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光
——读《顾城的诗》有感
2022-07-30邓昕旻浙江省温州市实验中学2019级
邓昕旻 浙江省温州市实验中学2019级(1)班
光是什么,孩子们会说是太阳,是星星,是灯,是萤火虫……
是啊,这就是散发光的东西,可是我们的“星星”在哪里?照亮我们前路的光呢?打开《顾城的诗》,一个个灵动的文字跳跃在诗行里,跳动在我的心间。我似乎找到了答案。
让我们寻找一盏灯,在大地上画下窗,打通这束光。
寻光——走了这么远,我们去寻找一盏灯
每一双身处黑暗的眼睛,总渴望光亮。
“走了这么远,我们去寻找一盏灯”,去寻找一个属于自己的归宿,寻找那个家。一个承包了所有温暖的家,治愈着每一个受伤的心灵。我们不再需要小心翼翼地遮掩,摘下面具的脸不带一丝一毫的虚伪。在城市这纵横交错的脉络里,远方有一盏灯闪着柔和的光,唤醒一个个心灵,去追逐梦想。
“走了这么远,我们去寻找一盏灯”,去寻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寻找自我。时间你追我赶,时代日新月异,这时不妨坐下,让时间静止,认真欣赏夕阳缓缓落下。哪怕身后有一万个驱逐声,也请停下脚步,浪费一次时间,悠然地度过。坐在小车站的你,一定会看见一辆列车,静静地驶过,带着你的烦恼,驶向远方。
“走了这么远,我们去寻找一盏灯”,去寻找原本属于我们的童心。晨时的阳,洒下金光,宛若一颗金橘。浩瀚的大海,深不见底。这是多少人的梦,爱上一片海,回到海的拥抱。这时候就能像孩子一样奔跑、打闹,在每一个太阳升起的早晨,不愿长大。
我也想找到那盏灯,找寻那片等待我的光明。“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已经从一句广告语逐渐演变成一种社会潮流,但入学不久,现实就给了我沉重一击——我没有学过拼音和英语,不会算术,只会写自己的名字,没有接受过任何幼小衔接的学习。就如无数色彩斑斓、内容丰富的画作中遗漏的一张白纸,懵懂无知是我当时的模样,被同龄人远远甩在后面,无论是学习上还是心理上,都在负重前行着。作为老师的孩子,我常常感到庆幸,深夜依然明亮的台灯,母亲尽心尽力的教导,在寂静的夜空中留下剪影。
天是灰色的,路是灰色的,楼是灰色的,雨也是灰色的,阴影笼罩着我,令我无法痛快地呼吸。似乎永远都在错误之中,我惊慌失措,迷失在黑夜里。我想寻找到我的灯,找到我自己。我,努力。
(作者绘画作品)
追光——你拿把旧钥匙,敲着厚厚的墙
又弯又长的小巷,似乎一眼望不到头。如果有门,可以用钥匙打开;如果有窗,可以破窗而出。可是什么都没有,像监狱,将人牢牢禁锢了,想要挣扎而不能。让人不禁流露出绝望的情感,没有尽头的路,没有希望的墙。
但是小巷中的人心有不甘,他用旧钥匙敲着厚厚的墙。他在与自己搏斗,与命运搏斗,他想挣脱“小巷”对他的束缚,他相信希望,因为他的心里有光。这念头支撑着他。可现在又还有多少人能在这样的黑暗中,不断与命运搏斗,又有多少人愿意相信希望?
一次次的跌倒让我明白了,即使跌倒很痛,也要相信希望。在那些被轻易否定的日子里,我在不停地抗争,我想爬起,在生活不断的打击中爬起,即使已经遍体鳞伤,我也要去尝试。我悄悄为自己立下一个目标:免试特优生。那个一年级用指头数数的我,像蜗牛一样慢慢上爬,终于实现了目标,令人意外,却又在情理之中。我继续向着下一个目标出发,一次次的成功,似乎让我成了一个发光体。
我不断敲着厚厚的墙,在黑暗中打开一扇窗。我,坚强。
发光——我想在大地上画满窗子,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都习惯光明
在孩子笔下,世界是灿烂澄净的。所有歌声都是美妙的,所有故事都是梦幻的,所有梦想都是可以实现的,一切都是无拘无束的。笨拙的自由,不会流泪的眼睛,没有痛苦的爱情,满是窗子的大地,这一切都是不可能存在的,不,在大人们的眼中是不可能存在的。但在孩子的心中,孩子的笔下,这是一个浪漫的世界,是一个寻常的世界,这世界深不可测,充满了迷人的幻想和宁静。因为孩子们的眼里有光,他们想让世界也充满光亮。
每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会经历很多很多,每一次的经历都让人离这份幻想越来越远——失败让人畏惧,不敢上前。这份童真又能保留到什么时候?每个人都渴望光芒,可还有多少人愿意去幻想,在幻想中追寻美好,即使是那么短暂又虚假的美好。
