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型糖尿病中医方药配伍规律系统分析

2022-07-29代水姣吕润霖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2年12期
关键词:甘味性味方药

代水姣 吕润霖 郑 丹 杨 鹏

贵州中医药大学, 贵州 贵阳 550003

2型糖尿病发病率高,并发症多,危害极其严重,现有的治疗远不能满足临床患者的需要。中医药是治疗糖尿病的主要方法之一,特别是在延缓疾病进展、改善病人生活质量上发挥着关键作用。但需要更多的方法对中医方药进行归纳总结,以充分挖掘中医治病的潜力。本研究以30种糖尿病方药为研究对象,采用频次、逻辑分析及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处理、分析数据,以期为研制更为有效的方药治疗糖尿病提供理论依据。

1 研究方法

1.1 资料来源 以“2型糖尿病”“中医”为检索词,资源类型选中文期刊,中图分类选临床医学,对1998年至2021年5月万方医学网和中国知网收录的中医及中西医结合诊治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和个人经验类文献进行检索,共计检索出文献182篇,通过研读除去无中药组方描述的文献91篇,除去单味药干预的文献15篇,除去含介质性文献36篇,剩余40篇文献涉及处方中药味组成完整的糖尿病方药30种,剂型包括汤剂、成方丸剂、散剂、颗粒剂等。

1.2 资料提取与排除 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中药大词典》,对所统计的方药种类、性味、归经及方剂功效进行列表归类,含介质性物质如石蜡、乙醇、水杨酸甲酯等不在统计内,无法探知全部药物组成的方剂也不在本次研究范围之内。

1.3 数据处理 从药物组成、性味、归经及功效进行归类列表,采用频次、逻辑分析及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数据。药物出现频次及百分比(频次/244×100%)位于第一、第二位的称为首选药物;性味、归经出现频次及百分比(频次/244×100%)位于第一位的分别称为首选性味和首选归经;方剂功效出现频次、频次百分比(频次/30×100%)称为首选功效。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excel编程建立数据录入系统,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对证型、方剂、药物进行频数分析和聚类分析,当P>0.05,则药物出现频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能认为两者的配伍频率不同,当P<0.05,则药物出现频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相应的药物定义为常用药。

2 结果

2.1 药物种类及出现频次统计 30首方剂中,共涉及药材78种,包含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三类。植物药70种,占比89.74%,出现频次230次,占比94.26%。动物药和矿物药较为少见。首选药是熟地黄和山药,出现频次百分比分别为4.92%和4.92%,其它常用药为茯苓、甘草、麦冬及生地。详见表1、表2。

表1 药物种类及出现频次统计

表2 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出现频次统计 (n=244)

2.2 中医方药归经统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中药大词典》,对药物归经进行分类统计,结果发现首选归经是胃经,出现频次139次,百分比为56.97%;肾、肺经次之,出现频率百分比分别为52.46%、55.33%,肝、心经也较为常见。见表3。

表3 中药归经频次统计 (n=244)

2.3 中医方药性味统计 在统计分析78种药材中,首选五味是甘味药物,出现频次179次,百分比为73.36%,其次是苦味,百分比为38.11%,辛味次之,约为24.18%;首选四性是温性药物,出现频次百分比38.11%,寒性药物也较为常见,出现频次百分比33.20%。见表4。

表4 中药性味频次统计结果 (n=244)

2.4 中医方药功效统计分析 《中医方剂大辞典》和《方剂学》将方剂功效分为清热滋阴、滋补肝肾、益气生津、疏肝解郁、温肾利水、补气养血及活血化瘀等七类,在所统计的30首方剂中,首选功效是清热滋阴,出现频次15次,出现频次百分比为50%;其次是滋补肝肾,益气生津,出现频次百分比分别为30.0%和23.3%;补气养血、活血化瘀的药物也较为常用。见表5。

表5 中成药功效统计 (n=30)

3 讨论

糖尿病是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可导致眼、肾及心血管等组织的慢性损伤和功能异常。中医治疗糖尿病具有悠久的历史,其治疗效果,特别是延缓糖尿病并发症发生、提高病人生活质量上较为显著[1]。中医学将糖尿病归属于“消渴”范畴,《黄帝内经》中,称为“消瘅”,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已经积累了大量的中药有效方剂。采用新的方法对这些方剂进行不断归纳、总结,有利于充分挖掘中医治疗糖尿病的内涵[2]。

