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传感在斜拉桥塔柱应变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2022-07-28张乙彬
张乙彬 郭 倩
(1.贵州桥梁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贵阳 550000;2.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贵阳. 550000)
0 引言
斜拉桥凭借其独特的构造与良好的外观,在当前的桥梁工程建设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1-2]。塔身应力控制是保障结构安全和裂缝控制的关键手段,受施工荷载和气候变化影响,塔身应力也会经常变化,应力过大将造成塔身表面产生裂缝,影响结构安全。现有应力监控方法是在特征点埋设应变片进行监控量测,传统传感器不仅安装施工复杂,而且后期监测线路凌乱,难以进行大面积、大范围监测,数据采集主要依靠人工监测,不能做到实时采集及传输。而新兴的光纤传感器监测方法能对桥塔施工期进行应变监测,实时分析桥塔施工时的应力状态,控制主塔施工质量和安全。本文就光纤传感在斜拉桥塔柱应变监测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介绍。
1 工程概况
某特大桥为249.5m+2×550m+249.5m 的叠合梁斜拉桥,桥梁全长2135m。全桥平面均位于直线段。主塔采用钻石形索塔,塔柱在横桥向下横梁以上的形式为“A”型,下横梁以下的形式为花瓶型;在纵桥向上横梁以上的形式为单肢空心薄壁型,上横梁以下至下塔柱的形式为双肢空心薄壁型,塔墩的形式为单肢空心薄壁型。上塔柱高78.2m,中塔柱高75.55m,下塔柱高50.25m,塔墩高116.0m。塔柱采用C50混凝土浇筑。
2 监测方案
2.1 监测目的
塔身应力控制是保障结构安全和裂缝控制的关键手段,受施工荷载和气候变化影响,塔身应力也会经常变化,应力过大将造成塔身表面产生裂缝,影响结构安全。同时,中塔柱为倾斜式,在完成上横梁施工前,中塔柱一直处于悬臂状态,需在适当位置加设临时横撑,因此开展中塔柱应变监测,对判断截面应力是否满足规范要求是必要的[3],同时实时监测可反映中塔柱受力状态,为增设临时横撑提供依据。
2.2 传感器选择
振弦式传感器是基于机械结构式原理研发的传感器,易受复杂的桥梁施工条件影响,如气候、施工荷载等因素,使其适用范围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同时,特大桥外部条件的复杂性,也是造成传统传感器及其引线破坏的重要原因,使得传统传感器难以满足长期监测的任务。
光纤传感技术是一种新兴的传感监测技术。目前研制成功的光纤传感器可以实现包括应变、温度、位移等绝大部分物理量的监测,已广泛地应用于土木、水利、智能结构等众多领域。光纤传感技术的优势在于,可以实现大范围、高精度、长时期地监测;同时,因其主要材料为二氧化硅,其绝缘性好、稳定性高,可对异常区进行精准定位。因此,本次监测工作采用先进的光纤传感技术。
2.3 监测点布置
塔柱从下横梁顶开始分为4个中塔柱,在4个中塔柱底布置监测截面,见图1,每个中塔柱截面角点处布置4 个测点,见图2。每个监测点布置带有温度补偿的光纤应变传感器。
图1 监测截面示意图
图2 监测点位布置图
2.4 传感器安装
为了保证传感器对变形的敏感性,结合现场实际情况,采用封装好的埋入式传感器,并将应变传感器与温度传感器封装在一起。将4 支轴向应变计串联成一个光纤串(见图3),引出两个感测跳线头,并将感测跳线接入无线值守型光纤光栅调制解调仪(见图4)。
图3 传感器熔接
图4 无线值守型光纤光栅调制解调仪
2.5 数据处理
光纤传感器测得的直接变量为光纤的中心波长值,需经过数据处理,转变为应变值。
式中:λ0、λT0——分别为光纤应变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的初始波长值;
