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华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的实践与启示

2022-07-29杨艺灵陈同扬

中阿科技论坛(中英文) 2022年7期
关键词:对位芳纶清华大学

杨艺灵 陈同扬

(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1816)

2021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赋予科学家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更大经费支配权、更大资源调度权,放手让他们把才华和能量充分释放出来。同时,要建立健全责任制和‘军令状’制度,确保科研项目取得成效。”高校院所一直是国家科技创新的主阵地。高校创新资源丰富、创新人才集聚、创新意愿强烈。进一步赋予高校科研人员更大的经费自主权,试点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将是提高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重要支撑手段。

本文采用案例研究方法,选取中国在QS世界大学排名中最高的清华大学作为案例,分析清华大学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及政策,探讨科技成果权属分配和创新创业政策对高校创新绩效和成果转化的影响,以期为补充完善高校的相关政策、推进我国高校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提供借鉴和启示,同时为我国高校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提供可参考的建议。

1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

自1986年以来,我国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一直在不断地发展之中,国家支持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不断完善细化,已覆盖到“实验室阶段—中试阶段—市场阶段”的全过程,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基本构建完成。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的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度中国发表高质量国际论文59 867篇,占全球总额的31.4%,较2018年度增长了47.2%。根据我国科学技术部高等学校科技活动相关文献,2018年各类高等学校课题总数为668 114项,支出经费11 690 539.6万元,签订技术转让合同11 207项,当年实际合同收入34 058.4万元。从2008—2018年的10年间,科研课题总数和签订技术转让合同数、支出经费和实际合同收入都保持增长的趋势,但相较于课题总数和支出经费的增长速度,签订的技术转让合同数和实际合同收入增长较为缓慢。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率与庞大的科研规模相比,虽然增长速度快,转化质量却并不是很高,与科技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仍处在较低水平,制约着我国科技成果的推广和应用。

2 高校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关键要素

促进科技与经济的深度融合,是新时代提出的新命题。国务院常务会议多次讨论研究支持科技成果转化的相关政策。其中,会议专门研究了科技成果转化中的权益归属问题,探讨了收益权归谁的重大产权问题。

为配合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的开展,国务院办公厅要求继续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是转变人才培养机制,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储备创新型人才,这也是承接科技发展的重要一环。

2.1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模式

高校科技成果是高校创造的知识产品,其转化过程需要对知识进行再次创造和应用,具有多元性、综合性、复杂性等特点[1]。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指高等学校发挥自身科技和资源优势,将具有实用价值的科技成果通过传播、应用、改进等方式,进一步开发至形成新产品的活动[2]。

2.2 科技成果产权制度

科技成果产权的三要素是使用权、处置权、收益权[3]。在美国大学的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科研人员拥有非常高的参与度和自主权,建立了收益共享和激励兼容的收益分配体系[4]。我国高校的科技成果产权处理需经国家所有、单位所有、个人共享三大阶段,成果处置权、收益权、所有权和使用权在向个人转移,激励科研人员和团队持续创新[5]。职务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对于激发科研人员转化科技成果的积极性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但目前存在一些问题,如法律障碍、内容操作不明确等,未来需要完善相关的法律规定,规范权利归属制度[6]。

2.3 高校创新创业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完善创业教育支持体系,要强化产学合作支持,实现优势互补,从而加强对一部分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支持[7]。美国高校在多样化的创新创业项目中,很注重科研训练项目以及创业实践项目的开展,促成了优质的科研项目成果转化[8]。在现阶段众创背景下,我国需要加快构建完善的、具有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高校要坚持鼓励创新,培育人人创新的校园文化氛围,将自身的科技优势切实转化为能够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科研动力[9]。

3 清华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与路径

在国家政策的引领下,各高校制定了相应的配套方案,积极鼓励科研创新,探索本校的科技成果转化路径和模式。清华大学科研院所很早就形成了技术转移体系,在2001年9月被正式认定为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现在,在清华大学知识产权领导小组的引导下,清华大学技术转移研究院发展了知识产权办公室、技术转移办公室、对外合作办公室、综合办公室、国际技术转移中心5个部门。服务内容包括技术熟化专项支持、知识产权专项支持、技术转移全程服务、已转化项目跟踪服务,覆盖了从科研项目向成果转化的“最初一公里”到技术推广、专利布局、项目报批等全流程的支持。清华大学非常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支持创新技术开展全球范围的知识产权布局,由知识产权管理领导小组统一负责知识产权和成果转化工作,构建起高效率的成果转化运行机制(见表1)。在《清华大学科技成果评估、处置和利益分配管理办法》中,明确了科技成果的归属和奖励机制,其中15%归属院系,15%归属学校,剩余的70%为成果许可、转让的收入或者投资入股所获得的股权,直接奖励给成果完成人或者为成果做出突出贡献的人。

表1 清华大学关于科技成果转化的条例和规定

2013年4月,清华大学围绕创新、创意、创业成立“三创空间”——清华x-lab,致力于发现和培养创新型人才。清华x-lab作为一个公益性的开放平台,由清华大学多个院系共建,联合清华科技园,与众多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对不同阶段的项目提供服务,是北京市第一批“众创空间”,对带动就业、激励创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4 市场化案例:清华大学对位芳纶项目的技术转移转化