本研究显示,在所选的30首方剂中,植物药占比最高,约为89.74%,出现的频率最高,共出现230次(94.26%),矿物药较少,提示植物药在糖尿病中成药配伍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我们进一步对所选方剂进行归经频数统计发现,78种中药首位归经是胃经,占56.97%,其次为肾、肺经,分别为52.46%和55.33%,肝、心两经次之,这些研究结果与中医的辨证施治高度一致。从《证治准绳·消瘅》医学书籍来看“渴而多饮为上消;消谷善饥为中消;渴而便数有膏为下消”。消渴上消属肺、中消属胃、下消属肾,提示糖尿病发生与肺、胃(脾)、肾密切相关。在中医的治法上,《医学心悟·三消》同样提到“治上消者宜润其肺,兼清其胃”“治中消者,宜清其胃,兼滋其肾”“治下消者,宜滋其肾,兼补其肺”,提示在方剂配伍中同样要选择入肾、肺、胃经的中药。

中药的性味在中成药方剂配伍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统计分析显示,治疗糖尿病的78味药物中,以甘味药为首选五味,占比73.36%。在所选的方剂中,生地,天花粉,甘草,麦冬,知母,山药,泽泻及当归均属于甘味药。甘是五味之一,属于土味,入通于脾,为脾所主之味,有补脾益气作用。郭晨阳等[3]的研究显示,糖尿病治疗多选用生地、山药、麦冬、天花粉、知母、黄芪、玉竹及人参等,其中,这些药大部分属于甘味药。近年来有不少的学者打破了以往的“三消论治”的观点[4-5],认为脾虚是治疗糖尿病的关键,应该以治脾为基本大法,配伍甘味药,可以极大提高治疗效果。

滋阴清热,以滋阴为本,清热为标是中医治疗糖尿病的基本原则。消渴病虽然有上消(属肺)、中消(属胃)及下消(属肾)之分,但其病机性质都是阴虚燥热。《圣济总录·消渴门》指出:“原其本则一,推其标有三。”阴虚为本,燥热为标。提示“标”“本”辨证统一,二者互为因果,燥热甚则阴愈虚,阴愈虚则燥热愈甚。我们的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在30种中成药配伍中,首位功效是清热滋阴,占比50%,这些方剂配伍规律与中医治疗糖尿病的原则总体上是一致的。从高频使用的药物来看,熟地黄、知母、生地、山药及麦冬等植物药,动物药龟甲,矿物药石膏,均有滋阴(或)清热的作用,这与肺、胃、肾三个脏腑有关,而以肾最为关键。陈筱云等[6]在糖尿病辨证论治中,强调以肾为关键在糖尿病中药配伍中的重要作用,可以延缓糖尿病肾病发生,上述的统计分析发现了类似结果,中药方剂应注重滋补肝肾、益气生津。有资料显示糖尿病病因与情志失调密切相关,中药方剂配伍应当注重疏肝解郁[7]。上述统计发现,疏肝解郁的方剂占有相当的比重,同样提示疏肝解郁在方药配伍中的作用。此外,糖尿病发病也常伴随血瘀和血虚,血虚则发渴,瘀血同样发渴,若患者出现血瘀之证,应注重活血化瘀,方剂中可加用红花、桃仁及丹参等;患者出现血虚之证,应注重补血养血,可加用熟地黄、白芍及当归等药物,因人而异,辨证施治,以充分发挥中药疗效[8],本研究表5的统计结果也说明补气养血在中药配伍中的重要作用。

综上,本研究采用频次、逻辑分析及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30种方药配伍规律进行系统评价,获得了治疗糖尿病中药的首选药、常用药、首选性味、首选归经及首选功效。上述统计结果可为中医治疗糖尿病或研制更为有效的中药方剂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猜你喜欢

甘味性味方药
“我和甘味的故事”有奖征文活动
“甘味”农产品 公益广告
“甘味”农产品
“甘味”农产品 公益广告
方剂药性量化研究现状及展望
中医药治疗骨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基于智能算法的中医治疗糖尿病数据挖掘
经方中芍药的运用
高血压中医证候特点及方药探讨
日民众反对医保取消“汉方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