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大型石油国企担当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几点思考

2022-07-29齐艳平

中国国情国力 2022年7期
关键词:勘探油气力量

齐艳平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强调,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强基础研究,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自主创新。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是国家科技强国建设的“定海神针”,是实现创新引领发展的“牛鼻子”,更是国家科技创新制度和组织模式改革创新的开拓者。当前,全球科技竞争格局深刻调整,我国正处于进一步提升国际竞争力、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从科技大国向科技强国迈进的关键时期,国家对战略科技支撑需求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为迫切。

2021年10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胜利油田,作出“要集中资源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清洁高效开发利用,提升能源供给质量、利用效率和减碳水平”重要指示。鉴于此,在面向油气能源经济主战场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大背景下,研究分析探讨大型石油国企油气勘探开发科技攻关领域如何发挥好担当好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很有意义。

一、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内涵和基本概念

随着党中央提出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战略要求,关于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概念、基本内涵的相关研究也随之增多,但仍没有统一明确的定义。如,尹西明等认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是指能解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科学理论和实践瓶颈,引领世界科技前沿,培育和打造具有高水平基础研究能力、共性技术研发能力、创新发展牵引能力、国际科技竞争能力和话语权,能够自觉履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使命担当的创新主体和载体。白光祖等认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指围绕国家战略目标、贯彻国家战略意图,攻克影响国家当前和长远利益的核心关键技术,实现原始创新领域重大科技突破,塑造大国科技竞争全面领先优势中发挥基础性、主导性、决定性作用的科技力量。肖小溪等认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是以满足国家战略需求为定位,由国家支持,主要从事一般科研主体无意或无法开展的高投入、高风险、大团队、长周期的科技创新活动的科研力量,是国家科研机构、高校、企业(包括高科技民企)等优势力量的集合与协同。

综合上述学者对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相关研究,本文认为,大型石油国企担当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是指面向国家经济主战场,围绕国家油气能源资源重大战略需求,旨在解决制约国家油气能源安全的重大科学理论问题和实践瓶颈,攻克国家油气勘探开发与工程及信息领域的前沿技术、核心关键技术、“卡脖子”技术、颠覆性技术等,实现常规和非常规油气资源领域的原始创新和重大技术突破,培育打造具有高水平油气能源资源基础研究能力、共性技术研发能力、国际科技竞争能力的创新科技力量,为实现国家油气能源领域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强提供科技力量支撑。

二、强化油气能源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意义

(一)实现国际国内油气资源双循环的根本要求

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全球油气能源资源产业链供应链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不断增加,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采取能源资源战略上遏制、技术上脱钩、规则上打压等组合方式,对我国油气产业与科技进行常态化压制,构成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威胁与挑战。为此,党中央提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大型石油国企作为面向经济主战场保障能源供给的特大型骨干企业,在油气能源领域主动担当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以落实国内油气资源压舱石为主体、国际油气资源为补充的双循环格局,实现油气产业链、供应链、科技链安全,是筑牢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能源安全基础、塑造企业国际能源战略竞争优势、实现国际国内油气资源双循环的根本要求。

(二)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能力的必然要求

我国的国家创新体系是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长期以来侧重以科研院所、高校为主体的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而以企业为主体的国家产业创新体系与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有所滞后。以构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为契机,进一步扩大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发展模式,形成技术进步、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相互促进、良性循环的发展路径,可以逐步培育与新时代新使命要求相适应的大型国企新型科技创新能力,从而提升面向油气能源经济主战场的国家创新体系整体能力。

大型石油国企应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在油气行业前沿引领技术、颠覆性技术、一体化工程技术、绿色环保低碳技术、共性关键技术等领域主动担当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形成油气产业基础技术供给体系,推进科技创新链与油气产业链的深度融合,形成跨领域、大协作、高强度的油气资源能源创新基地与创新高地,发挥国家油气科技创新体系对经济社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引领带动作用,发挥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对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撑作用。

(三)提高国家科技自立自强能力的内在要求

当前,全球科技竞争格局深刻调整,国家对战略科技支撑需求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为迫切。中国三大石油公司作为国有重要大型骨干企业,应从石油天然气工业史、科技创新史中汲取智慧力量,主动在油气能源领域建设形成并担当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方面打头阵、站排头,自觉在新型举国体制中找准科技使命定位,凝聚力量开展多企业强强联合、协同攻关与开放合作,始终心怀“国之大者”,在关键核心领域、“卡脖子”的需求方面主动担当作为,为我国实现油气资源领域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贡献,自觉履行担当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

三、大型石油国企上游担当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关键点与发展路径

(一)关键点分析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系列重要论述为指引,充分践行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推行多企业联合协同式科技攻坚模式,聚焦现代油气勘探开发产业体系,由国内石油工业上游科技领军型战略科技力量牵头,以石油工业上游创新型研究院所为主力军、创新型油田企业科研机构为侧翼、以油气领域高校和科研机构为生力军平台,重点打造可促进油气勘探开发的重大原始创新技术、核心技术、未来技术持续突破的高能级创新战略技术力量联合体,构建高效强大的油气能源共性技术供给体系,形成知识要素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驱动力,以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和重大科技创新平台为依托,以主动承担国家战略性科学计划、战略性基础研究任务、国家重大科技工程和国家重大战略科技专项任务为抓手,着力建设具有国际顶尖水平的油气科学实验室,努力建设形成并做强一支能够体现国家意志、服务国家需求、代表国家水平的国家油气能源资源战略科技力量,能在发挥现代油气能源体系战略支撑、前瞻引领、源头供给、原始驱动作用的同时,在本领域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目标。

