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文化建设中对传统民俗文化的渗透分析
2022-07-29郭桂均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文化馆
郭桂均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文化馆
传统民俗文化是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留存下来的一种特色文化形式,其反映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具有一定的艺术性。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民俗文化,可以将其融入群众文化建设活动中,让更多人了解这些艺术形式,并丰富人们的业余生活。此外,人们在参与这些活动的同时,还可以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基于此,分析如何在群众文化建设中渗透传统民俗文化。
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越来越多。为了丰富人们的业余生活,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可以将传统民俗文化积极融入群众文化建设活动中,使其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并在传承的过程中不断改进、创新,为建设和谐社会与文化强国而不断努力。
传统民俗文化和群众文化建设的关联性
传统民俗文化能丰富群众文化建设的内容
如今,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提升,对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在这一背景下开展的群众文化建设活动,包含了诸多民俗文化项目,比如民俗表演、美食节、文旅产品展示、非遗文化表演等。这些项目使群众文化建设的内容更加丰富,也更好地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要。同时,民俗文化项目使群众文化更加多元,人们乐于参与其中,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群众文化建设能弘扬传统民俗文化
在群众文化建设中渗透民俗文化,有利于弘扬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民俗文化非常贴近人们的生活,容易被人们接受。在举办相关活动时,通过网络宣传,可以使人们积极参与其中,有助于建设一个文化氛围浓厚的社会,从而实现对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并为建设文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群众文化建设能促进民俗文化的建设
虽然民俗文化具有一定的地方特色,但其发展容易受到阻碍。通过开展群众文化建设活动,可以激发人们对民俗文化的兴趣。人们在观看新颖有趣的民俗文化表演时,很容易产生共鸣,比如新疆地区的传统杂技表演艺术——达瓦孜,不但具有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还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进一步促进了民俗文化的发展。
民俗文化能增强群众文化的亲和力
通过在群众文化活动中增设适合人们参与的项目,可以强化群众文化建设的生命力和亲和力。比如建设民间艺术团队,吸引人们积极参与其中,并对民俗文化活动进行自编、自导、自演。这样一来,人们便不会认为群众文化活动“高不可攀”,增加了群众文化的亲和力。
群众文化与民俗文化相辅相成
群众文化与民俗文化相辅相成,在群众文化活动中,通过民俗文化可以构建群众文化建设体系,使群众文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更加多元,其中包括民俗表演、民俗歌曲演唱等;而民俗文化则能体现出群众文化的作用和价值,展现时代新风貌,所以两者之间能起到相互成就的作用。
民俗文化是群众文化活动的组成部分
民俗文化是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不但体现在内容方面,更体现在功能和作用方面。通过在群众文化活动中渗透民俗文化,不但可以丰富群众文化活动的内涵,还可以迸发出新的力量,对当地文化建设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并且展现出一定的时代特征和精神风貌。如果群众文化活动中缺少民俗文化,那么其文化底蕴就会被削弱。
群众文化活动中渗透民俗文化的不足
没有建立民俗文化基地
由于多方面的限制,一些地区没有建设专门的民俗文化基地,因此无法开展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在这样的情况下开展的民俗文化活动会受到一定的局限,如硬件设施不完善,缺乏开展活动的文化场馆等场地。一些地方在开展活动时,只能占用其他活动场地,比如篮球场、体育馆等。这不仅降低了人们参与民俗文化活动的积极性,还体现不出民俗文化项目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作用。
群众的参与程度不够
从目前来看,群众对民俗文化活动的参与积极性普遍不高。这是因为一些民俗文化活动具有高难度的特点,加上一些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不佳,人们便主要将时间和精力放在家庭上,从而无暇顾及精神文化生活。此外,还有一些民俗文化活动缺乏地方特色,没有展现人们的真实生活,使人们缺乏参与的兴趣和动力。
活动建设的质量不高
近年来,我国很多地方都已经开展了民俗文化活动,且得到了政府和文化部门的大力支持。但由于资金不足和技术不成熟等因素,活动建设的质量难以提升。总的来说,文化服务产品无法满足人们的需要,存在严重的同质化现象,且活动的艺术性不高,与人们的实际生活相脱节,市场反响不强烈。此外,有些民俗文化活动没有展现出民俗文化的价值,难以实现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形式和内容缺乏创新
一些地区虽然在群众文化建设活动中渗透了民俗文化,但形式和内容却不够新颖,表演内容相对保守,表演形式单一,常见的仅有民族歌舞表演、戏曲表演、杂技表演等,因此难以吸引人们的注意,更无法鼓励人们参与其中。对此,可适当融入创新和现代化的内容,在满足群众观看需要的同时,促使传统民俗文化受到更多人的青睐。
民俗文化受到了冲击
在当今社会,一些传统民俗文化正在逐渐消失。这是因为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更新速度的不断加快,冲淡了人们对传统民俗艺术的兴趣。一些地区虽然采取了保护传统民俗文化的措施,但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很多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活动走出了人们的视线,对这些技艺进行传承的人更是越来越少。一些来自偏远地区的民俗传统文化甚至存在无人继承的现状。对此,在群众文化建设中渗透民俗文化至关重要。
