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突出政治引领 丰富团结载体 奋力开创民族团结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2022-07-28孙涛

云南画报 2022年7期
关键词:民族团结少数民族中华民族

文/孙涛

(作者系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广通工电段党委书记)

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广通工电段担负着工务、电务、供电三个专业和1500 公里营业线路设备的维修养护任务,被国铁集团列为重大运输站段。一直以来,广通工电段党委牢记嘱托、践行使命,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重要论述和考察云南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始终坚持把党的民族团结大政方针政策与企业发展实际相结合,在备战新线建设、改善职工生产生活条件等工作中不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创建工作走深走实。

怒江兰坪 罗金合/摄

一、深入实施“三个行动”,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广通工电段党委综合考虑自身地处云南西部,管内覆盖楚雄彝族自治州、大理白族自治州以及县与州并列的多民族相互交融、文化特色鲜明等特点,统一谋划民族团结基础工作思路,着力加强民族政策宣传和教育引导,不断筑牢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意识。

1.实施“党建引领+”行动,铸牢民族团结思想根基

聚焦领导干部这个少数关键,将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族团结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纳入中心组学习计划,探索形成“党委领导、机关科室齐抓共管、各车间班组共同参与”的三级民族团结工作管理体系。抓住党组织书记这个重点,把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列入各级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责任清单的重要内容,不断推进“抓党建促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强化广大党员这个基础,结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系列活动,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等为载体,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筑牢“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意识,让党员成为民族团结创建的引领者、践行者。

2.实施“宣传教育+”行动,根植民族团结进步种子

重点抓好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民族理论和民族团结的政治教育工作,利用宣传栏、微信平台、主题宣讲等时机营造浓厚的民族团结氛围。探索实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7+N 进”活动,结合路外安全教育、向沿线地方宣传铁路安全常识时机,推动民族团结思想宣传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促进铁路与地方各族人民的和谐发展。深入开展“立德育苗”“爱我中华”“中华民族一家亲”等系列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讲好各民族守望相助、同心奋斗的民族团结故事,不断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牢牢根植于各族干部群众心中,让“五个认同”“三个离不开”“两个共同”思想更加深入。

贾翔/摄

3.实施“企业治理+”行动,构建民族互助和谐关系

以防范化解企业治理中的重大风险为着力点,加强综合治理和文化宣传力度,在企业发展生产的同时,积极创造各民族干部职工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的健康环境。妥善解决各民族职工、劳务工诉求、化解各种矛盾,确保队伍稳定,不断提高服务少数民族群众的能力和法治化工作水平。将依法打击各类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作为巩固和深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重点目标,积极维护民族团结、宗教和谐的良好局面。

洱源西湖 李雨霖/摄

二、统筹抓好“四路建设”,开创民族团结进步新局面

广通工电段党委牢固树立“在云南,不谋民族工作就不足以谋全局”的理念,按照“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创建思路,真抓实干,开拓创新,持续提升安全生产和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不断加快企业改革步伐,在推动国家重大战略实施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1.攻坚克难保新线开通,助力党的光辉照亮边疆人民“幸福路”

在国铁集团党组和集团公司党委的坚强领导下,聚焦服务国家战略实施,迅速响应云南铁路网建设。2018 年昆楚大开通,和谐号动车组奔驰在广袤的滇中大地上,楚雄彝族人民首次迎来高铁;从2019 年新成昆铁路永广段开通运营到2020 年12 月动车开进瓦乡,边疆各族儿女欢歌载舞,实现阿佤人民近百年的期盼;2021 年,大保线、丽香线等铁路项目相继开通。2021 年,广通工电段320 余名新入铁路大学生中,边疆少数民族占比25%。在党的领导下,及时修建和开通的铁路新线加快了偏远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流物流,创造了更多更广的就业岗位,满足了边疆民族和沿线百姓更加快捷的出行条件和就业需求,为服务滇中地区社会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及民族脱贫攻坚、相互团结提供了强有力支撑,党的温暖和关怀在云岭大地绽放出愈加耀眼的光芒,如同金色霞光照耀彩云之南,如同涓涓细流浸润各族人民心田。

2.探索实践企业文化建设,不断织密中华民族“团结路”

铁路是文化的符号,也是文化的桥梁。广通工电段从业人员3500 余人,少数民族占全段总人数25%,少数民族领导5 人,占比班子成员总人数45%,20 余个不同民族同胞相依相聚、民族文化多姿多彩。广通工电段党委始终坚定文化自信,传承和弘扬优秀铁路文化,2019 年,结合工电供三专业融合发展特点,探索实践“合”文化建设,将民族团结、安全生产、班组管理、队伍建设、政治工作等有机融合,策划建成“合”文化特色品牌,营造出合作、合力、合心、合智、合为、合赢的团队氛围。按照“一条线一主题、一站区一家园、一家园一文化特色”的工作思路,主动融入当地民族地域文化特色,相继建成永仁站区“精神家园”、祥云站区“幸福家园”、临沧站区“逐梦家园”、保山站区“向善家园”等10 余个蕴含民族团结、爱党爱国、向善向好的家园文化,串联起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

