具有景观最为震撼的八达岭长城,长城的形制体系最为丰富,区域文化也是最具特色的,在战争时期,延庆的长城发挥了重要的军事防御功能,在和平时期还是关内外贸易往来、民族文化交流与融合的重要区域,延庆地区的军户也较多,因此村名带“营”的村落较多,称“庄”的村落分布较广,长城文化带的各个区均有分布。

3.2 长城文化带村落格局特征分析

加载北京市长城文化带村落分布的遥感影像(来源为北京市2020年0.2 m分辨率的遥感影像数据),可以直观地看到长城文化带中村落的格局,多数为沿河流、山谷和交通要道分布的不规则状。本文选取了部分典型的村落格局形态进行比较:

第一种村落分布格局呈规则矩阵状分布:其形状较为方正,房屋多为坐北朝南,村落周边多为耕地与河流,此类村落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地势平坦,见图2。

(a)延庆区平原地区村落

第二种村落分布格局呈斜向矩阵状分布:此类村落主要是根据水系的流向斜向发展建设而成的,呈现出斜向矩阵分布的特点,此类村落主要分布在地势较为平坦的水系两侧,见图3。

(a)怀柔区邓各庄村

第三种村落分布格局呈不规则分布状:此类型的村落形态各异,呈现出不规则分布的特点。例如,不规则的带状和棋盘式散乱分布状,此类村落主要分布在山区,即根据地形因素来建设的村落。

(a)怀柔区龙泉庄村

村落的分布有一个共同点,即基本建在地势平坦、交通通达度高、易于浇灌作物的地方,以上3种形态的形成主要与地形、交通、水系、历史原因、风水文化有关,长城文化带的平原地区的村落可选择的区域较多,主要原因是平坦的地形适宜耕种,有水系的区域村落会更加密集,其所在地水资源丰富,土壤较为肥沃,适宜耕种;位于山区的村落大部分是顺着周边的山势延伸发展而建成的,有的建在水系两侧,有的建在交通要道的两侧,根据风水文化等实际情况,有的村落选择选择一面靠山、三面环水的布局来建设,有的三面环山、一面临水来建设。

4 结束语

本文基于高分辨的遥感影像数据、DEM数据、矢量数据等多源数据对北京市的“长城文化带”的村落分布情况与格局特征进行了分析,主要得到以下结论:

(1)通过空间统计分析可以得到,长城文化带的村落主要分布在延庆区和密云区,延庆区的村落数为292个,密云区的村落数为185个,平谷区的村落数为88个,怀柔区的村落数为74个,门头沟区的村落数为74个,昌平区的村落数为34个;长城文化带村落的命名方式中称“庄”“峪”“营”“沟”的居多,其中,称“营”的集中分布在延庆区。

(2)长城文化带的长城文化带的格局形态主要分为3种,分别为矩阵状、斜向矩阵状和不规则分布状,其格局形态形成主要受地形、交通、水系、历史原因和风水文化的影响。

长城文化带的村落中有许多是传统的村落,这些村落是长城文化的一种象征和表达形式,相关部门应当加强对这些村落的保护,将“长城文化”传承下去。

猜你喜欢

延庆村落长城
高质高效完成冬奥会延庆赛区工程建设保障任务
在地下挖一座“窃听长城”(下)
在地下挖一座“窃听长城”(上)
延庆巨变册页
守护长城
油画《村落》
【第八十九辑】8 9延庆话『机密』是明白
“共享村落”:乡村新的入住方式
“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
北京延庆辽代矿冶遗址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