群众文化建设中对传统民俗文化的渗透对策
加强场地的建设和资金的投入
要在群众文化建设中渗透民俗文化,就需要加强对场地的建设,并且投入必要的资金。在民俗文化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可以建设相关的场地,比如表演场地、文化馆、博物馆等;还可以设置活动室、阅览室等,引进相关的器材设施,比如座椅等,方便人们参与民俗文化活动。为了提高民俗文化活动的质量,政府和文化部门应该拨付专项资金,企业应该进行投资,从而加强对民俗文化活动的建设工作,并形成市场化的良性运作模式。此外,还可以通过其他途径来筹措资金,比如有偿使用社会资本、持股投入、社会捐赠等。借助这部分资金来建立群众文化活动的网络体系,实现对民俗文化的宣传,并且向人们传递相关的信息,实现对传统文化的宣传与弘扬。政府还可以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扶持政策,为民俗文化活动的开展提供更多的便利,使民俗文化活动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在活动中展示地方特色
为了展现地方特色,群众文化活动中的民俗文化项目必须因地制宜地进行规划和安排,并与当地的传统文化融合。这样不但能激发人们的情感共鸣,还能满足人们对文化活动的需要。不仅如此,在融入地方文化特色的时候,还要增强其新颖性、趣味性,使群众文化活动更具吸引力和魅力。
比如,在新疆哈密巴里坤的群众文化活动中,为了展现地方特色,相关部门设置了民俗文化表演部分——哈密巴里坤哈萨克民俗文化体验活动。将这项活动安排在巴里坤的生态旅游区中,不仅满足了当地人的精神文化需要,也吸引了诸多游客前来参观。该活动中的打春牛、叼羊、动物模拟舞等非遗民俗文化表演都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群众参与赛骆驼、赛马、摔跤等民俗体育活动,可以更好地感受其中蕴含的民俗文化。此外,该活动中还展出了很多特色美食,比如巴里坤蒸饼、巴里坤野蘑菇、烤羊肉、扒肉等。通过组织一个完善的文化活动团体,构建具有地域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体系,加强宣传力度,从而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追求。
采取线上和线下结合的互动模式
在互联网技术非常发达的今天,多元的活动形式可以更好地为群众营造良好的文化活动氛围。为了在群众文化活动中渗透民俗文化,可以采取线上和线下结合的模式,加强互动和宣传,实现对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比如在开展玛纳斯民俗文化活动时,可以通过网站或者微信公众号向大众宣传,帮助其他人了解这项民俗文化活动。借助网络平台,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人们可以在网上订票或者报名参与民俗文化活动
通过线上和线下结合的方式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民俗文化活动,比如线上民俗曲艺表演专场、新疆非遗曲艺线上演出,以及线下的少数民族杂技表演、非遗文化博览会等。此外,还可以采用“线上直播+线下活动”的模式开展群众民俗文化活动,比如某地开展的“非遗文化展览会”,在网络平台上进行直播的同时,在线下开展非遗项目体验、文化产品销售的活动,不但强化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还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大力挖掘民俗文化方面的资源
在群众文化活动中,要全面挖掘民俗文化资源,并对其进行开发和利用;要站在全局的角度开展各项工作,使当地特色文化资源全面地展现在大众面前。在这个过程中,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并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对这项工作进行正确的指导。在保护当地生态环境和文化环境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开发,这样才能使民俗文化稳定发展。此外,群众文化活动中的民俗文化项目可以与旅游产业进行结合,比如维吾尔族的“十二木卡姆”表演、哈萨克族的“阿肯弹唱”,以及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等。这些民俗表演项目不但具有欣赏性和艺术性,还可以体现群众的参与度。群众可以参与其中,与表演者一起演唱、跳舞,极大地促进了旅游产业的发展。
此外,“那达慕”大会、古尔邦节等民俗文化节充分体现了民俗活动的特色,反映了当地人的生活,更融入了酒文化、茶文化、民族文化等,极具个性。通过对这些民俗文化资源进行挖掘和利用,可以为群众文化的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鼓励并扶持民间文化活动的开展
建设群众文化要积极鼓励和扶持民间文化活动的开展,可以由当地人自发组成民间表演队伍,也可以让人们加入相关团体,从而在群众文化活动中充分渗透民俗文化。当地文化部门和政府可以拨付一定的专项资金来扶持民俗文化活动的开展,并加强对民间文化活动组织的引导,比如开展培训,提高组织成员的艺术修养和专业能力。同时,要在保护传统民俗文化的前提下,摒弃一些陋习、文化糟粕。
针对群众文化活动缺乏专业人才的现状,相关部门可以建立人才引进机制,制定相关政策,鼓励有相关特长的人才加入组织,鼓励退休老艺人、老干部积极参与其中,加强地区文化建设,提高号召力和宣传力,为传统民俗文化活动的开展打下一定的基础。这些由退休老艺人、老干部以及民间艺人组成的团体利用闲暇时间来为大家表演,开展民俗文化活动,不但丰富了群众的精神生活,也推动了当地群众文化的建设。
丰富民俗文化活动的内容与形式
过去的民俗文化活动普遍缺乏趣味性,群众的参与程度也不高。因此,为了提高群众的参与程度,要对民俗文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进行改革,使之更加多元化。可以结合人们的实际生活来进行设计,在反映当地特色的同时,更要展示出时代特色和人们的精神风貌。比如某地在元宵节,开展了“闹元宵”的民俗文化活动,其中包括舞狮子、杂技和体育在内的多个民俗文化项目,街上“巨龙奔腾”“雄狮飞跃”“锣鼓喧天”,一片热闹的景象。不仅如此,当地的多个表演团队还表演了少数民族传统舞蹈、抖空竹、打快板、踩高跷等节目,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形式。为了庆祝元宵节,当地的民间艺术团队将废旧纸板和海报制作成民族服饰,并在民族服饰上贴上了手工剪纸。这些喜闻乐见的民俗文化活动形式,不但吸引了人们的注意,还将传统文化和现代都市生活结合在一起,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和赞扬。只有促使民俗文化真正走进人们的生活,才能更好地开展群众文化活动。
综上所述,为了建设文化强国,我国需要在群众文化活动中充分渗透传统民俗文化,并且结合现代化方式,对内容进行创新,同时融入更多精彩内容。在吸引群众欣赏和参与的同时,也推动群众文化的建设,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并实现对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