3.合力共为筑牢铁路安全防线,畅通公益性慢火车“扶贫路”

广通工电段管内开行的公益性“慢火车”,在促进沿线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拉进了各少数民族的联系,成为沿线各族群众的“致富路”“求学路”“希望路”,老成昆线上开行的“小慢车”成为深山孩子们的放心“校车”、困难群众走出深山的“致富车”、民族团结的“连心车”。广通工电段党委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始终把安全作为政治红线和职业底线,抓好安全风险研判,抓牢现场安全卡控,积极应对山体滑坡、泥石流、水害等重重挑战,消除各类安全风险,为千百万贫困地区的各族人民实现小康的梦想、帮助山区各民族孩子踏上求学之路提供了安全保障,为加快实现民族团结进步建设工作与脱贫攻坚“双融合、双促进”增添赋能,为沿线各族人民送走了贫困、带来了幸福。

4.打造多民族人才培养工程,奋力开辟新时代榜样引领“示范路”

稳步推进少数民族干部和人才成长计划,孕育出“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2022年新时代铁路榜样”等荣誉于一身的彝族同胞、电子设备专修队队长起明同志。掀起一波向少数民族先进典型学习的热潮,激励各族人民以起明同志为榜样,唱响“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的时代强音。聚焦多民族人才培养目标,扎实开展青年产业工人特训营,其中技能熟练和业务精通的200 余名特训营学员中少数民族占比36%,先后3 次采取竞争上岗选拔补充23 名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有7 位少数民族青年人才到专业科室任职管理岗位,促进各民族青年人才脱颖而出。

三、精心呵护“石榴籽家园”发展成果,促进民族团结之花常开常盛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广通工电段党委依托家园文化、党群服务、新时代文明实践、开展系列大讲堂等方式,引导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手拉手、心连心,共同谱写和衷共济、和睦相处、和谐发展的新篇章。

1.建设和谐家庭,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

常态化开展“最美职工家庭”“先进平安家庭”等各类典型家庭类的创建评选活动。邀请身边“文明家庭”“和谐家庭”代表面对面分享自己的家风家训故事、举办好家风建设专题知识讲座,以家庭团结和良好家风促进民族团结、安居乐业。针对部分铁路职工为响应国家号召,主动前往中老铁路、大瑞铁路大保段等艰苦地域支援铁路建设带来的工作繁忙、对孩子的教育引导和亲人陪伴时间减少等实际,广泛开展感恩教育活动、“给爸爸妈妈的一封信”征文比赛、“家庭教育公益大讲堂”,以家庭文明提升单位文明和社会文明,潜移默化地增强对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认同感。

2.突出平台搭建,唱响中华民族“同心曲”

多举措强化汉族职工与少数民族职工团结意识,利用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开展同庆传统节日联谊活动,组织各族职工唱红歌、升国旗。结合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以知识竞赛、图片展览、文艺演出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开展文学、摄影、书法、绘画、小故事、微电影、微视频创作大赛,为彝族、回族、苗族等少数民族职工搭建歌咏比赛、舞蹈表演等才艺展示平台。将民族团结教育和广通电工段各项文体活动紧密结合,开展“书香飘万家”征文、“奔跑工电人+”等系列民族团结活动,各族职工在文艺创作和强身健体中感情逐渐加深,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倍加珍惜民族团结。

3.保障合法权益,夯实中华民族团结根基

充分考虑回族职工的饮食差异和风俗习惯,在各类节日期间丰富站段、车间班组的食堂菜品配置,进行细化分类。深化开展夏送清凉、冬送温暖活动,加大对生育、生病、住院职工的慰问力度,成为党支部心系员工的常态。在人才培养上,大力开展“一带一”导师带徒弟活动,采取激励机制,鼓励并支持职工考证取证。目前,广通工电段已有100 余名少数民族干部职工在管理部门和重要技术岗位上任职,在面对各项重难点工作时都能够独当一面。以“党支部+服务+管理+保障”为载体,强化少数民族服务机制,帮助少数民族职工解决在生产、生活、工作中遇到实际困难,提升对企业的认同感、归属感和幸福感。

雨崩下村 吕高华/摄

猜你喜欢

民族团结少数民族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一家亲”中国画作品展
·杨宁出席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现场推进会时强调·打造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升级版
Jiao Ayi| 《娇阿依》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童心绘团结 各族一家亲
哪项世界遗产被 誉为“中华民族不 屈的脊梁”
少数民族的服装
做人美德
季札挂剑
民族团结的内蒙古样板