我慢慢发现这光不属于我自己,我只是在母亲的光环下,闪着不属于我的光。我想证明我自己。我慢慢发现了自己在写作上的一点光芒,我要证明自己。这一次我不禁因为自己是语文老师的孩子而感到无助与悲哀,总是无法躲避周围人有色的眼光。“你的作文得了A+++,一定是你妈帮你改的!”我攥紧笔,默默不语,等待下一个拿起笔的机遇。嘲讽与质疑声回荡在整整六年的小学生活里,不屑的眼神,钻心的话语,深印在心底无法抹去。
忘不了那些将作文本藏起来的日子,对着妈妈躲躲藏藏,傻傻地躲避,只是为了证明那是我自己的文字,我是我自己。也忘不了每个周末闭门写作,冥思苦想,看一个又一个方块字落在笔端,在字里行间琢磨,一个字一个词地推敲。写了又涂,涂了又写,桌上不知何时已经叠起了张张废纸。不知不觉消磨了一个下午的大好时光,直到窗前的阳光慢慢退却,黄昏的幽暗爬上枝头,在月光下静静叹息。
我也不断想用幻想弥补那磨损的心灵,我想,我做。可生活到底还是没有让我证明自己,但我依旧提着笔,写下光明。我就是一个任性的孩子,我要用诗来填补忧伤——《洋葱》:“粉色/层层包裹/望不穿/卸下厚厚的面具/浸透了泪的心/生活还是留下了机遇/一口咬下/滋味/是甜”,我就是一颗洋葱,厚厚的面具下,是受伤的心,浸透了泪,但我渴望生活有转机,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滋味是甜,或许是因为我是那么渴望在泪的背后可以品尝到甘甜。
我要追寻自己的光,我要成为一个发光体,我要在大地上画满窗子,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都习惯光明。我,任性。
顾城是一个孩子,我也是一个孩子,在“黑暗”的包裹中寻找光明,快被吞噬了,我挣扎,为了看见那璀璨的星。
黑夜赋予了生命另一种意义,它一样有光。都说,站在黑暗的地方看得见光亮。那我想,站在光亮的地方也一定能看得见“光明”。
我踟蹰着走在漫长的夜,心底是一片光明,我不等待,我在奔跑,在追寻……
创作感悟
记得当时是小学毕业,刚步入初中。一次次的质疑,砸在我柔软的心中,但我不甘。初中的第一个语文老师,他带着我走进顾城的诗。顾城的诗句像是在充满黑暗与遗憾的现实世界里点着光,我的心震了一下,与诗人有了共鸣。
如今回看这篇文章,稚嫩的文字敲开了记忆中的那扇门,我的心又一次震颤了。我已不再是从前的我了,但又何尝不是那个黑暗中追寻光亮的人呢?世界偶有阴霾,但你我都有彩色的梦想,跌倒、受伤又何妨,别忘记去寻找自己的光芒。
链接
|顾城的诗|
门前(节选)
草在结它的种子
风在摇它的叶子
我们站着,不说话
就十分美好
一代人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小巷
小巷
又弯又长
没有门
没有窗
我拿把旧钥匙
敲着厚厚的墙
邓昕旻访谈录
Q1新作文:你对写作有什么看法?
邓昕旻:写作是一种内心想法的输出吧,它需要独立的思考和见解。写作像一个人的自画像,文字中会流露出作者的性格特点以及生命成长的印记。“小写作”是生活的必需品,“大写作”是个人的情思展现。
Q2新作文:你是如何接触到顾城的?你觉得顾城的诗和同期的其他诗人有什么不同?
邓昕旻:初一刚入学时,语文老师带着我们读诗,他告诉我们,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自由的象征、生命的顿悟,是用自己内心的世界领会外在世界的一条独特的途径。当时读的第一首诗,便是顾城的《一代人》,它为我打开了通往新世界的大门,如果天空总是黑暗的就摸黑生存,如果发出声音是危险的就保留沉默,如果自觉无力发光就做墙角的一抹苔;我们可以卑微如尘土,但不可扭曲如蛆虫,无论黑夜带来的是什么,不要忘记去追索。
与同期的其他诗人相比,顾城的诗歌内容比较具体,喜欢用跳跃的诗句、独白,烂漫,纯真,如孩子一般,展现着一个远离尘世的童话世界。
Q3新作文:你最喜欢顾城的哪一首诗?除顾城外,你还有哪些喜欢的作家?
邓昕旻:以前喜欢《小巷》,正如我写的《寻光》,它和我的内心有着共鸣。现在也挺喜欢《小贩》,它好似向我展现了成年人生活中的无奈与徒劳。
我喜欢能够用文字启发读者、对人类命运和现实社会予以深入思考的作家,比如:推理小说家东野圭吾,推理精巧,笔锋老辣,表现社会现实,也道尽人性的美丽和丑陋;短篇小说家卡尔维诺,他的文字就像一座座迷宫,将自己的情感、理想织入各个看不见的迷宫里,向世人展现人生哲理。
Q4新作文:对同样喜欢写作的同龄人,有没有想说的话?
邓昕旻:无论作文与做人,愿我们都能保有赤子之心。不必追问意义,过程本身便是答案。
Q5新作文:想对《新作文》说的话。
邓昕旻:感谢《新作文》给我们搭建了展现自己的舞台,也使青少年能接触和了解更多同龄人的想法和思考,超级棒的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