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学在空间设计中的应用探析
——以诊疗空间为例
2022-07-29郑欢刘子嘉
郑欢 刘子嘉
六盘水师范学院 贵州 六盘水 553004
引言:符号学与设计之间密切联系,符号是设计师传递理念的重要途径。设计师对符号进行直接或间接的应用,直接应用是将符号本身作为直接的视觉符号元素,间接应用是指借鉴符号的内涵及意义,传达符号背后的信息。
从符号学的角度来讲,诊疗空间中的形状、色彩、材质等符号元素不仅具备本身的诊治功能,还包括除诊治功能之外的文化意义,构成一套特殊的符号系统。诊疗空间符号系统是由多种空间符号元素在空间符号建构规则下的集合,并形成符号代码,通过这些符号代码生成意义。
将符号学引入诊疗空间的设计中,能够增强医患在诊疗空间中的用户体验,为空间设计拓展思路。
一、空间的基本符号元素
诊疗空间中使用的各类形状、色彩、材质、陈设、界面、导视系统、家具及装饰等实物形态,都是通过符号向医患传达恰当和准确的信息,提供空间环境的线索,更好地引导使用者的行为。结合点、线、面的符号元素进行分析,诊疗空间具有点状结构、线状结构、面状结构三个层次的基本符号元素。
(一)点状结构
点状结构是由相互独立的个体元素共同组成的形象符号。诊疗空间中的门诊部、医技部、住院部、内科、外科等符号元素就是作为点状结构而存在。如同我们就医体验时所了解到的:医院由不同的功能区组成,而不同的功能区又包含不同的诊疗部门,不同的诊疗部门又由各种不同病症科室组成。假如以公式来表达:
门诊部=中医科+妇科+儿科+眼科+口腔科+内科+外科+耳鼻喉科+皮肤科+心理咨询室…
住院部=心内科+血液科+妇产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骨科+消化内科+呼吸内科+内分泌科+泌尿内科+肝胆外科+烧伤科+血透室+重症监护室…
急诊部=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
这些组成各个诊疗部门的科室就是作为诊疗空间中的点状结构而存在。这些不同的点状元素可以进行选择、排列、组合,从而成为更高一层级的点状结构。例如,内科、外科、儿科、妇科、皮肤科、中医科、心理咨询室等组成了门诊部。这些点状结构是诊疗空间中的核心部分,也是最基础、最简单的诊疗空间符号元素。
(二)线状结构
线状结构是由多种点状元素线状连接共同组成的形象符号。具有运动、延长和连续的特征,对患者就医、医生就诊的结构顺序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自古以来,国内外有许多优秀案例。例如,巴黎主轴线作为世界上最具特色的线状景观符号,由多个点状景观元素构成,包括卢浮宫、香谢里舍大街、协和广场、凯旋门和德方斯大拱门等。诊疗空间也是如此,门诊部、医技部和住院部作为较内科、妇科等科室更高一层级的点状结构,以诊疗空间所独有的布局形式线状连接,从而更好地满足患者的不同就医需求,例如患者经由门诊部——医技部——住院部,此种线状流程就医,并根据患者的轻重缓急进行相应的变换,这就由一种线状结构发散成了多种。(如图1所示)
图1 诊疗空间的线状就医流程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可见,不同点状符号通过排列组合形成的线状符号对于医院功能布局有着重要影响,部门间的线状连接对于诊疗空间的逻辑规划最终起到关键的决定作用,要提高诊疗空间的整体形象和就诊效率,线状结构间协调关系的设计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三)面状结构
面状结构是点状结构与线状结构的集合,结构元素是在整个诊疗空间范围内或较大区域按照一定的规则组成的符号系统。诊疗空间中的基本符号元素以其功能相似性分布在一起,以其差异性区分不同的功能区。例如诊疗空间中的急诊门诊区、住院区、医疗服务区、传染病区、内部绿化区、体检中心区等面状结构都是由点状结构和线状结构组合而来。如图2所示。可见,诊疗空间组成复杂、科室繁多、走道纵横,诊疗空间中的功能面分割尤为重要。而模块化的面状布局能够有效地促进使用者识别空间,避免无序排列带来的识别混乱,提升空间使用效率。因此,面状结构的规划设计也是空间优化的重要手段。
图2 诊疗空间的功能分区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二、空间的建构方法
为了使更多符号组合被“编码人——设计者、解码人——使用者”理解和掌握,符号与符号的组成方式应该按一定的排列关系构成,在符号学中,其建构方法一般可以分为:时间型、空间型、混合型。
(一)时间型
时间型是指诊疗空间符号间的接续关系按时间顺序做一维排列的建构方法。这类符号往往是由听觉感知其形式的符号系统。语言系统、文字系统就是典型的时间型符号系统。例如,医院门诊大厅往往会看到很多密集的导视信息,获取这些信息都受时间的一维性制约,对患者的指引也具有鲜明的时间先后顺序,首先是挂号,然后去诊室看诊,最后遵照医嘱看病取药或住院。此外,医院数字化公共广播系统也属于时间型语构的范畴,这类符号通过听觉感知,按照时间做一维排列。包括:公共广播、背景音乐、分诊台人工叫号、讲话直播、临时广播、紧急报警、消防联动等。可见,在诊疗空间的设计中,就要充分考虑这类符号的特点,以时间先后顺序和轻重缓急为考量要素,帮助患者高效就诊。
