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元素与文创产品设计的融合
2022-07-28解辉
解辉
非遗元素与文创产品设计的融合
解辉
(黑河学院,黑龙江 黑河 164300)
探索非遗元素与文创产品设计的思路。文创产品设计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其追求越来越高,除了在审美性和知识性上做到极致外,还应从流行性和传播性上下功夫,以实现更多更好的设计价值。以文创产品为研究对象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中心,借助两者的基本概念和发展特点,从融合共生的必要性和意义出发,深入剖析可供选用的设计思路和实践路径,并从基础的形式与功能、文化与技艺、传承与发展等视角对此进行总结和探索,分内外两方面深入分析具体的方法和手段。文创产品所需的文化内涵支撑与非遗元素所需的现代传承相契合,彼此合理融合能够实现多方面的价值,既为文创产品设计找到更多的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的实现路径,让作品可以在更多的层面实现健康发展对我国非遗文化的传承起到积极作用。
非遗元素;文创产品设计;价值
在我国的文化变迁与发展中,众多优秀的传统文化成为其中的佼佼者,并被时代所延续和传承,有的在发展变化中成为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只是,在传承过程中,很多非遗元素已经变得暗淡,甚至面临被各种新式的事物所取代的尴尬境地[1]。而文创产品设计作为一种文化产业,其面对当前的时代背景和自身发展实际,对传统文化有着极大的渴求,尤其那些非遗元素更是收获了人们的普遍青睐。受此影响,我国的文创产品产业逐渐兴旺起来,在传承的同时实现了艺术美感的升级,在满足人们功能性需求的同时带来了技术与艺术的创新[2]。但是,当前的文创行业发展得并不顺利,随着文创企业的增多,各种鱼龙混杂的现象十分普遍,文创产品的质量难以保证,一些错误的设计理念长期存在,要么照搬,要么盲用,完全违背了文创产品的设计初衷。这使文创产品的发展严重受阻。于是,非遗元素便在文创产品中有所消散,其影响力也较之前大大减弱。对设计师而言,应当以此为鉴,挖掘其中的不足,找到其中的魅力所在,以此来更加科学地宣传传统文化、传播非遗,打造出更加符合当地特点的文化创意产品。下面笔者从两者的概念与发展谈起,分析两者的融合发展之策。
1 非遗与文创产品概述
非遗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简称,是各种被世代相传的文化形式的重要组成,既有传统的美术、戏剧、音乐、舞蹈等,还包括传统的节庆、礼仪、体育,甚至是口头的文学等。发展至今,那些濒临消失的非遗文化限于传承人口老龄化、传承体系匮乏、文化土壤流失等现实因素,更让非遗的传承显得迫切。有的虽在民间文化中苦苦支撑,但常被市场等因素所限,时刻面临着现代传承的严峻挑战[3]。尤其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国外文化的涌入,非遗的生存环境更加艰难,部分传统的艺术形式逐渐被抛弃,原本的文化氛围也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瓦解。
文创产品同样以文化为根基,是文创产业的重要组分,是基于设计师设计才华的一种关于传统文化精髓的把握,是与时代相趋,与大众审美相符的一种文化再造品[4]。在当前的时代潮流中,文创产品凭借自身的深刻内涵和独特审美视角呈现出独特的情感特点和品位。作为一个新兴产业,文创产品需要借助传统文化进行创新发展。
2 非遗元素应用于文创产品设计的积极意义
非遗元素融入文创产品设计是有其现实意义的,非遗元素的外在与内涵、形式与审美、价值和意义都能够在相当程度上丰富文创产品的各个方面,让文创产品由内而外地实现丰富与完善,从而在更短的时间内给受众带来视觉冲击,实现审美价值的升华[5]。非遗元素融入文创产品设计积极意义具体包括:第一,拓宽思路,丰富种类。当前的文创市场存在产品种类少、形式单一、文化元素应用欠佳等现实问题,类似且重复的弊端已经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了疲劳之感,更使文创产品的生命力大大降低。合理、恰当地应用非遗元素,找到文创产品设计创新的切入点,是文创产品迈向成功的有效助力,不仅给了设计者以灵感的指引,还让产品的形式与种类得以丰富。第二,转变视角,探寻文化的有效应用。文创产品的独特性在于除自身价值外,还应与文化相整合,让文创产品成为文化传承的载体[6]。非遗元素恰好能够在这一方面为设计者提供更多的视角,方便其不断推陈出新,在对文化内涵的深刻解读和文创产品更新的科学把握下,实现对消费者文化层次的升华,见图1。
图1 桦树皮非遗文创产品
3 非遗元素与文创产品设计的结合路径
现阶段,对非遗的保护与传承十分迫切,而将其与文创产品设计的有效融合正是一条正确的出路[7]。对文创产品而言,其设计除了自身功能的满足,还应以文化为支撑,在内在层次上满足大众的审美与文化需求,由此以非遗为途径,进行艺术化的融合是一种有效的尝试,也得到了设计师的极大肯定。具体来看,可分为外在、内在两方面。