λi、λTi——分别为第i 次测得的光纤应变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的波长值;
εi——测点的应变值;K为应变标定系数。
3 4个塔柱应变监测结果分析
3.1 A、B、C、D号塔柱应变监测结果
A号塔、B号塔、C号塔和D号塔柱应变监测时程曲线分别见图5~图8,四个塔柱4个监测点的应变变化同步,C号塔柱2#监测点光纤传输线破损无法继接。
图5 A塔柱应变监测时程曲线
图6 B塔柱应变监测时程曲线
图7 C塔柱应变监测时程曲线
图8 D塔柱应变监测时程曲线
A 号塔柱全截面在监测期间均呈现受压状态。3#、4#监测点位于塔柱内侧,3#监测点压应变最大(最大压应变713.83με),4#监测点次之,而1#和2#监测点应变相当。4 个监测点在双肢合拢前压应变随塔高增加基本呈线性增长,双肢合拢及上塔柱施工期间压应变基本处于稳定状态。
B 号塔柱外侧(1#点和2#点)在前期处于受拉状态,内侧全过程处于受压状态。3#、4#监测点位于塔柱内侧,4#监测点压应变最大(最大压应变610.35με),3#监测点次之,2#监测点压应变最小。4个监测点在双肢合拢前压应变随塔高增加基本呈线性增长,双肢合拢及上塔柱施工期间压应变基本处于稳定状态。
C 号塔柱外侧(3#点和4#点)在前期处于受拉状态,内侧全过程处于受压状态。1#、2#监测点位于塔柱内侧,1#监测点压应变最大(最大压应变603.72με),2#监测点次之,3#监测点压应变最小。3个监测点在双肢合拢前压应变随塔高增加基本呈线性增长,双肢合拢及上塔柱施工期间压应变基本处于稳定状态。
D 号塔柱外侧和4#点全过程处于受拉状态;3#点前期处于受拉状态,在上肢合拢前处于受压状态,上肢合拢及上塔柱施工期间回归受拉状态;内侧全过程处于受压状态。1#、2#监测点位于塔柱内侧,2#监测点压应变最大(最大压应变737.58με),2#监测点次之,3#监测点压应变最小。3 个监测点在双肢合拢前压应变随塔高增加基本呈线性增长,双肢合拢及上塔柱施工期间压应变基本处于稳定状态。
3.2 监测结果分析讨论
中塔柱在合拢前处于悬臂状态,在塔柱自身及施工荷载的作用下,内侧、外侧受力状态不同,甚至在外侧产生拉应力,在塔柱底部形成弯矩应力[4]。本次传感器是在中塔柱底部第一节段钢筋绑扎完成后安装的,因此,在混凝土凝结前,传感器记录的主要是钢筋受力的应变值,为反应混凝土的受力特征,以混凝土凝结后采集的光纤光栅波长值作为初始值。处理后的监测数据显示,4根中塔柱内侧最大压应变为552~669με(见图9),各塔柱底部轴力值相差约4MPa,反映各塔柱承受的荷载基本相同,这种应力差可能是由于施工过程中,安装临时横撑时两侧的塔柱进度不一致,悬臂长度不等导致的自重应力差异;中塔柱外侧在前期承受拉应力,在施工临时横撑后,应变状态逐渐转变为压应力,这也反映出临时横撑对塔柱施工质量的重要作用[5]。
图9 中塔柱内角点最大压应变监测值
目前,钻石型索塔或H 型索塔中塔柱均为单肢型。在临时横撑设计时,仅需考虑横桥向的弯矩作用,而本次依托工程中塔柱为双肢薄壁型,除横桥向有较大的弯矩外,纵桥向也存在应力差。以A 塔柱监测数据为例(见图10),横桥向1#、4#监测点应变差值最大为270με,2#、3#监测点应变差值最大为559με,纵桥向1#、2#监测点应变差值最大为32με,3#、4#监测点应变差值最大为337με,可见,纵桥向的应力差可达到横桥向应力差的1/2以上,双肢中塔柱实际处于压扭性受力状态,较仅受偏压的单肢塔柱更复杂,因此纵桥向的应力控制也是不能忽视的。
图10 A塔柱典型应变场云图
4 结束语
(1)本次通过光纤传感器采集的应变监测数据,符合塔柱应力状态,反映光纤传感技术在桥梁结构健康监测中的应用潜力。
(2)临时横撑能有效地控制中塔柱塔底截面应力,结合光纤实时监测数据,可对临时横撑布置高度、数量进行动态调整,以使其塔底截面应力处于合理范围内。
(3)钻石型索塔双肢薄壁中塔柱与传统的钻石单肢型中塔柱或H 型索塔不同,在考虑横桥向弯矩时,还应对纵桥向应力控制引起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