对位芳纶纳米纤维是一种轻质高强材料,芳纶丝、芳纶纸等材料在光缆、航空航天、国防领域中应用广泛,是被各国限制出口的战略物资,只能依靠自主研发。这种材料具有重量轻、耐高温、强度高、绝缘性等优异性能,因此它的制造技术的产业化是我国发展航空航天事业的重要支撑。清华大学高分子研究所历经30多年,成功研制出对位芳纶纳米纤维,研发出由其制成的纸基材料制备技术,拥有专利技术50余项,打破了美、日、俄在对位芳纶技术领域的垄断。

对位芳纶纳米纤维及其纸基材料制备技术的转移转化被认定为清华大学产业重大科技转化成果,在技术转化职能办公室的主持和知识产权管理小组等机构的配合下,这项技术的转移转化主要通过以下几种形式完成。第一,技术入股。2018年,清华大学与山东京博控股集团共同成立山东聚芳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清华大学以芳纶纸基材料制备技术入股,作为技术出资。依托清华大学的前沿技术,山东聚芳现有的对位芳纶长丝、对位芳纶纳米纤维、对位芳纶纸、芳纶树脂四大类产品,都在国际市场具备竞争力。第二,产学研合作创新。2017年,清华大学联合京博控股集团旗下的黄河三角洲京博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共同建立研究中心,开展高性能高分子材料的合作研究,对材料的合成技术和商品化生产展开进一步的研发,以求推动高分子材料产业化进程。2019年,清华大学联合内蒙古石墨烯材料研究院共同研发的国产化对位芳纶正式投入生产,未来将继续合作探索石墨烯技术在对位芳纶技术中的应用。第三,专利许可。2019年,清华大学将专利“对位芳纶纤维工业生产技术”以普通许可的形式转移给山东聚芳公司,从而拓宽该企业对位芳纶的产品线,截至2020年,山东聚芳已拥有相关领域专利共15项,基本都来自清华大学。在产学研多方合作的努力下,2020年山东聚芳公司对位芳纶纤维实现量产,形成一套完整的商品化生产系统,产品质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目前年产量达到1 000 t,预计利润过亿元,同时年产5 000 t的对位芳纶纸项目正在建设中。

5 结论与分析

清华大学的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和路径都非常清晰,对从成果研发到产业化的每一个阶段都有明确的路径规划和服务,对收入分配也有明确的规定。同时对创新创业的重视程度高,注重产学研的合作。

由政策分析可以得到以下几点经验。首先,清晰的路径对科技成果的转化有规范和引导作用。由专门的转化机构负责相关业务,搭建由科研团队到转化机构再到企业的沟通渠道,有利于节省转化过程中科研团队和企业相互寻找和匹配的成本。其次,创新创业教育是未来高校人才培养的重点之一。高校要将自身的创新资源利用起来,将创新创业精神融入日常教学中,根植于师生心中,真正成为创新的中心和源泉。

从获益方式来看,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模式主要表现为技术许可、转让、入股三种;从界面管理理论出发,可以划分成技术转让、合作参与、衍生企业三种模式。清华大学的成果转化首先采取充分的产学研合作方式,将项目与市场紧密联系起来,既能够推进成果转化,又减少了不必要的科研资源浪费。

由该市场化案例中的经验可知,基于政策环境和科技成果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成果转化模式能够使得科研成果得到更恰当的产业化利用。在完成技术转让后,应该支持科研人员提供顾问等价值性的服务,通过技术服务保障科研成果转化的顺利完成,发挥出该成果潜在的市场价值。

6 对策与建议

提高国内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要适应中国国情,考虑到高校所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及政策要素。根据清华大学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政策和案例分析,总结其成功经验,得到以下几点启示:

一是制定合理的收益分配制度。引导高校制定合理的收益分配制度,充分考虑学校、机构、科研人员等主体的需求和特点,构建多主体激励兼容的收益分配制度。由于科研活动的特殊性,这项调整需要经过时间的检验,在政策制定后,可能需要几年的时间才能得到反馈,但过高或过低的收益分配方式都无法达到最佳的激励效果,需要通过实践来探索适宜的收益分配区间。

二是鼓励师生创新创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高校需要加强与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等的联系,将创新创业融入高校人才培养的内容中,在培养环节种下创新精神的种子,把学习专业知识与培养创业能力相结合,深化产教融合,搭建好师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的开放协同的支撑平台。

三是完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生态系统的架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体系的架构与平台生态系统架构存在一定的相似性,把握好政、产、学、研等主体在成果转化中的生态位,完善生态系统的架构,能够打通各主体间的沟通壁垒,提高转化效率。一方面要建设以政府为引导,社会主体全面参与的科技创新研究和转化平台,让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研究方向与企业的实际需求相关联,使得高校的科学研究更具实际意义。另一方面要加强国家重大课题项目的战略布局,面向科技重点领域,完善政策体系,鼓励科研主体开展积极的合作和融合,建立共性技术平台,联合攻关重大核心技术,真正利用好高校的专业技术和科技资源,让高校成为推动国家科技发展的重要动力源。

猜你喜欢

对位芳纶清华大学
以“对位变奏思维及模式”观兴德米特“天体音乐”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我的清华大学自主招生经历
芳纶与聚苯硫醚纤维
防火材料大比拼:玻璃纤维VS芳纶
一种跨层盲孔制作及对位方式研究
间位芳纶生产废水氨氮的强化处理及工程实践
他永远是我们的老学长——清华大学受助研究生来信摘编
十二音对位
比较芳纶短纤维和芳纶浆粕对绝热材料性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