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一周年,“转型”和“转地下”
2022-07-30
香港《南华早报》7月29日文章,原题:在中国整顿校外培训一年后,相关企业努力转型,辅导班转移到地下 去年夏天,王毓雅(音)、为10岁的女儿报了四门校外培训课程,分别是数学、中国文学、大提琴和芭蕾。今年,她只保留了后两个,因为教育政策的转变在很大程度上禁止了学科类校外培训。
尽管如此,担心孩子成绩落后的家长对校外培训的需求仍然很强烈。王说,女儿的学习成绩自新规实施后有所退步,比如数学成绩跌出班里前十。而下学期她就要上五年级了。“女儿感觉自己落后了,有一种危机感。”王说。当王决定让女儿在暑假期间参加私人辅导时,她通过其他家长的推荐找到一位老师,这位老师在家里“偷偷”上课。“据我所知,成绩好的同学都在私底下上补习班。”王说,“班上有一个所谓的天才少年,今年夏天就要完成中学物理的课程了。”
王说,教育政策的改变原本是为了让学生减少课业负担,但“实际上增加了我们的经济负担”,过去,她给女儿报的课,十人班两小时通常收费不到200元人民币。而“秘密”一对一教学的费用翻了一番都不止。
去年7月,中国政府宣布实行“双减”,对校外培训进行整顿。但是,如果不改变仅用分数来决定学生是否有资格进入好学校的考试体系,对获取额外帮助以提高学习成绩的需亲仍然很高。
根据教育部的数据,截至今年2月底,原12.4万个义务教育阶段线下学科类培训机构压减到9728个,压减率为92.14%。在此背景下,各相关企业努力实现收支平衡。一个成功的例子是,关闭约1500个教学点的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成为直播电子商务领域的后起之秀。另一个转型方向是“硬件”。比如,网易旗下的有道公司推出了一系列产品,包括可以扫描和翻译文本的词典笔、便携式打印机和智能词典。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表示,无论这些公司在探索什么方向,只要合法,都应该有一个“积极支持”的监管环境。▲(作者冯仁可,文远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