(二)空间型
空间型是指符号在诊疗空间中做二维乃至三维排列的建构方法。属于这种建构规则的符号系统包括地图符号、绘画符号、建筑符号、摄影和产品符号等。倘若以公式对诊疗空间的符号进行表达,则表示为:门诊=导诊台+自助挂号取号区+挂号区+缴费区+取药区…,由此可见,每个空间都包含其特有的空间符号。对于诊疗空间而言,空间符号是否能被患者有效识别尤为重要。例如,诊疗空间中最大的痛点在于:患者常常感到医院的各种窗口、科室、部门及功能区等使之晕头转向,再加之就医流线复杂,比如在挂号→问诊→缴费→取药/留院等流程中又包含多个子流程,青年人往往无法自如地在诊疗空间中完成就医,老年人独立完成就医体验则更困难。
可见,符号在二维及三维空间中的设计运用是否得当,是影响患者识别和使用空间的关键。诊疗空间由于其特殊性,其使用人群主要为医、患两大类,对诊疗空间的使用需求具有强烈的功能导向——医与疗,因此,诊疗空间中的空间符号应严格围绕实现这一目标。设计应当满足使用者的预期,或者是以符合用户认知且更加合理的形式呈现。
(三)混合型
混合型是指诊疗空间的符号兼具时间性和空间性的建构法。属于这种建构规则的符号系统有视听传播、影视传播等。就诊疗空间而言,视听、音频及影视传播正广泛运用于数字化手术室中,被用来监控视野和术野,包括全景摄像系统、音频呼叫系统等。数字化手术室的音频交互过程,既是时间一维推进的过程,也是空间扩散的过程,时间与空间混合进行。
符号学在诊疗空间设计中的应用,要求设计应考虑患者使用空间时的时间顺序及空间转换,将时间与空间相结合,进而设计出合理高效的诊疗空间。例如诊疗空间通常包含医疗、管理、后勤三大部门。结合混合型语构的指导意义,诊疗空间的设计规划应为:门诊在前,住院在后,医技介于门诊和住院之间,其中药房、检查、放射等空间应靠近门诊,手术、分娩等空间应该靠近住院部。
三、空间设计的考量要素
不论是点状、线状还是面状的基本符号元素,在设计之初都要考量生理及心理两方面的适应性问题,在这两个维度中,强调的内容分别是:其一,从空间结构和造型尺度切入,满足生理尺度适应性;其二是探讨空间中的结构布局、视觉构成及要素选择,研究空间与主体的互动方式,深化空间的社会意义和人文内涵,即满足心理尺度适应性。
(一)生理尺度适应性
诊疗空间是供医患使用的,因此,必须坚持以人为中心的设计原则。空间内的各种造型符号应按照人体尺度设计其形态比例,以达到高效、健康、舒适、安全和的人机因素。
基于此,诊疗空间尺度的大小都要根据人流量的多少进行设计规划,以达到对空间整体环境关系的协调,从而增强空间流动性,保持诊疗空间有序运转。此外,入院就医的患者抱有病痛,因此诊疗空间的功能性是第一位的,假设诊疗空间的门诊部、医技部后不是住院部而是传染病区或内部景观区,术后患者不能及时送入住院部,这样的空间设计则会给使用者带来不便和生理上的不适感。可见,空间设计,尤其是诊疗空间的设计,应结合诊疗空间的特殊性,对空间内各类产品符号的造型、色彩等进行设计,让医患的使用过程舒适、安全、健康、高效。总之,只有满足生理尺度适应性要求才能提高空间的可用性。
(二)心理尺度适应性
诊疗空间中的形状、色彩、材质等符号的使用无形的影响着使用者的心情,对设计至关重要。这一点尤其体现在诊疗空间色彩的运用上,色彩是视觉上最能直观感受到的符号,色彩心理学表明,不同色彩对人产生的生理和心理变化不同,进而引起人的情绪变化。例如:门诊大厅中通常是以白色为主,且使用面积也最大,而候诊区多是使用浅蓝色,加之门诊大厅空间较为开阔,就给人以冰冷和疏离感,缺乏亲和感,从而使患者对诊疗空间产生抵抗心理。再比如:合肥医院,候诊厅以黄色、绿色为主色调,材质选择上搭配木质材料,等候区的家具选材也十分人性化,舒适柔和的沙发给人以家庭的温暖,不同于门诊大厅的冰冷严肃,人性化的空间设计可有效缓解紧张心理。(如图3所示)
图3 合肥医院候诊厅及病房(图片来源:网络)
此外,空间布局也或重或轻的影响着用户的心理,例如,普遍诊室的桌椅摆放都是采用“面对面方式”,而这种问诊方式会拉大医患的距离,研究表明医患的并排或侧位问诊方式,可以提高患者的安全感,还可方便医生实施轻诊等检查。可见,诊疗空间在设计之初,若缺乏人性化因素的考量和使用者的心理需求分析,就会导致空间在后期使用中存在用户体验问题。总之,只有满足心理尺度适应性要求才能提高空间的易用性。
四、结语
符号学理论及方法对空间设计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指导性,要求空间设计的信息传达要更加科学和准确,为使用者提供更加人性化的空间环境。因而,在空间设计中加入符号学的概念,能更好的关注使用者需求,补充和优化设计方法,开拓设计思路,丰富设计语言,构建更科学空间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