构建大型石油国企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基本原则是:一要满足行业自身发展中对油气勘探开发科技的未来需求,要根据国情考虑如何响应性地促成油气勘探开发领域发展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的解决。二要有利于巩固和强化石油工业上游现有科技能力的优势,使行业创新联合体在知识储备、人力资源、科研管理以及资源使用效率等方面形成的积累优势得到放大,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三要致力于形成基于全球油气资源发展高度的前瞻性科技能力储备,从而在机会来临时,及时高效地整合对应的油气资源,顺势以科技之力来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能力提升。

(二)发展路径思考

1.聚焦“四个面向”,形成国家需求的油气勘探开发科技战略规划与项目体系。加强研发部署,形成我国石油工业上游特色的油气勘探开发联合科技战略规划与项目体系,力争在未来10—15年解决油气勘探开发科技领域一系列根本性、全局性、方向性的发展难题,在经济主战场真正发挥“克敌制胜”的战略性作用。

一是可制定油气勘探开发基础研究十年规划,力争在多个方面实现从“0”到“1”的突破,形成原始创新策源地。

二是系统总结创新型能源企业发展成果,完善并细化我国石油工业上游2021—2035年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加快推进实施国家“十四五”油气勘探开发科技创新规划,基本形成近、中、远结合的科技创新战略规划布局。

三是从国家在产业领域的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出发,在油气勘探开发重大核心领域和重点方向上,分批次启动实施新时代我国石油工业上游若干大科学计划、大科学工程与装置,全力突破“卡脖子”技术,探索“颠覆性”技术,在国内外油气能源领域发挥重大战略科技的牵头引领作用,逐步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诸如:化学地球与数字地质资源大科学计划、页岩油气等非常规资源大科学计划及能源革命大科学工程、油气勘探开发领域高端先进材料十年突破工程、战略性矿产与油气开发伴生矿战略大科学计划、油气全产业链“碳中和”大科学计划等。

四是上游围绕“油气勘探开发”主业,聚焦陆上常规油气、非常规油气、海洋油气、海外油气、新能源与智慧油气田等领域,重点攻关勘探开发理论技术、重大工程装备技术、关键工程工艺技术、新材料、大数据人工智能、碳达峰碳中和等方面,从理论研究、技术研发、装备研制到工程示范等梯次设置若干重大项目和示范工程,根据国家发展需要和企业实施条件,逐项论证启动,并根据国家战略和发展形势的变化,进行动态调整、分步实施。

2.聚焦“四个面向”,打造国家需求的油气勘探开发战略科技支撑力量体系。

一是建设形成梯次明晰的油气勘探开发国家战略支撑科技实验创新基地平台,进一步完善企业科技创新试验验证支撑力量体系,形成体系化科技作战能力。主要包括:结合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重组契机,加快大型石油国企油气勘探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工程中心建设步伐,快速形成国家战略科技支撑重大核心力量;优化并横向联合各石油企业级石油重点实验室,提升油气勘探开发全方位科技保障能力,形成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强大后备力量支撑体系,形成国家—企业协同攻关的国家科技支撑重要力量。

二是围绕国家战略使命,在油气勘探开发领域,努力形成能打硬仗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人才队伍体系。主要包括:跨企业、跨学科、跨专业、跨单位,在油气勘探开发重点方向上适时组建若干重大战略创新联合体,形成国家战略科技的“雁阵”支撑能力;加快建设培育一支油气勘探开发战略科学家队伍,形成国家战略科技的“头雁”领航能力;打造一批油气勘探开发领域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形成国家战略科技的中坚“稳舵”支撑能力;加强对青年科技人才的培育,让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勇挑重担,形成一支国家战略科技的“尖兵”突击力量。

3.聚焦“四个面向”,构建国家需求的油气勘探开发战略科技支撑政策体系。

■一碧千里|韩凤平/摄

一是打造新时代担当并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体制机制保障能力。加快完善国有企业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环境建设,以更大力度推动科技创新政策落地,纵深推进“科改示范行动”,完善市场化激励约束机制,推进科技人才评价改革,形成可快速支撑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精准性、有效性科技政策体系。

二是进一步推动科技管理职能转变,深化科技领域“放管服”政策,搭建更加有利于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发挥的创新环境。比如,在企业科技管理和项目立项方面,探索“揭榜挂帅”“赛马”“首席科学家负责制”“青年科学家项目”等新机制,推行目标导向的“军令状”制度;在经费使用与绩效激励方面,推行“以人为本”的新科技理念,形成可让战略科技力量心无旁骛、潜心研究、名利双收的新型创新环境。

三是构建适应新时代战略科技创新的科技人才、科技成果评价体系。科技人才评价方面,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油气勘探开发基础前瞻研究评价应突出原创性、突出“从0到1”;应用研究评价要突出市场导向、使用者导向;科技人才评价应允许失败、宽容失败,逐步形成以信任为基础的科技人才使用机制和创新的评价体系。科技成果评价方面,要坚持科技创新质量、绩效、贡献为核心的科技成果评价导向,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适当引入第三方评价,推进技术市场建设,加快构建行业部门、企业总部、科研机构、企业用户、专业化评估机构、行业协会学会等共同参与的多元评价体系,充分调动各类评价主体的积极性,营造成果评价的良好生态;坚持科学分类、多维度评价,科学确定评价标准,开展差别化评价,扭转过去成果评价指标单一化、标准不量化、结果功利化的导向,逐步提高成果评价的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

猜你喜欢

勘探油气力量
油气勘探开发三年滚动计划编制的思考
平凉,油气双破2万吨
“峰中”提前 油气转舵
《非常规油气》第二届青年编委征集通知
勘探石油
麦唛力量 (一)
油气体制改革迷局
孤独的力量
春晓油气田勘探开发的历史
怀疑一切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