3.1 外在:造型表现的创新
文创产品造型基础方面是非常重要的方面,一直以来都承担着给消费者带来迅速而强大的视觉冲击重任。把握好了这一点,才能为后续的深刻共鸣和文化传达提供可能[8]。非遗元素融入文创产品设计就可以在造型上发挥自身的作用,让文创产品在服装配饰、生活用品、文具等方面全面开花,并以不同的受众群体为对象,进行不同的文创产品设计[9]。之所以如此说,是因为非遗面临着珍贵且稀少的现实,将其与文创产品融合,既不影响产品的实用性,又能够在传承中进行艺术创新,延续其中的精髓,实现与时代的契合,从而得到消费者的肯定和追捧。以皮影戏为例,其特点是扁平化,同时配合剪纸镂空艺术的抽象性和手动间接操纵关节而实现的动态性展示,实现了对各种戏剧人物形象的表达,其中不乏一些夸张的处理和局部的重点刻画,从而能准确地将人物的年龄和性格进行展现。在多元文化与市场的冲击下,这一艺术形式逐渐失去了过去的生存环境,后继乏人,面临人亡艺绝的困境。将这样的非遗元素进行精华的提取,可以为文创产品的造型带来新的灵感[10]。一款以皮影为造型元素的迷你书架设计就是文创产品设计中对皮影艺术的有效应用。设计者将皮影图案的人物造型设计为产品的外在表现形式,然后以2根支撑的杆与图像连接,共同形成了一个皮影书架,仿佛那写满字的书籍正被皮影人安全地抱在怀里,巧思独具。还有以皮影造型设计的书签、笔记本等都十分出彩。事实上,在使用这一非遗元素时,设计者还可以与其他的造型相结合,从现代人的审美视角出发,以金属材质为辅助,将皮影的精髓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文化性突出的同时凸显精致与内敛。
3.2 内在:文化内涵的升华
当前的文创产品并没有达到理想的状态和十分圆满的效果,有的产品更是外观粗糙,缺乏内在的蕴含,导致很快便在市场上消失[11]。由此,文创产品的设计思路必须在内在的文化内涵上力求精准把握,以此获得更多消费者的青睐,从而更加长远地维持竞争优势。非遗元素在文化内涵上有着自身的突出优势,其每一个符号和元素都有着深刻的内涵,是文创产品提升文化内涵的重要路径[12]。从实际情况看,非遗文创产品虽有优秀案例,但鉴于水平参差、思路同化等现实困境,更多仍是局限于短暂的利益,长期的发展仍有待深究。
为了从文化内涵的深耕上找到更多的设计思路,设计师可以将非遗元素进行必要的组合使用,让文化形式通过某种共性的特点创意性地组合在一起,在共性之中又以个性彰显自身的文化魅力和审美特点,如此便能在更大程度上实现内涵的充实和升华。如一组云锦玩偶的设计,设计师对非遗元素进行了深入的探索,最终选取了剪纸和金箔两个非遗元素,以金箔剪纸的形式将两者合为一体,无形之中将所要表达的文化意味和深刻内涵对受众进行了传达,也让非遗元素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和发扬。
另外,非遗文创产品设计还应以更加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来凸显自己,彰显一种审美的感召力[13]。如盘扣这一非遗元素,作为古老中国结的一种,其出现可追溯到汉代。盘扣的工艺多样,包含盘、缝、包、缠等,同时在配色上也十分丰富。凡此种种皆表现在一颗小小的扣子上,其工艺之精湛、内涵之深厚无不令人赞叹,更被作为一种传统符号得到更多人的肯定和喜爱。将这样本身就有着复杂精湛工艺的非遗元素进行延伸设计,造就与众不同的文创单品,是体现产品内涵与审美特点的有效方式。如将这种平时“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非遗元素应用于文具系列文创产品中,让单调的文具瞬间拥有了生命的活力。如设计师将笔记本的封面以盘扣装饰,既起到保护笔记本的作用,又能获得很好的装饰效果,让现代办公文具与传统文化元素在巧妙的构思中实现了奇妙的艺术反应,盘扣所传达的古典情怀也很好地装饰和温暖了人们的日常办公生活。这种对盘扣的艺术打造还体现在各种文创产品的设计实践中,耳坠、签字笔、吊坠、扇子等,都是文创设计师可以进行实践尝试的有效方面,让盘扣这类非遗文化更好地展示魅力,也让文创产品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更大的市场。
图2 曾氏津派盘扣
4 结语
总而言之,艺术创造的根本使命和任务就是服务于人,从人们的需求出发,提供更高层面的精神愉悦。文创产品的设计是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其以为人们服务为宗旨,尤其在现代化社会中,文创产品设计更要不断从传统的设计思维和手法中实现创新,以便更好地凸显自己,并与当前的大众心理和行为特点,甚至时代发展特点相契合,创造出更多更好的产品。非遗元素在“非遗热”大潮的推动下,重新回归到人们的生活中,在各个方面或多或少地影响和渗入生活中,其载体也不断在推陈出新,是一个十分有必要深耕的重要领域。将非遗融入文创产品设计是一次成功的尝试,如此便能受到更多人的青睐和喜爱,真正迎来文创产品的新的春天。
[1] 杨峥, 黄迅. 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创产品的设计研究[J]. 明日风尚, 2018(5): 10.
