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温度对苹果蠹蛾生长发育的影响

2022-07-31

种子科技 2022年11期
关键词:历期龄期存活率

高 磊

(静宁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甘肃 平凉 743400)

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L.),属鳞翅目卷蛾科,起源于欧洲南部,为害苹果、梨、沙果、杏、海棠、桃等多种果树[1]。幼虫钻蛀果肉,在果心部位取食使果肉变成豆沙馅状,并有虫粪排出果外,致使果实腐烂。该虫具有适应性广、繁殖力强、食性繁杂、危害严重、防治难度大等特点,属我国A 类检疫性有害生物,也是世界上最为严重的蛀果害虫之一[2]。

1951 年我国新疆首次发现苹果蠹蛾[3]。1987 年苹果蠹蛾开始由新疆向东传入甘肃省敦煌、玉门、酒泉、张掖等地。其传播速度、发生面积、危害程度和抗药性都在逐年加重,近几年有加速向东扩散蔓延的趋势,严重威胁着我国苹果、梨等主产区的生产安全。由于甘肃省苹果、梨等果树种植面积大,且环境条件适宜苹果蠹蛾的生长发育,其为害不容小觑。以甘肃省酒泉市为例,2006 年酒泉市有100 hm2面积发生该虫害,占果树发生面积的80.8%,平均被害株率达51.2%,平均蛀果率为15.5%[4]。

为了控制苹果蠹蛾发生程度,近几年有关苹果蠹蛾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生物学特性观察[5]、降雨与分布、天敌调查、生物防治和综合防治等方面[6-8]。温度是影响昆虫种群数量变动的重要因子,对昆虫生长、发育、繁殖、活动规律、成虫习性具有显著影响,例如温度对甜菜夜蛾、斜纹夜蛾、桃小食心虫、棉铃虫等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因此,研究温度对苹果蠹蛾生长发育的影响是对其进行深层次研究的基础[9-11]。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虫源

苹果蠹蛾采集于甘肃省酒泉、张掖、武威等地的果园。将采集回来的幼虫放在离心管中,或将蛀果置于网袋中,同时在网袋中放入一些黄板纸,然后放入培养箱,条件设置为温度(25±1)℃、RH(70±5)%、光周期L∶D=16 h∶8 h,诱集其结茧化蛹。待成虫羽化后,将其收集于产卵箱中,加10%的蜂蜜水作为食料,箱子单面覆保鲜袋,诱集产卵。

1.2 仪器及用品

试验仪器有温度计、光照培养箱。试验用品有70%~75%的酒精、琼脂、牙签、离心管、毛笔、培养皿、脱脂棉等。

1.3 试验方法

1.3.1 人工饲养方法和室内种群建立

将田间采集的种群进行室内饲养,成虫羽化、交配、产卵,从F1代开始饲料喂养。采用5 mL 饲料管进行饲养,每个管中装入约2 mL 饲料,管口塞上脱脂棉,饲料配方参考Asser(2009)并有所改进[12]。用消过毒的牙签挑一点饲料或用毛笔轻挑起虫子放在饲料管中,1个饲料管中仅放1 只虫子。然后塞住管口,每天接的虫子放在一起,记录日期。

每周检查1 次,及时清除死虫,防止细菌和病毒感染。待老熟幼虫化蛹,把蛹集中放到培养皿中,然后将培养皿放到产卵箱里,待其羽化、交配、产卵,收集下一代卵。如此连续饲养,建立室内种群,为后续研究提供虫源。

1.3.2 温度对苹果蠹蛾生长发育的影响

在人工气候箱中分别设置15 ℃、20 ℃、25 ℃、28 ℃、32 ℃共5 个温度处理。选取同一天孵化的初孵幼虫,接入饲料后置于气候箱中进行饲养,条件设置为L∶D=16 h∶8 h、RH(70±5)%。每个处理50 头幼虫,3个重复。每天定时观察并记录幼虫生长发育状况,统计幼虫各龄发育历期、死亡数、各虫态历期、存活率等参数。由于卵在同一温度下发育历期之间差异较大,难以进行统一处理,在此暂不对卵期进行分析。

1.3.3 数据处理与分析

所有数据用SPSS 19.0 进行处理,用Duncan 氏新复极差法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温度下各虫态发育历期

从表1 中可以看出,各虫态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P<0.01 水平下,15 ℃和20 ℃的幼虫期、蛹期差异极显著。P<0.05 水平下,15 ℃、20 ℃、25 ℃和32 ℃的幼虫期、蛹期、成虫期差异显著。15 ℃时幼虫期、蛹期、成虫期发育历期显著长于其他4 个温度。