YANG Zheng, HUANG Xun. Research on the Design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s Based on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J]. Fashion Tomorrow, 2018(5): 10.
[2] 赵佳, 刘梦, 张晓婷. 基于非遗文化视域的文创产品设计研究[J]. 艺术品鉴, 2019(24): 199-200.
ZHAO Jia, LIU Meng, ZHANG Xiao-ting. Research on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 Design Based on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Perspective[J]. Art Appreciation, 2019(24): 199-200.
[3] 夏铭. 非遗视角下的旅游文创产品设计与开发[J]. 家庭生活指南, 2019(9): 181.
XIA Ming.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Tourism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J]. Family Life Guide, 2019(9): 181.
[4] 颜文晓, 侯晓蕾, 尹丹雨. 非遗文创产品的设计与实践研究[J]. 数码世界, 2020, 173(3): 105-105.
YAN Wen-xiao, Hou Xiao-lei, Yin Dan-yu. Research on the Design and Practice of Non-heritage Cultural Creative Products[J]. Digital World, 2020, 173(3): 105-105.
[5] 宋玫. 非遗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开发策略[J]. 神州, 2019(15): 28.
SONG Mei.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s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Museum[J]. China, 2019(15): 28.
[6] 陈雨健, 谷晓. 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创产品设计[J]. 东京文学, 2019(1): 52-53.
CHEN Yu-jian, GU Xiao.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 Design Based on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J]. Tokyo Literature, 2019(1): 52-53.
[7] 刘杰. 传统文化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J]. 艺术品鉴, 2020(6): 87-88.
LIU Jie. Applica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 in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 Design[J]. Art Appreciation, 2020(6): 87-88.
[8] 王萍. 地域传统元素与文化创意商品设计结合的价值研究[J]. 艺术工作, 2017(2): 90-91.
WANG Ping. Research on the Value of the Combination of Regional Traditional Elements and Cultural Creative Commodity Design[J]. Art Work, 2017(2): 90-91.
[9] 程珣.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文创产品中的应用研究[J]. 戏剧之家, 2020(13): 130-131.
CHENG Xun.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al Elements in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s[J]. Home of Drama, 2020(13): 130-131.
[10] 周鹏, 冯圣淇. 中华传统文化在文创产品中的应用[J]. 数码设计·CGWORLD, 2019, 8(17): 104-105.
ZHOU Peng, FENG Sheng-qi. Applic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n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s[J]. Digital Design·CGWORLD, 2019, 8(17): 104-105.
[11] 王晓华. 非遗文化融入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 文化产业, 2020(3): 21-22.
WANG Xiao-hua.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to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 Design [J]. Cultural Industry, 2020(3): 21-22.
[12] 段东, 段颖. 融入柳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创产品设计研究[J]. 工业设计, 2018(3): 28-29.
DUAN Dong, Duan Ying. Research on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 Design Integrating Liuzhou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J]. Industrial Design, 2018(3): 28-29.
[13] 张丽. 文创产品设计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的应用[J]. 艺术品鉴, 2018(32): 278-279.
ZHANG Li. Application of Non-material Cultural Heritage Elements in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 Design [J]. Art Appreciation, 2018(32): 278-279.
Integration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Elements and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 Design
XIE Hui
(Heihe University, Heilongjiang Heihe 164300, China)
This paper aims to explore the ideas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elements and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 design.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 design is affected by various factors and its pursuit is increasingly high. in addition to achieving the ultimate in aesthetic and knowledge, efforts should also be made in terms of popularity and dissemination to achieve more and better design values. Taking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as the center, with the help of the basic concepts and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of both, we analyze in depth the design ideas and practical paths available from the necessity and significance of integration and symbiosis, and summarize and explore them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basic form and function, culture and skill,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and analyze in depth the specific methods and means in both internal and external aspects. So,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support required by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s and the modern inheritance required by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elements are compatible, and the reasonable integration with each other can realize multiple values, which can find more paths to realize cultural and aesthetic values of for the design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s, so that works can realize healthy development at more levels, and play a positive role in the inheritance of China's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elements;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 design; value
TB472
A
1001-3563(2022)14-0335-04
10.19554/j.cnki.1001-3563.2022.14.041
2022–02–14
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21MZB097);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SJGY20200483)
解辉(1978—),女,硕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设计学。
责任编辑: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