表1 不同温度下各虫态发育历期

2.2 不同温度下幼虫各龄期发育历期

由表2 和图1 可见,在15 ℃、20 ℃、25 ℃、28 ℃时,苹果蠹蛾幼虫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P<0.01 水平下,一、二龄幼虫在15 ℃和20 ℃时差异极显著,四、五龄幼虫在15 ℃和32 ℃时差异极显著。15 ℃时,发育历期最长,一龄历期最长,为18.31 d,三龄最短,为13.69 d。P<0.05 水平下,20 ℃时,一、二、三龄幼虫发育历期与25 ℃、28 ℃、32 ℃时差异显著,随温度升高发育历期缩短,五龄幼虫发育历期与32 ℃间差异显著,五龄发育历期最长达12.80 d,四龄发育历期为5.89 d。25 ℃、28 ℃之间,幼虫各龄期发育历期差异不显著,五龄发育历期最长,二龄最短。32 ℃时,各虫态发育历期最短,一、二龄幼虫历期却高于25 ℃、28 ℃的发育历期,五龄发育历期明显缩短。

图1 不同温度下幼虫各龄期发育历期

表2 不同温度下幼虫各龄期历期 单位:d

2.3 不同温度下幼虫各龄期的存活率

由图2 和表3 可见,苹果蠹蛾幼虫各龄期的存活率随温度的升高先变大后减少。P<0.01 水平下,只有二龄幼虫在25 ℃时与15 ℃、32 ℃差异极显著。P<0.05 水平下,一龄幼虫差异不显著,在20 ℃时最高,其中一龄存活率高于其他4 个龄期,达到92.67%。二龄存活率在20 ℃、32 ℃与其他温度差异显著,彼此差异也显著,最大达到88.67%,最小为40.67%。四龄幼虫在20 ℃、28 ℃、25 ℃下存活率较高。五龄幼虫除32 ℃外各龄期之间差异不明显,28 ℃下存活率最高。试验结果表明,高温对苹果蠹蛾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高龄期幼虫对温度的耐受力更强。20 ℃时苹果蠹蛾幼虫的存活率最高,为55.00%,32 ℃时最低,为19.33%。

表3 幼虫各龄期的存活率 单位:%

图2 幼虫各龄期的存活率

3 结论与讨论

温度是决定苹果蠹蛾是否能生存以及生长发育状况的关键因子之一[13-19]。本研究在一定光照、不同恒温条件下,比较分析了不同温度对苹果蠹蛾幼虫各龄期以及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存活率、生长状况、繁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温度对不同虫态发育历期影响显著。卵期在15~28 ℃条件下,发育历期随温度升高而缩短,32 ℃下卵基本死亡,出现黑头和刚孵化还未爬出卵壳即死亡。32 ℃条件下,其他各虫态是以正常孵化出的一龄幼虫开始试验的。

苹果蠹蛾幼虫期、蛹期、成虫期的发育历期都随温度升高而缩短,但各温度间的差异程度不尽相同。15 ℃时,各虫态发育历期最长,是32 ℃时的3.2 倍。32 ℃时,幼虫总历期比25 ℃、28 ℃缩短,但一龄、二龄历期增长。

较高温度下,苹果蠹蛾完成一个世代所需时间较短,但高温对苹果蠹蛾的存活有较大的抑制作用。对于幼虫期的各龄期来说,存活率最高的是在温度为20 ℃时。15 ℃、20 ℃、25 ℃、28 ℃、32 ℃时,对应的幼虫期存活率分别为36.00%、55.00%、39.33%、42.67%、19.33%。32 ℃时,幼虫食欲较差、虫体发育不良、虫体干瘪。20 ℃时幼虫存活率是32 ℃时的2.85 倍。

总之,苹果蠹蛾在25~28 ℃之间生长发育最好。高温对苹果蠹蛾的生长发育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20]。应该根据温度变化,做好苹果蠹蛾预测及防治工作。

刘月英等(2012)[21]报道,25 ℃左右是苹果蠹蛾生长发育和繁殖的适宜温度,温度偏高或偏低均不利于苹果蠹蛾的生长繁殖,在15 ℃和34 ℃条件下没有产生有效卵。与之相比,本研究更加细化了对幼虫期5 个龄期的研究,确定了最适温度范围;本研究各虫态发育历期均比其试验结果长,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本试验所用幼虫均用饲料喂养,幼虫发育状况与用苹果喂养的幼虫存在明显差异。

各温度试验不能在同一时间进行,人工气候箱温度不准,波动范围大,个别气候箱门透光,可能存在外界光的干扰,这些因素可能对试验数据构成影响。为了探讨温度、湿度、光照、营养等综合因子对苹果蠹蛾生长发育的影响,同时提高试验的准确性,还需开展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历期龄期存活率
13个新选水稻不育系播始历期配合力分析
环保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损伤自愈合试验*
玄武岩纤维对混凝土早龄期力学性能的影响
园林绿化施工中如何提高植树存活率
食物因素对暗黑鳃金龟一、二龄幼虫历期及成活率的影响
早龄期混凝土动态力学性能实验研究
日本松干蚧生物学观察与防治
长龄期混凝土回弹和超声指标变化研究
损耗率高达30%,保命就是保收益!这条70万吨的鱼要如何破存活率困局?
水产小白养蛙2年,10亩塘预计年产3.5万斤,亩纯利15000元!存活率90%,他是怎样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